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真品名稱: 玉龍 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 真品尺寸: 高26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1971年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遺址出土質(zhì)呈碧綠色,造型似“C”字狀。龍吻部前伸,閉口,鼻端平齊,鉆出二圓鼻孔,眼外突,作細長柳葉形,邊沿起棱,額和顎底陰刻斜網(wǎng)格紋,頸脊凸出后卷的長镴,镴內(nèi)部淺凹,邊沿斜磨,是紅山文化玉器做工的特點之一。龍尾內(nèi)卷,龍背部穿一孔,用于系繩懸掛。此為紅山玉器的代表作品,是古玉中最早的龍形象。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龍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高19.3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龍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zhì)、造型與真品相仿,但仔細對比,可看出有數(shù)處不同:1.整體形象上,仿品缺乏真品剛勁挺拔、渾圓飽滿的氣勢。2.細部刻劃上,真品線條柔韌中見剛勁,頭部起始頓挫、尾部收束有力,抑揚有致,流婉暢達,富有韻律變化,給人以無窮回味之感;仿品頭、尾、镴部起收軟而無力,精神狀態(tài)不佳,刀法生硬,嘴部線條既不符生物結(jié)構(gòu),又虛擬出三條豎直線,尤顯突兀,眼部邊沿?zé)o棱線,變化不足。3.表面玉質(zhì)上,真品光潤,綹斑自然;仿品則多有散布的蝕斑,細看頗不自然,有人工做作痕跡。
真品名稱: 獸形玉玦 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 真品尺寸: 高14厘米,寬10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河北圍場下伙房出土質(zhì)呈雞骨白色,略作“C”字形,獸頭似豬首,以陰線勾勒出大圓眼、眼眶和吻部,寬耳上豎,身內(nèi)卷,尾與頭銜接,獸頸部鉆一孔,可用于穿系。這種獸也有稱之為豬龍的,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獸形玉玦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高13.8厘米,寬10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玦原定品名為龍?zhí)?,時代定為紅山文化。玉質(zhì)、形制稍與真品同,但不符處亦頗昭然:1.造型上,真品獸身彎曲有力,圓肥飽滿;仿品彎勢乏力,軀身瘦贏。2.刀法上,真品頭部采用陰線刻劃,回環(huán)自如,眼、鼻、耳交代清楚;仿品頭部則用斜磨堆擠之法,面部結(jié)構(gòu)含糊不清,且穿孔偏下,與常見者不同。3.玉質(zhì)上,真品受沁表面綹裂細張,潤而有光;仿品班駁脫落,灰暗枯澀,表明質(zhì)地不佳,且系有意為之。
真品名稱: 玉鳥 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 真品尺寸: 高2.5厘米,寬4.6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故宮博物院藏質(zhì)青黃色,雜以赭紅沁。琢一扁平形鸮,橢圓首,尖喙,寬尾,雙翅展開作飛翔狀。以陰線刻出羽紋,背面光素,有一對鉆的牛鼻孔,可穿系。這類玉鳥在紅山文化遺物中多有發(fā)現(xiàn),除鸮形外,也有鳳、鷹、燕等,均形體簡練,或為尊奉的神鳥,或表祥瑞之義。
|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鳥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寬5.8厘米 寬7.5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鳥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zhì)淡黃色,局部有赭紅沁。造型與真品略同,較有區(qū)別之處為:1.整體上,真品羽翼開張自然,富有氣勢;仿品則顯得拘謹、板滯。2.細節(jié)上,真品以陰線勾劃,且有鉆孔供穿系;仿品羽翅則以陽紋表現(xiàn),不類紅山風(fēng)格,且無穿孔。3.玉質(zhì)上,真品為紅山常見;仿品色澤偏淡,且有飯糝,為一般紅山玉料中少見。
真品名稱: 玉龜 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 真品尺寸: 長4.8厘米,寬2.8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1973年遼寧阜新石戈鄉(xiāng)臺吉營子村出土質(zhì)淡綠色,部分受灰黃沁。琢一龜形,頭略如三角形,頸長伸,背橢圓,尾尖,四肢蜷伏,背面腹部中央出一豎脊,脊當(dāng)中橫里鉆一孔。玉龜在史前良渚文化、江淮地區(qū)原始文化中都有發(fā)現(xiàn),形制各不相同。這種玉龜具有鮮明的紅山作風(fēng)。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龜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長4.3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龜原定品名為鱉佩,時代定為紅山文化。玉質(zhì)赭黃中夾雜黑色,造型與真品略似,較大區(qū)別在于:1.整體上,真品較窄長,形簡而意存,似有活力;仿品較寬短,形簡而意未到,缺乏活力。2.技法上,真品結(jié)構(gòu)清楚,刀工簡拙蒼勁,腹部穿孔,為早期特點;仿品結(jié)構(gòu)不明,刀工僵硬呆板,且口部穿孔,與早期做工不符。3.玉質(zhì)上,真品采用紅山常見之黃綠色玉,沁斑浮沉自然;仿品沁斑分布繁雜,不似自然形成。
