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邯鄲學步
這個故事說的是戰(zhàn)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態(tài)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到家鄉(xiāng)。后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有一段時間我經(jīng)常去邯鄲,同事們見到我都開玩笑說,看你又不會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鄲了呀?看來這已經(jīng)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jīng)濟發(fā)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在邯鄲市區(qū)中心地帶有一座學步橋,傳說燕國少年就是在這里學邯鄲人走路的?,F(xiàn)存的石橋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車,圍繞石橋修建成了一個市民休閑娛樂廣場,把學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廣場還刻立了許多碑文,講述著邯鄲的歷史,還有一個不規(guī)則雕塑上面刻了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條目,寓教于樂,很有意思。 (二)負荊請罪 在邯鄲老市區(qū)距離火車站不遠的街道里,有一處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回避廉頗的窄巷。如今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實亡,古風盡失,但是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這是一個曾經(jīng)入選中學課本的故事。戰(zhàn)國時,趙國文官藺相如出使秦國御敵有策,使得價值連城的和氏美玉完璧歸趙,又赴澠池會舌戰(zhàn)秦王,維護國體尊嚴,被封為上卿,位于大將廉頗之上。屢立戰(zhàn)功的老將廉頗心中不服,揚言如見到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兩人乘坐馬車相遇與窄巷之中,藺相如顧全大局,讓自己的馬車退出窄巷避讓廉頗,致使廉頗深受感動,于是廉頗便光著上身,身背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將相和睦,國勢大振。這個故事也很快演變成成語,表示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真心實意地接受對方懲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了錯誤勇于承認,勇于接受處罰,就能夠獲得他人的原諒,征得別人的尊敬?,F(xiàn)在,這是個應用得非常廣泛的成語。 回車巷一帶是邯鄲的老城區(qū),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幾處深宅大院,是民國時期邯鄲市政府機構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雖然老舊了,民風依然俠義猶存。那一日我背著相機在老街閑逛,一位工人模樣的中年人自告奮勇地領著到處轉(zhuǎn),在他的帶領下,我看到了邯鄲古城墻遺跡,民國邯鄲政府的稅務局和機械局的大院,還有一座簡易的土地廟。老街上的人們閑適自在,放學的學生們嬉笑打鬧,沒有呼嘯的汽車,偶爾響起一聲小販的叫賣聲,深處其中恍如隔世。不過拆遷改造的推土機的轟鳴聲已經(jīng)隱約地聽到了,不知道這份寧靜還能守護多久。 (三)黃粱美夢 這個故事跟戰(zhàn)國沒什么關系,但是故事發(fā)生在邯鄲。說古時候有個姓盧的書生進京趕考,路過邯鄲投宿店家,窮困潦倒,失意落魄,獨自慨嘆,恰遇呂洞賓也路過此地,見此情形打算開導開導他,就給了他一個瓷枕頭,盧生枕著枕頭入睡后開始做夢,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為妻,又進京考中了進士,繼而到處建功立業(yè),當了宰相,后被妒賢嫉能的奸人陷害險受牢獄之災,后來轉(zhuǎn)危為安,子孫滿堂,終老而死。夢到了死,盧生就驚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黃米飯還沒熟呢。 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后來湯顯祖和蒲松齡都對這個故事進行過演繹,故事中呂仙后來被演繹成呂洞賓?,F(xiàn)在人們利用這個成語比喻不可能實現(xiàn)的虛幻夢想。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過一個夢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經(jīng)歷的榮華富貴和坎坷曲折,表達人生如夢的消極厭世的觀點,故事的結尾說盧生夢醒之后對人生大徹大悟,跟隨呂洞賓云游布道去了。 后人在盧生做夢的小店修建了呂仙祠,現(xiàn)存最早遺跡是門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據(jù)說石刻“蓬萊仙境”這四個大字是呂洞賓手書,蒼勁灑脫,有一股子仙風道骨之氣。