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崇尚周禮,曾多次到太廟考察周王朝的禮儀制度。漢代劉向《說苑敬慎》記載,“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口之慎言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這個故事說的是,孔子在參觀周王祭先祖的太廟時,看到臺階右側立著一個銅鑄的人,但嘴上被貼了三道封條??鬃永@著銅人一看,發(fā)現(xiàn)其背面刻著“古之慎言也”五個字,意思是這是古代一位說話極其慎重的人。這給孔子以極大震撼和啟發(fā),所以孔子在諄諄教悔弟子時總是十分強調君子納于言而敏于行。后來人們便以三緘其口比喻慎言,后世常用的緘默不語也是由此演化而來的。 這個典故有來歷,據(jù)說孔子當年適周觀禮,到了后稷之廟里面就看到金人銘。其實金銘流傳非常廣泛,在現(xiàn)在的《孔子家語》里面,甚至在《老子》里面都有類似表述。 相傳,魯國第一代國君伯禽就封魯國時,父親周公恐其有失,親書銘文于老管家金人的背上,并叮囑金人經(jīng)常站在伯禽身前,背對伯禽,讓伯禽隨時觀看,以免忘記自己的訓誡?!拔夜胖餮匀艘?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敝芄辉俣诓菀斏鲝氖?禮遇才智之士。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今王的叔父,我在天下也是不輕不賤的人,然而,我洗一次澡,要三次握著濕頭發(fā)出來,吃一頓飯要三次吐掉嘴中的食物以接待賢士的來訪,即使是這樣,我還怕失掉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千萬不可因為自己是國君而驕傲待人?!辈菖R行時又問周公,請問如何治魯,采用什么方法有效,周公回答說,務在利民,而不要以利民者自居,周公對魯公伯禽寄以厚望,希望他能擔負起為王室鎮(zhèn)守東方的重任。 周公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這位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在教子方面也十分講究方法。周公在協(xié)助周武王滅商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周武王希望自己去世以后讓周公來擔任周王,但是那個時候嫡長子繼承制度已經(jīng)形成了,周公不答應。于是周公輔佐周武王的長子也就是后來的周成王。周成王在周武王去世的時候只有十三歲,《史記》載,周公對周成王的教育可謂費盡了心機。周公的長子伯禽和周成王是兄弟關系,周成王畢竟是一個儲君,周公有些事情不能直接教育這么個孩子,周公就以教育伯禽的方式來教育周成王,至今還流傳著成王有過則撻伯禽的故事。是說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禮記》有一篇《文王世子》記載,武王曾多次給周公說:“你要在我去世以后,一定要好好輔佐太子,讓他做到適中,做到恪中勿謬”,就是要求周公教育周成王要把握周到,不要出一些謬誤,不要出一些偏執(zhí),來更好地成為一代天子。周公在教育周成王的時候,就用教育伯禽這種方式來影響周成王。因此,周成王的成長和周公有密切的關系,周公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影響了孔子?!抖Y記》中還有孔子關于此事的評注,仲尼曰“昔者周公攝政,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以善成王也。”孔子感嘆,作為大臣,如果犧牲自己的性命,對于國君有利也可以實行,何況僅僅是身體力行些對君主有利的事呢,周公做得太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