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立軸絹本設(shè)色 縱400.2厘米 橫208.4厘米 (日)圣福寺藏
這是一幅煌煌巨制。圖中佛祖?zhèn)扰P于娑羅雙樹下圓寂涅(般木)。眾多佛門弟子、道家神仙、志怪鬼異及凡界男女,紛紛前來吊唁。神情或悲慟,或穆然,或驚詫,與佛祖平和安詳?shù)纳駪B(tài)形成鮮明對比。構(gòu)圖以佛祖為中心,人物動勢呈放射狀,布勢雄偉。人物眾多,神貌各異,設(shè)色濃妍。云霧卷曲的形態(tài),為吳彬繪畫的重要特色之一。
吳彬明、清《涅槃圖》 (日)圣福寺藏
《二祖調(diào)心圖》
石恪 (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卷紙本水墨縱35.5厘米橫129厘米
圖中表現(xiàn)慧可、豐干二位禪宗祖師調(diào)心師禪時的景象?;劭蔀槎U宗二祖。畫卷中,雙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畫奉干伏于溫馴如貓的老虎的背上。前者突出一個“靜”字,后者突出一個“酣”字。在畫法上,簡化了筆法,發(fā)揮水墨效果,體現(xiàn)了畫家“惟面部手足用畫法,衣紋皆粗筆成之”的風格。以強勁飛動和毫不經(jīng)意的草草逸筆表現(xiàn)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禪境。筆意縱逸蒼勁,開大寫意人物畫之先河,對南宋梁楷及以后減筆人物畫家頗有影響。此圖經(jīng)日本學(xué)者論證為宋末元初摹本。
石恪,生卒年不詳,五代末宋初畫家。字子專,成都郫縣(今屬四川省)人。幼無羈束,長有聲名,雖博綜儒學(xué),志惟好畫。初事張南本學(xué)畫,后筆墨放逸,不專規(guī)矩。在蜀地余圣壽寺、龍興觀等作宗教壁畫。宋滅后蜀(965),石恪至都城開封,奉旨繪相國寺壁畫,后授以畫院之職,堅辭還鄉(xiāng)。《二祖調(diào)心圖》傳為他所寫。
《達摩六代祖師像》
明戴進絹本設(shè)色縱33.8厘米橫219.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畫描繪的是佛教禪宗六代祖師的形象,計有初祖達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祖人物之間以巖石、泉水、蒼松、古柏相連,并點裝佛教圣地。把佛法尊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幅作品將六代祖師并行安置在一個畫面上,其間以松石、泉水等相隔,過渡自然,各代祖師刻畫精細,情態(tài)各具。畫面上署款為“西湖靜庵為普順居士寫”。拖尾有明、清祝允明、唐寅、曹勛、曹溶四題,其中唐氏長題為六祖事跡。
<達摩六代祖師像>
放大圖1
放大圖2
《無量壽佛圖》
丁觀鵬立軸瓷青紙金畫縱99.3厘米橫61.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雖題為無量壽佛圖,其實應(yīng)為如來佛圖。用金粉畫佛像,面容慈祥,頭現(xiàn)佛光,以示功德無量。祥云朵朵,周圍站立四大金剛及佛祖兩大弟子伽葉、阿難,前有女信徒合掌跪拜,旁立哼、哈二將。線條工細,佛像臉部、手部及蓮座,均用暈染法,顯出明暗凹凸之感。衣紋流暢,形象各異。
《藥師凈土變相圖》(部分)
佚名 絹本設(shè)色 縱206厘米 橫167厘米 (英)大英博物館藏
藥師凈土變相圖是以《藥師經(jīng)》為依據(jù)所作的經(jīng)變畫,大致繪于中晚唐。這里所選是畫的一小部分,繪一只水鳥剛從蓮池上到岸邊,正在展開雙翼,穸開尾羽,抖落身上的水珠。水鳥只以線勾出輪廓及羽毛,眼以墨點出,并留出高光,炯炯有神。喙及脛爪著色。用筆簡潔,造型生動、準確自然。
