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孝經(jīng)》《忠經(jīng)》.

 建華1968 2012-11-06
 
 
 
 

NQJ0108-歡迎您的光臨!

 
 
 
 
 
《孝經(jīng)》及譯文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SPAN>

這一章書,是全部孝經(jīng)的綱領(lǐng)。它的內(nèi)容,就是開示全部孝經(jīng)的宗旨,表明五種孝道的義理,本歷代的孝治法則,定萬世的政教規(guī)范,列為一經(jīng)的首章。

【譯文】孔子在家里閑坐,他的學生曾參侍坐在旁邊??鬃诱f:“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么嗎?”曾參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里會知道呢?”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發(fā)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于后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后效力于國君,最終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对娊?jīng)?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這一章書,是說明一國的元首應(yīng)當盡的孝道,要博愛廣敬,感化人群。人無分種族,地無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為五孝之冠,列為第二章。

【譯文】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而將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書?甫刑》里說:'天子一人有善行;萬方民眾都仰賴他?!?/SPAN>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zhàn)戰(zhàn)競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一章書,是講明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內(nèi),所以在上不驕和制節(jié)謹度、為諸侯孝道的基本條件,列為第三章。

【譯文】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jié)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所以能夠長久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財富充裕而不奢靡揮霍,所以能夠長久地守住自己的財富。能夠保持富有和尊貴,然后才能保住家國的安全,與其黎民百姓和睦相處。這大概就是諸侯的孝道吧?!对娊?jīng)?小雅?小曼》篇中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像身臨深水潭邊恐怕墜落,腳踩薄冰之上擔心陷下去那樣,小心謹慎地處事?!?/SPAN>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性,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世云:'夙夜匪 懈,以事一人?!?/SPAN>

這一章書,是說明卿大夫為天子或為諸侯的輔佐官員,也就是政策決定的集團,全國行政的樞紐,地位也很高的。但不負守土治民之責,故次于諸侯。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語上、行動上、服飾上,一切都要合于禮法,示范人群,起領(lǐng)導作用。列為第四章。

【譯文】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禮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說的合乎禮法的言語,不敢說;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實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于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衣飾、語言、行為這3點都能做到遵從先代圣明君王的禮法準則,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續(xù)興盛。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对娊?jīng)?大雅?烝民》里說:“要從早到晚勤勉不懈,專心奉事天子。”

士章第五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SPAN>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SPAN>

這一章書,是說明初級公務(wù)員的孝道。第一,要盡忠職守。第二,要尊敬長上。列為第五章。

【譯文】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有之的是對待父親。因此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并能守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詩經(jīng).小雅.小宛》里說:“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養(yǎng)你的父母?!?/SPAN>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這一章書,是孔子專對一般平民而說的。平民,為國家社會組織的基本。書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虼肆袨槲逍⒅┱?。

【譯文】利用自然的季節(jié),認清土地的高下優(yōu)劣,行為謹慎,節(jié)省儉約,以此來孝養(yǎng)父母,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論尊卑高下,孝道是無始無終,永恒存在的,有人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沒有的事情。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于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嚇嚇師尹,民具爾瞻?!?/SPAN>

這一章書,是因曾子贊美孝道的廣大。所以孔子更進一步給他說明孝道的本源,是取法于天地,立為政教,以教化世人。故以名章,列于五孝之次。

【譯文】曾參說:“太偉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孔子說:“孝道猶如天上曰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天經(jīng)地義,乃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則,人類從其法則中領(lǐng)悟到實行孝道是為自身的法則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優(yōu)勢,順乎自然規(guī)律對天下民眾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須嚴肅施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須嚴厲推行就能得以治理。從前的賢明君主看到通過教育可以感化民眾,所以他首先表現(xiàn)為博愛,人民因此沒敢遺棄父母雙親的;向人民陳述道德、禮義,人民就起來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謙讓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爭斗:用禮儀和音樂引導他們,人民就和睦相處;告訴人民對值得喜好的美的東西和今人厭惡的丑的東西的區(qū)別,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篇中說:'威嚴而顯赫的太師尹氏,人民都仰望著你?!?/SPAN>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SPAN>

