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yī)名方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作者: 2012-3-21
摘要: 長期從事中醫(yī)脾胃病理論、臨床和實驗的研究工作,擅長內(nèi)科雜癥,尤其脾胃系統(tǒng)疾病的診療。 組成黃芪10克,黨參(或太子參)10克,丹參10克,炒白術(shù)10克,薏苡仁15克,仙鶴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5克。 功能益氣活血,健運脾胃。丹參一味,活血補血為要,《婦人名理論》贊其:一味丹參,功同......
全屏顯示表格
全屏顯示表格
|
全屏顯示表格
單兆偉,男,1940年出生。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全國第四批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yī)。長期從事中醫(yī)脾胃病理論、臨床和實驗的研究工作,擅長內(nèi)科雜癥,尤其脾胃系統(tǒng)疾病的診療。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8項,獲省部級獎項12項,取得國家新藥證書1項。參加編撰著作10余部。
組成 黃芪10克,黨參(或太子參)10克,丹參10克,炒白術(shù)10克,薏苡仁15克,仙鶴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5克。
功能 益氣活血,健運脾胃。
主治 適用于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或伴有腸上皮化生等。
方解 黃芪、黨參(或太子參)二藥,益氣健脾,補氣為主,扶正固本。丹參一味,活血補血為要,《婦人名理論》贊其:“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既可活血通絡(luò),又可養(yǎng)血生血;丹參與黃芪、黨參相配,意在氣為血之帥,使氣充則血行,血行則瘀祛;血為氣之母,使“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共奏益氣生血,養(yǎng)血活絡(luò)之功。白術(shù)、薏苡仁,可補中健胃,運脾燥濕。仙鶴草一味,為單兆偉教授治療脾胃病必備之品,能健胃補虛,清熱止血。《百草鏡》謂其可“下氣活血,理百病,散痞滿”;《本草綱目拾遺》云其能“消宿食,散中滿,下氣,療吐血各病,翻胃噎嗝”。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現(xiàn)代藥理研究,蛇舌草可抑制腸上皮化生,防止萎縮性胃炎發(fā)生腸上皮化生,發(fā)展為腫瘤,正所謂“防患于未然”;蛇舌草還可抑制腫瘤細胞的增值、侵潤,又體現(xiàn)了“既病防變”思想。甘草緩中,兼以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八味藥物組成,效專利宏,臨床上對于久治不愈之萎縮性胃炎,常可出奇制勝。
加減 慢性萎縮性胃炎雖以氣虛血瘀為總綱,但又有兼夾氣滯、痰濕等之不同,故應(yīng)綜合辨證,藥隨證轉(zhuǎn),靈活變通。如見脘痛連及兩脅,喜嘆息噯氣,口苦泛酸,每因情志惱怒抑郁而加重,脈弦等,則合疏肝理氣的柴胡疏肝散加減;如見胃脘脹滿痞悶,惡心嘔吐,腸鳴下利,不思飲食,舌苔黃膩,脈滑等,則合散結(jié)消痞,和胃降逆之半夏瀉心湯加減;如見胃脘隱痛或灼痛,饑不欲食,口干舌燥,舌紅少苔有裂紋或花剝苔,脈細或細數(shù)等,則予養(yǎng)陰益胃之沙參麥冬湯加減。
此外,本病可結(jié)合辨病施治。如患者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此為脾胃濕熱中阻之候,加用蒼術(shù)、厚樸、藿香、佩蘭、石菖蒲、黃芩、蒲公英等清化濕熱;如遇膽汁反流,遵《內(nèi)經(jīng)》“邪在膽,逆在胃”之旨,辨為肝胃不和,膽失通降,用柴胡、枳殼、白芍、郁金等疏肝利膽而顯效;胃鏡病理如見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則用生薏仁、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抗癌防癌之品;胃鏡見糜爛、潰瘍及出血點時,用烏賊骨、大貝母、三七粉、白及粉等制酸護膜,消炎生肌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