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春官宗伯第三·郁人/典瑞
郁人掌祼器。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實彝而陳之。凡祼玉,濯之陳之,以贊祼事,詔祼將之儀與其節(jié)。凡祼事,活盥。大喪之渳,共其肆器。及葬,共其祼器,遂貍之。大祭祀,與量人受舉斝之卒爵而飲之。
【譯文】 鬯人掌共秬鬯而飾之。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門用瓢赍,廟用修,凡山川四方用蜃,凡祼事用概,凡疈事用散。大喪之大渳,設斗,共其釁鬯。凡王之齊事,共其釁鬯。凡王吊臨,共介鬯。 【譯文】 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虖旦,以嘂百官。凡國之大賓客、會同、軍旅、喪紀,亦如之。凡國事為期,則告之時。凡祭祀面禳釁,共其雞牲。 【譯文】 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詔其酌,辨其用與其實。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其朝踐用兩獻尊,其再獻用兩象尊,皆有罍。諸臣之所昨也,秋嘗、冬烝,祼用斝彝、黃彝,皆有舟。其朝獻用兩著尊,其饋獻用兩壺尊,皆有罍,諸臣之所昨也。凡四時之閑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踐用兩大尊,其再獻用兩山尊,皆有罍,諸臣之所昨也。凡六彝六尊之酌,郁齊獻酌,醴齊縮酌,盎齊兌,凡酒修酌。大喪,存奠彝。大旅,亦如之。 【譯文】 凡六彝、六尊中之酒的酌用,郁鬯要經(jīng)過搓拌[再過濾而后]酌用,醴齊(用茅草]過濾而后酌用,盎齊[用清酒摻和]經(jīng)過濾而后酌用,三酒要摻和明水[再過濾而后]酌用。王、王后或太子的喪事,省視舉行大遺奠時所設的彝尊。舉行大旅祭也負責省視彝尊。 司幾筵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須知與其位。凡大朝覲、大饗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黼依,依前南鄉(xiāng),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黼純。左右玉幾,祀先王昨席,亦如之。諸侯祭祀席,黼筵、繢純,加莞席、紛純,右雕幾。昨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筵國賓于牖前,亦如之,右彤幾。甸役,則設熊席,右漆幾。凡喪事,設葦席,右素幾。其柏席用萑,黼純,諸侯則紛純,每敦一幾。凡吉事變幾,兇事仍幾。 【譯文】 諸侯祭祀宗廟,(為神]布設邊緣繪有花紋的蒲席,蒲席上加用黑色絲帶鑲邊的莞席,席右端設雕幾。為諸侯接受酢酒設帶有黑色鑲邊的莞席,莞席上加放邊緣繪有花紋的五彩蒲席。(在王的宗廟里]為國賓在室窗前布席也是這樣,[為國賓中的孤卿大夫]在席的左端設紅漆幾。[王]發(fā)徒役田獵,[在立表處舉行貉祭時]就設熊席,席右端設黑漆幾。凡喪奠,設葦席,席的右端設素幾;[奠祭時]放置黍稷的席是邊緣繪有黑白兩色花紋的萑席,諸侯[設奠放黍稷的席]就用黑色絲帶鑲邊,每只敦放在一張幾上。凡吉禮[隨著儀節(jié)的進行]要變換幾,兇禮則仍沿用一幾。 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凡國之玉鎮(zhèn)、大寶器藏焉。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既事,藏之。凡官府、鄉(xiāng)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詔王察群吏知治。上春,釁寶鎮(zhèn)及寶器。凡吉兇之事,祖廟之中,沃盥,執(zhí)燭。季冬,陳玉以貞來歲之媺惡。若遷寶,則奉之。若祭天之司民、司祿而獻民數(shù)、谷數(shù),則受而藏之。 【譯文】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與其用事。設其服飾:王晉大圭,執(zhí)鎮(zhèn)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執(zhí)三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繅皆三采三就。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繅皆二采再就,以朝覲、宗遇、會同于王。諸侯相見,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覜聘。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兩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賓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贈賓客。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珍圭,以征守,以恤兇荒。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璧羨,以起度,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尸。谷圭,以和難,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結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大祭祀、大族,凡賓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喪,共飯玉、含玉、贈玉。凡玉器出,則共奉之。 【譯文】 用以璧為本的四圭祭祀天,并用以旅祭上帝。用以琮為本的兩圭祭祀地,并用以旅祭四方名山大川。用有勺的裸圭肆祭先王,并用以向賓客行裸禮。用圭璧祭祀日月星辰。用以琮為本而銳出一璋的玉器祭祀山川,并用在造贈賓客時[拿著它致辭]。 土圭用以測度四季的日影、月影,封建諸侯國就用以測度地域。珍圭用以征召諸侯,撫恤災荒。牙璋用以發(fā)兵,用以調動駐守的部隊。璧的徑長可用作度量的標準。用絲帶貫穿圭、璋、璧、琮、琥、璜溝紋(中的孔眼],使璧、琮上面的溝紋上下貫通,這樣用來斂尸。谷圭用以調和仇怨,用以行聘女禮。琬圭用以表彰有德的諸侯,用以締結[諸侯間的]友好。琰圭用以[告喻諸侯]改變行為,消除惡行。舉行大祭祀、大旅祭,以及凡招待賓客的事,供給所需的玉器并奉送[到行禮之處]。有大喪,供給所需的飯玉、含玉和贈玉。凡有玉器賜出,就供給并奉送[到被賜者之處]。
28、春官宗伯第三·典命/職喪
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jié)。侯伯七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jié)。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五為節(jié)。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亦如之。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奇牸,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誓,則以皮帛繼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視小國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壹命,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各目氐其命之數(shù)。侯伯之聊、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壹命,其士不命,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各視其命之數(shù)。
