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秦艽膏(金不換膏) [主治]風濕寒痹(風濕性關節(jié)炎)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損傷,傷筋傷骨,筋骨疼痛。 [處方](★?№007) 秦艽45克、當歸45克、獨活45克、蒼術45克、白芷45克、生杜仲45克、羌活45克、生川烏45克、干姜45克、良姜45克、荊芥45克、防風45克、生草烏45克、川芎45克、元參45克、生地45克、甘草45克、生山甲21克、麻黃18克。 [制用法]以上藥料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濾凈、微煉,再入漳丹2700克攪勻成膏。每膏藥油7500毫升對肉桂面45克,麝香1.5克,乳香面30克,沒藥面60克,血竭面15克,樟腦30克,去殼海螵蛸面15克,煅龍骨18克貼患處。 選自《天津市達仁堂制藥廠方》 52. 香竭膏(金不換神仙膏) [主治]風濕寒痹痛(風濕性關節(jié)痛),筋骨痛,痞塊痛,四肢麻木,腰酸,背腿疼痛等。 [處方](★?№007) 乳香300克、血竭300克、三七300克、沒藥60克、生南星60克、生半夏60克、兒茶60克、自然桐60克、生川烏180克、生草烏180克、桂枝120克、細辛240克、樟腦30克、麝香15克、生姜2500克、大蒜2500克、大蔥2500克、血余1000克、麻黃1000克、白附子750克、清油6000毫升、桐油6000毫升、黃丹3680克。 [制用法]白附子碾篩細粉500克,粗粉入油炸。三七、血竭、麝香、樟腦研細,待膏藥熬成稍涼后加入攪勻,亦可同白附子細粉摻和分攤每張膏藥中心。白附子500克細粉可在攤膏時,分撒在每張膏藥上。其他各藥,先在油中浸泡數日,然后在熱油中炸枯濾渣,下丹及除火毒與一般黑膏藥熬制方法同,貼患處。 選自《成都市膏藥方》 53. 天牛膏(追風膏) [主治]風濕寒痹(風濕性關節(jié)炎),疼痛麻木。 [處方](★?№007) 天麻60克、牛膝60克、良姜60克、桃仁60克、羌活60克、獨活60克、麻黃60克、山甲60克、肉桂60克、當歸60克、細辛60克、靈仙60克、生草烏60克、生烏藥60克、海風藤60克、大戟60克、白芷60克、南紅花60克、赤芍60克、續(xù)斷3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蘇木30克、蛇蛻15克、生川烏15克、五加皮15克、蜈蚣10條。 [制用法]用香油6000毫升浸藥3日,開始用大火炸藥至枯,去渣,入黃丹2250克收膏。待涼,加入以下細料:沒藥、乳香、雄黃、檀香、血竭各9克,丁香、麝香、冰片各3克,攪和均勻,攤貼患處。 選自《保定市商業(yè)局中藥制藥廠方》 54. 石虎膏(虎骨追風膏) [主治]腰痛貼命門穴、風市穴,胳膊疼貼天府、曲池穴,小腿痛貼足三里穴,鶴膝風貼膝眼,筋骨疼貼患處,渾身酸痛貼膏盲穴,漏肩疼貼肩井穴,背痛貼患處,胯疼貼環(huán)跳穴,腹痛貼肚臍。 [處方](★?№007) 石斛120克、虎骨240克、赤芍90克、白芨60克、川芎180克、羌活90克、桂枝120克、杜仲90克、生地240克、生川烏60克、白蘞60克、生山甲60克、獨活90克、麻黃60克、透骨草120克、當歸240克、生草烏60克、南紅花60克、大黃60克、防風90克、皮革60克。 [制法]用香油15000毫升,將藥炸枯去渣,對人漳丹32400克攪熬收膏,另對入以下藥面:肉桂90克、乳香60克、沒藥60克、血竭90克、木香30克、丁香30克、麝香3克攪勻。 [用法]慢火化開,用鮮姜搽去患處油泥,貼之。 55. 阿香膏(阿魏麝香化疾膏) [主治]除同上石虎膏外,月經腹痛貼肚臍,痞塊貼患處。 [處方](★?№007) 阿魏60克、乳香60克、生山甲60克、獨活60克、生地60克、沒藥60克、白芷60克、天麻60克、木鱉子30克、官桂60克、赤芍60克、元參60克、松香60克、麝香3克。 [制用法]上藥除乳香、沒藥、麝香外,用香油60(30毫升炸枯去渣,加黃丹35000克收膏。待涼摻人研細乳香、沒藥、麝香攪勻。用法與石虎膏同。 選自《太原市恒濟堂膏藥方》 56. 紫石膏(如意膏) [主治]風濕寒痹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痛),跌打損傷,四肢酸軟。 [處方](★?№007) 紫荊皮75克、石菖蒲75克、白芷75克、獨活75克、赤芍75克、山甲15克、大黃15克、牛蒡子15克、鱉甲15克、血余15克、全蝎15克、荊芥15克、麻黃15克、桑枝15克、連殼15克、半夏15克、海風藤15克、蘇木15克、防風15克、黃柏15克、黃芩15克、白附子15克、良姜15克、紅花15克、苦參15克、桃枝15克、槐枝15克、當身15克、沒藥15克、白芨15克、天麻15克、白蘞15克、羌活15克、黃芪15克、草烏15克、黃連15克、柳枝15克、蓖麻子15克、雄黃15克、大戟15克、巴豆15克、甘草15克、防己15克、花粉15克、牛膝15克、柴胡15克、猬皮15克、牙皂15克、千金子15克、血竭15克、烏藥15克、桃仁15克、銀花15克、細辛15克、僵蠶15克、浙貝母15克、龍衣9克、蜈蚣3條、麝香17克、蕓香17、丁香17、檀香17克、藿香17克、樟腦17克、排草17克、木香17克、降香17克、玉桂17克、沉香17克、真珠粉10克、冰片l0克生蔥180克、乳香30克、蘇合油2l0毫升、麻油6120毫升、黃丹2220克。 [制法]各藥洗凈切碎曬干,用油煎至黑枯色,將藥渣濾凈,成為藥油,加入黃丹熬至成膏,加入血竭粉、雄黃粉制成膏藥基質,再加入麝香粉等細料,攪勻攤膏。 [用法]將膏藥在熱壺外熨燙,按患處大小攤開敷貼。 選自《廣州市敬修堂聯合制藥廠經驗方》 57. 地風膏(附桂紫金膏) [主治]風濕寒痹(風濕性關節(jié)炎),筋骨酸痛,腰腿疼痛,四肢麻木等癥。 [處方](★?№007) 地風皮90克、當歸180克、麻黃60克、天麻60克、巴戟60克、補骨脂90克、吳茱萸60克、北姜90克、防風90克、牛膝120克、細辛60克、羌活90克、獨活90克、生地120克、甘草90克、桂枝90克、廣皮90克、川芎90克、蒼術120克、生草烏60克、鎖陽90克、白芷90克、韭子90克、杜仲120克、上桂120克、南星90克、厚樸90克、生白附子60克、沒藥120克、僵蠶60克、制乳香120克、公丁香90克、廣木香90克、生附子360克、山柰60克、鮮蔥810克、生姜810克、千年健60克、麻油15000毫升、黃丹適量。 [制用法]與一般黑膏藥熬制法和用法相同。 選自《長沙市勞九芝堂方》 58. 南桂膏 [主治]同上。 [處方](★?№007) 生南星60克、桂枝60克、生附子500克、生草烏60克、羌活60克、蒼術60克、生山甲18克、麻黃l20克、公丁香6D克、蓖麻子60克、上肉桂300克、生姜120克、蔥蔸120克、乳香24克、細辛18克、香油5000毫升、黃丹1680克。 [制用法]與一般黑膏藥熬制法和用法相同。 選自《零陵縣醫(yī)藥公司膏藥方》 59. 星夏軟膏(四虎散) [主治]鶴膝風(關節(jié)炎)。 [處方](★?№007) 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生川烏15克、生草烏15克。 [制用法]共研細末,用陳酒、蜜糖調和,搽敷患處。 選自《圣濟總錄》 60. 首烏膏(治鶴膝風方) [主治]鶴膝風(關節(jié)炎)。 [處方](★?№007) 大何首烏250克、酒250~500毫升。 [制用法]二味同煎將酒去半,搗藥渣敷膝頭,乘熱布裹。更可取煎汁,內服數杯,微醉。三四次即可。忌食魚蝦之類。 選自《外科啟玄》 61. 地骨軟膏 [主治]鶴膝風(關節(jié)炎)。 [處方](★?№007) 地骨皮45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無名異45克、麝香0.3克。 [制用法]共研細末,另以車前草搗爛瀝汁,將藥末和汁調勻,燉熱后包敷于患處。 62. 羊花膏(瓊花膏) [主治]筋骨疼痛,腰腿疼痛。 [處方](★?№007) 鬧羊花根皮45克、加五皮60克、歸身60克、威靈仙30克、防風45克、荊芥45克、玄參45克、天花粉45克、甘草30克。 [制用法]麻油1500毫升浸煎,用鉛粉收膏,退火毒7日,攤貼患處。 選自《外科大成》 63. 二術膏(家傳西圣膏) [主治]手足麻木,遍身筋骨疼痛,咳嗽痰喘,瘧疾,痢疾,痞塊,跌打損傷,腫毒瘰癘,頑瘡結毒。 [處方](★?№007) 白術45克、蒼術45克、當歸45克、川芎45克、赤芍45克、生地45克、熟地45克、甘草節(jié)45克、陳皮45克、半夏45克、香附45克、枳殼45克、烏藥45克、何首烏45克、白芷45克、知母45克、杏仁45克、桑皮45克、金銀花45克、黃連45克、黃芩45克、黃柏45克、大黃45克、白蒺藜45克、梔子45克、柴胡45克、連翹45克、薄荷45克、威靈仙45克、木通45克、桃仁45克、玄參45克、桔梗45克、白鮮皮45克、豬苓45克、澤瀉45克、前胡45克、升麻45克、五加皮45克、麻黃45克、牛膝45克、杜仲45克、山藥45克、益母草45克、遠志45克、續(xù)斷45克、良姜45克、藁本45克、青風藤45克、茵陳45克、地榆45克、防風45克、荊芥45克、青皮45克、兩頭尖45克、羌活45克、獨活45克、苦參45克、天麻45克、南星45克、川烏45克、草烏45克、文蛤45克、巴豆仁45克、芫花45克、細辛30克、貝母30克、僵蠶30克、大楓子30克、穿山甲30克、蜈蚣2l條、蒼耳子21個、蝦蟆7個、白花蛇15克、地龍15克、全蝎15克、海桐皮15克、白芨15克、白蘞15克、木鱉子240克、桃枝三七寸、柳枝三七寸、榆枝三七寸、槐枝三七寸、桑枝三七寸、楝枝三七寸、杏枝三七寸、椿枝三七寸、血余120克。 [制用法]用麻油6500毫升浸之,人大鍋內慢火煎至藥枯,浮起為止。住火片時,用布袋濾盡藥渣,將油稱準,將鍋洗凈,復用細絹濾油入鍋內,要清凈為美,投血余慢火熬至血余浮起,以柳棒挑看似膏熔化之。熬熟。