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又稱消化性潰瘍,屬中醫(yī)“胃院痛”范疇。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病。且病程纏綿,治療上頗難。多因飲食失調(diào),或憂恩忿怨,肝郁化火,熱灼胃陰,致胃粘膜受報(bào);或脾虛失運(yùn),濕邪凝聚,濕郁日久,腐蝕胃體,日久不解,均可導(dǎo)致潰湯病的發(fā)生。臨床常用的偏方、驗(yàn)方主要如下:
1.洋白菜汁治胃潰瘍疼痛
[方劑]洋白菜(甘藍(lán)、圓白菜、包心菜)。 [制用法]將洋白菜洗凈,搗爛取汁。每次飲半茶杯。 [功效]清熱散結(jié)。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也是胃癌的預(yù)防藥。 [驗(yàn)證]據(jù)《藥學(xué)通報(bào)》介紹,用此方治療100名胃潰瘍患者,60%的患者服藥后2-5天疼痛消失,90%的患者服藥7天疼痛消失。 2.煨豬肚溫中和胃療潰瘍
[方劑]豬肚(豬胃)l個(gè),鮮姜250克。 [制用法]將豬肚洗凈,裝入切成片的鮮姜,扎好,放入砂鍋內(nèi)用文火煨熟,然后去姜。豬肚切絲,拌醬油吃,湯亦同飲。每個(gè)豬肚分3天吃完,可連續(xù)吃10個(gè)。 [功效]溫中養(yǎng)胃。治胃潰瘍。 [驗(yàn)證]據(jù)《江蘇中醫(yī)》介紹,某患者胃潰瘍胃痛,多方醫(yī)治無效,經(jīng)服此方而愈,7年未復(fù)發(fā)。又據(jù)(食物療法精萃》介紹,此方治療胃寒疼痛效果理想。 3.清胃散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方劑]珍珠粉50克、廣木香50克、人工牛黃粉10克。 [加減]如上腹疼痛較重時(shí)方中加延胡索50克。 [制用法]研極細(xì)末和勻,用膠囊裝每粒0.5克,每服2粒、日3次,食前1小時(shí)溫開水送下。連服4周為一個(gè)療程。如一個(gè)療程潰瘍尚未愈合可繼續(xù)用。 [功效]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致胃熱氣滯之上腹疼痛或脹滿暖氣、嘈雜泛酸者。珍珠粉制酸收斂,人工牛黃鎮(zhèn)靜清熱解毒(消炎),二者合用珠黃散有消炎促進(jìn)演瘍愈合之功,木香理氣解痙,加延胡索活血散癖,加強(qiáng)理氣止痛之效。 [驗(yàn)證]劉xx,男,45歲。就診日期:1956年3月15日。上腹疼痛2年加重2周,伴嘈雜泛酸,有時(shí)院部脹滿暖氣,胃納尚可。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報(bào)告:胃小彎角切跡處潰瘍。予上方服l周后痛止,嘈雜泛酸亦減,2周后嘈雜泛酸均解,4周后作上消化道造形復(fù)查:胃小彎完形消失。 [備注]避免憂思惱怒七情刺激,忌食生冷酸辣油膩及不易消化之食物,注意勿過飽過饑,基飲幕食以防復(fù)發(fā)。 4.止血散治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方劑]土大黃(大黃亦可)30克、三七10克、白及30克。 [加減]大便干或秘結(jié)者用大黃,大便稀者用土大黃,嘈雜泛酸者加烏賊骨30克共研。 [制用法]研極細(xì)末,每服5-10克,日3次,涼開水送下。 [適應(yīng)證]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嘔血,便血等均可。 [功效]土大黃涼血止血,白及收斂生肌止血,三七祛癖止血。大黃通便之力較土大黃為強(qiáng)但止血之力亦較強(qiáng),烏賊骨制酸收斂。本方止血而無留瘀之弊。 [驗(yàn)證]靳xx,男,35歲。就診日期:1976年9月15日。患者上腹時(shí)感隱痛3年,診為十二脂腸球部潰瘍,于1周前上腹隱痛,大便黑色,潛血試驗(yàn)(++++),系上消化道出血,乃予上方,服3天后大便轉(zhuǎn)為黃色,潛血試驗(yàn)陰性。 [備注]大便轉(zhuǎn)為黃色,潛血試驗(yàn)陰性后須繼續(xù)服藥3-4天以鞏固療效。 5.止血湯治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方劑]煅烏賊骨15克研細(xì)沖服、白及粉12克沖服、地榆炭15克、仙鶴草30克、藕節(jié)炭30克。 [加減]大便干燥加生大黃6克或土大黃15克均可,上腹疼者加痛痙散人湯劑中服之,每次1克,日3次。 [制用法]先將后三味煎、2遍和勻,共約200時(shí)左右,日3次分服。待藥液稍涼時(shí)將烏賊骨粉5克、白及粉4克和人調(diào)勻服之。過熱則藥粉溶化后凝成膠狀影響療效。 [功效]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嘔血,便血等均可。烏賊骨粉、白及粉制酸收斂生肌止血;地愉炭、藕節(jié)炭涼血止血;仙鶴草收斂·止血并有調(diào)補(bǔ)氣血之功,故民間稱為“脫力草”。數(shù)藥合用有…協(xié)同作用,可以增強(qiáng)止血效力。 [驗(yàn)證]張xx,男,45歲。就診日期:.1970年10月15日。患者有發(fā)有作性上腹疼痛史、冬天發(fā)作較頻,饑時(shí)為甚,進(jìn)食后緩解,己延5年,曾先后嘔血2次,X線鋇餐造影示胃小彎潰瘍,近l周來上腹疼痛發(fā)作頻繁,3天前發(fā)生嘔吐,吐物呈咖啡色,隨之大便呈黑色,潛血試驗(yàn)++++,血色素8克,系胃潰瘍出血,予上方服1天嘔血即止,3天后大便轉(zhuǎn)為黃色,潛血試驗(yàn)陰性。 [備注]血止之后。仍須繼續(xù)治療潰瘍病,以防復(fù)發(fā)。 6.雞蛋皮90克,洗凈,放鍋內(nèi)炒成醬色,研為細(xì)末;柴胡30克,研為細(xì)粉,二味混合均勻,每次飯前溫開水送服6克,1月為1療程。山東沂南李祥農(nóng)南京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教授魏睦新點(diǎn)評:
此方有一定科學(xué)道理。雞蛋皮是一味中藥,名曰“鳳凰衣”,一般取孵出小雞后之蛋殼內(nèi)的軟膜,洗凈陰干即可保存使用,有抗?jié)?,保護(hù)潰瘍面的作用。柴胡能疏肝理氣,改善潰瘍病引起的胃脘痛。在劑量方面,柴胡量偏大了,為了安全,建議減半使用。 近代名醫(yī)章次公先生,善于使用鳳凰衣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其方為:鳳凰衣30克,玉蝴蝶30克,馬勃20克,象貝母20克,血余炭15克,琥珀粉15克,共研細(xì)末,每次服2克,1日3次,食前服。我們在臨床也常用,療效應(yīng)該更加可靠。 7.胃舒愈瘍湯 【藥物組成】柴胡15克、黨參15克、黃芪25克、白芍12克、海螵蛸20克、黃芩12克、砂仁8克、蒲公英18克、甘草6克?!炯訙p變法】脾胃虛寒者加附子、吳茱萸、桂枝、丁香;濕熱內(nèi)傷、胃失和降者加石斛、知母、木香;氣滯血淤加益母草、烏藥、三七、雞血藤;止血生肌加三七、仙鶴草、地榆;理氣止痛加青皮、佛手、香附、元胡或枳實(shí)或陳皮;健脾消食加炒山楂、神曲、炒麥芽、雞內(nèi)金;胃脘脹滿者加厚撲、佛手或木香、炒萊菔子;酸水過多者加瓦楞子;胃陰不足者加知母、生地、川棟子、烏梅。 【治療方法】每日一劑,分二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炸肥膩之品,忌生冷、煙酒。 【功效主治】健脾益氣,舒肝和胃,斂瘍生??;主治消化性潰瘍。 【臨床療效】本方施治172例,服用三至四個(gè)療程痊愈139例,有效26例,不明原因無效7例。(說明:服藥一療程十天,服藥最短痊愈者服用了二個(gè)療程,最長五至六個(gè)療程康復(fù))。總有效率95%。 8.治療胃潰瘍(初期)、恢復(fù)腸功能驗(yàn)方
1、生米50克,鮮牛奶200毫升,蜂蜜30毫升,先把花生米放入水 中泡3分鐘,然后取出搗爛放在已煮開的牛奶中再煮開,放涼后加蜂蜜調(diào)均,晚上睡前服,每日1次。 2、(A方):天青30克,冬雕25克,甘草10克,木香25克,紅藤20 克,生姜2片。 3、(B方):冬雕30克,劍耳25克,蟠龍須10克,雞血藤25克,烏 藥20克,鈞藤20克,陳皮5克。 ?。ˋ、B方分別煎之,A方先服、B方后服。) 4、取鮮蘆薈汁,每天飯前服2匙,一周見效,治療胃潰瘍(初期)或其他原因而胃不適。 5、用兩個(gè)手指大小的蘆薈葉洗凈去刺,細(xì)嚼后清水送服,或搗爛服1日2次,一周見效。 6、胃潰瘍:用20—30克黃芪煮水飲用。 7、胃潰瘍:芝麻炒熟紅塘用開水調(diào)開,與蜂蜜放入一個(gè)容器里,每天睡前攪勻后吃1湯匙,三者比例一樣多。 8、胃潰瘍:患者不能下地干活,用海螵蛸50克,干草50克,加工細(xì)末,每日2次,早晚飯后服一湯匙,效果很好。 9、胃潰瘍:圓白菜葉2—3片切小塊,用榨汁機(jī)攪碎末,擠汁100毫升左右,晚飯前1次飲用,連服一個(gè)月。 9.治療胃、十二脂腸潰瘍驗(yàn)方
