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峪是冀東抗日根據(jù)地之一。正因為這樣,潘家峪也就成了日軍“掃蕩” 的重點地區(qū)。從1938年夏季到1940年底,敵人圍攻潘家峪就有130多次。1941年1月25日晚(舊歷臘月28日),駐唐山、豐潤、灤縣等16個據(jù)點的3000多名日軍、1000多名偽軍,在日指揮官佐佐木的率領(lǐng)下,從四面八方悄悄地開到潘家峪。他們進村后便逼著全村1500多人先到村邊西大坑集中,逼問八路軍的去向,群眾用憤怒的沉默回答敵人。惱羞成怒的敵人又把群眾驅(qū)趕到村中的潘家大院(地主潘會林的住宅),把大院封鎖起來,用步槍、機槍向赤手空拳的群眾瘋狂掃射,并放起了大火。富有革命傳統(tǒng)的潘家峪人民用血肉之軀同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搏斗。50多歲的潘國生老漢脫去著了火的衣服,高喊:“跟我來,和鬼子們拼了!” 帶頭沖向大門,向一個正在端著機槍掃射的日本兵猛撲過去,奪過機槍,用槍托將這個敵人打死。10多個青年趁機沖出門去,潘國生老漢卻犧牲在敵人的刺刀之下。大屠殺一直延續(xù)到次日下午7點鐘。全村有1230人被殺害,其中婦女兒童共650余人,所有財物被搶奪一空,被燒毀的房屋有1100多間。
慘案發(fā)生的第二天,我冀東軍分區(qū)黨政領(lǐng)導(dǎo)率領(lǐng)十二團的官兵來到潘家峪, 帶來大批糧食、衣服、藥品,挨家挨戶地慰問、安撫,當時就有12名幸存的潘家峪青年參加了八路軍,跨入復(fù)仇的行列。 周圍22個村莊的鄉(xiāng)親揮淚趕來,捐獻出大批葦席和其他物資,幫助潘家峪人埋葬死去的同胞。 唐山市的鐵路工人和開灤煤礦的工人也紛紛捐錢捐物,救濟受難同胞。2月5日,抗日民主政府組織四鄰村莊的鄉(xiāng)親去清理尸首,由豐灤遷聯(lián)合縣政府主持公葬。從潘家大院扒出的尸體無法辨別姓名年齡,只能在辨認出的男尸身上寫個“男”字,女尸身上寫個“女”字,童尸身上寫個“童”字。其中有的男女也無法辨認, 只能把那些尸骨集中起來,一堆四肢焦肉、肚腸,一堆骨殖,一堆人頭。然后,以炕席為棺木,一領(lǐng)席里包一至兩個尸體。公葬是在初春的寒夜里進行的,送葬的隊伍由街里走上山麓,把尸體安葬在松柏常青的南山腳下。沒有挽歌,沒有鮮花和供果,有的是悲憤的長風(fēng),沸騰的熱血?!⊙獋仨氂醚獊韮斶€,幸存的潘家峪人莊嚴宣誓:“一定要向敵人討還血債,為死難親人報仇?!? 慘案后,日本侵略者把潘家峪周圍50里劃為“無人區(qū)”,拆毀房屋,填平水井, 驅(qū)散居民,多次“清鄉(xiāng)”、“掃蕩”,潘家峪一帶籠罩著白色恐怖。但是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撓,抗日的烽火撲不滅。潘家峪人民更加斗志昂揚,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堅持了“無人區(qū)”的斗爭。 3月初,這個村子的20多名青年自動組織起3個“抗日復(fù)仇小分隊”,積極配合八路軍打擊日本侵略者,附近村莊的子弟紛紛參加,迅速發(fā)展到120多人。 5月9日,冀東抗日斗爭領(lǐng)導(dǎo)人李運昌、周文彬、劉誠光、高敬之來到潘家峪,為了悼念死難親人,在火石營村召開了由各村群眾參加的追悼大會。在大會上,冀東軍分區(qū)政治部主任劉誠光莊嚴宣布潘家峪抗日復(fù)仇小分隊正式合并組織起來,成立“潘家峪復(fù)仇團”。
1942年7月18日,復(fù)仇團與八路軍冀東軍分區(qū)十二團戰(zhàn)士在遷安縣甘河槽設(shè)伏,與敵激戰(zhàn)5個小時,全殲150名日本侵略者,俘虜100余名偽軍,潘家峪慘案的直接策劃者——駐豐潤日軍指揮官佐佐木二郎也被潘家峪復(fù)仇團的戰(zhàn)士親手擊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