每凈油500毫升,用飛過黃丹195克,徐徐投入,火加大些,每凈油500毫升,加丹15克,不住手攪,使鍋內先發(fā)青煙,后至白煙疊疊旋起,氣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住火。將膏入水中,試軟硬得中,如老加熟油,若稀加炒丹少許,漸漸加火,務要冬夏老嫩得所為佳。掇下鍋來,攪俟煙盡,下細藥攪勻傾水內,以柳棍摟成塊,再換冷水洗片時,乘溫,扯白轉成塊又換冷水拔浸。用時在一銅杓內熔化攤用。 細藥開后:乳香30克、沒藥30克、血竭30克、輕粉24克、潮腦60克、龍骨60克、赤石脂60克、海螵蛸15克、冰片9克、麝香9克、雄黃60克(共為末加入前膏內)。 遍身筋骨疼痛,腰腳酸軟無力,貼膏盲穴、腎俞穴、三里穴。 痰喘,氣急咳嗽,貼肺俞穴、華蓋穴、膻中穴。 左癱右瘓,手足麻木,貼肩井穴、曲池穴、三里穴。 痢疾水瀉,貼丹田穴(氣海穴)。 瘧疾,貼第七頸椎。 腰痛,貼命門穴。頭風,貼風門穴。心氣疼,貼中脘穴。 寒濕腳氣,貼三里穴。 胸腹脹悶,貼中脘穴。 痞疾,先用面作圈,圍痞塊上,入皮硝30克,紙蓋,熨斗熨熱去硝,貼膏藥再熨,出汗至腹內覺熱方止。 跌打損傷,俱貼患處。 凡內外諸癥,貼之必用熱布熨之,疥癬疹癩等癥,貼臍熨之,汗出為度。 血瘕痞疾,加馬莧膏60克。 細絹攤膏,用雞子清漿過。布攤膏,用松香、黃蠟涂過。 狗皮攤膏,用水洗去硝氣。油紙攤膏用甘草湯,或加槐枝煮過攤用。 表棉紙法:用杭州毛頭,每麥面500克,加白礬核桃大一塊,打稀糊,量加小粉表之,則軟白而且不洇。 油紙法:用天麻子仁數粒、鉛粉3克研末,入桐油碗內,打勻,棉花蘸刷令遍,與石油紙相同,鋪之壓之,須頻換不粘,以生桐油,熟豬油,平對如法。 選自《外科大成》 64. 鳳仙膏(溫煦薄貼)) [主治]風濕熱痹(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處方](★?№007) 鮮鳳仙莖500克(連枝葉花蔥根莖洗凈日曝半干)、大生地180克、當歸須120克、急性子150克、天南星90克、川烏60克、草烏60克、干姜60克、羌活60克、獨活60克。 [制用法]上藥各切片用麻油7500毫升煎沸,人鳳仙莖熬20分鐘,俟不爆再人生地,又熬10余分鐘,乃入諸藥,煎枯濾凈。另人凈鍋,慢火熬沸,入篩凈黃丹,篩細鉛粉各750克,柳木棍不住手攪極勻,膏成離火,予研細麝香5克,乳香、沒藥去油各30克,上安桂末、丁香末各60克調勻,入水成團,藏如常法,每用攤成厚膏貼之。 選自《中醫(yī)外科診療學》 65. 烏姜軟膏(回陽玉龍膏) [主治]癰瘡,痹風濕,鶴膝風等癥。 [處方](★?№007) 生草烏90克(炒)、淡干姜60克(煨)、赤芍藥30克(炒)、生南星30克(煨)、白芷30克(生研)、肉桂15克(不見炒)。 [制法]共研細末。 [用法]每用9.15克,溫酒調敷患處。 [禁忌]不可人口。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66. 黃參膏(萬應膏) [主治]舒筋活血,驅風散寒。受風受寒,手足麻木,腰疼腿疼,肚腹疼痛,積聚痞塊。 [處方](★?№007) 大黃90克、元參90克、赤芍90克、木鱉子90克、白芷90克、生血余45克、生地405克、當歸405克、蜈蚣2條(1.5克)。 [制法]以上藥料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克,攪勻成膏,每膏藥油7500毫升,對肉桂面45克,阿魏面、乳香面、沒藥面各180克攪勻,每張凈油4.5克重。 [用法]貼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67. 鸛草膏(舒筋活絡膏) [主治]散風活血,化瘀止痛。筋骨疼痛,手足麻木。 [處方](★?№007) 老鸛草27克、生虎骨72克、防風27克、紅花18克、木瓜27克、懷牛膝18克、骨碎補27克、青風藤27克、功帶葉18克、當歸27克、麻黃9克、海風藤27克。 [制法]上藥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克攪勻成膏,每膏藥油7500毫升,對乳香面、沒藥面各27克,麝香3.6克攪勻,每大張凈油30毫升,小張凈油15毫升。 [用法]貼患處。 [禁忌]孕婦忌貼腹部。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68. 六生膏(追風膏) [主治]舒筋活血,追風散寒。風濕性關節(jié)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行步艱難,腰脊疼痛。 [處方](★?№007) 生草烏75克、生草大戟75克、生山甲75克、生桃仁75克、生地36克、生川烏18克、懷牛膝75克、麻黃75克、當歸75克、天麻75克、羌活75克、細辛75克、烏藥75克、白芷75克、良姜75克、獨活75克、赤芍75克、海風藤75克、紅花75克、蛇蛻18克、蘇木36克、蜈蚣20條、靈仙75克、熟地36克、續(xù)斷36克、五加皮18克。 [制法]上藥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克攪勻成膏,每膏藥油7500毫升,對肉桂面75克,冰片3.6克,沒藥面、雄黃面、檀香面、血竭面各11克,麝香3.6克,乳香面all克,公丁香3.6克,每大張凈油30毫升,小張15毫升。 [用法]貼患處。 [禁忌]孕婦忌貼腰腹部。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69. 蒼耳膏(追風膏) [主治]風濕寒痹,四肢麻木疼痛等癥。 [處方](★?№007) 蒼耳子180克、當歸90克、川芎90克、千年健90克、桑皮90克、五加皮90克、蒼術120克、川烏90克、草烏120克、杜仲90克、血藤90克、良姜90克、白芨90克、天麻90克、生姜500克、金毛狗脊90克、桑寄生90克、劉寄奴90克、僵蠶90克、續(xù)斷90克、附子90克、艾葉120克、地風皮90克、麻黃120克、獨活90克、桂皮120克、血余15克、馬錢子120克、羌活90克、烏藥90克、大蔥500克。 [制法]上藥切片用香油7500毫升浸泡(春秋七日、夏季四日、冬季十日)慢快火熬枯去渣,入黃丹3750克,生半夏90克,肉桂子90克,白胡椒、血竭各60克,乳香、沒藥各120克,兒茶60克,共為細末,熬成膏后,微濕再入,攪勻,退火攤用。 [用法]用時烘化貼患處。 [禁忌]非因寒濕之病及有炎癥者忌貼,孕婦忌貼腹部。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0. 馬甲膏(海馬追風膏) [主治]追風散寒。風寒濕痹,腰腿痛。 [處方](★?№007) 海馬360克、穿山甲30克、杜仲30克、地膚子30克、懷牛膝30克、當歸3克、赤芍30克、連翹30克、花粉30克、廣木香30克、松香30克、追風草30克、薄荷30克、云苓30克、土茯苓30克、木通30克、麻黃30克、漳丹500克、麻油1000毫升。 [制法]用鐵鍋將麻油熬開,入上藥熬枯去渣。入黃丹熬攪收膏,貯于瓷器中備用。 [用法]外用貼患處。 洗自《傘圍中藥成藥孫方集》 71. 青艾膏(紅花活血膏) [主治]活血追風,風寒濕痹。 [處方](★?№007) 青艾9克、當歸9克、川芎9克、血竭花9克、穿山甲9克、地龍9克、海馬9克、沒藥9克、乳香9克、杜仲9克、防風9克、麻黃9克、木瓜9克、牛膝9克、木香9克、川椒9克、馬錢子15克、麻油500毫升、漳丹250克。 [制法]上藥用麻油熬枯去渣,入黃丹熬攪收膏,收瓷器中保存。 [用法]貼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2. 桑枝膏滋 [主治]骨節(jié)疼痛,筋絡牽強。 [處方](★?№007) 桑枝48000克。 [制法]將桑枝煎汁3次榨凈,將各次所煎藥汁澄清過濾,蒸發(fā)成濃汁,加冰糖20000克收膏滋25000克。 [用法]每次一湯匙,開水沖服。 73. 虎草膏(虎骨膏) [主治]散風止痛,風濕寒痹,腰腿疼痛,筋脈拘攣,四肢麻木。 [處方](★?№007) 虎骨720克、草烏30克(生)、當歸30克、川烏30克(生)、白芷30克、細辛30克、川芎30克、天麻30克、懷牛膝30克、熟地30克、何首烏30克、羌活30克、五加皮30克、生地30克、杜仲30克(生)、桃枝30克、香附30克、威靈仙30克、白術30克、青風藤30克、穿山甲30克(生)、續(xù)斷30克、白蘞30克、蒼術30克、桑枝30克、獨活30克、榆枝30克、槐枝30克、僵蠶30克、川楝子30克、柳枝30克、大楓子30克、蜈蚣2條。 [制法]上藥用香油7200毫升炸枯去渣,煉沸,入黃丹3000克,攪勻成膏,另對肉桂、公丁香、沒藥、乳香、血竭各15克,麝香9克,共為細粉,每7200毫升膏油對入以上細粉攪勻攤貼。 [用法]微火化開貼患處。 [禁忌]忌食生冷,孕婦忌貼。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4. 三風膏(熊油虎骨膏) [主治]風濕寒痹,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筋骨疼痛,腰腿酸軟。 [處方](★?№007) 防風120克、地風120克、青風藤120克、虎骨5000克、熊油5000克、當歸240克、川芎240克、木瓜240克、川牛膝240克、杜仲240克、天麻240克、南星240克、藁本240克、川羌120克、獨活120克、骨碎補120克、川斷120克、葫蘆巴120克、淫羊藿l20克、草豆蔻120克、海風藤120克。 [制法]用麻油40000毫升浸7日夜,如法熬膏人炒黃丹,收膏后將凝定,再下入:肉桂、丁香、乳香、沒藥、血竭、兒茶名240克,麝香、冰片各60克。 [用法]將膏攤于布上,貼患處。大小酌用。 [禁忌]忌食生冷之物;孕婦忌用。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5. 石虎膏(虎骨膏) [主治]去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處方](★?№007) 石斛60克生虎骨120克赤芍45克白芨30克、川芎30克、羌活45克、桂枝60克、生杜仲45克、生地120克、生川烏30克、白蘞30克、生山甲30克、獨活45克、麻黃30克、透骨草60克、當歸120克、生草烏30克、紅花30克、大黃30克、防風45克、甘草30克。 [制法]以上藥料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克攪勻成膏。每膏藥油7500毫升對:肉桂面45克,乳香面30克,沒藥面30克,麝香1.5克,血竭面45克,廣木香面1.5克,公丁香面1.5克,攪勻。每大張凈油30毫升,小張凈油15毫升。 [用法]貼患處。 [禁忌]孕婦忌貼腹部。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6. 生軍膏(金不換神化膏) [主治]風濕寒痹,筋骨痛諸癥。 [處方](★?№007) 生軍15克、川烏15克、梔子15克、柴胡15克、生地15克、威靈仙15克、薄荷15克、白芍15克、木通15克、烏藥15克、澤瀉15克、當歸15克、桑皮葉15克、枳殼15克、首烏15克、廣皮15克、香附15克、青皮15克、白芷15克、知母15克、杜仲15克、黃柏15克、甘草15克、細辛15克、銀花15克、黃苓15克、蒺藜15克、杏仁15克、川蓮15克、桃仁15克、元參15克、白術15克、防風15克、豬苓15克、僵蠶15克、桔梗15克、升麻15克、蘚皮15克、麻黃15克、前胡15克、山藥15克、遠志15克、牛膝15克、藁本15克、良姜15克、貝母15克、川斷15克、全蝎15克、坤草15克、青風藤15克、桃枝15克、羌活15克、南星15克、草烏15克、文蛤15克、獨活15克、天麻15克、白芍15克、柳枝15克、穿山甲15克、蒼術15克、荊術15克、荊芥15克、苦參15克、元花15克、蜈蚣15克、大楓子15克、蒼耳子15克、兩頭尖15克、茵陳15克、五加皮15克、槐枝15克、榆枝15克、秦艽15克。 [制用法]用香油5000毫升,將諸藥熬枯去渣熬沸,加漳丹2500克,再用細料:乳香、沒藥、血竭、輕粉、龍骨各9克,海螵蛸、赤石脂各15克,樟腦45克,冰片、寸香各9克共研面,入膏內。用時貼于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7. 三皮膏(神仙金不換膏) [主治]風濕寒痹,筋骨疼。 [處方](★?№007) 青皮2l克、白蘗皮2l克、秦艽皮21克、僵蠶21克、獨活2l克、川附子2l克、防風21克、生草烏21克、何首烏2l克、穿山甲2l克、半夏2l克、生川烏21克、青風藤2l克、馬錢子2l克、桃仁2l克、生虎骨2l克、天麻2l克、歸尾21克、良姜2l克、威靈仙2l克、生姜2具、韭菜2具、生蒜2具、青蔥2具。 [制用法]用香油3750毫升,將藥炸枯去渣,加漳丹1620克涼透,再將下列細料入內:乳香、沒藥各18克,公丁香15克,官粉39克,冰片1.5克,木香2.4克,共研極細面攪入膏內。貼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8. 虎蛇膏 [主治]活血追風,鎮(zhèn)痛,風寒濕酸痛,神經痹痛,筋骨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拘急癥等。 [處方](★?№007) 虎骨500克、白花蛇90克、貢桂30克、當歸60克、細辛30克、明天麻30克、全蝎30克、羌活60克、杜仲60克、川烏60克、三棱60克、文術60克、乳香60克、沒藥60克、母丁香60克、生馬錢120克、鮮姜1000克、麝香6克、冰片15克。 [制法]用香油20000毫升,將上藥熬枯去渣再熬沸,再人漳丹成膏,入乳香、沒藥后,對麝香、冰片。 [用法]貼敷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9. 川楝膏(狗皮膏) [主治]去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風寒麻木,腰腿疼痛。 [處方](★?№007) 川楝子30克、枳殼30克、蛇床子30克、木香30克、青皮30克、甘草30克、細辛30克、烏藥30克、續(xù)斷30克、大楓子30克、牛膝30克、菟絲子30克、赤石脂30克、羌活30克、白蘞30克、僵蠶30克、黃柏30克、桃仁30克、赤芍30克、補骨脂30克、生附子30克、官桂30克、威靈仙30克、川芎30克、天麻30克、川烏30克(生)、草烏30克(生)、小茴香30克、當歸30克、杜仲30克(生)、遠志30克、香附30克、桔皮30克、穿山甲30克(生)、白術30克、青風藤30克。 [制法]上藥用香油7200毫升炸枯去渣,煉沸,人黃丹3000克攪勻成膏,每7200毫升膏油另對:輕粉、樟腦、血竭、兒茶、沒藥、乳香、公丁香(均用細粉)各15克攪勻攤貼。 [用法]微火化開貼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0. 羌白膏 [主治]風濕寒痹,風濕熱痹。 [處方](★?№007) 羌活60克、白芷60克、獨活60克、良姜60克、川烏60克、草烏60克、麻黃60克、蒼術60克。 [制法]取上藥,用麻油3000毫升,加鮮側柏葉4000克,松毛尖4000克,生天雄500克,同群藥炸枯黑去渣,熬沸,下黃丹960克(油、丹共重3840克)攪勻,九折成膏3756克,用皮被子攤,攤成加肉桂末480克,共成膏3906克。大張36克,中張24克,小張15克。 [用法]熔化貼患處,隔一至二日換一次。 81. 茵陳膏(狗皮膏) [主治]舒筋活血,散寒止痛。風濕寒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腹脹腹痛等癥。 [處方](★?№007) 茵陳l20克、枳殼120克、防風120克、杏仁1加克、澤瀉120克、地榆120克、天麻120克、五味子120克、川烏120克、浙貝120克、豬苓120克,赤石脂120克、白蘞120克、甘草120克、赤芍120克、五加皮1205克,梔子120克、薄荷120克、山藥120克、首烏120克、羌活120克、苦參120克、青皮120克、黃芩120克,故紙120克、熟地120克、香附120克、遠志120克、半夏120克、獨活120克、荊芥120克、麻黃120克、蓯蓉120克、小茴香120克、草烏120克、白芷120克、陳皮120克、前胡120克、銀花120克、牛膝120克、藁本120克、附片120克、大茴香120克、木通120克、五靈脂120克、官桂120克、連翹120克、僵蠶120克、續(xù)斷120克、蛇床子120克,桔梗120克、大黃120克、當歸120克、知母120克、細辛120克、黃柏120克、臺烏藥120克、蒼耳子120克、川芎120克、生地120克、杜仲120克、蒼術120克、元參120克、川楝120克、桃仁120克、蒺藜120克、楮實子120克、大楓子120克、青風藤120克、菟絲子120克、白術120克、穿山甲120克、蜈蚣14條。 [制法]用香油54000毫升,將前藥炸枯,去渣再熬沸,對漳丹16860克攪勻成膏,每3750克對細料60克攪勻。 細料面:血竭、凈冰、兒茶、木香、丁香、沒藥各30克,研勻,用布被、皮被均可。 [用法]貼敷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2. 鉆地膏(麝香狗皮膏) [主治]腰腿痛,寒腿風痛,關節(jié)炎。 [處方](★?№007) 鉆地風45克、生虎骨30克、當歸45克、牛膝45克、紅花45克、加皮45克、秦艽45克、獨活45克、川烏45克、草烏45克、木瓜45克、羌活45克、防己45克、烏梢蛇5個、由姜45克、天麻30克、白芷45克、威靈仙45克、防風45克、地龍30克、寄生60克、麻黃240克、全蟲30克、大茴香45克、小茴香45克、土鱉30克、杜仲45克、于姜45克、蒼術60克、二藁本60克、芥子15克、海楓45克、年健45克、桂枝45克。 [制法]上藥共為一處,用香油10000毫升熬炸去渣,煉沸,對漳丹36000克成膏,再對下列藥面:細辛、沒藥、乳香、兒茶、母丁香、血竭各18克,樟腦30克,丁香18克,麝香1.8克,每500毫升油用藥面30克。 [用法]貼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3. 狶薟膏滋 [主治]祛風和絡,四肢麻痹,筋骨冷痛,腰膝無力。 [處方](★?№007) 狶薟草(蜜拌9蒸9曬) [制法]蒸取濃汁,酌加冰糖,文火收老成膏。 [用法]每服9至15克,一日三次,開水沖服。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4. 公藤膏(回陽膏) [主治]同上。 [處方](★?№007) 公藤30克、生姜60克、草烏30克、川烏30克、大黃24克、當歸24克、白芨24克、乳香15克、白芷24克、皂刺15克、穿山甲30克、白蘞15克、木鱉15克、烏藥15克、臺麝0.6克、漳丹600克、麻油2500毫升、沒藥15克。 [制用法]用常法共熬成膏,貼患處。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5. 甘遂膏(救急膏) [主治]驅風去寒,逐瘀止痛。腰疼腹痛,關節(jié)作痛,風寒濕氣,麻痹不仁,拘攣癱瘓,手足不遂。 [處方](★?№007) 甘遂60克、陀僧面120克、蓖麻子60克、木鱉子60克、大黃60克、莪術30克、草烏30克、生地30克、三棱30克、川烏30克、當歸45克、蜈蚣l0條、黃丹1620克、柳枝一寸五、大戟24克、枳實24克、麻黃24克、黃柏24克、巴豆24克、白芷24克、牙皂24克、肉桂24克、川芎24克、元參20克、桃仁20克、細辛20克、獨活20克、防風20克、杏仁20克、厚樸20克、文蛤20克、檳榔20克、全蝎20克、花粉20克、穿山甲20克、蘭花20克、香附20克、蛇蛻15克、黃連15克。 [制法]將諸藥入鍋內浸7日,熬枯去渣以香油3500毫升再熬沸,下黃丹用柳枝攪之,冷后再入麝香1.5克。 [用法]貼患處。 [禁忌]忌食豬肉。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6. 羌活膏(風損膏藥) [主治]風寒濕痹,筋骨關節(jié)疼痛,四肢麻木,腹部痞塊。 [處方](★?