真品名稱: 玉馬蹄形器 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 真品尺寸: 高14厘米,上口徑10厘米,下口徑8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遼寧建平采集質(zhì)暗綠色,有灰白沁。呈橢圓筒狀,上大下小,上口沿為斜坡狀,下口沿平直,邊有小孔,供穿系。整器磨制光滑。這種似馬蹄的器物是紅山文化的獨有創(chuàng)作,或認為是束發(fā)器,或認為是護臂器,或認為與祭祀有關(guān),尚無定論。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馬蹄形器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高16.8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器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zhì)、形制略同真品,但仍有不似之處;1.整體上,真品外形線條十分流暢,圓弧得宜,剛?cè)嵯酀?,轉(zhuǎn)折自然;仿品外形線條不夠順暢,稍欠力感,轉(zhuǎn)折生硬。2.玉質(zhì)上,真品沁斑、磕缺處宛然一體,渾樸純厚;仿品感覺過新,磕缺處尤其如此,無歷久之氣,無包漿,表明時代不會早
真品名稱: 玉雙聯(lián)璧 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 真品尺寸: 高13厘米,寬8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遼寧建平牛河梁墓葬出土青白色,間呈雞骨白沁蝕。扁平狀,如同二不規(guī)則璧上下相聯(lián),上小下大,皆穿一孔,器邊沿斜磨似刃。這種雙聯(lián)或三聯(lián)璧,亦為紅山文化的特點。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雙聯(lián)璧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高6.8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璧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zhì)褐黃色,形制與真品略同,但二者區(qū)別十分明顯:1.外形上,真品上下協(xié)調(diào),左右對稱,圓渾厚實;仿品上下左右不均衡,線條很不流暢,顯得單薄輕飄。2.鉆孔上,真品系用管鉆單面穿通,孔徑圓正,呈喇叭形,孔內(nèi)遺有螺旋痕,為早期工藝特點;仿品孔徑不圓,且兩面一致,無大小之別。3.刀工上,真品二璧相聯(lián)處,用斜磨之法,邊沿兩面削減,為紅山玉器鮮明風(fēng)格之一;仿品在之方面則全無體現(xiàn)。
真品名稱: 獸面紋玉丫形器 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 真品尺寸: 長15.2厘米,寬2.8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遼寧省博物館藏質(zhì)為暗綠色,局部有綹斑。體扁薄細長,好似“丫”字形,上部為一獸面,以陰線勾出眼、鼻,其雙耳分開高聳,寬平嘴外凸,獸面以下皆琢以起伏凹凸的平行弦紋,底端鉆一圓孔,可穿系。這種器物在紅山文化發(fā)掘品中曾有出現(xiàn),亦為紅山玉器獨特之類別,其用途尚不明了。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獸面紋玉丫形器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長17.8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此器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zhì)青黃色,形與真品相似,但畢竟有所距離:1.琢工上,真品獸面于平面上陰線刻出,寬嘴兩端嘴角厚,中間薄,上下嘴唇呈一弧線,突現(xiàn)出獸面的猙獰,器身弦紋平直有力;仿品獸面有起突效果,嘴唇過厚,寬窄平齊無變化,器身弦紋勁健不足。2.玉質(zhì)上,真品的暗綠色澤為紅山玉器中常見,淳樸厚實;仿品以黃色為主的色調(diào)在紅山玉器中較少見,且無古樸之氣。
真品名稱: 玉璧 真品年代: 良渚文化 真品尺寸: 直徑16.2厘米,孔徑4.3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質(zhì)呈青色,有條斑狀灰白沁。扁平圓形,厚薄不勻,中有對鉆圓孔,孔內(nèi)遺有臺階痕。素面無紋,磨制較精。玉璧是古代的禮器。這種大型、厚實的光素玉璧在新石器時代多見。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璧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尺寸不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璧品名、時代未見說明,玉質(zhì)青色,滿布灰黃沁。從形制、紋飾看,應(yīng)系仿良渚玉璧:1.紋飾上,真品光素?zé)o紋;仿品飾良渚文化的簡化人面紋,形象與上頁下圖良渚文化玉梳背相似,但良渚玉璧上從未見飾人面紋,又仿品刻劃粗劣,益見其偽。2.琢工上,真品圓周規(guī)整,孔用雙面鉆;仿品圓周不暢,孔用單面鉆,不具良渚特點。3.玉質(zhì)上,真品本色、沁色交織自然協(xié)調(diào);仿品雖也頗有古舊之色,但細察仍覺輕浮。