1、用土霉素、利特靈,維生素B6各2片,每天早晚各服一次,七天可愈胃、十二脂腸潰瘍。 2、帶皮的馬鈴薯搗碎取汁,早晚各服一杯,在不痛時(shí),再連服一個(gè)月,可胃、十二脂腸潰瘍除根。(古方 10.胃痛、潰瘍效驗(yàn)方
方1:胃痛潰瘍散效驗(yàn)方
膍胵、木香、蓽苃、良羌各45克,佛手30克,官桂15克,將藥六味研為細(xì)末,加入重曹一倍半(337.5克)和均,每服三克,日服三次,在飯后兩小時(shí),空心服之。(一切胃口疼痛) 方2:治心口痛驗(yàn)方 五靈脂9克,木香、元胡各3克,共為末黃酒送下,白開水送下亦可。
方3:治冷氣心口痛驗(yàn)方
乳香10克,胡椒49粒,研末入羌汁,用熱酒調(diào)服。 方4:治胃脘痛驗(yàn)方
高良姜9克,五靈脂炒9克,荔枝核9克,制香附9克,共研為末,分作七包,每服一包,痛時(shí)服。其效立桿見影。 方5:治胃脘痛極效驗(yàn)方
九種心胃氣痛,寒熱氣血痰火濕食蟲,不拘哪種心胃氣痛,百效不效者,用冬蟲草2株,好酒30-60克,浸一伏時(shí),頃入細(xì)磁酒壸內(nèi),置沸湯中、燉至極熱,攪拌入紅糖令患者趨熱頓服,則即時(shí)痛止,復(fù)發(fā)時(shí)可再服,酒量不勝者,飲一大口亦效。 方6:治胃潰瘍痛極效驗(yàn)方
鳥賊骨50%,制乳香10%,制沒藥10%,貝母15%,甘草15%,共為細(xì)末,每服6克,日服4次,溫開水送服。 方7:治心腹卒然脹痛欲絕極效驗(yàn)方
治心腹卒然脹痛欲死者,煮熱湯以漬手足,冷即易之,以愈為度。 方8:治小腹切痛極效驗(yàn)方
宋代丞相王郇小腹切痛,備治無效,用附子硫磺五夜叉丸之類,亦皆不瘥,張附馬取婦人油頭發(fā),燒灰研末,酒服6克,,其痛立止 11.西藥
?。保顾崴幬铮悍帟r(shí)間一般以飯后1小時(shí)為宜。也可根據(jù)疼痛規(guī)律而定,即在疼痛前半小時(shí)服用,胃潰瘍一般在餐后0.5~1小時(shí)服用,十二指腸潰瘍在兩餐之間服用。癥狀明顯者,抗酸藥物可每2小時(shí)服1次,1日共服6~8次??蛇x用下列藥品: ?。ǎ保溲趸X凝膠,每次10~15毫升,引起便秘時(shí),可同時(shí)服用鎂乳3~5毫升。 ?。ǎ玻?fù)方胃舒平,每次2~4片。 ?。玻疁p少胃酸分泌藥物:可選用下列藥品,每日3~4次,宜在飯前0.5~1小時(shí)服用。 ?。ǎ保┢蒸敱拘?,每次15毫克。 ?。ǎ玻┙獐d合劑,每次10毫升。 ?。ǎ常┌⑼衅?,每次0.3毫克。 ?。ǎ矗┘浊柽潆?,每日劑量為1克,每次進(jìn)餐時(shí)服200毫克,臨睡前服400毫克。 12.中藥 1.脾胃虛寒型:胃脘隱痛,喜溫喜按。選方: ?。ǎ保┬〗ㄖ泻蟿糠保怠玻昂辽?,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ǎ玻h參15克,白術(shù)10克,炮姜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ǎ常┤夤穑保悼?,丁香15克,冰片10克,共研細(xì)末,每次0.3~1.5克,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尤其適合陣發(fā)性胃劇烈疼痛時(shí)服用。 ?。玻挝覆缓托停何鸽涿浲?,痛連脅部,噯氣則舒,泛酸。選方: (1)黃連4克,吳茱萸1.5克,水煎服。 (2)瓦楞子2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水煎服。 ?。ǎ常┥砩铣W詭┥ㄉ祝愿袩?、反酸時(shí),可隨時(shí)細(xì)細(xì)嚼食,可保護(hù)胃黏膜,抑制反酸。 ?。常戈幪撔停何鸽渫聪舶?,口燥咽干,大便結(jié),南北沙參各30克,白芍藥12克,麥門冬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4. 13.潰瘍出血者 ?。ǎ保r藕2節(jié),蜂蜜適量,將藕節(jié)切開一頭,藕眼內(nèi)灌滿蜂蜜,再將切下的一頭蓋上,蒸熟后吃,另一節(jié)藕切碎水煎渴湯。 ?。ǎ玻┰颇习姿帲埃病埃晨?,吞服。 (3)烏賊骨9克,仙鶴草、生地黃各3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溫服。 ?。担改c潰瘍及幽門梗阻:蜂蜜500克,白礬、蘇打各120克,煎熬,每日飯前服1匙,日服3次,半月服完,為1個(gè)療程。 ?。叮?BR> (1)花生油,每日早晚喝兩小口,連續(xù)服用。 ?。ǎ玻┚硇牟诉m量搗爛取汁,略加溫,飯前飲用,10天為1個(gè)療程。 ?。ǎ常┒褂?、蜂蜜(或白糖也可)各500克,將豆油先燒開一段時(shí)間,然后入蜜攪拌,每日3次。每次1匙,飯前服用。 ?。罚笣儯乎r雞蛋1個(gè),蜂蠟3克 ,將雞蛋打入碗中,放入蜂蠟,蒸熟趁熱吃下,每日1個(gè),早飯前半小時(shí)服下,連服1個(gè)月以上。戒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14..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也可用于胃炎疼痛)
?。ǎ保﹦傞L核桃仁的青核桃,帶青皮18克,白酒(60度)250克 。將核桃切碎(或搗碎)裝瓶,倒入酒密封,放陽光下,連曬20~30天(夜晚放室內(nèi)),酒由橙色變?yōu)楹谏纯?,紗布過濾,密封存貯,越陳越好。用時(shí)內(nèi)服5~10毫升。止痛效果尤佳。 ?。ǎ玻┫扇苏疲保担翱?BR> ,去毛刺后搗爛成泥,加雞蛋清拌勻,放入陶瓷容器內(nèi),上鍋蒸熟后,早晨空腹服用。每日1次,21天為1個(gè)療程。 ?。梗?BR> 民間小驗(yàn)方 ?。ǎ保┖8驓?、生甘草各等分,共研細(xì)末,溫水調(diào)服,每服10克,每日2次。 ?。ǎ玻踬\骨、川貝母共研細(xì)末,以2∶1的比例和勻,每服3~6克,溫開水送服;或用雞蛋殼粉與蒲公英粉以3∶2的比例和勻,每服3~6克,每日3次。 (3)飴糖、烏賊骨、白及各2份,陳皮1份,將后三藥研細(xì)末,每服5克,用飴糖調(diào)勻,溫開水送服。以上 15.多用于胃酸過多疼痛者。 ?。ǎ矗┨锲吣晨?BR> ,藕汁30毫升,雞蛋1個(gè),白糖少許。將雞蛋打破,倒入碗中攪拌,將鮮藕洗凈,榨取藕汁,下田七末、白糖,再與雞蛋攪勻,隔水燉熱服食。 (5)橡皮魚(即孜孜魚)適量,將魚皮剝?nèi)ィ奕◆~肉搗成糊,用紗布擠汁生飲,每日1~2湯匙。以上用于出血者。 (6)糯米100克,紅棗8克,按常法煮粥,極爛,日常食用。 ?。ǎ罚┖r兀担埃翱?,大棗500克,紅糖250克,3味共煎成膏狀,每次1匙,每日2次。 ?。ǎ福└珊扇~適量,燒研細(xì)末,每次1克 ,每天服2~3次?;蜩肿悠みm量煅灰,每次1湯匙,每日2~3次?;蚴虻柠熎みm量焙干研細(xì)末,每次用量可酌情掌握,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 (9)雞蛋殼1個(gè),大麥芽30克。將雞蛋殼炒黃,研細(xì)末,大麥芽水煎,沖服雞蛋殼粉末。適用于常反酸胃痛者。 16.、外 治
?。保愀阶樱常翱?,蔥白12克,生姜12克,皂莢12克,食鹽80克,將藥物炒熱后,熨燙脘部,適用于肝胃不和胃痛者。 ?。玻钚耐痢⑹[白、吳茱萸、薄荷各等量,和醋炒熱,用布包熨患部,適用于脾胃虛寒痛。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脘痛)秘方
55.1疏肝和胃飲
【來源】譚日強(qiáng),《中國中醫(yī)藥報(bào)》
【組成】當(dāng)歸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實(shí)6克,瓜蔞、薤白、法半夏各10克,陳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10克。
【用法】上藥每劑煎兩次,第一次用清水250毫升浸藥,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成100毫升,取汁溫服;第二次用水2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去渣溫服。
