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卷四:消風散
【處方】 當歸 生地 防風 蟬蛻 知母 苦參 胡麻 荊芥 蒼術(shù) 牛蒡子 石膏各3克 甘草 木通各1.5克
【功能主治】養(yǎng)血祛風,清熱燥濕。治風濕侵淫血脈,致生瘡疥,瘙癢不絕,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偏身云片斑點,乍有乍無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
-----------------------------------------------
初起臍部微痛微腫,漸漸腫大如瓜,皮色或紅或白,觸之疼痛。成膿時伴發(fā)熱、口干等全身癥狀。潰后膿出稠厚而無臭味者容易收口。
如潰后膿出臭穢,或夾有糞汁,創(chuàng)口久不收口,臍孔部胬肉高突,臍孔正中下方有條索狀硬結(jié),則已形成臍漏。
輔助檢查:對久不收口的患者,可做瘺管造影檢查,以明確診斷。
[辨證論治]
一、內(nèi)治法
?。ㄒ唬駸峄鸲灸氈心[脹,皮色紅,疼痛;伴發(fā)熱,口干口苦,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辨證分析:濕熱毒邪蘊結(jié)于臍中,致毒滯血瘀,故腫脹疼痛;濕熱蘊久化火,故全身發(fā)熱,口干口苦,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為濕熱火毒之象,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四苓散加減。
?。ǘ馓搾稘駝?chuàng)口經(jīng)久不斂,臍孔部胬肉高突,中心有漏管,膿出臭穢;伴面色萎黃,肢軟乏力,納差,大便溏;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由于病久致脾氣虛弱,氣血虧虛,故瘡口久不愈合;氣虛則運化無力,水濕內(nèi)停,濕滯成毒,蘊結(jié)而生胬肉、漏管;面色萎黃、肢軟乏力、納差、便溏均為脾胃虛弱之征。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四君子湯加黃連、魚腥草解毒利濕。
二、外治法
初起用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潰后用紅油膏或青黛膏摻九一丹外敷;膿盡改用白玉膏摻生肌散。
形成臍漏者,可插入七三丹藥線或白降丹藥捻,化管提膿。必要時可行瘺管切除術(shù)及修補術(shù)。
[預防與調(diào)攝]
1.積極治療臍部先天性疾病。
2.經(jīng)常用75%酒精擦洗臍孔,保持臍部清潔、干燥。
[結(jié)語]
癰相當于西醫(yī)的體表淺表膿腫、急性化膿性淋巴結(jié)炎。其臨床特點是:局部光軟無頭,紅腫疼痛,腫脹范圍6—9en,發(fā)病迅速,易腫,易斂,多伴有全身癥狀,預后較佳。根據(jù)病位的不同,有頸癰、腋癰、臍癰,胯腹痛和委中毒等:
頸癰風熱痰毒證,治宜祛風清熱、化痰消腫,方用牛蒡解肌湯加減;
肝胃火毒證,治宜清熱解毒、化痰消腫,方用普濟消毒飲加減。
腋癰肝郁痰火證,治宜清肝解郁、解毒消腫,方用柴胡清肝湯加減。
胯腹癰濕熱壅結(jié)證,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方用五神湯合萆蘚滲濕湯加減。
委中毒濕熱蘊阻證,治宜清熱利濕、和營消腫,方用活血散瘀湯合五神湯加減。
臍癰濕熱火毒證,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方用黃連解毒湯合四苓散加減;
氣虛挾濕證,治宜健脾益氣,方用四君子湯加味。
外治依一般陽證瘡瘍分期施治。
------------------------------------------------------------------------------------
地榆治療無名毒瘡 地榆,是一味涼血止血的藥,很多時候是用在崩漏,血淋等癥.但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治療無名腫毒.這是一個民間的驗方.一位患者,被老鼠咬后,傷口一直紅腫癢痛,經(jīng)過數(shù)天后,傷口愈合,但腫痛不減.已注射狂犬疫苗,及點滴青霉素等抗菌消炎藥.并服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毫無作用. 后得一高人指點一驗方: 地榆250克,水煎外洗患處,次日,即見腫痛盡消. 我找遍中藥書籍,也找不到地榆的這個功能.
-------------------------------------------------------------------------------------
鵝口瘡
銀花4竹葉3連翅3黃枝子3白芷3黃苓3魚腥草5七寸金5
------------------------------------------
楊梅瘡
治法:涼清血除濕,解毒驅(qū)梅。
方藥:可用單味土茯苓或土茯苓合劑(土茯苓180克、金銀花60克、甘草30克)水煎內(nèi)服。
-----------------------------------------------
瘡
炙甘草15克.鮮姜20克.綠豆2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