其他殿堂如鐘離殿、呂祖殿、盧生殿都是近來重修的。 在呂仙祠的東跨院,有一個以夢為題材的博物館,把古籍、傳說中比較著名的“夢”,如莊子夢蝶、紅樓夢、南柯一夢等等,用繪畫和說明形式展出,生動有趣,仿佛進入了夢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國畫技法繪制的繪畫很有水準,如果用展出的內(nèi)容出版一本連環(huán)畫,一定受歡迎。 (四)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這個故事我認為它算不得成語,充其量只能是個典故。這個典故告誡人們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勇于改革。對處在社會變革當中的我們,還是具有比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fā)有為的國君,在與周邊胡人的軍事摩擦中,他發(fā)現(xiàn)胡人的短衣長褲、騎馬作戰(zhàn)非常靈活,于是主張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zhàn)方法。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學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得以擊退胡人,消滅中山,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 邯鄲市西的插箭嶺相傳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邯鄲市區(qū)的叢臺公園中的武靈叢臺則是趙武靈王檢閱軍隊是使用的。如今從臺已經(jīng)成為邯鄲市的地標建筑,許多商品都以叢臺命名,當?shù)厝诉€送過我一瓶“叢臺”酒呢。 “滏流東漸,紫氣西來”的叢臺,除了檢閱練兵之外,還是王侯休息娛樂的地方,頗負盛名,歷史上屢建屢廢,現(xiàn)在的主體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間留下來的。歷史上許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臺,是一處文化古跡。如今,這里建成了叢臺公園,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娛樂的場所。 回答:2006-10-30 22:06
邯鄲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這里被稱為中國的“成語之鄉(xiāng)”、“典故之鄉(xiāng)”。古城邯鄲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文化,涌現(xiàn)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 邯鄲學步———學步橋:橋名出典于《莊子·秋水篇》,據(jù)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有燕國壽陵少年,看邯鄲人步姿優(yōu)美,便學步于邯鄲,結果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而歸,引起大笑”。唐代詩人李白借此典故曾書“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的詩句。 至今,邯鄲尚有學步橋一景存在。位于邯鄲市區(qū)北關街,橫跨沁河之上,為三孔石拱橋,大孔券兩側(cè)有四個小拱券,橋長35米,寬8.3米,通高4米。橋拱中心處雕有向下俯視的龍頭。橋面兩側(cè)有石欄桿,各有石柱多根,柱上雕刻石獅、石猴等獸形,形態(tài)各異,制作精巧,造形美觀,具有民族傳統(tǒng)風格,為一處重要的古代建筑。 邯鄲一夢———黃粱夢:中國成語中,有邯鄲一夢、黃粱一夢、黃粱美夢、一枕黃粱、夢熟黃粱、夢覺黃粱等,都是一個意思。此典出自唐人傳奇《枕中記》。大概情節(jié)是,有位叫盧生的秀才進京趕考途經(jīng)邯鄲,在一小客棧住下。當時,店主正在煮黃米飯,盧生勞累之中便昏沉睡去,做了一個美夢,夢中享盡一生富貴榮華。等他一覺醒來,一切沒有變化,他還是個窮書生,連店主做的那鍋黃米飯還沒煮熟。 當年盧生做美夢時的客棧,現(xiàn)在已發(fā)展成一個大集鎮(zhèn),就叫“黃粱夢”,位于邯鄲市北15公里處,占地20畝,是一組規(guī)模宏偉、保存較好的明清時代道觀古建筑群。祠內(nèi)主要建筑有鐘離殿、呂祖殿、盧生殿等,布局嚴謹,錯落有致。盧生殿內(nèi)有盧生睡像與睡榻相連。中央院落松竹交蔭,鳥語花香。祠內(nèi)還建有蓮池、假山、回廊、碑碣、鐘鼓樓、八卦亭,間有古松翠柏點綴,環(huán)境優(yōu)美清靜,確有古觀幽雅之遺風。這便是黃粱美夢典故的故鄉(xiāng)了。 胡服騎射———插箭嶺:胡服騎射,見于《史記·趙世家》:“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fā)有為的國君,他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內(nèi)容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zhàn)方法。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習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而能西退胡人,北滅中山,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昂T射”這個典故告訴人們不要故步自封,應學習別人長處,勇于改革。 