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道生萬物最堪珍。調(diào)合陰陽精氣神。
心法唯心唯正信。毫厘差誤入迷津。
又詩:修身學道理須知。悟覺真詮至性持。
三寶兩儀尊一氣。自然衍化本循規(guī)。
又詩:超生了死在修持。心法唯傳奠道基。
萬教千宗開普度。有緣盡可上瑤池。
佛尊:天有日月,以分晝夜;地有山水,以成形,所以人有善惡以明道之貴。蓋日月滋榮天地萬物,人受天地日月覆載普照之恩。換言之,天人氣息,密切攸關。所以人心應與天心契,其中關鍵,為天人的津梁,則是“道”。未有天地,一氣先生,衍化萬物,遵其軌而生長,而衍延,此則為道,所以道為天地間至珍至寶。一氣既生,兩儀定位,分陰陽之性,為化育萬物,實則陰陽調(diào)合,可返先天一氣。精氣神為人身三寶,是凜先天一氣而育,得陰陽之精而成。所以善修人身三寶精氣神,陰陽調(diào)合,則可返樸歸真,合與天心。
修道者,由人道的修而成,可初步了脫輪迴,受五百年的人間香煙。但在人身尚存之時,人道已成,則可再進修天道;天道者,超生了死。如何超生了死,唯在修持,修持什么呢?天道。人道奠基,天道可成果。
修道者,一旦進道,心中有道,則首先必須明理,覺悟道的真詮,蓋道理明,覺悟道的真詮。蓋道理明,善性持,則可免于陷入迷津,失去正信。所以,修道心法,無他,唯心唯正信而已。心為人身的主宰,可使假體遵行人道;正信可使天道親近。此理須明,切切為要。否則,毫厘之差,失之千里。嗯!觀音大士駕到,我佛出迎。
南海紫竹林觀音大士 降
詩: 欣喜臨堂會佛尊。慈航普度拯元元。
三千世界諸緣子。研悟真詮返本原。
又詩:持齋最重在心齋。一切修為愿可偕。
若是執(zhí)迷難悟理。到頭彼岸亦無涯。
佛尊出迎,愧不敢當。
佛尊:能得大士臨堂參贊普化篇,則三涂緣子,沾恩不淺。
大士:欣聞佛尊,憫三千世界沉淪迷子之苦,借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開述普化篇。我云游路過南贍部洲,特降臨,附諸驥尾。
佛尊:大士法愿宏披,尋聲救苦,直入幽冥,三界同欽。今我佛就現(xiàn)世修子的持齋問題,提出與大士研討,以供修子參悟。
大士:是的,此一齋字,令修子誤解而入迷途者多!今佛尊開示,我謹獻一愚之管見,唯期修子悟得正信,免流千里之差。
佛尊:此正我等的企望。觀現(xiàn)世修子,僅知齋是茹素不沾葷,余者不悟,實可嘆。
大士:我在百余年前,曾述篇文,拆論齋字,惜流傳不廣,以致修子未能了悟。如今佛尊更以精辟詳盡而淺白文句解說齋字的真義,更依此天命在武廟明正堂發(fā)布,當能普及任何角落,使天下修子俱能研悟而得。此亦可謂佛尊的無量法力,宏披大千世界!
佛尊:時運變遷法亦遷,昔時修子,自修自得,一齋可得正果。但如今修持,應以普度眾生為主,以契天心。所以我佛就齋字,拆解現(xiàn)時天機。所謂齋字,除前我佛所論的深義外,其用,亦非止于表面茹素,實則,齋者應重心齋。濟佛者是,可謂深得其中三昧。
大士:心齋在何?
佛尊:若以現(xiàn)時修子的持齋是持素,心齋,是心應持素。
大士:心者是人身假體的主宰,如何持素?
佛尊:素者,清純,正無邪,所以心齋者,使心清純,守正勿入邪。
大士:佛尊所言之意,是勸修子勿持齋?
佛尊:阿彌陀佛,非也!非也!修子持齋,不沾葷濁,是在求靈性的清純光明,此亦甚佳。而且持齋,可戒口腹之欲,則亦苦修的磨煉。是以空門有戒,須戒葷濁,意就在此。但世人須知,人身假體,在生存之時,須依賴食物的養(yǎng)份供給,始能發(fā)揮正常功能,亦就是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再談其他。西諺有云:“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一切。”所以,持齋就必須以個人的體質(zhì)而言;比如說:年青人,正在發(fā)育成長期間,盡量吸取各種養(yǎng)份,以供給身體各機能的吸收,以充足體力為宜,進入中老年期,若持齋,不但避免葷濁,亦可清血液,可以避免血管硬化,此是持齋的好處。
大士:不持齋,何能修呢?
佛尊:可以心齋代替。
大士:但若有發(fā)愿持齋,亦能使其背愿莫持?
佛尊:不能。若有發(fā)愿,則應堅志而行,但在家庭反對的情形下,則改持早齋亦可。
大士:下愿而不實行,是否有罪?
佛尊:有罪。所以世人應知愿之不輕發(fā),發(fā)必行之。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hi.baidu.com/??à?ê¥ò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