?。妓帋焹敉磷兿鄨D>
《彌勒說法圖》
佚名 壁畫 縱104厘米橫261厘米 (德)柏林印度美術(shù)館藏
此圖出自克孜爾馬牙窟(第205窟)。原位于前室窟門上方的弦月窗之上。畫面中央端坐著正在說法的彌勒佛,白凈上身,纓絡(luò)華麗,雙目微啟,白毫眉心,左手持凈瓶,右手施手印。與其左右八信徒一樣,頭戴三圓王冠,與頭光、身光、半圓構(gòu)圖層層呵應(yīng),共同造成向心內(nèi)聚的節(jié)奏感。有學(xué)者認為此畫具有印度--伊朗風格第二盛期的特色。用大量深藍與金箔來強調(diào)色彩對比尤為引人注目。如今顏色雖已剝落,仍可從彌勒頸部和光圈中見其一斑。
《說法圖》
佚名麻布設(shè)色縱21.5厘米橫16.8厘米 (德)柏林印度美術(shù)館藏
此圖應(yīng)為說法圖的一個殘部。主要圖像為面向左側(cè)的佛陀,背有項光,肩有火焰紋,右手抬起至胸前作說法印。在佛陀前面是一個婆羅門的形象,用紅線勾出長長的胡須,紅色的衣袍下露出嶙峋的胸骨,并戴有金色的項飾。雖然這個婆羅門形象是典型的西域人,但佛陀是典型的中國式佛像。圖中線描水平高超,富有層次及質(zhì)感。此殘像二十世紀初出土于新疆吐魯番地區(qū),被德國人掠走。
《引路菩薩圖》
佚名絹本沒色縱80.5厘米橫53.8厘米 (英)不列顛博物館藏
此畫發(fā)現(xiàn)于敦煌藏經(jīng)洞。本幅描繪菩薩為亡靈引路升天國的場面。上有“引路菩(薩)”的題記。前面領(lǐng)路的大菩薩右手執(zhí)香爐,左手持蓮花,蓮花旁垂下白幡。幡分四欄,各欄分繪圖案。畫左上角菩薩所乘的黃云中隱出一些建筑物,代表凈土世界。菩薩后面跟隨的女子為死者生前的形象,梳著典型的唐代女3女的發(fā)式。畫面中的很多部分如香爐、菩薩之發(fā)飾等都描金敷色,全畫彩繪艷麗,完好地保存了唐代繪畫的面貌。
《觀音圖》(部分)
丁云鵬立軸紙本設(shè)色縱97.2厘米橫33.1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天地開闊,中以淺色工筆畫白衣大士端坐巖石之上,雙目下垂作沉思狀,身旁凈瓶插花青新竹數(shù)枝。游絲描筆致精細而無損其生動,構(gòu)圖簡潔而不失之空泛,如行云流水,師法李公麟,是畫家中年時的作品。
《觀音圖》
金禮贏立軸紙本設(shè)色縱111.6厘米橫44.1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圖中畫觀音坐在獅子身上,注視著在地上玩耍的善財童子。觀音神態(tài)靜穆,面部略加烘染,衣紋線條流動,已含人間生活氣息。用筆工細,觀音衣紋及獅子,均有淡墨勾線,長發(fā)濃墨,頗為醒目。觀音、童子、鸚鵡三者神態(tài)相互呼應(yīng),整個畫面呈清淡高雅之氣,是觀音繪畫題材中的佳作。
金禮贏(1772—1807),字云門,號五云,自號昭明閣女史,一稱昭明閣內(nèi)史,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晚居錢塘(今杭州)。嘉興王云繼室。幼嫻翰墨,志趣高遠。凡人物、仕女、界畫樓室、山水、花卉,悉能匠心獨運,妙奪古人,尤精畫佛,莊嚴妙麗。傳世作品有《觀音圖》。
觀音圖
法常 南宋 絹本墨筆淡彩 縱172.2 橫97.6厘米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法常,生年不詳,卒于1281年左右,南宋畫家。號牧溪,蜀(今四川省)人,在杭州為僧。法常善畫龍、虎、猿、鶴、蘆雁、山水、人物,是南宋后期有新意的重要畫家。圖繪白衣觀音端坐于溪邊的巖石上,神態(tài)莊嚴,作冥思裝。旁置凈水瓶,身后為石崖,長幼垂草野竹,間有淡淡的煙嵐。人物衣紋用淡墨,圓潤流暢;巖石用披麻皴,用筆秀俊,畫面清幽靜穆,很好地表現(xiàn)了此畫的主題。畫幅的左下方署“蜀僧法常謹制”,鈐“牧溪”朱文印。此圖與《猿》、《鶴》二圖為三幅一套。