真品名稱: 玉琮 真品年代: 良渚文化 真品尺寸: 高5.4厘米,孔徑4.6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1978年江蘇武進寺墩出土質(zhì)碧綠色。矮方柱體,外方內(nèi)圓,上大下小,中心對鉆一孔。器表分成兩節(jié),每節(jié)以四角為中線,各飾一組簡化的人面紋,共八組。人面以兩條凸起的橫長棱象征羽冠,二圓圈表示眼睛,一短橫棱代表鼻子。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所刻人面或獸面,或人獸組合紋,為當(dāng)時氏族社會人們崇拜的“神徽”。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琮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孔徑9.5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琮時代原定為良渚文化。玉質(zhì)、造型頗類真品,但仔細觀察,仍可發(fā)現(xiàn)其為仿作,不到之處在于:1.細節(jié)上,真品射外周呈圓弧形,每組人面兩側(cè)相距較近,眼睛位于鼻上,細圓形;仿品射外周呈方角形,每組人兩面?zhèn)认嗑噍^遠,眼睛位于鼻旁,粗而不圓。2.玉質(zhì)上,真品綠色為良渚玉器多見,微有灰白沁,由內(nèi)透外;仿品雖綠中泛白,但由外入內(nèi),失于浮泛,非自然所為。
真品名稱: 玉琮 真品年代: 良渚文化 真品尺寸: 高10.8厘米,孔徑5.2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1982年江蘇武進寺墩出土質(zhì)青色,灰白沁。長方柱形,外方內(nèi)圓,上大下小,中心有對鉆孔。表面分四節(jié),每節(jié)以四角為中線,飾簡化人面紋,共十六組,均以兩條平行凸橫棱象征羽冠,單圈代表眼,一條短凸橫檔表示鼻。玉琮系古代的禮器,盛行于新石器時代,延續(xù)至三代。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琮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高19厘米,寬9.85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琮原定品名為駔琮,時代定為漢代。玉質(zhì)青綠,遍布赭紅沁。從制作風(fēng)格考察,當(dāng)為清代的仿品:1.形制上,真品射外周方中帶圓,每組人面紋上下分隔緊湊;仿品射外周呈圓形,每組紋飾上下分隔疏松。2.紋飾上,真品為簡化人面紋;仿品為由云紋組成的獸面紋,旁飾八卦紋,這在清代玉器上多見。3.玉質(zhì)上,真品沁色有千年之態(tài);仿品給人沁色太新,且有意造作之感。
真品名稱: 玉半圓形飾 真品年代: 良渚文化 真品尺寸: 高3.5厘米,寬5.8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質(zhì)淺青色,有深綠色斑點。半圓形,正面微弧凸,背面內(nèi)凹,邊緣略薄。淺浮雕獸面紋,雙圈眼,橢圓形眼瞼,眉心刻卷云紋,寬鼻闊嘴,頭有尖頂和弧形邊框象征的羽冠。背面鉆三對牛鼻孔,用于穿綴。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半圓形飾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高5.5厘米,寬9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飾原定品名為獸面紋半圓形器,時代定為良渚文化。玉質(zhì)灰白色,帶黃斑點。造型與真品相仿佛,相異處如下:1.琢工上,真品外形飽滿,紋飾線條剛?cè)嵯酀隙ㄓ辛?;仿品外形起伏不暢,紋飾線條模棱兩可,浮雕層次感不強。2.玉質(zhì)上,真品灰白沁如霧籠紗罩,自然天成;仿品沁色生硬板結(jié),太過鮮明。
真品名稱: 玉觿 真品年代: 良渚文化 真品尺寸: 長6厘米,最寬1.2厘米 真品類型: 玉器 真品介紹Title 真品介紹
1977年江蘇吳縣張陵山5號墓出土質(zhì)呈淡綠色,表面灰黃沁。扁平形,作獸牙、獸角狀。以透雕技法琢出似一側(cè)面戴冠人像,作風(fēng)樸拙。觿是上古時期人們結(jié)繩記事時的解結(jié)工具,后逐步演變成一種隨身佩掛的象征器,《禮記》:“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眲⑾颉墩f苑》:“能治煩決亂者佩觿?!贝思乾F(xiàn)所見到的最早玉觿,也是迄今史前之獨一作品。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觿 仿品年代: 現(xiàn)代 仿品尺寸: 長9.7厘米 仿品類型: 玉器 仿品介紹Title 仿品介紹
此觿時代原定為良渚文化。玉質(zhì)赭紅色,間雜黑色。器形接近真品,但顯著不同之處為:1.整體上,真品略如彎月形,刀工樸拙有力;仿品則平直不彎,刀工缺乏剛質(zhì)感。2.細節(jié)上,真品略似人形,無具體五官;仿品人形則刻出五官中的眼、鼻、口,此種做法不見于這一時期的出土物中。3.玉質(zhì)上,真品呈自然受沁的灰黃色狀;仿品色澤濃重,無歷千年之態(tài)。
下期自大汶口文化始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