【譯文】 凡諸侯的嫡長子被天子命為太子,代理他的國君[朝聘天子時],就比國君的禮儀降一等;未被天子所命,[朝聘天子時]就拿著用皮裹飾的束帛繼子男之后行禮。公的孤卿的等級是四命,[朝聘天子時]手拿用皮裹飾的束帛而比照小國之君的禮儀;公的卿三命,公的大夫再命,公的士一命;他們的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的規(guī)格,各依他們的命數(shù)為節(jié)度。侯伯的卿、大夫、士也一樣。子男的卿的等級是再命,子男的大夫一命,子男的士不命,他們的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的規(guī)格,各依他們的命數(shù)為節(jié)度。 司服掌王之吉、兇衣服,辨其名物與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生,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凡兵事,韋弁服;□朝,則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兇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絰服。凡喪,為天王斬衰,為王后齊衰。王為三公六卿錫衰,為諸侯緦衰,為大夫士疑衰,其,服皆弁絰。大札、大荒、大災,素服。公之服,自袞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其兇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其兇服,亦如之。其齊服,有玄端、素端。凡大祭祀、大賓客共其衣服而奉之。大喪,共其復衣服、斂衣服、奠衣服、廞衣服,皆掌其陳序。 【譯文】 凡喪事戴喪冠、穿喪服。凡吊唁的事戴爵弁加環(huán)經(jīng),穿吊服。凡服喪,為天王服斬衰喪,為王后服齊衰喪;王為三公、六卿服喪穿錫衰,為諸侯穿緦衰,為大夫、士穿疑衰,頭上戴的都是爵弁加環(huán)經(jīng)。發(fā)生大瘟疫、大饑荒、大災害,[君臣]都穿戴白色的衣帽。 公的服裝,從袞冕以下如同王的服裝;侯伯的服裝,從氅冕以下如同公的服裝;子男的服裝,從毳冕以下如同侯伯的服裝;孤的服裝,從希冕以下如同子男的服裝;卿大夫的服裝,從玄冕以下如同孤的服裝,他們的喪服,還要加上大功服和小功服;士的服裝,從皮弁服以下如同大夫的服裝,他們的喪服還要加上大功服、小功服[以及緦麻服],他們齋戒的服裝有玄端和素端。王親自參加祭祀或招待來朝諸侯,供給所需的禮服并奉送(到王那里]。有大喪,供給招魂所用的衣服,大斂、小斂所用的衣服,奠祭死者所用的衣服,以及用于陳列的明衣,掌管所有這些衣服陳列的次序。 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禁令。若以時祭祀,則帥其屬而修除,征役于司隸而役之。及祭,帥其屬而守其厲禁而蹕之。 【譯文】 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其遺衣服藏焉。若將祭祀,則各以其服授尸,其廟則有司修除之,其祧則守祧黝堊之。既祭,則藏其隋與其服。 【譯文】 世婦掌婦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詔王后之禮事。帥六宮之人共齍盛,相外內宗之禮事。大賓客之饗食,亦如之。大喪,比外、內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凡王后有拜事于婦人,則詔相。凡內事有達于外官者,世婦掌之。 【譯文】 內宗掌宗廟之祭祀,薦加豆籩。及以樂徹,則佐傅豆籩。賓客之饗食,亦如之。王后有事,則從。大喪,序哭者。哭諸侯,亦如之。凡卿大夫之喪,掌其吊臨。 【譯文】 外宗掌宗廟之祭祀,佐王后薦玉豆?!醵够e,及以樂徹,亦如之。王后以樂羞齍,則贊。凡王后之獻,亦如之。王后不與,則贊宗伯。小祭祀,掌事。賓客之事,亦如之。大喪,則敘外內朝莫哭者??拗T侯,亦如之。 【譯文】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凡有功者居前,以爵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樹數(shù)。大喪,既有日,請度甫□,遂為之尸。及□以度為丘隧,共喪之窆器。及葬,言鸞車、像人。及窆,執(zhí)斧以蒞。遂人藏兇器,正墓位。蹕墓域,守墓禁。凡祭墓、為尸。凡諸侯及諸臣葬于墓者,授之兆,為之蹕,均其禁。 【譯文】 凡[王的同姓或異姓]諸侯及諸臣要葬入墓地的,就劃給墓葬區(qū)域,為之禁止閑人通行,并使守護墓地界域的人勞逸均等。 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為之圖。令國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數(shù),使皆有私地域。凡爭墓地者,聽其獄訟。帥其屬而巡墓厲,居其中之室而守之。 【譯文】 職喪掌諸侯之喪。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喪,以國之喪禮蒞其禁令,序其事。凡國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則詔贊主人。凡其喪祭,詔其號,治其禮。凡公有司之所共,職喪令之趣其事。 【譯文】
職喪掌管[王畿內]諸侯的喪事,以及卿、大夫、士等凡有爵位者的喪事,依照國家規(guī)定的喪禮,親臨督察他們執(zhí)行禁令,安排喪事的先后次序。凡王國的官吏依照王的命令前來行吊喪禮事,就告教并協(xié)助主人[接受贈物]。凡主人舉行喪祭,就告教所用牲、谷等的名號,預習有關的禮儀。凡王國官吏[按規(guī)定當對喪家]有所贈送的,由職喪告令他們,并催促辦理。 29、春官宗伯第三·大司樂/小師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于瞽宗。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再變而致贏物及山林之示,三變而致鱗物及丘陵之示,四變而致毛物及墳衍之示,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凡樂,圜鐘為宮,黃鐘為角,大蔟為征,姑洗為羽,雷鼓、雷□,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門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凡樂,函鐘為宮,大蔟為角,姑洗為征,南呂為羽,靈鼓、靈□,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凡樂,黃鐘為宮,大呂為角,大蔟為征,應鐘為羽,路鼓、路□,陰竹之管,龍門之琴瑟,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凡樂事,大祭祀,宿縣,遂從聲展之。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尸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帥國子而舞,大饗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騶虞,詔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凡日月食、四鎮(zhèn)五岳崩、大傀異災、諸侯薨,令去樂。大札、大兇、大災、大臣死,凡國之大憂,令弛縣。凡建國,禁其淫聲、過聲、兇聲、慢聲。大喪,蒞廞樂器。及葬,藏樂器,亦如之。
