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中先生太極拳語錄(一)熱度 1 一 太極拳十三勢,捧、捛、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實即八卦、五行之合稱。 二 十三勢者,一炁之演練也。 三 天下之武術(shù),莫不存有此十三勢。 四 中定者,九宮也,為先天之元炁之所藏。亦即真炁穴之位。上對夾脊,下對尾閭,與靈性涌泉呼應(yīng)契合。 五 勢者,內(nèi)含炁機,是活的;架者,則無生機,是死的。 六 分者,拳勢之變化,屬演繹,目的在于走化黏隨;合者,勁炁之凝聚,屬歸納,目的在于攻人發(fā)放。 七 拳勢之伸縮變化,步法之進退穿插,皆依元炁而生化。 八 鼓蕩內(nèi)斂者,一炁分合也。即先天化后天,后天合先天意。 九 練習十三勢必須與一炁相結(jié)合,否則便是死架。 十 十三勢之外形要求,固為沉肩、墜肘、松腰、坐胯,如不能使神經(jīng)、筋脈、骨節(jié)之元真扭結(jié)不散,隨著伸縮鉆翻,貫注于內(nèi)竅外穴,仍難生效。 十一 邁步時,應(yīng)以尾閭上下對直,并與支持身體重心之腳跟相合,身體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勁相聚,神炁貫頂,此為三元步法。 十二 一伸即變化,一縮即凝聚,是即太極。動而生八卦,靜而歸一炁,這就是太極拳。 十三 聽勁有二:一稱外聽,一稱內(nèi)聽。前者系指推手時以手去聽對方之勁炁而應(yīng)答隨化;后者系指盤架時以靈去聽自己之勁炁而合關(guān)竅玄機。 十四 太極拳要慢要松,旨在內(nèi)聽自己之炁機,流行全身。結(jié)合竅穴之玄妙。這是練成內(nèi)功的秘訣。十五 無形支配有形,是政治之秘;有形控制無形,是練功之秘。 十六 十三勢既喻八卦、五行,就不能忽略卦氣,就不能不知生克。不知內(nèi)竅外穴,強配呼吸而練,怎么不出氣病。 十七 中定屬土。內(nèi)中含有一點先天元炁,此炁為十三勢之基,無此炁,則五行八卦不能生。 十八 十三勢八法,為后天八卦,故其形象圓。即一切動作,都在圓中生化。 十九 太極拳一動,其勁即合于八卦圓圈之中,無論手法或步法皆在圓中求啟(疑為契)機、求變化。 二十 太極拳利用圓中之勁,旋彈于敵,這旋彈勁為八勢合一,即后天還于先天,故發(fā)人而不見其形也。 二十一 太極者,一陰一陽也。太極拳者,即借陰陽變化之招式而稱為拳。舉凡無陰陽即無太極,在拳術(shù)中無陰陽變化,就不是太極拳。 二十二 太極拳內(nèi)之捧、捛、擠、按、采、挒、肘、靠之用法,就是由五行而生,由五行的陰陽變化而來。 二十三 太極拳之陰陽變化,并不只是陰變陽,陽變陰,虛變實,實變虛,而是無窮無盡的。 二十四 前進有陰陽,后退亦有陰陽,故前進是要用腰胯之旋扭而上,以右手化,即以左手發(fā),以左手化,即以右手發(fā)。 二十五 八卦是陰陽自然的生化面成,所以是活的。 二十六 天地一陰陽,物物一陰陽,故陰陽不是只在手上。即腳上、腿上、膝上、胯上、腰上、肩上、肘上、腕上、掌上、指上,以及體內(nèi)。即竅穴真炁都是一舉動間,陰陽連接變化,為一整體。 二十七 在一舉動之間,本身的陰陽相結(jié)之炁,能與天地元真之炁結(jié)合成一整體,是為太極拳之高手。 二十八 拳理就是道理,道理就是以道為體,以理為用。拳架不守道,如何能用,用而無理,則非太極。 二十九 邁步不用腰,即為死步。 三十 任何一種拳招步法,有其長,亦有其短處,這是生克的原因。故在應(yīng)用時,要看角度、時間、空間、速度等條件而定,不可堅持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 三十一 人體的神經(jīng)作用是交叉的,故震左足發(fā)右掌,震右足發(fā)左掌,千萬不可患沖。 三十二 一舉動,全身各部都要配合,如用前腳跟,就要用后腳掌,如用后腳跟,就要用前腳掌,這就是陰陽變化,虛實分清。 三十三 藏足步,多在發(fā)人時用之,不可停留太長,應(yīng)隨勢變化。 三十四用步時,全身各關(guān)節(jié)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應(yīng)陰陽相配,才是活步。 三十五 步子不死,身體才能靈活運用,制敵于頃刻之間。 三十六 步子,不是放在地上不動的。 三十七 不管什么步,都在一條直線上,不過角度不同而已。 三十八 發(fā)勁時,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任何步法,如能與此三點相合,便是對的。 