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馬圖騰崇拜
馬圖騰崇拜是從龍圖騰崇拜生發(fā)而來,這是因為古代先民對于馬的認識是和對于龍的圖騰崇拜意識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關于負圖出河的“龍馬”,或者認為此馬具有龍的特征,或者是以龍來比喻馬。不論是哪種說法,馬與龍都有割不斷的關系。
馬的奔馳跳躍輕健快捷,和人們想像中龍的騰飛之狀有相似之處。因此,自古以來常見以龍來比喻馬,或者將馬中之優(yōu)秀者直接稱之為龍?!吨芏Y·夏官·廋人》云:“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笨梢娫诠糯前焉砀甙顺咭陨系暮民R稱之為龍的?!抖Y記·月令》謂天子郊行祭祀有“駕蒼龍”語,“蒼龍”就是良馬之名。于是,后世每遇良馬,則名之為“龍子”、“像龍”、“龍駒”、“龍種”或“龍馬”。
古代人們之所以把馬抬升到和龍的圖騰崇拜同樣的高度,是因為馬在人類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農耕民族的耕種、駕車、乘騎要用馬,游牧民族的放牧要用馬,人類爭奪生存空間和政治利益的戰(zhàn)爭更要用馬。古代對馬的占有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征,是國力強盛的重要因素?!逗鬂h書·馬援傳》記載說,馬援鑄造銅馬獻給朝廷,上奏的表章中說:“夫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彼麑τ隈R的作用有深刻的見解。
而且,古代人們還認為,馬具有超出其他動物的靈性,有時能夠救人危難、識辨善惡,表現(xiàn)出與人的理性相通的忠義品質。歷代正史及野史筆記中關于馬救主、馬報主的故事相當多。干寶《搜神記》中那個“馬化蠶”的故事更是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以耕織為主要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心態(tài)。馬代表耕種,蠶代表紡織,馬化為蠶反映了耕與織的密切關系,于是人們供奉的蠶神也就稱為“馬頭娘”,或稱為“馬明菩薩”?!吨芏Y·夏官·職掌》有“禁原蠶者”一句,前人注云:“以天文考之,午馬為絲蠶,則馬與蠶其氣同屬于午也。辰為龍,馬為龍之類,蠶為龍之精,則馬蠶又同資氣于辰也。”這里明確指出蠶、馬和龍的關系,由此也可看出馬圖騰崇拜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
關于河圖起源究竟是龍負出還是馬負出,龍馬究竟是龍還是馬,這些糾纏不清的問題,正是中國古代龍圖騰崇拜和馬圖騰崇拜相通與交織的文化現(xiàn)象的反映。河圖既稱“龍圖”,又稱“馬圖”,原本都是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產物。
3.龜圖騰崇拜
龜和龍也有密切的關系。古代世俗認為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其中之一為龜。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七“龍子”、楊慎《升庵集》卷八十一“龍生九子”,都說龍所生九子之一為贔屭,即是石碑下面馱碑的動物,分明是龜,或者說它是龜?shù)钠贩N之一。
古代人們崇拜龜由來已久。1959年在山東泰安發(fā)掘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其出土文物中就有一種特殊的佩飾物——龜甲,當代學術界認為,這樣的飾物在當時已經(jīng)具有靈龜崇拜的宗教意義。《禮記·禮運》篇云“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其中麟、鳳、龍三種都是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圖騰形象,只有龜是世間實有的動物。把龜和龍等神異動物并列,足見龜?shù)牡匚皇呛蔚鹊淖鹳F了。
人們崇拜龜?shù)母驹蚴钦J為龜長壽。本來,人類崇拜各種靈異動物,是滿足自身欲望的強烈追求的體現(xiàn)。崇拜馬,是因為馬具有超過人的速度和力量,人乘馬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面快速擴大活動范圍。崇拜龍,是向往著像龍那樣升天下海,無拘無礙,獲得活動范圍的更大自由。如果說,對馬與龍的崇拜是人類期望實現(xiàn)對自身生存空間的超越,那么,對龜?shù)某绨輨t是人類期望實現(xiàn)對自身生存時限的超越。人的壽命難過百歲,因而人們常常感嘆人生短暫,同時強烈地追求長生。龜?shù)拈L壽正是人們所羨慕的。古時候,人類早就認為,龜?shù)膲勖蛇_百年以上,其中被稱為神龜、靈龜者,其壽命會更長?!妒霎愑洝吩疲骸褒斠磺晟?,壽五千年謂之神龜,壽萬年曰靈龜?!边@里顯然進行了高度的夸張,但是夸張的基礎是龜?shù)拇_具有長壽的事實。
古代人們之所以崇拜龜,還因為古人認為龜和馬一樣,也有與人相通的靈性。一種說法是,龜愈是長壽,其靈性愈大,千歲之龜則能說人語。四川成都別稱龜城或龜化城,據(jù)傳說是戰(zhàn)國時秦國張儀和司馬錯在成都筑城屢筑屢頹,后來因一只龜?shù)囊龑Р虐殉菈χ?。還有一種說法是,龜對于人能夠知恩報恩?!稌x書·毛寶傳》記載的那個龜報恩救人的故事只是一例。
正是出于對龜?shù)膱D騰崇拜意識,古代中國人的傳說中認為洛書是由神龜負出,因此洛書也稱為“龜書”。這同負圖出于河的龍與馬相對應,龍與馬從空間的意義上、龜從時間的意義上,共同體現(xiàn)著人類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