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不丑 進入牛年的時候,在一刊物上見一幅畫,畫著一頭牛,牛旁邊題著兩個篆字:“醜?!薄?戳T心生疑問:在中國人眼睛里,牛一向是美好的動物:性格溫順,吃苦耐勞。魯迅先生就把自己比做是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如此美好的動物,什么時候變“丑”了? 繼而一想,明白了。想必這位畫家以為“子丑寅卯”的“丑”字是簡化字,古代篆字里怎么能有當代簡化字呢?于是便把它“還原”成了“醜”。其實這是個誤會?!白映笠崩锏?/SPAN> “丑”字不是簡化字,古代就有,篆字里也有。“手械也,從又”;又在古字里就是手,手上加一橫棍,“有物似摯”。十二支里用這個字,是“因聲借用”,沒有別的含義。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是受了佛教的影響。十二種動物與地支的十二個字之間,沒有“形象”和“意義”的聯(lián)系。就是說,用“丑”字配“?!?,跟牛的美丑毫無關系。 把“子丑寅卯”的“丑”理解為“醜”并非偶然現(xiàn)象,筆者還見過幾起犯類似錯誤的。一次是在一本拍賣會前介紹拍品的畫冊上,把其中一幅書法作品的作者寫做“王靜厰”。看后很納悶:“這時哪個朝代的書法家?沒聽說過呀!”仔細一想,恍然大悟:這是近代大學者王國維呀。王國維,字靜安。又寫做王靜廠、王靜廣。這里的“廠”和“廣”都是“庵”的古字,不是簡化字。當代人是學著簡化漢字長大的,以為這里的“廠”是“厰”的簡化字,想把它“還原”成繁體字,一“還原”,反而出錯了。還有,筆者前不久參觀了一個書法展,其中一幅書法作品,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的“發(fā)”字,寫成了繁體字“出發(fā)”的“發(fā)”了;而我見過另外一幅書法作品,則把“英姿勃發(fā)”的“發(fā)”,寫成了繁體字“頭髮”的“髮”。這兩位書法家正好把這兩個字弄反了。 前幾年,北京有人提倡“識繁寫簡”。意思是:寫的時候可以寫簡化漢字,但是對繁體漢字要能認識??磥恚苡斜匾?。要能做到“識繁寫簡”,就不會再出“牛醜”的笑話了。牛,本來就不該是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