【功用】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解】消化性潰瘍,又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于中醫(yī)肝胃不和的胃痛范疇。由于交感神經(jīng)興奮,小血管收縮,削弱了胃、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hù)因素,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導(dǎo)致自我消化形成潰瘍。本病的臨床特點(diǎn)為慢性過程、周期性發(fā)作。誘發(fā)因素多與飲食失宜、氣候失調(diào)、精神緊張、情緒波動(dòng)有關(guān)。主要表現(xiàn):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有節(jié)律性。胃潰瘍的疼痛多在餐后1至2小時(shí)出現(xiàn),至下次餐前消失;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則在餐后3至4小時(shí)發(fā)作,進(jìn)餐后可漸減輕或緩解。本方用當(dāng)歸、柴胡、白芍養(yǎng)血疏肝;枳實(shí)、瓜蔞、薤白理氣止痛;法半夏、陳皮降逆和胃;煅瓦楞、蒲公英制酸消癰;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共奏疏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
【主治】消化性潰瘍。
【加減】噯氣打呃者,去柴胡、加旋覆花、代赫石(布包煎)各10克;流涎吐酸者,加左金丸3克(吞服);胃內(nèi)灼熱者,加炒梔仁、淡豆豉各10克;痛引脅肋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克;疼痛劇烈者,加炒蒲黃、五靈脂各10克;嘔血便血者,加炒茜根、烏賊骨各10克。
【療效】屢用屢效,奏效甚捷。
55.2健中調(diào)胃湯
【來源】李壽山,《中國中醫(yī)藥報(bào)》
【組成】黨參15克,白術(shù)10克,姜半夏、陳皮各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健中、調(diào)胃止痛、斂瘍制酸。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shù)益氣健中、調(diào)補(bǔ)脾胃;姜半夏、陳皮理氣化痰、降逆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溫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斂瘍;炙甘草和中緩急。諸藥合用,共奏健中調(diào)胃、斂瘍止痛之功,對脾胃虛弱、氣滯停飲、偏虛偏寒之胃痛、嘈雜、泛酸諸癥有良好的效果。
【主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癥見胃痛、嘈雜、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緩,喜曖喜按、噫氣矢氣、大便或溏或燥,舌質(zhì)淡紅,苔白滑,脈沉細(xì)或弦。
【加減】偏陽虛寒盛者,冷痛較重,加高良姜、畢澄茄;兼氣郁不暢者,脘腹脹滿、噫氣矢氣多,加佛手、香櫞皮;兼停飲者,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加茯苓、生姜;兼脾不統(tǒng)血、大便色黑或嘔血,倍黨參,加炮姜、三七粉。
【療效】屢用效佳。
55.3加味烏貝芨甘散
【來源】袁家璣,《中國中醫(yī)藥報(bào)》
【組成】三七粉、烏賊骨、川貝、白芨、黃連、甘草各30克,砂仁15克,延胡索、川楝肉、佛手各30克,廣木香18克,生白芍45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xì)末,備用。每日早、中、晚飯后各吞服3克,連續(xù)服用3個(gè)月至半年。
【功用】柔肝和胃、調(diào)氣活血、制酸止痛、止血生肌。
【方解】本方以三七粉為主藥,能止血、散血、定痛,亦主嘔血、下血;烏賊骨收斂制酸、止痛止血;川貝化痰、散結(jié)消腫,與烏賊骨配伍有較強(qiáng)的制酸止痛作用;白芨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芍藥、甘草酸甘化陰、柔肝緩急止痛;黃連清熱燥濕;川楝肉、延胡索、佛手、廣木香行氣活血止痛;砂仁理氣健脾。合而具柔肝和胃、調(diào)氣活血之功。為散,便于常服、緩攻徐圖,促進(jìn)潰瘍愈合,以期根治。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病(肝胃不和)、胃脘痛、泛酸、嘔吐、黑便、嘔血等癥。
【加減】亦可據(jù)證作適當(dāng)加減。
【附記】屢用屢驗(yàn),效果甚佳。
55.4和胃散
【來源】陳樹森,《名醫(yī)特色經(jīng)驗(yàn)精華》
【組成】烏賊骨粉85克,浙貝母粉15克,甘草50克,曼陀羅花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備用。每次服3~6克,日3次,飯前服用。
【功用】制酸止痛。
【方解】方中烏賊骨與浙貝母同用,名曰烏貝散,實(shí)驗(yàn)證明,有明顯地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因而能夠保護(hù)潰瘍面;甘草和中緩急止痛,補(bǔ)脾益氣;曼陀羅花有較好的鎮(zhèn)痛作用。本方以烏貝散為主,加入甘草和曼陀羅花,增強(qiáng)了止痛作用,且甘草能解曼陀羅花之毒,宜長服。食前服,胃中食物尚少,有利于藥物作用的發(fā)揮。
【主治】胃酸過多,胃脘疼痛??捎糜谙罎?。
【療效】臨床屢用,止痛效果甚捷。
【附記】驗(yàn)之臨床,確有“藥到痛止”之良效。
55.5健脾湯
【來源】張羹梅,《上海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yàn)》
【組成】吳茱萸3克,黃連4.5克,黨參、茯苓各9克,白術(shù)12克,半夏5克,陳皮6克,白芍12克,甘草4.5克,瓦楞子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健脾、降逆止嘔、緩急止痛。
【方解】方中吳茱萸、黃連合用,名“左金丸”,善于降逆止嘔;黨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半夏、陳皮同舟,名“六君子湯”,最能益氣健脾;白芍、甘草協(xié)力,名“芍藥甘草湯”,可以緩急止痛。三方共融于一爐,再加上制酸緩?fù)吹耐呃阕?,有青勝于藍(lán)之妙。用于由脾胃虛弱而至中脘疼痛、嘔惡泛酸、神疲乏力、納食減少等癥,療效顯著。
【主治】胃脘痛,可用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偏于脾胃虛寒者,均可用之。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顯著。
55.6養(yǎng)胃湯
【來源】張羹梅,《臨癥偶拾》
【組成】川石斛13克(先煎)、生地、川連各9克,吳茱萸0.9克,白芍18克,金鈴子、延胡索、炙甘草、潞黨參各9克,炙黃芪12克,當(dāng)歸9克,煅瓦楞、海貝粉(分3次服)各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養(yǎng)陰清熱、制酸斂瘍、理氣止痛。
【方解】本方是由左金丸、金鈴子散、芍藥甘草湯加味而成。方用石斛、生地滋陰養(yǎng)胃;黃芪、黨參補(bǔ)氣;吳茱萸、黃連降逆止嘔;芍藥、甘草緩急止痛;瓦楞子、海貝粉制酸緩?fù)?;?dāng)歸配生地活血涼血止血。金鈴子散理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陰清熱、制酸斂瘍、理氣止痛之功。
【主治】胃脘痛、泛酸、噯氣,或嘔吐、黑血,可用于熱證的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
【加減】無嘔血,本方去生地、黃芪、當(dāng)歸;有嘔血,則去川楝子、元胡。
【療效】多年使用,效果頗佳。
【附記】本方與健脾湯都用黃連、吳茱萸和芍藥、甘草。寒證重用吳茱萸,熱證重用黃連。均重用芍藥至18克,緩急止痛作用良效。
55.7脘腹蠲痛湯
【來源】何任,《浙江中醫(yī)雜志》(2)1984年
【組成】延胡索、白芍、川楝子、生甘草、海螵蛸、制香附各9克,蒲公英19克,沉香曲12克,烏藥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蜓心樯?,每次服9克,每日2次。
【功用】調(diào)理氣血、緩急止痛。
