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創(chuàng)作筆會上,我曾經(jīng)問一位著名作家,如何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中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身心,他篤定地回答:“看書?!?/P>
這個人,孤獨時看書,苦悶時看書,焦慮時看書,快樂時也看書——書就是他另一個無限制的宇宙。當從書中的世界出來,他又成為當紅作家。
一位女作家曾在自己書中的后記中,敘述著自己寫韓信為主角的小說的動機——那時因為讀過史書,她覺得,雖然相隔了兩千多年,她和韓信從精神上是可以溝通的。
我相信這種被時空阻隔了兩千多年的情感的真摯。或許她在《史記》中讀到關(guān)于韓信的文字,就如同一個個情感的暗號。
而對于你我來說,雖然不能追求著作等身,但是至少可以做到閱讀等身。如同好食者會在一瞬間覺得身體每根血管都充滿了食物。那讀書的人,其實就是由自己所讀所愛的每一頁書組成了身體和靈魂。原來閱讀,決定了我們的人格和定性,即所謂閱讀中修身。早在因特網(wǎng)出現(xiàn)之前,書就已經(jīng)構(gòu)成了無數(shù)個虛擬的世界——在網(wǎng)絡(luò)大行其道的今天,書的世界憑借經(jīng)典雋永而立于不敗之地。
人類文明的載體中,最精華的還是書籍。各種文字,被一一鐫刻進不同的材質(zhì)。文明放在書里,書讓心智愉悅,書是精神的大餐;書可以是烈酒,可以是一碗紅燒肉,但如果你選擇錯了書,你的靈魂也會如同食物中毒的脆弱腸胃那樣崩潰。
相較于其他文化表達形式,電影更艷麗,音樂更感性,攝影更直接……然而書,依然是最神秘的。因為書的世界,是人類所共知的最大奇跡——摸不到,聞不到,甚至聽不到,一個個文字的細胞,塑造了人類文明中除了現(xiàn)世之外,最大的真實世界。
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結(jié)成性格?!?/P>
而書的世界中,因為各有所好,一如人們信奉不同的神祇——我們用文學創(chuàng)造這些這些神祇,它們再反過來庇護我們的生活。經(jīng)典的著作不斷涌現(xiàn),精神的世界如繁花開放。當身體疲乏需要面包喝酒,人類的靈魂也一再饑餓需要書的慰藉——朋友,請謹慎選擇自己的書籍,它會變成你靈魂的一部分,改變你的人生,改變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