【譯文】 于是分別演奏六代的樂舞而[依尊卑]排列先后,用以祭祀地神、人鬼、天神。用黃鐘宮的調式演奏[鐘磬],用大呂宮的調式歌唱,跳《云門》舞,以祭祀天神;用大蔟宮的調式演奏[鐘磬],用應鐘宮的調式歌唱,跳《咸池》舞,以祭祀地神;用姑洗宮的調式演奏(鐘磬],用南呂宮的調式歌唱,跳《大韶》舞,以祭祀四方名山大川;用蕤賓宮的調式演奏[鐘磬],用函鐘宮的調式歌唱,跳《大夏》舞,以祭祀山川;用夷則宮的調式演奏[鐘磬],用小呂宮的調式歌唱,跳《大灌》舞,以祭祀姜嫖;用無射宮的調式演奏[鐘磬],用夾鐘宮的調式歌唱,跳《大武》舞,以祭祀先王、先公。所有六種調式的舞樂,都要用五聲、八音相配合。 六種舞樂,演奏一遍而招致有羽毛的動物,以及川澤之神;演奏兩遍而招致毛短淺的動物,以及山林之神;演奏三遍而招致有鱗甲的動物,以及丘陵之神;演奏四遍而招致毛細密的動物,以及墳衍之神;演奏五遍而招致有甲殼的動物,以及土神;演奏六遍而招致龍鳳龜麟,以及天神。 凡舞樂,用圜鐘律定宮音的音高,用黃鐘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徵音的音高,用姑洗律定羽音的音高,敲響雷鼓、雷鼗,吹奏孤竹做的管,彈奏云和山的木材做的琴瑟,表演《云門》舞,冬至那天,在地上的圜丘上進行演奏,如果舞樂演奏六遍,天神就都會下降,就可以向神進獻玉[繼而進行祭祀了]。凡舞樂,用函鐘律定宮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姑洗律定徵音的音高,用南宮律定羽音的音高,敲響靈鼓、靈鼗,吹奏孫竹做的管,彈奏空桑山的木材做的琴瑟,表演《咸池》舞,夏至那天,在澤中的方丘上進行演奏,如果舞樂演奏八遍,地神就都會出來,可以向神進獻玉,[繼而進行祭祀了]。凡舞樂,用黃鐘律定宮音的音高,用大呂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徵音的音高,用應鐘律定羽音的音高,敲響路鼓、路鼗,吹奏陰竹做的管,彈奏龍門山的木材做的琴瑟,唱《九德》歌,表演《大韶》舞,在宗廟中進行演奏,如果舞樂演奏九遍,就可以向祖先的神靈進獻玉,[繼而進行祭祀了]。 凡演奏音樂,如果是大祭祀,就在祭祀前夕懸掛樂器,將樂器依次陳列并試奏檢查。[祭祀時]王出入就令演奏《王夏》;尸出入就令演奏《肆夏》;牲出入就令演奏《昭夏》。率領國子表演舞蹈。[招待賓客]舉行大饗禮不牽牲入廟,其他都同祭祀時一樣。舉行大射禮,王出入就令演奏《王夏》,到王射箭的時候,就令演奏《騶虞》;告教諸侯拿著弓矢舞蹈。王大食時,要三次奏樂以勸王飽食,都命令演奏鐘鼓。王出征凱旋[向宗廟祖先]大獻戰(zhàn)功,就令演奏凱樂。 凡出現(xiàn)日食、月食,四鎮(zhèn)、五岳崩裂,以及大怪異的災害,或有諸侯死,就命令徹去舞樂。大瘟疫、大饑饉、大水災或火災、大臣死,凡遇國家的大憂患,就命令解下懸掛的樂器。遇有大喪,要親臨督察陳放隨葬的樂器。 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車亦如之。環(huán)拜以鐘鼓為節(jié)。凡射,王以騶虞為節(jié),諸侯以貍首為節(jié),大夫以采蘋為節(jié),士以采蘩為節(jié)。凡樂,掌其序事,治其樂政。凡國之小事用樂者,令奏鐘鼓。凡樂成,則告?zhèn)?,詔來瞽皋舞。及徹,帥學士而歌徹,令相。饗食諸侯,序其樂事,令奏鐘鼓,令相,如祭之儀。燕射,帥射夫以弓矢舞,樂出入,令奏鐘鼓。凡軍大獻,教愷歌,遂倡之。凡喪,陳樂器,則帥樂官。及序哭,亦如之。凡樂官,掌其政令,聽其治訟。 【譯文】 凡演奏音樂掌管有關[樂器陳列和演奏]先后次序的事,治理有關音樂的事務。凡國家舉行小祭祀需用樂的,就命令演奏鐘鼓。凡音樂演奏終了就[向王]報告演奏完畢。告訴(視瞭]扶瞽者進來[表演歌唱],告訴[當舞的國子]表演舞蹈。到[祭祀完畢]徹祭器的時候,就率領學士而歌唱并徹去祭器,命令[視瞭]攙扶(瞽者離去]。 用饗禮或食禮招待諸侯的時候,安排有關[樂器陳列和演奏]先后次序的事,命令演奏鐘鼓,命令[視嘹]攙扶[瞽者],都如同祭祀的禮儀。舉行燕射時,率領射夫手持弓矢而舞。樂人出入的時候,就命令演奏鐘鼓。凡征伐而[向祖廟]大獻戰(zhàn)功,[事前]教(瞽者】唱凱歌,[到時候)就擔任領唱。凡[王家的]喪事,陳設隨葬的樂器時,就率領樂官[前往陳設]。到[隨葬樂器填入墓穴]排列哭位而哭的時候,也率領樂官而哭。掌管所有樂官的事務和戒令,聽斷他們的請求和爭訟。 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春入學舍采,合舞;秋頒學,合聲。以六樂之會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比樂官,展樂器。凡祭祀之用樂者,以鼓征學士,序宮中之事。 【譯文】 小胥掌學士之征令而比之?!跗洳痪凑撸参枇卸鴵槠涞÷?。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辨其聲,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 【譯文】 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陽聲:黃鐘、大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下管播樂器,令奏鼓朄。大饗,亦如之。大射,帥瞽而歌射節(jié)。大師,執(zhí)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兇。大喪,帥瞽而廞作柩謚。凡國之瞽蒙正焉。 【譯文】 教[瞽蒙]六種詩的表現(xiàn)手法:叫做風,叫做賦,叫做比,叫做興,叫做雅,叫做頌。[學詩的人]要以六德作為根本,用六律來確定歌唱的音調。舉行大祭祀,就率瞽噱登堂歌唱,敲擊拊作為開始歌唱的命令。[歌畢]堂下演奏管及其他樂器時,敲擊悚作為開始演奏的命令。舉行大饗禮[招待來朝諸侯]時也這樣做。舉行大射禮時,率領瞽噱歌唱以作為射箭的節(jié)奏。大征伐時,手持銅制的律管以辨別軍將發(fā)出的呼聲,而告訴[王]吉兇。有大喪時,率領瞽蒙陳設[隨葬的樂器];將把棺柩裝載到柩車上的時候,[為死者]作謚號。凡王國的瞽蒙都聽從大師的政教。 小師掌教鼓□、柷、敔、塤、簫、管、弦、歌。大祭祀,登歌擊拊,下管擊應鼓,徹歌。大饗,亦如之。大喪,與廞。凡小祭祀、小樂事,鼓朄,掌六樂聲音之節(jié)。 【譯文】
小師掌管教授演奏鼓、鼗、枧、敵、塤、簫、管、琴瑟和歌唱。舉行大祭祀,[瞽蒙]登堂歌唱的時候,就敲擊拊;[歌畢]堂下演奏管笙等樂器時,就敲擊應鼓;徹祭器的時候,就歌唱。舉行大饗禮[招待來朝諸侯]時也這樣做。有大喪的時候,參與陳放[隨葬的樂器]。凡舉行小祭祀而小規(guī)模地演奏音樂,就敲擊朄[以為管笙等的演奏發(fā)令]。掌管六代舞樂聲音的節(jié)奏及其相互應和。 30、春官宗伯第三·瞽蒙/司干
瞽蒙掌播鼗、柷、敔、塤、簫、管、弦、歌。諷誦,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詩之歌,以役大師。
【譯文】 視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掌大師之縣。凡樂事,相瞽。大喪,廞樂器。大旅,亦如之。賓射,皆奏其鐘鼓,鼜、愷獻,亦如之。 【譯文】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為樂器。凡聲,高聲□昆,正聲緩,下聲肆,陂聲散,險聲斂,達聲贏,微聲■,回聲衍,侈聲笮,弇聲郁,薄聲甄,厚聲石。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shù)度,以十有二聲為之齊量。凡和樂,亦如之。 凡制造樂器,都以[發(fā)出的聲音能夠符合]十二律來確定它們的度數(shù),對照十二種病鐘的聲音來糾正大小容量。凡調整舊樂器也依照上述標準。 磬師掌教擊磬,擊編鐘,教縵樂、燕樂之鐘磬。凡祭祀,奏縵樂。 【譯文】 鐘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凡祭祀、饗食,奏燕樂。凡射,王奏《騶虞》,諸侯奏《貍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蘩》。掌鼙鼓、縵樂。 【譯文】 笙師,掌教吹竽、笙、塤、籥、簫、篪、笛、管,舂、牘、應、雅,以教祴樂。凡祭祀、饗射,共其鐘、笙之樂。