【方解】脘腹疼痛多因氣血郁滯所致。故方中用延胡索、烏藥、沉香曲、香附行氣止痛;芍藥、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脘腹疼痛又以寒熱錯(cuò)雜為多見,故方中既有性偏寒涼的川楝子、蒲公英、以糾其熱,又用了性溫的烏藥、沉香曲,以祛其寒,寒熱并用,專理氣血。故適應(yīng)證也較廣泛。蒲公英味甘性寒,是難得的養(yǎng)陰護(hù)胃佳品。凡胃脘痛屬于熱者,可加大劑量使用,常能取得良效。本方適用較廣,臨床上用以治療多種脘腹疼痛,療效顯著,能夠經(jīng)得起重復(fù)驗(yàn)證,且無不良反應(yīng)。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胰腺炎、內(nèi)臟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病引起的脘腹疼痛。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滿意。
55.8加減一貫煎
【來源】王季儒,《肘后積余集》
【組成】北沙參、麥冬、生地各12克,石斛15克,川楝子、元胡各9克,枸杞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養(yǎng)胃陰、補(bǔ)腎柔肝。
【方解】潰瘍病由于熱傷胃陰者占絕大多數(shù),故此方應(yīng)用比較廣泛。一貫煎為清。魏玉璜得意之方,原有當(dāng)歸,惟當(dāng)歸性溫,對陰虛有熱者不宜,故去之。加元胡、石斛以增加育陰止痛之力。方用北沙參、麥冬、生地、石斛陰柔濡潤、生胃陰而增加胃液,胃液充足則潰瘍面可受到保護(hù)。川楝子、元胡行氣柔肝以止痛;枸杞子滋腎水以涵濡肝木,則肝火漸熄而痛可止。共奏滋養(yǎng)胃陰、補(bǔ)腎柔肝之功。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火犯胃型),癥見空腹時(shí)疼痛較重,胃有灼熱感、口干、嘈雜、吞酸、納少、手足煩熱、大便燥,舌質(zhì)紅,脈細(xì)數(shù)。
【加減】吞酸,加海螵蛸12克,吳茱萸1克,黃連5克;有灼熱感,加黃連5克,梔子9克;噯氣,加旋覆花、赭石、清半夏各9克;痛串兩脅,加柴胡、青皮各5克;大便燥,壯人加大黃、元明粉;虛人加火麻仁12克或郁李仁9克;大便潛血,加地榆炭12克,阿膠10克或加五倍子、降香、烏藥各9克,三七、白芨各3克(均沖服);氣滯痞滿,加砂仁5克,烏藥9克;痛如針刺,加五靈脂、蒲黃各9克;痛不止,加杭白芍12克,甘草5克。
【療效】驗(yàn)之臨床,確有良效。一般連服15劑左右即可痊愈。
55.9清柔和中湯
【來源】王季儒,《肘后積余集》
【組成】生石決明30克,白蒺藜、川郁金、烏藥各10克,厚樸5克,旋覆花、代赭石、沉香曲各10克,大腹皮、枳實(shí)、黃連各5克,吳茱萸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柔肝和中。
【方解】肝木乘土、肝胃不和而證偏肝郁不暢者,治宜柔肝和中,故方用石決明、白蒺藜清熱柔肝;郁金、烏藥、沉香曲、厚樸解郁行氣、止痛消痞;旋覆花、代赭石、黃連、吳茱萸平肝和胃;大腹皮、枳實(shí)以消脹滿。合之故治肝火犯胃型而偏于肝郁不暢者有效。
【主治】消化性潰瘍(肝郁不暢),癥見胃脘疼痛、痞悶、不欲飲食、脈兩關(guān)弦盛。
【加減】不思食,加谷稻芽各10克;大便煉結(jié),加郁李仁10克;口干苦,加麥冬10克,石斛12克;嘔吐,加竹茹20克;煩躁憂郁,加合歡皮12克。
【療效】屢用效佳。
55.10潰瘍散
【來源】巫君玉,《中醫(yī)雜志》(3)1989年
【組成】黃芪、黨參、白芍、元胡索各3克,白芨2克,三七1.5克,煅瓦楞子、川楝子、象貝母各3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xì)末,過籮混和備用。每次服6克,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亦可將藥末放入膠囊吞服。
【功用】養(yǎng)胃止痛,生肌醫(yī)瘍。
【方解】方用黃芪、黨參補(bǔ)益中氣;白芍、甘草、川楝、元胡解痙緩?fù)?;瓦楞子、象貝制酸和中;三七活血化瘀;白芨護(hù)膜生肌,共奏養(yǎng)胃止痛、生肌醫(yī)瘍之功。此方主要用于潰瘍病疼痛,吐酸基本控制或緩解后,解決患者常服煎藥之不便,以及潰瘍愈合非短期所能奏效之矛盾。且散劑可加大藥物對潰瘍面的附著作用,有利于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療效】治療觀察16例,并連續(xù)服用2個(gè)月以上后,經(jīng)X線攝片復(fù)查,其中愈合者10例,潰瘍縮小者3例,控制癥狀者2例。
55.11舒肝和胃湯
【來源】邢子亨,《中醫(yī)雜志》(3)1989年
【組成】當(dāng)歸、炒白芍各12克,烏賊骨15克,生苡仁24克,五靈脂12克,佛手15克,白檀香9克(后下)、川楝子12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功用】疏肝和胃,化瘀止痛。
【方解】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和慢性胃炎的臨床表現(xiàn)頗為復(fù)雜,癥屬肝胃不和者,運(yùn)用疏肝和胃法可以取效。方用當(dāng)歸、白芍養(yǎng)血和肝;川楝子、佛手、檀香疏肝理氣止痛;五靈脂化瘀鎮(zhèn)痛;苡仁利濕和中;烏賊骨制酸護(hù)膜,共奏疏肝和胃、化瘀止痛之效。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疼痛、噯腐吞酸、嘈雜、消化不良,嚴(yán)重者消瘦體弱,大便有潛血等。
【加減】胃寒嘔吐,加干姜6克,砂仁9克(后下);大便干結(jié),加冬瓜子20克,郁李仁15克(二味均搗碎);病久氣血虛弱、身體消瘦,加黃芪15克,鹿茸5克,白芨9克(二味研末,分2次沖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加陳皮9克,焦山楂6克,六神曲、炒麥芽各9克。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yàn)甚多,效果甚佳。
【附記】對于此類病的調(diào)理,應(yīng)禁忌飲酒,勿食生冷瓜果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5.12肝胃百合湯
【來源】董建華,《名醫(yī)治驗(yàn)良方》
【組成】柴胡、黃芩各10克,百合、丹參各15克,烏藥、川楝子、廣郁金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疏肝理氣,清胃活血。
【方解】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喜潤惡燥。脾主運(yùn)化水谷精微與水濕,喜燥惡濕。胃氣主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氣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輸布全身。而脾胃要完成其正常功能,又離不開肝的疏泄作用,脾胃得肝之疏泄,其升降才能正常,功能方可健旺。肝還能為脾散精,疏泄膽汁助消化,條達(dá)情志,以舒暢氣機(jī)等。脾、胃、肝在生理上密切相關(guān),一旦發(fā)病,又無不相互影響。肝失疏泄,則橫逆犯胃克脾,致脾胃受損,運(yùn)化失司,肝失滋養(yǎng)則疏泄失常,致肝亦病。
胃脘痛的表現(xiàn)雖主要在胃,但無論在臨床驗(yàn)證上,還是在病理方面,又無不與肝脾密切相連。本病病因大體可歸納為精神因素和進(jìn)食因素兩個(gè)方面。精神因素如憂思惱怒,久郁不解,傷及于肝,肝氣不舒,橫逆犯胃,胃氣失其和降,以致胃脘脹痛。若遷延不愈,可出現(xiàn)肝郁化火犯胃,耗傷胃陰而口干苦,饑而不欲食;灼傷胃絡(luò)而嘔血、黑便;久痛傷及脈絡(luò),氣滯瘀結(jié),故痛有定處而拒按,甚則脈絡(luò)破傷而出血;以上均涉及到肝,同時(shí)涉及到脾。
從上分析,本病主要由肝、脾、胃,此病及彼,相互影響,使三者功能失常所致。治療胃脘痛,若只治脾胃而不治肝其方法顯然欠于周全。故近代醫(yī)家夏應(yīng)堂氏指出:“至于胃脘痛大都不離乎肝。故胃病治肝,本是成法”。
