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薺菜,加碎花生仁,前幾天我在北宅一叫龍泉酒店農(nóng)家宴上品嘗過,風(fēng)味頗佳。當(dāng)然,薺菜也可做成各種風(fēng)味小菜,包餃子是最普通的。
古人就知道大葉薺菜不如小葉的好吃。挖薺菜必須連根挖起,不然菜就散了。薺菜的菜根也非常好吃。很多菜市場上賣的薺菜,將根剪去,可惜!
卑微的薺菜慈悲的心
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時節(jié),在麥田菜地,在山坡林間,在公路壕溝,有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綠色萌動,這就是薺菜了。薺菜耐寒,在薄雪覆地時,就已露出地面。雪覆蠟梅枝,贏得人們青睞的目光,為之賦詩,為之描畫,卻無人低頭看一下腳下的薺菜。
薺菜,太普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隨處可見,可它有不屬于天涯芳草之列;它又太普通了,它以謙卑的姿態(tài),緊貼著大地,不怕行人、牲畜踐踏。李時珍《本
草綱目》說出了薺菜得名的由來:“‘薺’生濟(jì)濟(jì),故謂之‘薺’。”卑微的薺菜有著佛之慈悲心,這天賞地賜之草,是饑饉時代的救荒之物,喂養(yǎng)了歷朝歷代的饑
民和難民。
薺菜的嫩葉可供采食,其種子亦可食。種子用水調(diào)和,攪動久后會結(jié)成塊,可制成燒餅,也可煮粥。所以,薺菜有著大慈大悲之心,讓處于困境中的人們,度過難關(guān)。薺菜是低調(diào)的,作為重要的救荒植物,和大地泥土一樣,沉默無言。即使纖細(xì)的莖上開出的白色花,也是那樣微小。
薺菜雖平凡低調(diào),但生長在一代一代人的記憶之中。我們這一代人,70后,有在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者,都忘記不了薺菜。春風(fēng)浩蕩之時,挎著一個小籃子,握著一把小
鏟子,在冰雪消融、大地濕潤的時候,到麥田挖薺菜。將一籃子薺菜,用井水洗凈,那有點(diǎn)灰撲撲的薺菜,頓時顏色鮮亮起來。那時,常將薺菜和米做粥。后來讀宋
詩才知道,原來這種吃法淵源有自。蘇軾詩云:“時繞麥田求野薺,強(qiáng)令僧舍煮山羹?!边@就是東坡羹。陸游在《食薺糝甚美蓋蜀人所謂東坡羹也》詩中說:“薺糝
芳甘妙絕倫,啜來恍若在峨岷?!?/p>
“誰稱荼苦,其甘如薺。”薺菜原產(chǎn)中國,味清新甘美,先秦時期,人們采野生薺菜作為蔬菜。戰(zhàn)國時代,人們開始種植,《楚辭·離騷》云:“故荼、薺不同畝?!币馑际钦f,苦菜和薺菜不要種植在一塊?!八闪愘|(zhì),薺荼殊性?!边@說明很有種植的經(jīng)驗了。
唐代的國際化大都市兩京(長安和洛陽)的菜市場,春天時,應(yīng)時的薺菜深受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的喜愛。安史之亂后,唐玄宗的內(nèi)侍高力士流落到嶺南,當(dāng)他看到
山中的薺菜無人采食時,不由得回望長安,發(fā)出“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的感慨。昔日繁華轉(zhuǎn)眼成為煙云,大富大貴已是天寶舊事,無情的不僅僅是臺城柳,還
有年年春天似繁星綠錦的薺菜。只不過,此時的薺菜,已不是那時的薺菜。
在明末,江南的松江一代種植薺菜。與董其昌齊名的文人、畫家陳繼儒,是今上海松江人,隱居小昆山,長期過著“實十畝之郊,菜葉薺花;抱甕灌之,樂哉農(nóng)家”
的田園生活。陳繼儒多次拒絕朝廷的征召,采用原始而笨重的灌溉方式,種薺菜等蔬菜。不做官,只種田,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吃著薺菜畫梅花,其畫中有疏朗清
氣。
事實上,薺菜的確有清滌腸胃之功效,被稱為“凈腸草”。薺菜可清淡,可油葷;既耐寒,又耐暑。有一顆濟(jì)世救人的慈悲之心,又有平常心、包容心。
又是一年芳草綠,春在溪頭薺菜花。休息日,驅(qū)車去郊外挖薺菜,其樂何如?當(dāng)一盤薺菜豬肉海米餡的餃子端上餐桌,熱氣騰騰的,繚繞的熱氣散去,看著那薄薄的面皮透著綠色的餡兒,除了心中油然而生對生活對家人的感恩,您還能淡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