燕樂,亦如之。大喪,廞其樂器。及喪,奉而藏之。大旅,則陳之。 【譯文】 鏄師掌金奏之鼓。凡祭祀,鼓其金奏之樂。饗食、賓射,亦如之。軍大獻,則鼓其愷樂。凡軍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大喪。廞其樂器,奉而藏之。 【譯文】 韎師掌教韎樂。祭祀,則帥其屬而舞之。大饗,亦如之。 【譯文】 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屬焉。凡祭祀、賓客,舞其燕樂。 【譯文】 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龠□籥。祭祀則鼓羽龠之舞。賓客饗食,則亦如之。大喪,廞其樂器,奉而藏之。 【譯文】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國祈年于田祖,吹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國祭蠟,則吹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 【譯文】 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祭祀,則吹而歌之。燕,亦如之。 【譯文】 典庸器掌藏樂器庸器。及祭祀,帥其屬而設荀虡,陳庸器。饗食、賓射,亦如之。大喪,廞荀虡。 【譯文】 司干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陳,則授舞器。既舞,則受之。賓饗,亦如之。大喪,廞舞器。及葬,奉而藏之。 【譯文】
司干掌管[授予和收藏]舞蹈器具。舉行祭祀時,舞蹈者排列好之后,就授予他們舞器,舞蹈完畢后再接受舞器[而收藏]。招待賓客舉行大饗禮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列[用以隨葬的]舞器,到下葬時奉送到墓地并藏入槨中。 31、春官宗伯第三·大卜/詛祝
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經(jīng)兆之體,皆百有二十,其頌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日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其經(jīng)運十,其別九十,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四曰謀,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廖。以八命者贊三兆、三易、三夢之占,以觀國家之吉兇,以詔救政。凡國大貞,卜立君,卜大封,則□高作龜。大祭祀,則□高命龜。凡小事,蒞卜。國大遷、大師,則貞龜。凡旅,陳龜。凡喪事,命龜。
【譯文】 凡國家有大事要貞問,如占卜立新君,占卜大分封,就指示龜甲高起的部位[給大宗伯看]并在此處鑿眼以便灼烤。[占卜]舉行大祭祀,就指示龜甲高起的部位[給大宗伯看]并發(fā)布命龜辭。凡占問小事,就[代大宗伯]臨視卜事。[占卜]國都大遷移,或進行大征伐,就端正地把龜甲放置在卜位上。凡[占卜]舉行旅祭,就把龜甲陳放出來。凡[占卜]喪事,就發(fā)布命龜辭。 卜師掌開龜之四兆,一曰方兆,二曰功兆,三曰義兆,四曰弓光。凡卜事,□高,揚火以作龜,致其墨。凡卜,辨龜之上下、左右、陰陽,以授命龜者而詔相之。 【譯文】 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天龜曰靈屬,地龜曰繹屬,東龜曰果屬,西龜曰雷屬,南龜曰獵屬,北龜曰若屬,各以其方之色與其體辨之。凡取龜用,秋時;攻龜用,春時,各以其物,入于龜室。上春釁龜,祭祀先卜。若有祭事,則奉龜以往。旅,亦如之。喪,亦如之。 【譯文】 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凡卜,以明火熱燋,遂龠□其焌契,以授卜師,遂役之。 【譯文】 占人掌占龜。以八筮占八頌,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吉兇。凡卜筮,君占體,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凡卜筮,既事,則系幣,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占之中否。 【譯文】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參,九曰巫環(huán),以辨吉兇。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上春。相筮。凡國事,共筮。 【譯文】 占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兇。一曰正夢,二曰惡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季冬,聘王夢,獻吉夢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贈惡夢,遂令始難,驅疫。 【譯文】 視祲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兇。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鐫,四曰監(jiān),五曰暗,六曰瞢,七曰彌,八曰敘,九曰隮,十曰想,掌安宅敘降。正歲,則行事;歲終,則弊其事。 大祝掌六禍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一曰順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筴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說。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辨六號,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五曰齍號,六曰幣號。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絕祭,八曰繚祭,九曰共祭。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日肅拜,以享右、祭祀。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則執(zhí)明火、水而號祝。隋釁,逆牲,逆尸,令鐘鼓;右,亦如之。來瞽,令皋舞;相尸禮。既祭,令徹。大喪始崩,以肆鬯渳尸,相飯,贊斂。徹奠,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國有大故、天災,彌祀社稷,禱祠。大師,宜于社,造于祖。設軍社,類上帝。國將有事于四望,及軍歸獻于社,則前祝。大會同,造于廟,宜于社。遇大山川,則用事焉;反行,舍奠。建邦國,先告后土用牲幣,禁督逆祀命者,頒祭號于邦國都鄙。 【譯文】 王親征,用宜祭祭祀社神,用造祭祭祀祖先,在軍中設立軍社,并用類祭祭祀上帝,國家的軍將們還要祭祀四方名山大川。到軍隊出征回來向社神獻捷時,就在前先致祝告辭。有大會同,就用造祭祭祀宗廟,用宜祭祭祀社神。[前往會同途中]經(jīng)過大山川,就對它們進行祭祀。返回后就在宗廟行釋奠禮。封建諸侯國,就先告祭[社神]后土,用牲和玉帛做祭品。禁止和督察[諸侯是否有]違背有關祭祀命令的。頒布有關祭祀的各種名號給各諸侯國和王畿各采邑。 小祝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彌災兵,遠皋疾。大祭祀,逆齍盛,送逆尸,沃尸盥,贊隋,贊徹,贊奠。凡事,佐大祝。大喪,贊渳,設熬,置銘。及葬,設道□之奠,分禱五祀。大師,掌釁祈號祝。有寇戎之事,則保郊祀于社。凡外內小祭祀、小喪紀、小會同、小軍旅、掌事焉。 【譯文】 喪祝掌大喪勸防之事。及辟,令啟;及朝,御柩,乃奠;及祖,飾棺,乃載,遂御。及葬,御柩,出宮,乃代。及壙,說載,除飾。小喪,亦如之,掌喪祭祝號。王吊,則與巫前,掌勝國邑之社稷之祝號,以祭祀禱祠焉。凡卿大夫之喪,掌事,而斂,飾棺焉。 【譯文】 甸祝掌四時之田表貉之祝號。舍奠于祖廟,彌亦如之。師甸,致禽于虞中,乃屬禽。及郊,饁獸,舍奠于祖彌,乃斂禽,禂牲禂馬,皆掌其祝號。 【譯文】 詛祝掌盟、詛、類、造、攻、說、禬、禜之祝號。作盟詛之載辭,以敘國之信用,以質邦國之劑信。 【譯文】