余既往治療胃脘痛時(shí),曾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湯”等方,也注重了治肝,而療效卻不明顯。經(jīng)臨床反復(fù)揣摩體驗(yàn)“用藥須避剛燥”乃第二心得。前賢夏應(yīng)堂氏云:“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應(yīng)知肝為剛臟、內(nèi)寄相火,若一味剛燥理氣,則肝木愈橫,胃更傷矣?!鼻宕t(yī)家陳修園在談治胃脘痛方“百合湯”時(shí)指出:“久病原來郁氣凝,若投辛熱痛頻增”,余擬“肝胃百合湯”乃是取“百合湯”、“丹參飲”、“小柴胡湯”、“金鈴子散”,“顛倒木金散”方意,篩選化裁而成。方取丹參飲而不用檀香砂仁;選“小柴胡湯”而去法半夏;取“顛倒木金散”而不用木香,蓋檀香、砂仁、法夏、木香均屬辛溫香燥之品,雖能收到暫時(shí)止痛之效,但久用則癥狀反而加重,對治療本病是不利的。
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氣滯為其重要的病機(jī)之一,故取性平之柴胡、微涼之郁金、性寒之川楝子、微溫之烏藥以疏肝解郁、理氣和胃。烏藥雖溫,但不剛不燥,能順氣降逆,疏暢胸膈之逆氣,與苦寒性降之川楝子為伍,相互抑其弊而揚(yáng)其長,于氣陰無損也。
久病入絡(luò),氣滯血瘀,絡(luò)損血傷,故用丹參、郁金以活血通絡(luò),祛瘀生新。氣郁久之化火,血瘀久之生熱,本方又取黃芩以清解肝胃之熱。久病致虛,當(dāng)以補(bǔ)之。但溫補(bǔ)則滯胃,滋膩之藥又礙脾,故重用百合、丹參清輕平補(bǔ)之品,以益氣調(diào)中、生血、養(yǎng)胃陰。本方在歸經(jīng)上,或入脾胃,或走肝經(jīng)。合而為之,不燥不膩,能取得多方協(xié)調(diào),標(biāo)本兼顧,疏理調(diào)補(bǔ),相配得當(dāng)?shù)淖饔?。不僅緩解病情較快,而且宜于久服,從而達(dá)到根治的目的。故本方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良方。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及胃神經(jīng)官能癥等屬肝胃不和、肝郁氣滯血瘀、肝胃郁熱者。
【加減】上腹痛有定處而拒按,舌質(zhì)滯暗或見瘀斑者加桃仁10克;腹痛而見黑便者加生蒲黃10~15克;便秘者加火麻仁或瓜蔞仁15~20克;口燥咽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脈弦數(shù)者加沙參、麥冬各15克,或加生地12克,瓜蔞15克;神疲氣短者加太子參15克,白術(shù)12克。
【療效】多年應(yīng)用,療效頗著。
55.13理脾愈瘍湯
【來源】李振華,《名醫(yī)治驗(yàn)良方》
【組成】黨參15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川厚樸、甘松各10克,劉寄奴15克,烏賊骨、生姜、元胡各10克,炙甘草6克,大棗3枚。
【用法】每日1劑,取冷水先將藥物浸泡30分鐘。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煎30分鐘,取汁約150毫升,再將藥渣加水二煎。兩汁混合,早晚兩次溫服,以飯后2小時(shí)服用為宜。
【功用】溫中健脾、理氣活血。
【方解】本方以《傷寒論》小建中湯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為基礎(chǔ);通過臨床實(shí)踐加減化裁而成。用于治療飲食生冷不節(jié)、損傷中陽,或久病脾胃陽虛,復(fù)加飲食寒冷所傷,中陽不振,虛寒凝滯,氣血不暢而成潰瘍者。方中以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桂枝、白芍、生姜、大棗配炙甘草調(diào)和營衛(wèi),溫中補(bǔ)虛,緩急止痛;砂仁、厚樸、甘松、劉寄奴、元胡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活血;烏賊骨生肌斂瘡,制酸止痛。諸藥合用,共奏健脾溫中、活血止痛、生肌愈瘍之效。
【主治】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糜爛性胃炎等病。癥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餓時(shí)痛甚,得食痛減,腹脹噯氣,手足欠溫,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質(zhì)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沉細(xì)等。中醫(yī)辨證屬脾胃虛寒、氣滯血瘀者。
【加減】如潰瘍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樣,加白芨10克,三七粉3克(分2次沖服),黑地榆12克;如語言無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溫,加黃芪15~30克,甚者加附子10~15克;如噯氣頻作,加丁香5克,柿蒂15克;如食少脹滿,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2克。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滿意。
【附記】本方多香燥,易傷陰津,故于陰虛者不宜使用。對于脾胃虛寒者也應(yīng)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55.14健脾舒肝湯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jīng)驗(yàn)輯要》
【組成】黨參18克,白術(shù)12克,云芩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烏賊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益氣,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
【加減】噯氣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烏貝散(烏賊骨85%,浙貝母15%,共研為極細(xì)末),每服2~3克。肝氣郁結(jié)者加白芍、枳殼、郁金,或左金丸。肝郁化火或胃熱過盛者合用三黃瀉心湯。脾胃虛寒者加黃芪、桂枝、法半夏或附桂理中湯。兼吐血、便血者加側(cè)柏葉、白芨、阿膠、田七末(炒)。胃陰虧虛者加麥冬、石斛、玉竹等。
【療效】多年應(yīng)用,效果頗佳。
【附記】方名為筆者擬加。另一法:臨睡前取麥芽糖1湯匙、吞服,每日1次。效。
胃潰瘍中藥方劑
17.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滯鎮(zhèn)痛。 【方名】兩和鎮(zhèn)痛飲。 【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殼12克,厚樸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 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樞燮方。 18.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郁乘脾,胃陰不足。 【治法】滋養(yǎng)胃陰,平肝補(bǔ)中。 【方名】養(yǎng)陰平肝消炎湯。 【組成】沙參9克,當(dāng)歸9克,石斛9克,白術(shù)6克,雞內(nèi)金6克,黃連6克,陳皮6克,枳殼6 克,麥冬6克,山藥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 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慶冬方。 19..中藥處方(三)
【辨證】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湯。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 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胃潰瘍> 治胃病十方=胃病特效密方=胃病偏方
治胃病十方=====轉(zhuǎn)載自瀉兒康散