№007) 羌活l80克、菖蒲120克、秦艽240克、甘遂120克、阿魏120克、當歸540克、姜黃240克、白芥子240克、南星60克、川芎90克、桑寄生120克、黨參120克、獨活120克、千年健60克、山甲片90克、皂角120克、大戟240克、白芷60克、芫花120克、三棱90克、草烏240克、良姜240克、桃仁90克、生姜240克、草果120克、黃桕120克、蒼術120克、川烏480克、莪術96克、桂枝尖120克、大黃120克、商陸120克、川牛膝60克、紅花240克、威靈仙90克、半夏120克、沒藥60克、香蔥480克、天麻90克、甘草60克、五加皮90克、厚樸120克、郁金120克、元胡索120克、細辛120克、黃丹10000克、麻油20000毫升。 [制法]依法熬制成膏后,待溫將后列藥末投入:肉桂、公丁香、山柰各240克,麝香6克,共研細末,須用密篩篩過攪勻,用布攤之,每張重21克。 [用法]貼于患處,10天換一張。 [禁忌]孕婦忌用。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7. 天地膏(附桂紫金膏) [主治]風濕風寒,勞傷癱瘓,積聚痞塊,瘰疬,鶴膝等癥。 [處方](★?№007) 天雄240克、生地30克、當歸30克、干姜30克、桂枝30克、麻黃30克、白芷30克、甘草30克、蒼術30克、枳殼9克、五加皮9克、莪術9克、桃仁9克、山柰9克、川烏9克、陳皮9克、臺烏9克、三棱9克、細辛9克、首烏9克、草烏9克、柴胡9克、防風9克、寄奴9克、牙皂9克、川芎9克、威靈仙9克、羌活9克、赤芍9克、藁本9克、續(xù)斷9克、獨活9克、連翹9克、血余9克、小茴香9克、香附9克、荊芥9克、海風藤9克。 [制法]上藥用麻-~2000毫升,人藥煎枯去渣,再下黃丹900克,熬成膏,候半冷,再下后列細料藥:中安桂30克,麝香0.9克,廣木香6克,冰片12克,樟腦9克,乳香、沒藥各9克,共研細末攪入膏內令勻,退火攤用。 [用法]用時將膏藥在火上烘融攤開,貼患處。 [禁忌]非因寒濕致病及有發(fā)炎癥狀者忌貼,孕婦忌用。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8. 生茅膏(萬應寶珍膏) [主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處方](★?№007) 生地9克、芳術9克(炒)、枳殼9克(炒)、五加皮9克(炒)、莪術9克、桃仁9克(去皮)、山柰9克、當歸9克、川烏9克(制)、陳皮9克、烏藥9克、三棱9克、大黃9克、首烏9克(制)、草烏9克(制)、柴胡9克、防風9克、劉寄奴9克、牙皂9克、川芎9克、官桂9克、羌活9克、威靈仙9克、赤芍9克、南星9克(制)、香附9克(制)、荊芥9克、白芷9克、海風藤9克、藁本9克、續(xù)斷9克、良姜9克、獨活9克、麻黃9克(去節(jié))、甘松9克、連翹9克、棉子油2000毫升、血余60克、漳丹900克(炒)。(以上為粗料) [制法]將粗料用棉子油煎至藥枯,去渣濾清加血余、漳丹煎成膏,再將細料攪入膏藥油內,攤在紅布上。大號用膏藥油15毫升,中號用9毫升,小號7.5毫升。 [用法]貼患處。 [禁忌]不可入口。 選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89. 茸參膏滋 [主治]風濕寒痹(風濕性關節(jié)炎)。 [處方](★?№007) 鹿茸l克、鹿筋2克、人參3克、肉桂9克、茯苓6克、黨參6克、白術6克、熟地6克、山藥9克、山芋肉6克、當歸6克、杜仲9克、枸杞3克、黃芪6克、肉蓯蓉15克、遠志6克、麥冬6克、五味子3克、制附片3克、甘草9克。 [制用法]將上18味藥用水熬汁濾過除渣,用冰糖熬成糊狀收膏,另將鹿茸、人參研為細末撒入膏內攪勻,每次服6克,一日二次。 90. 祖師麻膏藥 [主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肌肉痛,慢性關節(jié)炎亦有一定療效。 [處方](★?№007) 1.祖師麻細粉20% 2.底膏成分:胡麻油5000毫升黃丹1200克銀粉100克 [制法] 1.配制底膏,將胡麻油在鐵鍋內熬煉至油沸沫消,將油鍋移離火源。待油溫,取銀粉、黃丹混合細粉徐徐加入,邊加邊攪,使其均勻。再將油鍋放入火上,用慢火繼續(xù)加熱,熬煉滴水成球,用手取之,不粘手為度。冷卻后備用。 2.配制硬膏:取制好的底膏800克,用慢火熔化,分次加入祖師麻細粉200克,邊加邊攪,使其均勻。趁熱分攤于膠布或獸皮上即可。 [用法]加溫軟化后貼于患處,一般7~10天更換一次,貼敷過程中可適當加溫,以提高治療效果。 選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醫(yī)院》 91. 益群膏 [主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痛、肌肉痛、游走性肌肉痛、跌打損傷、骨關節(jié)、肌腱外傷愈合后疼痛、腰腿痛、胃腹疼痛以及消炎、止麻木等。 [處方](★?