詛祝負責盟、詛、類、遣、攻、說。毪、榮的迥聲辭和各種名號。撰作盟、詛的誓辭而記載于策,以申敘王國的信用、以成就諸侯國券書的[信用]。 32、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
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國有大災,則帥巫而造巫恒;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凡祭事,守瘞。凡喪事,掌巫降之禮。
【譯文】 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旁招以茅。冬堂贈,無方無算;春招弭,以除疾病。王吊,則與祝前。 【譯文】 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旱暵,則舞雩。若王后吊,則與祝前。凡邦之大災,歌哭而請。 【譯文】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凡辨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約劑者藏焉,以貳六官,六官之所登,若約劑亂,則辟法,不信者刑之。正歲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及都鄙,頒告朔于邦國。閏月,詔王居門,終月。大祭祀,與執(zhí)事卜日,戒卑宿之日,與群執(zhí)事讀禮書而協(xié)事。祭之日,執(zhí)書以次位常,辯事者考焉,不信者誅之。大之日、朝覲,以書協(xié)禮事。及將幣之日,執(zhí)書以詔王。大師,抱天時,與大師同車。大遷國,抱法以前。大喪,執(zhí)法以蒞勸防。遣之日,讀誄,凡喪事考焉。小喪,賜謚。凡射事,飾中,舍筭,執(zhí)其禮事。 【譯文】 舉行大祭祀,與掌卜事的官吏一起占卜祭日。告誡百官那天和申誡那天,都要同所有參與祭事的官吏一起閱讀禮書而預習并記錄下所當辦的事。祭祀那天,手執(zhí)禮書以安排助祭諸臣按常禮所當在的位次。有因禮爭訟的就據(jù)禮書以察斷,違禮者就要受懲罰。 諸侯大會同而來朝覲王,[事先]依照禮書預習并記錄所當行的禮事。到諸侯向王進獻玉那天,拿著禮書以告教王行禮事。王親征,就抱持觀測天象的儀器與大師同乘一車。國都大遷徙,就抱持[司空營建國都之]法前往。有大喪時,執(zhí)掌喪葬之法而臨視指揮[拉柩車者和執(zhí)披者]防護柩車的事,設大遣奠那天宣讀誄辭。凡喪事考察行禮的得失。有小喪負責賜給死者謚號。凡舉行射箭比賽,洗刷[盛笄的]中,從中里取笄放在地上[計算射中的多少],并執(zhí)掌有關的禮事。 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大祭祀,讀禮法,史以書敘昭穆之俎簋。大喪、大賓客、大會同、大軍旅,佐大史。凡國事之用禮法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喪。賜謚,讀誄。 【譯文】 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月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 【譯文】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辨其吉兇。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兇、水旱、降豐荒之祲象。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凡此五物者,以詔救政,訪序事。 【譯文】 內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詔王治。一曰爵,二曰祿,三曰廢,四曰置,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執(zhí)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以逆會計。掌敘事之法,受訥訪,以詔王聽治。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凡四方之事書,內史讀之。王制祿,則贊為之。以方出之,賞賜。亦如之。內史掌書王命,遂貳之。 【譯文】 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于四方。若以書使于四方,則書其令。 【譯文】 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贊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贊書,凡數(shù)從政者。 【譯文】 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其出入。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錫,樊纓,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鉤,樊纓九就,建大旂,以賓、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wèi)。木路,前樊鵠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王后之五路:重翟,錫面朱匆;厭翟,勒面繢匆;安車,雕面,鷖匆皆有容蓋;翟車,貝面,組匆;有握;輦車,組挽,有翣,羽蓋。王之喪車五乘:木車,蒲蔽,犬衣冥,尾櫜疏飾,小服皆疏;素車,棼蔽,犬示冥,素飾,小服皆素;藻車,藻蔽,鹿淺示冥,革飾。駹車,萑蔽,然示冥,髹飾。漆乘,藩蔽,豻衣冥,雀飾。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乘墨車,士乘棧車,庶人乘役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凡車之出入,歲終則會之,凡賜闕之。毀折入□于職幣。大喪,飾遣車,遂廞之,行之。及葬,執(zhí)蓋,從車持旌。及墓,□虖啟關,陳車。小喪,共柩與其飾。歲時,更續(xù),共其幣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 【譯文】 王后的五種車:[一是]重翟,[駕車的馬]面上有用金鏤飾的當盧,(馬勒兩側綴飾著]紅色的繒帶;[二是]厭翟,[駕車的馬]面上有雜飾黑白二色的韋做的當盧,[馬勒兩側綴飾著]畫有花紋的繒帶;[三是]安車,[駕車的馬]面上有畫飾的當盧,[馬勒兩側綴飾著]青黑色的繒帶;[以上三種車上]都設有容蓋;[四是]翟車,(駕車的馬]面上有用貝殼裝飾的當盧,[馬勒兩側綴飾著]絲帶,車上設有幄;[五是]輦車,有供人牽引用的絲帶,[車兩旁]設有要扇,[車上]設有羽蓋。 王的喪車有五種:[一是]木車,用蒲草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白狗皮做的禊,設有用白狗皮尾做的[盛兵器]橐,[祺和橐]都用粗布飾邊,小兵器袋也都用粗布飾邊;[二是]素車,用蕷麻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白狗皮做的禊,祺用白繒飾邊,小兵器袋也都用白繒飾邊;[三是]藻車,用蒼色的繒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淺毛的鹿皮做的祺,祺用去毛的鹿皮革飾邊.L四是]驍車,用細葦席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果然皮做的禊,稹用赤而微黑的韋飾邊;【五是]漆車,用黑漆的細葦席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犴皮做的旗,祺用黑而微赤的韋飾邊。