三十九 形意拳與八卦拳,丁字步非常多,因為他并沒有把步子死住,所以該等派內(nèi),照樣高手如云。 四十 丁字步,主要把重心移在后腿,前腿虛。發(fā)人時,借后腿之蹬力,前腳稍提,拳打到哪里,腳便落到哪里。四十一 腰跨一扭,就要打人,跨的越寬,力量越小。 四十二 步活、身活、招式活,圓轉(zhuǎn)旋化,故太極拳無空式。 四十三 捧勁在腰,千萬不可把勁放在手上與肩上。 四十四 捧的瞬間,即變?yōu)樾?、扭、轉(zhuǎn)、化,或掌、或拳、或指、或發(fā)、或聚、或采、或挒、或肘、或靠,盡在一捧之中。 四十五 無論何勢,八字之勁勢是一個。 四十六 八手合一,速度才能快,才能變化無窮無盡。 四十七 巧勁是靈活,不是太極之功。太極之功,乃發(fā)人不見其形,道也。 四十八 不明竅穴,不能激發(fā)出體內(nèi)之潛能,不能進入化境,即不能得到太極之功。 四十九 初練拳者,必須確實按拳規(guī)拳理而練,并須求明師指導。明師非名師,名師易找,明師難求。 五十 功架習熟,才能求勢的連結(jié)、貫串與運用。 五十一 習拳者,自虛無而起,自虛無而返,練到諸形皆無,萬象皆空,混混沌沌,一炁渾然,哪來太極、哪來捧、捛、擠、按,哪來手、眼、身、法、步。 五十二 練拳不只在于形式,要在元炁圓滿無虧。真炁圓滿,形式雖方,亦能活動無滯;元真不足,形式雖圓,動作亦不能靈通。 五十三 練拳者,不可守定成規(guī)成法而應(yīng)用之。 五十四 太極拳之至格,無所謂身,無所謂步,無所謂法。只有混沌一炁,一炁之中,又有身、有步、有法、有體、有用,靈感性通,發(fā)人于無形矣。 五十五 拳論云: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是即空而不空,空中有物也。 五十六 千萬注意,千萬不可將步子放在地上不動。 五十七 靜為先天,動為后天;體為先天,用為后天。體用動靜,得受靈感性通之變化,則奧妙無窮。 五十八 太極拳是動靜兼施的一種拳術(shù),不能單獨強調(diào)動或靜,如有所偏,即不靈不活矣。 五十九 打太極拳,如同一部機器在動,每一個小齒或小螺絲釘在動,都在發(fā)揮他的功能。 六十 腳掌屬陽,腳跟屬陰,彈力在腳掌上,蹬力在腳跟上。人的站力,是腳掌與腳跟的合力。六十一 腳掌用力時,以大腳趾與二腳趾抓地,腳上的力量即傳到膝上;如用腳跟一蹬,腳上的力量便傳到胯上。是知腳力與膝、胯之關(guān)系。 六十二 胯上發(fā)不出力,肩力從何而來;肩窩發(fā)不出力,肘勁從何而來;肘上不能發(fā)勁,手勁指力從何而來。是知腳、膝、胯與肩、肘、手之關(guān)系。 六十三 雙重為病,雙松亦為病,不管雙重或雙松,都是陰陽的偏差。 六十四 不管在何情況下,總要使腳掌用勁踏著地,同時腳趾要用力抓地,不可放松。 六十五 扭轉(zhuǎn)彈力在腳掌;蹬力發(fā)敵在腳心。 六十六 前進時,外三合要如一;后退時,外三合要不亂。如此才能促成內(nèi)三合之統(tǒng)一。 六十七 稱外三合者,即指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而言。 六十八 腳勁與真炁穴及腎上腺合,并借腰椎之擺動,身體即可輕靈如貓。 六十九 腿似鉆者,指在實腳時轉(zhuǎn)身,腳掌腳趾抓地不變,只借腰胯與膝之扭動而轉(zhuǎn),腿即與腳掌之力相合入地而似鉆。 七十 太極拳之架勢、身法與步法,不可一刻離開腳上的變化。 七十一 虛腳必須隨腰、膝而移動,否則便是死步。 七十二 腳上虛實變化,就是腳跟的提放。比如要想虛前腿,只要把前腿腳跟微微一提,后膝稍跪,腰膝之勁合住,視敵而動。要把前腿放實,后腿腳跟一提,前腿放滿,并使腳掌、腳趾抓力,此則快而無形也。 七十三 化敵勁時,要注意自己的腰胯活動的空間。 七十四 受逼而扭腰胯步時,萬不可后退以避敵。 七十五 與人交手時,第一是不怕,第二是借力。 七十六 一般人對力,雖有新舊之分,勁雖有先后之別,但太極拳是旋轉(zhuǎn)的,雖然有陰有陽,而陰陽是不間斷的,絕對沒有陰已完而陽未生,或陽已完而陰未生的時候。 七十七 下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即臍動脈與臍之結(jié)合處,屬陰。 七十八 沉肩垂肘,是外三合的方法。 七十九 用腳掌時,注意將骨之前面筋脈去貼裹骨上,用腳跟時,注意將骨之凹面筋脈去貼裹骨上。 八十 肩一沉,頸部無形中微微挺起,胸部亦微微內(nèi)合,腰部也自然而坐,這是很自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