№007) 祖師麻3克、曼陀蔓3克、細辛3克、香附3克、肉桂3克、川椒3克、小茴香3克、八角3克、川芎3克、良姜3克、干姜3克、芋頭3克、丹參3克、澤蘭3克、木香3克、五味子3克、元胡3克、丁香3克、血竭3克、急性子3克、白芷3克、防風3克、癩蛤螞皮3克、以上各味藥,共研為細粉。 使用時放入熬好的膏藥基質內,用柳木棍攪拌均勻。[制法]先將桐油500毫升放在大型鐵鍋內,用溫火燒開三次,即將黃丹、黃蠟粉適量倒入鐵鍋內,迅速攪拌均勻(事先準備好冷水一瓷盆),把桐油、黃丹、黃蠟粉熬制成有特異的香氣而成黑色。注意火候,黃丹、黃蠟粉調配。 [用量用法]每張膏藥6~10克重,貼敷于患處。 選自《周益群秘方劑》 92. 白防膏(風濕跌打止痛膏) [主治]活血祛風、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四肢酸痹、關節(jié)疼痛。 [處方](★?№007) 白膠香587克、防風117克、草鳥117克、白芷28l克、獨活187克、冰片353克、黑老虎6375克、荊芥117克、桂皮117克、寬筋藤234克、半夏187克、樟腦375克。 [制用法]以上12味,冰片、樟腦、白膠香為后入藥,其余各藥加茶油75斤冷浸7天后炸枯、濾過,再煉至滴水成珠,取已炒紅丹28斤8兩加入油內,攪拌至皂化成膏,用文火熔化,待溫加后入藥,攪拌均勻,分攤于紙上,即得黑色、光澤、芳香之硬膏。外用時溫熱化開貼患處。 93. 紫白膏(風濕膏) [主治]活血祛風,消腫止痛。用于風濕骨痛,腰腿疼痛,四肢酸軟,跌打損傷。 [處方](★?№007) 紫荊皮546克、白芷546克、赤芍546克、桃枝109克、柳枝109克、穿山甲109克、大黃109克、血余109克、全蝎109克、僵蠶109克、桑枝109克、半夏109克、防風109克、黃芩109克、高良姜109克、苦參109克、白芨109克、白蘞109克、黃連109克、黃芪109克、巴豆109克、防己109克、牛膝109克、石菖蒲546克、獨活546克、海風藤l09克、槐枝l09克、紅花109克、牛蒡子109克、鱉甲109克、荊芥109克、天麻109克、麻黃109克、連翹109克、蘇木109克、黃柏109克、白附子109克、紅大戟109克、當歸109克、川烏109克、羌活109克、草鳥109克、蓖麻子109克、甘草109克、天花粉109克、柴胡109克、刺猬皮109克、千金子109克、桃仁109克、細辛109克、蚊蛻65克、蜈蚣10克、肉桂125克、檀香125克、廣藿香125克、丁香125克、冰片156克、沒藥109克、乳香218克、珍珠末71克、豬牙皂109克、烏藥109克、金銀花109克、貝母109克、蔥1313克、排草125克、沉香125克、降真香125克、雄黃(水飛)109克、木香125克、樟腦156克、血竭109克、蘇合油19,031克、安息香125克。 [制用法]以上74味藥,排草、肉桂、沉香、檀香、降真香、廣藿香、雄黃、丁香、木香、冰片、樟腦、沒藥、血竭、乳香、蘇合香、珍珠末、安息香為后入藥。其余各藥加麻油90斤冷浸7天后炸枯、濾過,再煉至滴水成珠,取已炒紅丹33斤12兩加入油內,攪拌至皂化成膏,用文火熔化,待溫,加后入藥,攪拌均勻,分攤于紙上,即得黑色光澤芳香之硬膏。外用時,溫熱化開,貼患處。 94. 牛烏膏(追風膏) [主治]祛風散寒、舒筋止痛。用于筋骨腰背疼痛,四肢麻木及風濕性關節(jié)炎。 [處方](★?№007) 牛膝390克、烏藥390克、威靈仙390克、麻黃390克、高良姜390克、穿山甲390克、草烏390克、細辛390克、蛇蛻93克、地黃187克(熟)、蘇木187克、地黃187克、白膠香62克、樟腦187克、丁香187克、雄黃57克、紅大戟390克、海風藤390克、川烏93克、續(xù)斷187克、蜈蚣5克、黑老虎62克、桃仁390克、羌活390克、當歸390克、獨活390克、冰片l87克、檀香57克、肉桂390克、赤芍390克、五加皮390克。 [制用法]以上3l味,樟腦、冰片、丁香、雄黃、檀香、肉桂磨粉為后入藥。其余各藥加茶油75斤冷浸7天后,炸枯、去渣、濾凈,再煉至滴水成珠,取已炒紅丹28斤2兩加入油內,攪拌至皂化成膏,用文火熔化,待溫,加后入藥,攪拌均勻,分攤于紙上,即得黑色光澤芳香之硬膏,外用時,溫熱化開,貼患處。 95. 方名:菖姜方 [ 文章來源: 編輯:admin ] 【字體:大中小】【打印】【關閉】 【功能主治】 功能祛風散寒,利濕通絡。主治風濕性關節(jié)疼痛。 【處方組成】 水菖蒲120克、干姜粉12克、樟腦90克、松香300克。先將松香熔化,加入樟腦,后入水菖蒲根及干姜粉,攪拌均勻制成膏藥,用時將膏藥烤軟揭開,貼于患處。每天在膏藥處熱敷1次。 【辨證加減】 無 【臨床療效】 治療107例,有效104例,占97.2% 。 【處方來源】 安徽省臨泉縣中醫(yī)藥科學研究所 【按 語】 方用水菖蒲根祛風利濕,化痰通絡;干姜溫散寒邪;樟腦、松香祛風止痛,故對風寒入絡、氣血痹阻不通的風濕性關節(jié)疼痛能起到止痛消腫的作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陳湘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