執(zhí)行公務的車有五種:孤乘用夏篆,卿乘用夏縵,大夫乘用墨車,土乘用棧車,庶人乘用役車。凡良車或散車,不在分等級的車之中,它們的用途也沒有一定。 凡車輛的派出收回,年終就要[對車輛的完損情況]做一次統(tǒng)計。凡賞賜出去的車[不論完損]不在統(tǒng)計之內。損毀車的要交賠償金到職幣那里。有大喪,裝飾遣車,接著加以陳列,[而后由人舉著]往墓地。到出葬的時候,拿著蓋跟從柩車,并拿著寫有死者名字的旌旗。到達墓前,呼令打開墓道的門,陳列祥車。有小喪,供給載棺柩的車,以及柩車上的裝飾物。每年按季節(jié)更換新車以續(xù)用,[把換下來的]壞車供給[車人取材]。舉行大祭祀的[清晨],搖鈴以與雞人(呼喊天亮的聲音]相應和。 典路掌王及后之王路,辨其名物與其用說。若有大祭祀,則出路,贊駕說。大喪、大賓客,亦如之。凡會同、軍旅,吊于四方,以路從。 【譯文】 車仆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蘋車之萃,輕車之萃。凡師,共革車,各以其萃。會同,亦如之。大喪,廞革車。大射,共三乏。 【譯文】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析羽為旌。及國之大閱,贊司馬,頒旗物:王建大常,諸侯建旂,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師都建旗,州里建旟,縣鄙建旐。道車載┴,斿車載旌,皆畫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號。凡祭祀,各建其旗。會同、賓客,亦如之,置旌門。大喪,共銘旌,建廞車之旌。及葬,亦如之。凡軍事,建旌旗洮共旅瘳置旗弊之。甸,亦如之。凡射,共獲旌。歲時,共更旌。 【譯文】 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禮。凡都祭祀,致福于國,正都禮與其服。若有寇戎之事,則保群神之壝。國有大故,則令禱祠。既祭,反命于國。 【譯文】 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禮。凡祭祀,致福。國有大故,則令禱祠,反命祭,亦如之。掌家禮,與其衣服、宮室、車旗之禁令。 【譯文】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示之居,辨其各物。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國之兇荒、民之札喪。 【譯文】
凡擔任神仕的,掌管根據(jù)日、月、星三辰[以確定眾神神位]之法,以繪制人鬼、天神和地神在天位置[的圖形],辨別它們的名稱和類別。在冬至那天招致天神和人鬼[加以祭祀],在夏至那天招致地神和百物之神(加以祭祀],以除去國家和民眾的災荒、瘟疫。 33、夏官司馬第四·敘官
【題解】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jīng)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立夏官司馬,使師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政官之屬:大司馬,卿一人。小司馬,中大夫二人。軍司馬,下大夫四人。輿司馬,上士八人。 大司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晨有二十人。 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司勛,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馬質,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賈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環(huán)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壺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十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射鳥氏,下士一人、退人。 羅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賁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賁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節(jié)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大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仆,中士六人。御仆,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隸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弁師,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繕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槁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齊右,下大夫二人。 道右,上士二人。大馭,中大夫二人。 戎仆,中大夫二人。 齊仆,下大夫二人。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 巫馬,下士二人、醫(y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賈二人、徒二十人。 牧師,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閑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師,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馬,匹一人;駑馬麗一人。 職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懷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訓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山師,中山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原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信十人。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都司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馬。 【譯文】 政官的屬官有:大司馬,由卿一人擔任;小司馬,由中大夫二人擔任;軍司馬,由下大夫四人擔任;輿司馬,由上士八人擔任;行司馬,由中士十六人擔任;[還配有]眾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六人,胥三十二人,徒三百二十人。 凡軍隊編制,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王擁有六軍,大國擁有三軍,次國擁有二軍,小國擁有一軍,軍的將領都是命卿;二千五百人為一師,師帥都是中大夫;五百人為一旅,旅帥都是下大夫;一百人為一卒,卒長都是上士;二十五人為一兩,兩的司馬都是中士;五人為一伍,每伍都有伍長。