“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

“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zāi)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SPAN>

這一章書,是說天子、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國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歡心,能得到人民的歡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惡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實在表現(xiàn)。列為第八章。

【譯文】孔子說:“從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對極卑微的小國的臣屬也不遺棄,更何況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了。所以會得到各諸侯國臣民的歡心,使他們奉祀先王。治理一個封國的諸侯,即便是對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喪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況對他屬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會得到老百姓的歡心,使他們幫助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對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禮,更何況對其妻子、兒女了,所以會得到眾人的歡心,便他們樂意奉事其父母親。只有這樣,才會讓父母雙親在世時安樂、祥和地生活,死后成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夠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災(zāi)害不發(fā)生,人為的禍亂不會出現(xiàn)。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會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对娊?jīng)?大雅?仰之》篇中說:'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的國家都會歸順他?!?/SPAN>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nèi),各以其職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于善,兒皆在于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像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SPAN>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并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性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SPAN>

這一章書,是因曾子聽到孔子講說明王以孝治天下而天下很容易實現(xiàn)和平以后,再問圣人之德,有更大于孝的沒有?孔子因問而說明圣人以德治天下,沒有再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并重,方成圣治。列為第九章。

【譯文】曾子說:“我很冒昧地請問,圣人的德行,沒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嗎?”孔子說:“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敬重父親,沒有比在祭天的時候,將祖先配祀天帝更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夠做到這一點。當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時候,把其始祖后稷配把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親文王配祀天帝。因為他這樣做,所以全國各地諸侯能夠克盡職守,前來協(xié)助他的祭祀活動??梢娛ト说牡滦校钟猩趺茨艹鲂⒌乐夏??因為子女對父母親的敬愛,在年幼相依父母親膝下時就產(chǎn)生了,待到逐漸長大成人,則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對父母親尊嚴的愛敬。圣人就是依據(jù)這種子女對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導人們對父母孝敬;又因為子女對父母天生的親情,教導他們愛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嚴厲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對國家的管理不必施以嚴厲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為他們因循的是孝道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親與兒子的親恩之情,乃是出于人類天生的本性,也體現(xiàn)了君主與臣屬之間的義理關(guān)系。父母生下兒女以傳宗接代,沒有比此更為重要的了;父親對于子女又猶如尊嚴的君王,其施恩于子女,沒有痹燴樣的恩愛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種不敬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禮法。不是順應(yīng)人心天理地愛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無從效法了。不是在身行愛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憑借違背道德禮法的惡道施為,雖然能一時得志,也是為君子所卑視的。君子的作為則不是這樣,其言談,必須考慮到要讓人們所稱道奉行;其作為,必須想到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其立德行義,能使人民為之尊敬;其行為舉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規(guī)矩,使人們無可挑剔;其一進一退,不越禮違法,成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這樣的作為來治理國家,統(tǒng)治黎民百姓,所以民眾敬畏而愛戴他,并學習仿效其作為。所以君子能夠成就其德治教化,順利地推行其法規(guī)、命令。《詩經(jīng).曹風.鸤鳩》篇中說:'善人君子,其容貌舉止絲毫不差?!?/SPAN>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

這一章書,所講的是平日的孝行,分別紀出。有五項當行的,有三項不當行的,以勉學者。列為第十章。

【譯文】孔子說:“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曰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yǎng)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對先人的祭杞,要嚴肅對待:禮法不亂。這5方面做得完備周到了,方可稱為對父母盡到了子女的責任。侍奉父母 雙親,要身居高位而不驕傲蠻橫,身居下層而不為非作亂,在民眾中間和順相處、不與人爭斗。身居高位而驕傲自大者勢必要遭致滅亡,在下層而為非作亂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眾中爭斗則會引起相互殘殺。這驕、亂、爭3項惡事不戒除,即便對父母天天用牛羊豬3牲的肉食盡心奉養(yǎng),也還是不孝之人啊?!?/SPAN>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這一章書,是因前章所講的紀孝行,今兩條途徑,走到敬、樂、憂、哀、嚴、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驕、亂、爭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馳的逆行。所以就跟住上章所講的道理再告訴曾子,說明違反孝行,應(yīng)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這里所講的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就是講明刑罰的森嚴可怕,以輔導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為十一章。