1.胃神經(jīng)管能癥: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熱脅噯氣納呆等,肝郁氣滯,濕濁阻痹者。 R:佩蘭10g延胡10g普洱茶5g厚樸5g炙甘草5g素馨花12g 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氣止痛之功. 2.胃痛胃脹嘈雜灼熱,口干苦等肺虛肝熱胃陰不足型萎縮性胃炎: R:北沙參30g石斛20g懷山藥130g焦山查30g桑寄生20g玉竹20g青代10g白勺10g浙貝10g 功效:有養(yǎng)陰建中之效. 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過藥面浸泡10分鐘煮沸后改用文火15分鐘服取藥液約400ml。 3.萎縮性胃炎或潰瘍并發(fā)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隱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食少便秘為主癥。 R:烏梅肉6g炒白勺10g北沙參10g大麥冬10g金釵石斛10g丹參10g生麥芽10g炙內(nèi)金5g炙甘草3g玫瑰花3g 功效:有滋養(yǎng)胃陰,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為經(jīng)驗(yàn)方,方似不出奇,確含妙理,復(fù)胃陰者,莫若苦寒;復(fù)酸味者,酸甘化陰,足,資吾等效法。 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運(yùn)者,有增進(jìn)食欲之效:(為脾胃良方,對胃炎有卓效) R:麥芽30g谷芽30g內(nèi)金15g山藥15g黨參10g甘草5g用法:加清水超過藥面一寸,浸泡一小時(shí),沸后繼沸5分鐘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復(fù)元益氣之功。 5.適應(yīng)于各種慢性胃炎之屬脾胃陰虛者: R:沙參20g白芍20g麥冬15g山楂15g石斛15g知母12g花粉12g內(nèi)金10g丹皮10g烏梅10g陳皮10g生甘草3g 功效;養(yǎng)陰和胃,理氣清熱。 6.適應(yīng)于淺表性,反流性和萎縮性胃炎: R:黨參15g丹參15g蒲公英15g白芍15g制半夏10g黃連3g甘姜3g炙甘草6g 功效:有益氣健胃,辛開苦降,和中開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為一爐,適用于寒熱錯(cuò)雜證) 7.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腸潰瘍,胃N官能癥,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胰腺炎,內(nèi)臟植物N功能紊亂等所致之痛屬氣血不調(diào)者均可服用: R:延胡索9g川楝子9g生甘草9g烏賊骨9g制香附9g沉香曲9g白芍12g蒲公英20g臺片6g 功效:有緩解脘腹疼痛之效。 8.適用于胃脹痛為主之胃炎患者: R:蘇梗6g香附6g陳皮6g畢澄茄6g枳殼10g大腹皮10g香櫞皮10g佛手6g 功效:有理氣和胃通降之功。 9.適用于胃炎有脘部脹滿疼痛,口苦,食欲減退或伴噯氣泛酸等癥有可隨證加減。 R:柴胡6g蘇梗6g六曲6g炒黃芩9g炒白術(shù)9g香扁豆9g炒白芍9g制香附9g炙延胡9g炙甘草3g八月扎15g香谷芽12g 功效:有調(diào)肝和胃,健脾安中之功;故明“安中湯”。 10.適用于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胃竇炎屬痰熱中困胃失和降者可隨證加減。 R:陳皮6g枳實(shí)6g竹茹6g黃連2g姜半夏10g茯苓12g甘草3g 功效:有苦降辛通,化濕和中之效,1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并可隨證加減 胃病方
1胃痛無憂散,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有特效
此方為我重金購得,試治五例淺表性胃炎病人,良效! 砂仁10克白蔻仁2.5克木香0.8克公丁香1.5克蓽撥1.7克吳萸1.5克小茴香1.0克制成粉劑。凡屬胃痛病,每日3次每次10克,輕者連服7~10天后愈。重癥每日3次每次15克,連服1~3個(gè)月全愈。一般治愈數(shù)年不犯。 2胃酸過多河蚌去肉留殼,刮去表皮,曬干,攆極細(xì)末,備用。用于胃酸過多,一次10錢內(nèi)服,厲害的一天兩次,一般一天一次就可。效果非常好,看到的朋友不防一試。勿以方小而不為,勿以大方而傾之 3奇效胃潰瘍方五靈脂15蒲黃15田七5烏賊骨50甘草15佛手30白芍30.研粉每曰3次每服3至5克開水送服適于氣滯血瘀型頑固胃痛有奇效 4胃出血特效驗(yàn)方(本人驗(yàn)方)a、.胃出血驗(yàn)方:適用于胃潰瘍出血、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本方是我采用'黃土湯’加了數(shù)味藥,臨床治療輕度的消化道出血,療效相當(dāng)好。輕度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試用。我在臨床上已治愈數(shù)十例。有效率可達(dá)97%。嘔血頻繁的,建議手術(shù)治療。因?yàn)槲覆砍鲅繘]有250毫升,一般不會嘔血。) 處方:灶心土30-120克大黃炭15克地榆炭15克阿膠珠10克炮附子7克炒白術(shù)10克條黃芩10克廣木香10克仙鶴草10克灸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一帖。連服四至五帖。 用法:先將1000毫升灶心土煎湯沉淀后,再用此水煎藥。 b、本人經(jīng)驗(yàn):三七粉7白芨粉6生大黃粉1花蕊石粉2克為一次量,一日四次。最多八次可止血。屢用屢效,諸君切莫等閑視之。且不留瘀,胸腹無鼓脹之苦。 5胃腸脹氣方柴胡6g焦檳榔6g枳殼6g沉香3g藿香10g砂仁5g香附15g焦三仙各15g陳皮6g木香3g甘草3g萊菔子10g 本處方經(jīng)過本院內(nèi)科大夫驗(yàn)證,現(xiàn)作為我們的協(xié)議處方保存在藥房。 主治胃腸脹氣效果不錯(cuò),歡迎同行給予指導(dǎo),謝謝! 特效胃藥--胃靈散
此方通治:各類胃炎、潰瘍、脹痛、消化不良、胃腸動(dòng)力不足、腸炎等一切胃腸疾病。根治率98%以上。無毒無任何副作用。 已在臨床應(yīng)用中治好無數(shù)患者,實(shí)乃天下奇珍! 配方:烏賊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黃氏50克、雞內(nèi)金150克、制白術(shù)50克、豬苓50克、烏梅50克、大黃5克。 如果胃寒或胃涼者加良姜20-50克。(視各人體質(zhì)酌加) 服法:飯前1小時(shí)服用,一天3次,每次用開水服用5-10克,嚴(yán)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藥一粒。3--5天見效, 一般1--2副藥可以根治。根治率98%。無任何毒負(fù)作用。 注意:良姜不是生姜,良姜藥性極熱,胃寒者不能一次加50克,可先加25克試服較為安全.不然有反效 胃病特效密方---轉(zhuǎn)載自阿民
三七粉3克,豬瘦肉2兩。置一小碗中,加一點(diǎn)水,蒸熟后吃肉喝湯。隔天一次,輕者3-5次,重者10余次痊愈。 治療一切胃酸過多,胃下垂,胃神經(jīng)痛,胃分泌少,消化不良,悶漲不適,胃疼痛不止,一切胃腸病有特效。(請勿收藏自秘,廣傳濟(jì)世功德無量) 甘楞散治一切胃病---轉(zhuǎn)載自廣和堂
甘楞散:甘平收斂,主治一切胃病。尤其胃炎、胃潰瘍、胃十二指腸潰瘍病。 方劑組成:甘草1兩瓦楞子3兩 方劑用法:上藥研粉,每次1匙,每日3--4次口服。 胃病:、陜西省:王瑞石
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兩劑即愈。 16、心口疼:洛陽醫(yī)生:劉廣波
八角茴香燒灰,烏頭二錢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胃病的治療治胃病的偏方----------轉(zhuǎn)載自桐兒。。