每一軍配有府二人,六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司勛,由上士二人擔任,下土四人為副手,[還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馬質,由中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八人。 量人,由下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由下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由下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史一人,賈二人,徒八人。 司爟,由下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徒六人。 掌固,由上士二人擔任,下士八人為副手,[還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險,由中士二人擔任,下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由中士八人擔任,(還配有]史四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候人,由上士六人擔任,下士十二人為副手,[還配有]史六人,徒一百二十人。 環(huán)人,由下士六人擔任,[還配有]史二人,徒十二人。 挈壺氏,由下士六人擔任,[還配有]史二人,徒十二人。 射人,由下大夫二人擔任,上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由下士~人擔任,[還配有]徒四人。 射鳥氏,由下士一人擔任,[還配有]徒四人。 羅氏,由下士一人擔任,[還配有]徒八人。 掌畜,由下士一人擔任,[還配有]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由下大夫二人擔任,中士六人為副手,[還配有]下士十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諸子,由下大夫二人擔任,中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由上士二人擔任,下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賁氏,由下大夫二人擔任,中士十二人為助手,[還配有]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賁氏,由中士二人擔任,下士十六人為副手,[還配有]史二人,徒八人。 節(jié)服氏,由下士八人擔任,[還配有]徒四人。 方相氏,由狂夫四人擔任。 大仆,由下大夫二人擔任;小臣,由上士四人擔任;祭仆,由中士六人擔任;御仆,由下士十二人擔任。[還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隸仆,由下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弁師,由下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由下大夫二人擔任,中士八人為副手.,[還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由中士四人擔任,[還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由下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府一人,只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由下大夫二人擔任,中士八人為副手,[還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繕人,由上士二人擔任,下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槁人,由中士四人擔任,[還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戎右,由中大夫二人擔任,上士二人為副手。 齊右,由下大夫二人擔任。 道右,由上士二人擔任。 大馭,由中大夫二人擔任。 戎仆,由中大夫二人擔任。 齊仆,由下大夫二人擔任。 道仆,由上士十二人擔任。 田仆,由下士十二人擔任。 馭夫,由中士二十人擔任,下士四十人為副手。 校人,由中大夫二人擔任,上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下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馬,每皂由下士一人擔任,[還配有]徒四人。 巫馬,由下士二人擔任,[還配有]馬醫(y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賈二人,徒二十人。 牧師,由下士四人擔任,[還配有]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每閑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師,每四匹馬一人,[還配有]徒二人。圉人,好馬每匹一人,低能的馬每二匹一人。 職方氏,由中大夫四人擔任,下大夫八人為副手,[還配有]中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十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土方氏,由上士五人擔任,下士十人為副手,[還配有]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懷方氏,由中士八人擔任,[還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合方氏,由中士八人擔任,[還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訓方氏,由中士四人擔任,[還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方氏,由中士四人擔任,[還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山師,由中士二人擔任,下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師,由中士二人擔任,下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原師,由中士四擔任,下士八人為副手,(還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匡人,由中士四人擔任,(還配有]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由中士四人擔任,[還配有]史四人,徒八人。 都司馬,每都由上士二人擔任,中士四人為副手,(還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家司馬,各使自己的家臣擔任,而聽命于公司馬。