【譯文】孔子說:“五刑所屬的犯罪條例有3000之多,其中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的了。用武力脅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沒有君主的存在;誹謗圣人的人,是眼中沒有法紀;對行孝的人有非議、不恭敬,是眼中沒有父母雙親的存在。這3種人的行徑,乃是天下大亂的根源所在?!?/SPAN>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侵恋拢涫肽茼樏袢绱似浯笳吆??”

這一章書,是孔子就首章所講的要道二字,加以具體說明。使天下后世的為首長者,確知要道的法則可貴,實行以后,有多大的效果。列為十二章。

【譯文】孔子說:“教育人民互相親近友愛,沒有比倡導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禮貌和順,沒有比服從自己兄長更好的了。轉(zhuǎn)移風氣、改變舊的習慣制度,沒有比用音樂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馴服,沒有比用禮教辦事更好的了。所謂的禮,也就是敬愛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親,其兒子就會喜悅;尊敬他人的兄長,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興。敬愛一個人,卻能使千萬人高興愉快。所尊敬的對象雖然只是少數(shù),為之喜悅的人卻有千千萬萬,這就是禮敬作為要道的意義之所在啊?!?/SPAN>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对姟吩疲?SPAN>'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這一章書的意思,是把至德的義意,扼要的提出來,使執(zhí)政的人,知道至德是怎樣的實行。上章是說致敬可以悅民,本章是說教民所以致敬。故列于廣要道章之后。為十三章。

【譯文】孔子說:“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戶去推行,也不是天天當面去教導。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讓天下為父親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為弟之道,是讓天下為兄長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為臣之道,是讓天下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对娊?jīng)?大雅?泂酌》篇里說:'和樂平易的君子,是民眾的父母?!皇蔷哂兄粮邿o上的德行,其怎么能使天下民眾順從而如此偉大呢!”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SPAN>

孔子既把至德要道,分別講解得清清楚楚。又把移孝作忠,揚名顯親的辦法,具體的提出來,以告訴曾子。列為十四章。

【譯文】孔子說:“君子侍奉父母親能盡孝,所以能把對父母的孝心移作對國君的忠心;奉事兄長能盡敬,所以能把這種盡敬之心移作對前輩或上司的敬順;在家里能處理好家務(wù),所以會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國家。因此說能夠在家里盡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聲也就會顯揚于后世了。”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這一章書,是講明為臣子的,不可不諫諍君親。君親有了過失,為臣子的,就應(yīng)當立行諫諍,以免陷君親于不義??鬃右蛟又畣?,特別發(fā)揮諫諍之重要性。列為十五章。

【譯文】曾子說:“像慈愛、恭敬、安親、揚名這些孝道,已經(jīng)聽過了天子的教誨,我想再冒昧地問一下,做兒子的一味遵從父親的命令,就可稱得上是孝順了嗎?”孔子說:“這是甚么話呢?這是甚么話呢?從前,天子身邊有7個直言相諫的諍臣,因此,縱使天子是個無道昏君,他也不會失去其天下;諸侯有直言諫爭的諍臣5人,即便自己是個無道君主,也不會失去他的諸侯國地盤;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勸諫的臣屬,所以即使他是個無道之臣,也不會失去自己的家園。普通的讀書人有直言勸爭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聲就不會喪失;為父親的有敢于直言力爭的兒子,就能使父親不會陷身于不義之中。因此在遇到不義之事時,如系父親所為,做兒子的不可以不勸爭力阻;如系君王所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諫爭。所以對于不義之事,一定要諫爭勸阻。如果只是遵從父親的命令,又怎么稱得上是孝順呢?