驗(yàn)方一;組成 灸黃芪15~20克 灸甘草12~20克 赤芍(或白芍)10~15克 當(dāng)歸10克 黨參10~15克 延胡索10~15克 佛手柑(或陳香櫞)10克 敗醬草20~30克 蛇舌草20~30克(或浦公英10~15克) 功用 和中養(yǎng)胃,疏肝理氣,消炎活血。 主治 淺表性胃炎。 加減 嘈雜,加山藥、玉竹等;泛酸,加吳茱萸、公丁香、烏賊骨等;脾胃陽虛,加炮姜、附塊、益智仁等;脾胃陰虛,加麥冬、石斛、天花粉等;胃粘膜出血,加蒲黃炭、地榆炭、大青葉等;胃粘膜糜爛,加蒲黃、青黛、血竭、錫類散等;胃粘膜疣狀隆起或息肉樣變,加三棱、昆布、苡仁、木瓜等;幽門功能失調(diào),加蘇木、枳殼、莪術(shù)等;膽汁反流,加半夏、木瓜、蒲公英、公丁香、代赭石等;伴有潰瘍,加白芨、乳香等。氣滯,加甘松、香附、金鈴子等。 驗(yàn)方二;組成 太子參10克 蒼白術(shù)各9克 茯苓15克 灸甘草3克 法半夏9克 陳皮9克 木香6克 砂仁6克 蔻仁6克 厚樸6克 佛手片9克 香櫞皮9克 川芎6克 丹參15克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氣除濕化瘀。 主治 淺表性胃炎,癥見食納減少,食后胸脘脹悶或疼痛,兼見呃逆,脈緩弱,舌淡苔白膩者。 加減 如患者見舌紅、口干、便結(jié)者去蒼術(shù),加玉竹、石斛9克、生白芍9克、火麻仁15克,見苔厚膩、口粘、便溏者,加藿香9克、佩蘭9克、苡仁15克、煨訶子15克;兼食滯噯氣、腹脹者加神曲9克、山楂9克、麥芽9克、大腹皮6克。 胃病偏方
***治療胃病偏方:胡椒蔥湯 胡椒粉1克,蔥白3克,姜6克。先燒開水,下姜、蔥白,煮沸而成姜蔥湯。用熱姜蔥湯,送服胡椒粉,或?qū)⒑贩鄯湃虢[湯中即成。胃痛時(shí)將湯熱飲即可緩解。 功效暖胃行氣止痛,適用于胃寒痛癥。胃熱痛者忌服。 ***治療胃病偏方:桂皮山楂湯 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肉15分鐘,后入桂皮,待山楂肉將熟熄火,濾汁入紅糖,調(diào)勻即可。趁熱飲服。 功效溫胃消食止痛,適用于胃脘痛癥。 ***治療胃病偏方:仙人掌豬肚湯 仙人掌30—60克,豬肚1個(gè)。將仙人掌裝入豬肚內(nèi),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燉至熟爛。飲湯,食豬肚。功效行氣活血,健脾益胃。適用于氣滯血瘀,胃痛年久不愈等癥。 ***治療胃病偏方:牛奶姜汁 牛奶150-2印毫升,姜汁1湯匙,白糖適量。將上2味加白糖,放瓦盅內(nèi),隔水燉服,每日2次。功效溫中散寒,緩急止痛。適用于胃痛喜熱喜按、噯氣泛酸等癥。 ***胡椒蔥湯;胡椒粉1克,蔥白3克,姜6克。先燒開水,下姜、蔥白,煮沸而成姜蔥湯。用熱姜蔥湯,送服胡椒粉,或?qū)⒑贩鄯湃虢[湯中即成。胃痛時(shí)將湯熱飲即可緩解。 功效暖胃行氣止痛,適用于胃寒痛癥。胃熱痛者忌服。 1、[癥狀]胃痛腹瀉(肉飯食積引起)[服法]飯鍋巴加山揸20克煎水服。
2、[癥狀]胃熱.反胃嘔吐.[服法]以小米磨粉煮羹加少量鹽,早晚各服一碗。 3、[癥狀]胸悶痛,胃脹痛,[米飯積滯胃腸][服法]將秈米50克炒焦黃,煎水服。 4、[癥狀]胃痛、腹脹、噯氣、吞酸。[服法]雞內(nèi)金6克炒成褐色,搗碎,粳米15克炒至微黃出香氣,二者合一泡開水當(dāng)茶飲。 5、[癥狀]胃熱胃脹痛、冒酸燒心、打嗝。[服法]鮮牛皮菜100克,水煎服。 6、[癥狀]慢性胃炎胃脹胃痛,舌紅苔黃。[服法]鮮茼蒿菜100克、蒲公英(干品)30克,煎水服,連服一周以上。 7、[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服法]腐竹50克燒馬鈴薯150克食之。 8、[癥狀]胃痛、腹脹、便秘。[服法]用蘿卜籽20克炒成褐色搗碎,粳米15克炒至微黃出香氣,二者合一泡開水當(dāng)茶飲。 9、[癥狀]胃痙攣疼痛。[服法]高粱米60克水煎服。 10.[癥狀]慢性胃炎。[服法]干仙人掌研末,每次5克,白開水沖服。 11.[癥狀]胃虛呃逆不止。[服法]糜子烘干研粉,每次白開水送服10克,一日3次。 12.[癥狀]胃腹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服法]鮮柚子皮30克,洗凈切細(xì)粒,粳米10克炒至微黃出香氣,二者合一泡開水當(dāng)茶飲。 13、[癥狀]胃熱消渴。[服法]小米煮成米湯飲之。 14、[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服法]香椿根白皮(干品)18克,水煎,一日分3次服完,連服3天以上。 15、[癥狀]胃脘脹痛,兩脅脹,嘔吐,噯氣。[服法]佛手柑15克洗凈切成片,粳米10克炒至微黃色出香氣,二者合一泡開水當(dāng)茶 16、[癥狀]胃寒冷痛。[服法]香菜子炒后研末,葡萄酒30毫升送服香菜子末6克。 17、[癥狀]胃寒痛(吃生冷即胃痛或加重)。服法]連須蔥白2根、胡椒粉1克。以連須蔥白煎水,送服胡椒粉。 18、[癥狀]胃及十二脂潰瘍。[服法]大麥90克煮粥,兌入海螵蛸粉3克攪勻后食之。 19、[癥狀]胃寒,呃逆。[服法]刀豆18克、柿蒂5枚,水煎服,每日1劑。 20、[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服法]紫甘藍(lán)適量、搗爛,取汁150毫升,略加熱,飯前服用,每日2次,連續(xù)服用15~20天。 21、[癥狀]胃痛。[服法]綠豆21粒、胡椒14粒,共研末,開水服用。 22、[癥狀]脾胃不和、胃腸痙攣性疼痛。[服法]卷心菜絞汁1杯,加飴糖或蜂蜜10克調(diào)服。 23、[癥狀]急性胃痛,疼痛劇烈。[服法]蔥白5根搗爛入泥,以匙送入咽中,再用芝麻油適量送服。 24、[癥狀]虛寒胃痛、呃逆、嘔吐。[服法]刀豆3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加水同煮粥食用。 25、[癥狀]胃脹胃痛。[服法]香椿籽研末,每次用白開水送服6克,一日3次。痛止脹消即停服。 26、[癥狀]胃熱消渴(口渴多飲,飲不解渴)。[服法]糯稻桿取中節(jié)燒灰,每次取3克泡開水代茶飲。 27、[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高者。[服法]仙人掌切片曬干研粉30克與烏賊骨粉30克,混勻,每次5克,白開水送服,每日兩次,連服3周。 28、[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不高者。[服法]干仙人掌粉與雞內(nèi)金粉等量混勻,每次1克,白開水送服,每日兩次,連服3周。 29、[癥狀]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服法]刀豆30克、紅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2劑。 30、[癥狀]胃熱消渴(口渴多飲,飲不解渴)。[服法]糯稻桿取中節(jié)燒灰,每次取3克泡開水代茶飲。 ****雞蛋一斤,白糖一斤,豬板油一斤,把一斤雞蛋打好攪拌上一斤白糖,把豬板油煉成大油,趁油開著的時(shí)候澆到雞蛋里面,等凝固后雞蛋也是熟的了,每天早晨空腹用普通調(diào)羹盛出一調(diào)羹,用一杯開水沖好后服用,晚上睡覺前再服一次,嚴(yán)重者一天3-5次,見效很快。本人的親身體驗(yàn)。 九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是指胃及十二指腸等處,含有酸與胃蛋白酶的胃液接觸的消化道組織所產(chǎn)生的慢性缺損。本病多因飲食失調(diào)、用藥不當(dāng)、精神緊張等影響胃酸分泌,進(jìn)而使人產(chǎn)生病態(tài)癥狀。治宜健脾利濕,涼血止血。
處方1:烏賊骨120克,貝母、鉤藤、五靈脂各60克,醋元胡、赤霉素、雞內(nèi)金各90克,制乳香、三七、制沒藥、白芨各30克。共研末。每服6克。飯前30分鐘開水送服。連服100天。亦可用白面1.85公斤與上藥面拌勻,加水烙成干餅75個(gè)。每日飯前30分鐘白開水送服1個(gè)。連服100天。禁忌油膩辛辣或難消化或刺激性食物。主治胃及十二腸潰瘍。
處方2:仙人掌去刺切片曬干研末。如果胃酸不高,每500克仙人掌粉加內(nèi)金粉30-60克;胃酸高者,加烏賊骨粉60-90克。病人每服藥粉1克,日2次,白開水送服。21天為1療程。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處方3:小麥炭100克,雞蛋炭1個(gè)。共研末混勻。每次3克,開水送服。連用1周。治胃潰瘍。
處方4:生土豆絞汁,適量飲服;或取土豆粉面焙黃沖服??芍挝傅葷?。
處方5:烏賊骨去蓋120克,川貝15克,共研末,混均。每服6克。日2次??崭狗V髦挝笣?。
處方6:海蜇、大棗肉各500克,紅糖250克。加水1500毫升共煎成膏。日服2次。每次1匙。治胃潰瘍。
處方7:白術(shù)25克,茴香20克,神曲、麥芽各15克,扁豆、山藥、青皮各10克。共入豬膀胱內(nèi)扎緊,曬3日,共研細(xì)末。開水送服。每次5-10克。
處方8:烏梅、太子參各15克,細(xì)辛、制附子、川椒、桂枝、大黃炭各5克,炮姜、當(dāng)歸、黃柏各10克,黃連3克。水樣便加豆蔻5克,便下粘液加馬齒莧50克。水煎服。20劑1療程。治潰瘍性腸炎。