《大士像》
賈師古立軸絹本設(shè)色 縱42.2厘米橫29.8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中繪觀音大士秀發(fā)披垂,斜倚山石,手中寶瓶傾斜,瓊液垂流,涌現(xiàn)一朵白蓮。在眾多以觀音為題的繪畫作品中,賈師古的這一幅可謂是殊異絕倫、超凡脫俗。他以墨筆鉤勒、皴擦以成山石;以白描的手法寫觀音,衣褶如行書草筆,寫意簡潔,卻用極工細的筆觸描繪觀音的發(fā)髻面容,柔美秀潤,工寫對照之間,氣韻頓生。又以山石之粗糙厚重襯托出觀音的空靈白晰之容、閑適自在之態(tài),讓人嘆為觀止。
賈師古,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汴(今河南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師法李公麟。高宗紹興(1131—1162)時為畫院祗候。白描人物,頗得閑逸之狀。梁楷為其高足,名過其師。傳世作品甚罕,有《大士像》、《巖關(guān)古寺圖》。
觀世音像
佚名壁畫縱127.6厘米橫89.2厘米 (美)納爾遜·艾京斯藝術(shù)博物館藏
此系一壁畫斷片。據(jù)考證系五代后周廣順二年(925)壁畫斷片之下層剝出者,按照一般寺院壁畫涂抹重畫的時間及其畫風推斷,當為晚唐作品。因長期被封閉在下層,故畫面保存完好,色彩鮮艷。此壁畫據(jù)傳來自河南與陜西交界處某廢寺,所畫觀音面相俊美,有唐畫仕女的豐腴,身軀略作“5”形扭曲,體態(tài)窈窕,左手執(zhí)一蓮花,右手似作舞姿動作,神態(tài)瀟灑,風度嫻雅。畫面線條宛轉(zhuǎn)如行云流水,色彩和諧清麗,魅力感人。
佛傳“幼兒布施”圖
佚名 壁畫 縱58厘米橫40厘米 (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
釋迦托缽至王舍城,有位小男孩模仿母親的行為,用泥土做了塊小餅布施于釋迦缽中。釋迦根據(jù)這位孩子的善行,預(yù)言他將來一定能成為偉大的國王。這位孩子即是于公元前三世紀統(tǒng)一印度的阿育王。畫面上以簡練概括的線條和柔麗清新的色彩,表現(xiàn)了孩童的純潔可愛,他肩系雙篷,捧餅向前作布施狀,其左側(cè)當是接受布施的釋尊。
地藏十王圖(之一、二、三、四)
陸信忠 軸絹本設(shè)色縱53.7厘米橫37厘米 (日)永源寺藏
此《地藏十王圖》共十一幅,即十殿閻羅各一幅,地藏菩薩一幅。應(yīng)是以地藏圖為中心,左右對稱布置。畫中所繪皆是惡人在陰間所受的懲罰,帶有很強的訓(xùn)誡性質(zhì)。這里所選的是“秦廣王蔣”、“宋帝王余”、“五官王呂”、“閻羅天子包”四殿閻羅像,作者筆法工細,設(shè)色妍麗,有裝飾效果,但閻羅造型略顯呆板雷同。
天女獻花圖
劉松年冊頁絹本淡設(shè)色縱40厘米橫58厘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中天女手捧花藍,邊舞邊散,對面菩薩神情安逸,微笑觀看,周圍幾位羅漢則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賞之色。圖中除了菩薩頭戴寶冠,身披瓔珞,保持了傳統(tǒng)的造型特點以外,其余形象都似由凡塵中人脫胎而來,具有寫實生動的效果。圖中布局疏密有致、離合有序。線條或剛或柔,表現(xiàn)出衣衫的不同質(zhì)感。設(shè)色以沉穩(wěn)為主,又以朱砂色來體現(xiàn)天女青春活潑的體態(tài)。畫面動靜結(jié)合,不著背景,給人無窮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