感應(yīng)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哀不服?!?/SPAN>

這一章書的意思,是說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動天地神明。中國古代哲學,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人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說有感即有應(yīng)。以證明孝悌之道無所不通的意思。故列于十六章。

【譯文】孔子說:“從前,賢明的帝王奉事父親很孝順,所以在祭祀天帝時能夠明白上天覆庇萬物的道理;奉事母親很孝順,所以在社祭后土時能夠明察大地孕育萬物的道理;理順處理好長幼秩序,所以對上下各層也就能夠治理好。能夠明察天地覆育萬物的道理,神明感應(yīng)其誠,就會彰明神靈、降臨福瑞來保佑。所以雖然尊貴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這就是指他有父親;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這就是指他有兄長。到宗廟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沒有忘記自己的親人;修身養(yǎng)心,謹慎行事,是因為恐怕因自己的過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廟祀表達敬意,神明就會出來享受。對父母兄長孝敬順從達到了極至,即可以通達于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應(yīng)相通?!对娊?jīng)?大雅?文王有聲》篇中說:'從西到東,從南到北,沒有人不想悅服的?!?/SPAN>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SPAN>

這一章書的意思,是說明中于事君的道理。為人子女的,始于事親,是孝的小部份,中于事君,就是在于能為國家辦事,為全民服務(wù),這是孝的大部份。所以孔子特別把事君,列于十七章。

【譯文】孔子說:“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為官的時候,要想看如何竭盡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時候,要想看如何補救君王的過失。對于君王的優(yōu)點,要順應(yīng)發(fā)揚;對于君王的過失缺點,要匡正補救,所以君臣關(guān)系才能夠相互親敬?!薄对娊?jīng)?小雅?隰?!菲姓f:“心中充溢著愛敬的情懷,無論多么遙遠,這片真誠的愛心永久藏在心中,從不會有忘記的那一天?!?/SPAN>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SPAN>

這一章書,是孔子對曾子專講慎終追遠之事。言父母在世之日,孝子盡其愛敬之心,父母可以親眼看見,直接享受。一旦去世,孝子不能再見雙親,無法再盡敬愛之情。為孝子的那種心情,當是何等的哀痛。孔子特為世人指出慎終追遠的大道,以傳授曾子,教化世人,使知有所取法了。

【譯文】孔子說:“孝子喪失了父母親,要哭得聲嘶力竭,發(fā)不出悠長的哭腔;舉止行為失去了平時的端正禮儀,言語沒有了條理文采,穿上華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聽到美妙的音樂也不快樂,吃美味的食物不覺得好吃,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親人而悲傷憂愁的表現(xiàn)。父母之喪,3天之后就要吃東西,這是教導人民不要因失去親人的悲哀而損傷生者的身體,不要因過度的哀毀而滅絕人生的天性,這是圣賢君子的為政之道。為親人守喪不超過3年,是告訴人們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辦喪事的時候,要為去世的父母準備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飾和鋪蓋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進棺內(nèi),陳列擺設(shè)上簠、簋類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傷。出殯的時候,捶胸頓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興建起祭祀用的廟宇,使亡靈有所歸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兩季舉行祭祀,以表示生者無時不思念亡故的親人。在父母親在世時以愛和敬來奉事他們,在他們?nèi)ナ篮?,則懷看悲哀之情料理喪事,如此盡到了人生在世應(yīng)盡的本分和義務(wù)。養(yǎng)生送死的大義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為孝子侍奉親人的義務(wù)。”


 


 
 
 
 
 
 
《忠經(jīng)》.馬融
 
 
    《忠經(jīng)》,東漢馬融撰。馬融(79166),字季長,右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名將馬援之從孫。知識淵博,遍注群經(jīng),是東漢著名經(jīng)古文學家。
 

《忠經(jīng)》是系統(tǒng)總結(jié)忠德的專門經(jīng)典,馬融因為有《孝經(jīng)》而無《忠經(jīng)》,故作此書來補闕,全篇共十八章?!短斓厣衩髡隆钒阎艺f成是天地間的至理至德,是評價人們行為的最高準則。