處方9:紅茶5克,浸泡加蜂蜜、紅糖。趁熱頻服。日3劑。飯前服。治胃、十二指腸潰瘍。
處方10:鮮藕2節(jié),蜂蜜適量。藕洗凈切開,灌入蜂蜜。再用切下的藕片蓋住,竹簽固定蒸熟,嚼服。再取1節(jié)煎湯飲服。治胃潰瘍出血。
處方11:雞蛋殼數(shù)個(gè),文火焙黃研末。每服3-5克。日3次。溫水沖服。主治胃腸潰瘍及胃痛。
處方12:烏賊骨60克,雞蛋殼10個(gè)。蛋殼焙黃研粉,烏賊骨研粉,混勻。每服5克。溫開水送服??芍扑嶂雇?。用于胃痛吐酸水。
處方13:生蜂蜜500克,豆油或花生油250-300克。將豆油熬開無沫為止,稍涼倒入蜂蜜,筷子攪勻吞服。飯前20-30 分鐘服1小匙。早晚各1次。重癥日3次。對胃痛、胃腸潰瘍,胃下垂特效。
處方14:菱角殼120克,水煎服,連用30天.。治胃潰瘍。
、 治療胃潰瘍(初期)、恢復(fù)腸功能驗(yàn)方 1、生米50克,鮮牛奶200毫升,蜂蜜30毫升,先把花生米放入水 中泡3分鐘,然后取出搗爛放在已煮開的牛奶中再煮開,放涼后加蜂蜜調(diào)均,晚上睡前服,每日1次。 2、(A方):天青30克,冬雕25克,甘草10克,木香25克,紅藤20 克,生姜2片。 3、(B方):冬雕30克,劍耳25克,蟠龍須10克,雞血藤25克,烏 藥20克,鈞藤20克,陳皮5克。 ?。ˋ、B方分別煎之,A方先服、B方后服。) 4、取鮮蘆薈汁,每天飯前服2匙,一周見效,治療胃潰瘍(初期)或其他原因而胃不適。 5、用兩個(gè)手指大小的蘆薈葉洗凈去刺,細(xì)嚼后清水送服,或搗爛服1日2次,一周見效。 6、胃潰瘍:用20—30克黃芪煮水飲用。 7、胃潰瘍:芝麻炒熟紅塘用開水調(diào)開,與蜂蜜放入一個(gè)容器里,每天睡前攪勻后吃1湯匙,三者比例一樣多。 8、胃潰瘍:患者不能下地干活,用海螵蛸50克,干草50克,加工細(xì)末,每日2次,早晚飯后服一湯匙,效果很好。 9、胃潰瘍:圓白菜葉2—3片切小塊,用榨汁機(jī)攪碎末,擠汁100毫升左右,晚飯前1次飲用,連服一個(gè)月。 20.消化性潰瘍食療方
【土豆蜜膏】
配方:鮮土豆1000克,蜂蜜適量。 制法:土豆切絲,搗爛絞汁,將土豆汁放在鍋中先以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濃縮至稠黏時(shí),加入蜂蜜一倍。再煎至稠黏時(shí)?;?,待冷裝瓶備用。 功效:和胃調(diào)中。 用法:每日2次,每次1湯匙??崭箷r(shí)食。 【鮮包菜飴糖汁】
配方:鮮包菜、飴糖適量。 制法:將包菜用冷開水洗凈后搗爛,置消毒紗布中絞汁。 功效:清熱止痛,愈合潰瘍。 用法:每日早晚飯前,取鮮包菜汁1杯加溫后,加入適量飴糖飲服。每日2次,每10日為1個(gè)療程。 【潰瘍茶】
配方:茶葉、白砂糖各250克。 制法:上二味加清水適量;煮數(shù)沸,候冷沉淀去渣,貯于潔凈的容器中加蓋,于干燥處貯藏。經(jīng)6~12日后,若色如陳酒,結(jié)面如羅皮,即可服用,若未結(jié)面,則要經(jīng)7~14日,就可飲用。 功效:和中化濕,消炎斂潰。 用法:每日2次,早晚將上茶蒸熱后各服1調(diào)羹。 【雞子殼粉】
配方:雞子殼粉6克,食鹽2克,維生素C片0.6克。 制法:雞子殼(即雞蛋殼)搗碎研末,取6克雞子殼粉,與食鹽、維生素C片混勻,裝瓶備用,以上為1日量。 功效:和胃止血。 用法:每日3次,分服,3~5日為1個(gè)療程。 【山楂山藥鯉魚湯】
配方:鯉魚1條(約300克),山楂30克,淮山藥30克。 制法:鯉魚洗凈切塊,起油鍋,用姜片熗鍋,把山楂、淮山藥、鯉魚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煮1~2小時(shí),調(diào)味即成。 功效:補(bǔ)脾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仙鶴草粥】
配方:仙鶴草20克,三七粉10克,糯米250克。 制法:先將糯米加水適量煮成粥,然后放入仙鵒草及三七粉,再煮20分鐘即可。 功效:養(yǎng)血補(bǔ)中,止血消炎。 用法:每日2次適量服之。連服5日為1個(gè)療程。 【墨魚粥】 配方:干墨魚1條,粳米100克,香菇50克,冬筍少許。 制法:墨魚去骨洗凈,切成細(xì)絲。香菇和冬筍也分別切成細(xì)絲。在砂鍋里放入清水、墨魚、料酒,熬煮至魚肉爛。然后加入粳米、香菇、冬筍熬粥,待粥成時(shí),用食鹽、味精、胡椒粉調(diào)味即可。 功效:養(yǎng)血和血。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 【胡蘿卜燒羊肉】
配方:羊肉1000克,胡蘿卜50o克。 制法:羊肉切塊,胡蘿卜切成轉(zhuǎn)刀塊。起鍋(不放油),將胡蘿卜先炒10分鐘,至半熟,盛起,備用。起油鍋,放植物油3匙,用旺火燒熱油后,先人生姜5片,隨即倒入羊肉,翻炒5分鐘,加黃酒3匙,至炒出香味后,加細(xì)鹽、醬油、冷水少量。再燜燒10分鐘,倒入砂鍋內(nèi),放人胡蘿卜、橘皮,加清水約3大碗,用旺火燒開,加黃酒1匙后,改用小火慢燉約2小時(shí),至羊肉酥爛透香時(shí),離火。 功效:暖胃補(bǔ)虛,祛風(fēng)除寒。 用法:佐餐食。 【黑棗糯米粥】
配方:黑棗7個(gè),糯米40克。 制法:黑棗、糯米洗凈,倒入小鍋內(nèi),加清水2大碗,旺火燒開后,改用中火煮半小時(shí),加紅糖1匙,生姜末少許,再煮片刻,離火。 功效:補(bǔ)中除寒,溫脾養(yǎng)胃。 用法:作早餐或作點(diǎn)心食用。 【桂花蓮子羹】
配方:糖腌桂花2克,蓮子60克。 制法:蓮子用開水泡脹,浸1小時(shí)后,剝衣去心。將蓮肉倒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小火慢燉約2小時(shí),至蓮子酥爛,湯糊成羹,加白糖、桂花,再燉5分鐘,離火。 功效:溫中散寒,補(bǔ)心益脾,暖胃止痛。 用法:作早餐或作點(diǎn)心食用。 【羊肉湯】
配方:羊肉250克。 制法:如常法煮湯。 功效:健脾和胃,溫中散寒。 用法:佐餐食用,可常食。 【橘花茶】
配方:橘花、紅茶末各3~5克。 制法:上二味,以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 功效:溫中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shí)溫服。 【柚皮粥】 配方:鮮柚子皮1個(gè),粳米60克。 制法:將柚皮的內(nèi)外刮洗干凈,清水浸泡1日,切成塊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煮沸,下粳米,用文火煮粥,加入蔥、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舒肝理氣,健脾開胃。 用法:每日1劑,可作早餐食用。 【佛手豬肚湯】
配方:豬肚1個(gè)(約500克),鮮佛手15克,生姜4片。 制法:將豬肚去肥油,漂洗干凈,再用開水氽去腥味。佛手、生姜、豬肚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時(shí),調(diào)味即成。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枳殼青皮豬肚湯】
配方:豬肚1個(gè)(約500克),枳殼12克,青皮6克,生姜4片。 制法:將豬肚去肥油,漂洗干凈,再放入開水氽去腥味。枳殼、青皮、生姜、豬肚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shí),調(diào)味即成。 功效: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麥芽青皮飲】
配方:生麥芽30克,青皮10克。 制法:將生麥芽、青皮一同加適量清水煮沸后去渣。 功效: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用法: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 【橘餅粥】
配方:橘餅3個(gè),粳米50克。 制法:將桔餅切碎,與梗米一起放鍋內(nèi)煮粥。 功效:理氣和胃。 用法:每日1次,作早點(diǎn)食用。 胃、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雖然發(fā)生的部位不同,但發(fā)生潰瘍的 原因是一樣的,所以療法也大致相同,現(xiàn)在先說明 4.柴胡香附治潰瘍 個(gè)。 [配 方] 天花粉30克,貝母15克,雞蛋殼10個(g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