相傳邯鄲市西的插箭嶺就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F(xiàn)此處已開辟為一處融古代文化與現(xiàn)代游樂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園林———趙苑。 趙苑占地2100畝,為群雀式建筑,雄偉壯觀,玲瓏剔透。苑內(nèi)景觀分四部分。東部為古名勝遺址區(qū),內(nèi)有插箭嶺、梳妝樓、照眉池、鑄箭爐等古遺址,有新修建的趙王殿、諸子百家殿、古代兵器陳列館。南部為苑囿區(qū),內(nèi)有鴛鴦園、家家樂游藝園。西部為現(xiàn)代游樂區(qū),內(nèi)有九宮城、水上世界、胡服騎射場、垂釣園等。北部為度假區(qū),有仿古賓舍、高檔泳池、臺球房和小型放映廳等,是療養(yǎng)度假的好地方。近期又在北大門東側(cè)建起了“邯鄲成語典故苑”,占地102畝,總體規(guī)劃以具有北方特色為主的園林為載體,以發(fā)生在邯鄲的58個成語典故為內(nèi)容,以戰(zhàn)國時期的建筑特色為風格,以碑刻、浮雕、繪畫、自然山石像形喻義等多種藝術手法為表現(xiàn)形式。整個園林以門、沼、臺、山四大主體為中軸線,形成了9個各具特色的藝術景區(qū)。 煉石補天———媧皇宮:媧皇宮是一座氣勢宏大的古建筑群。位于邯鄲市涉縣鳳凰山上,距邯鄲市120公里。相傳是因“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處而得名。始建于北齊(550—557年),明嘉靖、萬歷年間陸續(xù)建筑,清咸豐年間重修,占地76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媧皇閣依山就勢,坐北朝南,北靠絕壁,高四層23米。在建筑選址、地勢利用上獨具匠心,整體建筑用8根鐵索拴在懸崖上的8個拴馬鼻上。媧皇閣的兩旁建有鐘鼓樓,閣外山崖上保存有距今1400多年藝術價值極高的北齊摩崖石刻。 織絢邯鄲———邯鄲故城:東周時期,衛(wèi)獻公的弟弟姬專,為避災難逃到晉國的邯鄲,他在這里專心致志營造邯鄲,一生不再談論衛(wèi)國,這便是“織絢邯鄲”的典故,意思是忘掉過去向前看。人們常用“織絢邯鄲”這一成語來形容為新生活而奮斗的人們。 邯鄲故城,在今邯鄲市區(qū)的西南部,由東城、西城、北城三部分組成,平面呈“品”字形,城內(nèi)總面積為505萬平方米。遺址周圍保留著殘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墻,圍墻內(nèi)陸面有布局嚴整的十幾處夯土臺,城下有面積寬廣的十幾處夯土基址。 這座歷史悠久的宮城,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自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遷都邯鄲,至趙王遷八年(公元前228年)被秦所占,歷經(jīng)八代共159年,一直為趙國的王宮所在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引兵至邯鄲“皆徒其民河內(nèi),夷其城廓”,自此趙王城變?yōu)閺U墟。趙都邯鄲故城,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雖受到天災與人為的損毀,但地面的遺存仍很雄偉壯觀,地下的遺址也頗豐富。其平面布局基本符合我國古代前者為城,后者為廓,五里之城,七里之廓的都城建筑定制。 圍魏救趙、完璧歸趙、趙威后問齊使、觸龍說趙太后———叢臺:趙國曾是一個多難的國家。他在歷史上曾經(jīng)被侵犯和被欺侮。但是,國難識忠臣,國難出人杰,趙國出現(xiàn)了一批不畏強權,善于聯(lián)合其他國家共同抗暴的英雄人物,出了一批有遠見、明大義的君臣,如趙武靈王、趙威后(即趙太后)、藺相如、平原君、毛遂等人,終于使趙國自立于強國之林。至今,邯鄲尚存留有許多趙國遺跡,顯示著趙國的霸業(yè)和強盛。 叢臺位于邯鄲市中心叢臺公園內(nèi),是古城邯鄲的象征。始建于戰(zhàn)國趙武靈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29年)時期,是趙武靈王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的地方。叢臺之名,是因為當時有許多亭臺建筑連接壘列而成,“連聚非一,故名叢臺”?,F(xiàn)存的古叢臺,重修于清代同治年間,是一個方圓1100多平方米、高26米的三層青磚高臺。臺上建有據(jù)勝亭、回瀾亭、如意軒、武靈館,存有許多碑刻。在第一層上還有郭沫若先生留下的七律和乾隆皇帝親題的詩碑。古叢臺氣勢宏偉、巍峨壯觀,歷時2000年,幾經(jīng)修繕和改建,雖原貌已失,但仍保持著古代亭榭的獨特風格。臺前翠柏夾道,有階石可登,臺周碧水環(huán)繞,綠樹成蔭,為中原地區(qū)一處游覽勝地。 邯鄲是一座露天博物館。邯鄲成語典故之鄉(xiāng)游,是一種特殊的旅游,是一種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不到邯鄲作成語典故旅游,可以說是愛好旅游者的一種缺憾。只有到了邯鄲,才能身臨其境,體會到其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 |
|
來自: VV美麗人生正... > 《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