  《序》曰:《忠經(jīng)》者,蓋出於《孝經(jīng)》也。仲尼說《孝經(jīng)》而敦事君之義,則知孝者俟忠而成。是所以答君親之恩,明臣子之行,忠不可廢于國,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有經(jīng),忠則猶闕,故述仲尼之意,撰《忠經(jīng)》焉。今皇上含庖軒之道,茂勛華之德,弼賢俾能,無遠不奉。忠之與孝,天下攸同。臣融巖野之臣,性則愚樸,沐浴德澤,其可默乎?作為此經(jīng),庶少裨補,誠則辭理薄陋,不足以稱。為忠之所存,存于勸善;勸善之大,何以加于忠孝者哉?夫定卑高以章目,引詩書以明義,皆師于古,曷敢徒然?其或異同,從忠孝之宜也?;?qū)χ韵笃湟?,或遷之以就其類,或損之以簡其文,或益之以備其事。以忠應(yīng)孝,亦分為十有八章。所以弘其至公,勉其誠信,本為政之大體,陳君事之要道,始于立德,終于成功,此《忠經(jīng)》之義也。謹序。

  《天地神明章第一》: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忠之為道,乃合于天。至理之時,君臣同德,則休氣應(yīng)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乎忠。覆載之間,人倫之要,履之則吉,遭之則兇,無有大于忠者。忠者,中也。至公無私,不正其心,而私于事,則與忠反也。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真。四時廣運,天不私德;萬物亨生,地不私力;人能至公,不私諸已。何往不可也?忠也者,一其心之謂矣。一則為忠,二則為僻。為國之本,何莫由忠?未有舍忠而成于務(wù)。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而況于人乎?君臣固,其義深也;社稷安,其祚長也,天地感,其誠達也;神明動,其應(yīng)彰也。忠之為用,其效如此,言人之易從也。夫忠,興于身、著于家、成于國,其行一焉。身及國家,雖有殊名,其為忠也,則無異行。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國,忠之終也;道行自漸,忠之大焉。身一,則百祿至,立身履一,富貴之本。家一,則六親和;御家不二,自然篤睦。國一,則萬人理。天下合心,無不從化。書云: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精一守中,忠之義也。

  《圣君章第二》:惟君以圣德監(jiān)于萬邦。圣君在上,垂監(jiān)于下;萬邦在下,觀行于上。自下至上,各有尊也。故王者,上事于天,下事于地,中事于宗廟,以臨于人。王者至重,猶有所尊,況其下乎!則人化之,天下盡忠以奉上也。上行下化,理之自然,文王敬遜,虞芮遜畔,是也。是以兢兢戒慎,日增其明。日增一日,德益明矣。祿賢官能,式敷大化,惠澤長久,黎民咸懷。非懷不可以居祿,非化不可以懷人,任賢陳化,君之要也。故得皇猷丕丕,行于四方,揚于后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君圣臣賢,化行名播,以光祖考,以嚴配社稷于無疆者也。蓋圣君之忠也。忠之為道,無所不通也。詩云: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君以明德事天,天以多福與人君也。

  《冢臣章第三》: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后化成。雖有周孔之才,必以忠為本也。冢臣于君,可謂一體,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股肱動于下,元首隨于上,以其義同,其心不異。夫忠者,豈惟奉君忘身,徇國忘家,正色直辭,臨難死節(jié)已矣。此皆忠之常道,固所常行,未盡冢宰之事。在乎沉謀潛運,匡國安人,至忠無跡,誠在深潛。任賢以為理,端委而自化,官各得人,何事之有?尊其君,有天地之大,日月之明,陰陽之和,四時之信,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昭之如日月,調(diào)之如陰陽,不言而信如四時,若是,君體用盡矣。圣德洋溢,頌聲作焉。樂生于中,和之于外,《書》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君明則臣良,臣良則事康。

  《百工章第四》:有國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謹常,非忠之道。此乃守常之臣也。故君子之事上也,入則獻其謀,公家之利,知無不言。出則行其政;既在其位,職思其憂。居則思其道。益國之道。動則有儀,百事之儀。秉職不回,言事無憚,茍利社稷,則不顧其身。愛已曲從,則為尸素。上下用成,故昭君德,蓋百工之忠也。君任工能,工奉君政,政成于下,德歸于上。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恭可以成正,直可以獻忠。

  《守宰章第五》: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官不明,則事多欺;事不平,則怨難弭;身不清,則何以教民?清則無欲,平則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備矣,然后可以理人。獨清則謹己而已,不建于事;獨明則雖察于務(wù),奸賄難任;獨平則徒均于物,昧濁無堪。夫理人者,必三備而后可也。君子盡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聞也。既才且忠,以臨其人,政之理也,固其必然。夫人莫不欲安,君子順而安之;用其情而處之。莫不欲富,君子教而富之。因其利而勸之。篤之以仁義,以固其心;知仁與義,則皆就之。遵之以禮樂,以和其氣;君子愛人。小人易使。宣君德以弘大其化;稱君德以布德,郭君化以行化。明國法以至于無刑。章條申而不犯,刑雖設(shè)而當也。視君之人,如觀乎子,寒者衣之,饑者食之。則人愛之,如愛其親。民懷其恩,有同骨肉。蓋守宰之忠也?!对姟吩疲贺M弟君子,民之父母。父母愛子,情莫過焉,官莫謹焉,人誰非子?

  《兆人章第六》:天地泰寧,君之德也。天地設(shè)位,秉御有君。非君泰寧,人必。君德昭明,則陰陽風雨以和,人賴之而生也。四氣和順,百谷用成,是以為休徵,故人之生,賴成于君也。二是故祗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穡,以供王賦,此兆人之忠也。順化供養(yǎng),勤勞奉國,是則為忠?!稌吩疲阂蝗嗽?,萬邦以貞。一人以大善撫萬國,萬國以忠貞戴一人。

  《政理章第七》: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則人日遷善而不知;德化潛運以心,則不知所由,而民從善也。施之以政,理之中也,則人不得不為善;政施有術(shù),昭見于人,人勉而行,欲罷不可。懲之以刑,理之下也,則人畏而不敢為非也。刑臨以威,知懼無犯,既劣于政,彌蒙于德。刑則在省而中,舜流四兇,足清萬國。政則在簡而能,簡則易從,能則人服。德則在博而久。不博,則有不及。不久,則人心復澆。德者,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則薄,任刑非德則殘,兼德則厚。加德則寬。故君子務(wù)于德、修于政、謹于刑,刑不謹,則知政不修舉;德不務(wù),而人不懷也。固其忠以明其信,行之匪懈,何不理之人乎?忠信在己,恪勤修官,官修政明,而人自理。故無不能理之吏,與不可理之人?!对姟吩疲悍笳?yōu)優(yōu),百祿是遒。政其人理,祿其宜哉。

  《武備章第八》: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萬人也。武德在寧靜,非形于征伐也。淳德布洽,戎夷稟命,統(tǒng)軍之帥,命不可辱,帥不可失。國之大寄,非易其人。仁以懷之,撫其疾苦,使之咸懷。義以厲之,示其慷慨,使其激勸。禮以訓之,明其節(jié)制,使之有序。信以行之,審其遠近,使之必行。賞以勸之,懸其爵賞,使之慕功。刑以嚴之。威其钅夫鉞,使之懼罪。行此六者,謂之有利。六者并用,闕則失之。故晉將用師,子犯曰未知信之類是也。故得師盡其心、竭其力、致其命,士卒從教,故師得利。是以攻之則克,守之則固,武備之道也。武可以備而不用,不可以用而不備也?!对姟吩疲呼耵裎浞?,公候干城。有其武才,堪其桿御。

  《觀風章第九》:惟臣以天子之命,出于四方以觀風,聽不可以不聰,視不可以不明。使臣之行,如君耳目。不聰不明,不勝其任。聰則審于事,明則辯于理,不聰則惑其所聞,不明則蔽其所見。理辯則忠,事審則分。理不辯,則其斷偏;事不審,則其信惑。君子去其私,正其色,私去則情滅,色正則邪遠。不害理以傷物,求罪為公,則成刻浮。不憚勢以舉任,舉必以才,不必以勢。惟善是與,惟惡是除,善雖仇必薦,惡雖親必去。以之而陟則有成,君子效能也。以之而出則無怨。小人伏罪也。夫如是,則天下敬識,萬邦以寧。官務(wù)修政,人始獲安?!对姟吩疲狠d馳載驅(qū),周愛諮諏。勤勞不寧,善斯勸矣?!侗P⑿姓碌谑罚悍蛭┬⒄?,必貴于忠。若思孝而忘忠,猶求福而棄天。忠茍不行,所率猶非道。忠不居心,動皆邪僻。是以忠不及之,而失其守,自貽伊罰,求安可乎?匪惟危身,辱及親也。既失于忠,又失于孝。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則福祿至矣。忠則得福祿,則榮親也。故得盡愛敬之心,以養(yǎng)其親,施及于人,守忠之道,眾善攸歸,身安親樂,得盡其養(yǎng)。此之謂保孝行也。以忠之故,得保于孝?!对姟吩疲盒⒆硬粎T,永錫爾類。考叔行孝,施于莊公,君子善之,此之謂也。

  《廣為國章第十一》:明主之為國也,任于正,去于邪。任正,則君子道長;去邪,則小人道消。邪則不忠,忠則必正。忠則不邪,正則必忠。有正,然后用其能。能而無正,則邪;正而有能,則忠。是故師保道德,股肱賢良,周為保,召為師,元為股,凱為肱。內(nèi)睦以文,外威以武,教莫若文,威莫若武。被服禮樂,提防正刑。禮樂德之,則不可違躬;正刑理之,要不可破壞。故得大化興行,蠻夷率服,化行文被,夷服武偃。人臣和悅,邦國平康,禮樂善,而政刑清也。此君能任臣,下忠上信之所致也。臣在忠于君,君在委于臣?!对姟吩疲簼鷿嗍浚耐跻詫幊蓮B非一木之材,為國資庶臣之力。

  《廣至理章第十二》:古者圣人以天下之耳目為視聽,用天下之視聽,則無不見聞也。天

  下之心為心。順物之情,不任已欲。端旒而自化,居成而不有,斯可謂致理也已矣。默化元運,其理如此。王者思于至理,其遠乎哉!道無遠近,弘之則是。無為而天下自清,有事則煩。不疑而天下自信,不疑于物,物亦信焉。不私而天下自公。不私于物,物亦公焉。賤珍則人去貪,貪由有珍,珍去貪息,徹侈則人從儉,儉清于侈,侈除儉生。用實則人不偽,見實,知偽之惡。崇讓則人不爭,見遜,知爭之失。故得人心和平,天下淳質(zhì),化行心易,咸服其淳。樂其生,保其壽,氣得天和,咸無夭折。優(yōu)游圣德,以為自然之至也。圣德無涯,與天地等?!对姟吩疲翰蛔R不知,順帝之則。雖迷帝德,不違其則。

  《揚圣章第十三》:君德圣明,忠臣以榮;欣已獲奉斯君。君德不足,忠臣以辱,恥躬不能為臣。不足則補之,圣明則揚之,古之道也。補袞之闕,揚君之休,古之忠臣,則皆然也。是以虞有德,咎繇歌之;文王之道。周公頌之;宣王中興,吉甫詠之。君上行仁,覆之道也;臣下有贊,詠之義也。故君子臣于盛明之時,必揚之盛德,流滿天下,傳于后代,忠矣夫!若君有盛德而臣不揚,使久遠無聞,則有缺于忠道矣。

  《辨忠章第十四》:大哉忠之為用也!用忠以教,大莫加焉。施之于邇,則可以保家邦;以有間二。施之于遠,則可以極天地。以無空窮。故明王為國,必先辨忠。為國藉之,忠者臣節(jié),不先辨忠,國將安寄。君子之言,忠而不佞;小人之言,佞而似忠而非。聞之者,鮮不惑矣。忠言逆志,必求諸道;佞言順志,必求諸非道。夫忠而能仁,則國德彰;為君撫愛。忠而能知,則國政舉;忠而能勇,則國難清。為君謀忠,為君果毅。故雖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忠而有能,則有功。仁而不忠,則私其恩;仁愈多,而恩愈深。知而不忠,則文其詐;知愈多,而詐愈密。勇而不忠,則易其亂。勇愈多,而易其亂。是雖有其能,以不忠而敗也。能而無忠,則為敗。此三者,不可不辨也?!稌吩疲红簞e,淑忒,其是謂乎?善惡既別,任使不謬。

  《忠諫章第十五》: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諫,糾過正德,惟能諫之。下能言之,上能聽之,則王道光矣。上能聽,下不能言,則虛其聽;下能言,而上不能聽,則虛其言;言聽俱能,則君臣德合,則其道光明也。諫于未形者上也,先事而止,君違不聞。諫于已彰者次也,出未及施,改之非后。諫于既行者下也。行而能改,雖下猶愈。違而不諫,則非忠臣。從君所昏,是乃罪也。夫諫始于順辭,中于抗議,終于死節(jié),以成君休,以寧社稷。順辭不從,犯顏抗議;不從,則繼之以死,其務(wù)使君改過為美,社稷之安固也?!稌吩疲耗緩睦K則正,后從諫則圣。繩直可以正木,臣忠可以正主也。

  《證應(yīng)章第十六》:惟天監(jiān)人,善惡必應(yīng)。為善則吉,為惡則兇。善莫大于作忠,百行之善,無忠皆忘。惡莫大于不忠,大惡之惡,為逆者殃。忠則福祿至焉,不忠則刑罰加焉。忠則言播聞,未有不祿,不忠則不忠彰兆,未有不刑。君子守道,所以長守其休;小人不常,所以自陷其咎。天意本休,君子知而順之;天意無咎,小人求而取之。休咎之徵也,不亦明哉!天監(jiān)孔明,勿謂茫昧?!稌吩疲鹤魃平抵傧?,作不善降之百殃。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秷髧碌谑摺罚簽槿顺颊吖儆诰?,臣之官祿,君寶錫之。先后光慶,皆君之德,光格祖考,慶重子孫。不思報國,豈忠也哉!忠則必報,不報非忠。君子有無祿而益君,無有祿而已者也。君臨天下,誰不為臣?食土之毛,皆銜君德?;栳槊杂谌赵拢又獞训鄱?,故偃息山林,有能藩國,況荷君祿位,而無聞焉?報國之道有四:一曰貢賢,進得其才,君可端拱。二曰獻猷,納當其善,君可依行。三曰立功,功吾其庸,君可無患。四曰興利。殖致其厚,君可與足。賢者國之干,干可以立。猷者國之規(guī),規(guī)可以執(zhí)。功者國之將,將可以御。利者國之用。用可以給。是皆報國之道,惟其能而行之。各以其能而報于國,道斯廣矣。《詩》云:無言不酬,無德不報。況忠臣之于國乎?凡人之聞一言一德,猶必報,君臣之義重恩重焉,如何忘也。

  《盡忠章第十八》:天下盡忠,淳化行也;忠有所未盡,則淳化不行。君子盡忠,則盡其心;小人盡忠,則盡其力。君子可以盡謀,小人可以效命。盡力者,則止其身;盡心者,則洪于遠。止身,則匹夫之事;洪遠,則萬物之利。故明王之理也,務(wù)在任賢,賢臣盡忠,則君德廣矣。圣無獨理,道無常師,古之明王,必求賢明,無不修德,賢臣則無不盡忠,忠則為君闡揚,君德由廣大也。政教以之而美,君上立教,臣下所敷。禮樂以之而興,君上制作,臣下所行。刑罰以之而清,君上恤刑,臣下所化。仁惠以之而布。四海之內(nèi),有太平音。君德既備,人懷始康,樂至而歌,自然之理也。嘉祥既成,告于上下,君臣之始于政,能著于群瑞,故其成功,可以告神明也。是故播于雅頌,傳于無窮。德施于人,務(wù)格于神,而后行于樂,樂行,則何極之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