34、夏官司馬第四·大司馬 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制畿封國,以正邦國;設仆辨位,以等邦國;進賢興功,以作邦國;建牧立監(jiān),以維邦國;制軍詰禁,以糾邦國;施貢分職,以任邦國;簡稽鄉(xiāng)民,以用邦國;均守平則,以安邦國;比小事大,以和邦國。以九伐之法正邦國,馮弱犯寡則眚之,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弒其君則殘之,犯令陵政則杜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國都鄙,乃懸政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政象,挾日,而斂之,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wèi)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zhèn)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凡令賦,以地輿民制之:上地,食者三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三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如戰(zhàn)之陳,辨鼓鐸鐲鐃之用,王執(zhí)路鼓,諸侯執(zhí)賁鼓,軍將執(zhí)晉鼓,師師執(zhí)提,旅帥執(zhí)鼓鼙,卒長執(zhí)鐃,兩司馬執(zhí)鐸,公司馬執(zhí)鐲,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shù)之節(jié),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圍禁,火弊,獻禽以祭社。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群吏撰車徒,讀書契,辨號名之用,帥以門名,縣鄙各以其名,家以號名,鄉(xiāng)以州名,野以邑名,官各象其事,以辨軍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遂以苗田,如搜之法,車弊,獻禽以享礿。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陳,辨旗物之用,王載大常,諸侯載旂,車吏載旗,師都載旃,鄉(xiāng)遂載物,郊野載旐,百官載旟,各書其事是與其號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獮田,如搜田之法,羅弊,致禽以祀祊。中冬,教大閱,前期,群史戒泉庶,修戰(zhàn)法,虞人菜所田之野,為表;百步則一,為三表,又五十步為一表,田之日,司馬建旗于后表之中,群吏以旗物、鼓鐸、鐲鐃,各帥其民而致,質明,弊旗,誅后至者,乃陳車徒,如戰(zhàn)之陳,皆坐,群吏聽誓于陳前,斬牲以左右徇陳曰:不用命者斬之。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馬振鐸,群吏作旗,車徒皆作,鼓行,鳴鐲,車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鐸,群吏弊旗,車徒皆坐。又三鼓,振鐸,作旗,車徒皆作,鼓進,鳴鐲,車驟徒趨,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車馳徒走,及表乃止。鼓戒三闋,車三發(fā),徒三刺,乃鼓退,鳴鐃,且卻,及表乃止,坐作如初。遂以狩田,以旌為左右和之門,群吏各帥其車徒,以敘和出,左右陳車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間以分地,前后有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險野人為主,易野車為主。既陳,乃設驅逆之車,有司表貉于陳前,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群司馬振鐸,車徒皆作,遂鼓行,徒銜枚而進。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及所弊,鼓皆駴,車徒皆噪,徒乃弊,致禽饁獸于郊。入,獻禽以享。及師,大合軍,以行禁令,以救無辜伐有罪。若大師,則掌其戒令,蒞大卜,帥執(zhí)事蒞釁主及軍器。及致,建大常,比軍眾,誅后至者。及戰(zhàn),巡陳,□事而賞罰。若師有功、則左執(zhí)律,右秉鉞,以先愷樂獻于社。若師不功,則厭而奉主車。王吊勞士庶子,則相。大役,與慮事,屬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賞誅。大會同,則帥士、庶子,而掌其政令。若大射,則合諸侯之六耦。大祭祀、饗食、羞牲魚,授其祭。大喪,平士大夫。喪祭,奉詔馬牲。
用九伐之法規(guī)正諸侯國。[諸侯有]以強陵弱、以.大侵小的,就削弱他;有殺害賢良和民眾的,就討伐他;有對內暴虐、對外欺陵鄰國的,就幽禁他(而更立新君].有土地荒蕪、人民離散的,就削減他的封地;有依仗險固地形而不服從的,就派兵進入他的國境[以示懲罰];有無辜殺害親族的,就抓起來治罪;有放逐或弒殺他的國君的,就殺死他;有違犯王的命令、輕視國家政法的。就杜塞他同鄰國交通的途徑;有外內悖亂人倫,行為如同禽獸的,就誅滅他。 [周歷]正月初一,開始向各諸侯國和王畿內的采邑宣布政法,把形成文字的政法懸掛在象魏上,讓萬民觀看政法,過十天而后收藏起來。 依照劃分九畿的簿籍,分施各諸篌自所當奉行的政治和職責。地方千里是國畿,國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侯畿,侯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甸畿,甸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男畿,男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采畿,采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衛(wèi)畿,衛(wèi)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蠻畿,蠻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夷畿,夷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鎮(zhèn)畿,鎮(zhèn)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蕃畿。 凡征兵,依據(jù)土地的好壞和人口的多少來制定服役人數(shù)的標準。上等土地每年可耕種的占三分之二,[休耕三分之一],耕種上等土地的農(nóng)民可用以服役的每家三人;中等土地每年可耕種的占一半,[休耕一半],耕種中等土地的農(nóng)民可用以服役的每二家五人;下等土地每年可耕種的占三分之一,[休耕三分之二],耕種下等土地的農(nóng)民可用以服役的每家二人。 仲春,教[民眾]習戰(zhàn)。大司馬用旗召集民眾,整編隊列陣形,如同實戰(zhàn)時那樣列陣。[教民眾]辨別鼓、鐸、鐲、鐃的用途。王執(zhí)掌路鼓,諸侯執(zhí)掌賁鼓,軍將執(zhí)掌晉鼓,師帥執(zhí)掌提鼓,旅帥執(zhí)掌鼙鼓,卒長執(zhí)掌鐃,兩司馬執(zhí)掌鐸,公司馬執(zhí)掌鐲。教[民眾]坐下、起立、前進、后退、快速、慢速,以及距離疏密的節(jié)度。接著便用他們進行春季田獵,有關官吏在立表處舉行貉祭,警誡民眾[不要違犯有關田獵之法],然后擊鼓,于是開始圍獵。[焚燒野草的)火停止燃燒,然后進獻所獵獲的獸以祭祀社神。 仲夏,教[民眾]在草野之地宿營,如同仲春教民習戰(zhàn)那樣布陣。選擇車輛和兵眾[加以配合],閱讀簿冊[校核兵甲器械]。[教民眾]辨別各種徽識的用途:各級軍帥的徽識都與他們軍營門前所樹旌旗書寫同樣的官事、姓名,六遂的徽識各與本遂的旌旗書寫同樣的官事、姓名,采邑主的徽識各與本采邑的旌旗書寫同樣的官事、姓名,六鄉(xiāng)官吏的徽識各與本官的旌旗書寫同樣的官事、姓名,公邑大夫的徽識都與各邑的旌旗書寫同樣的官事、姓名,各官府的徽識都與它們的旌旗書寫同樣的官事、姓名,以便夜間軍事行動好辨別。其他方面都同仲春教民習戰(zhàn)那樣。接著進行夏季田獵,如同春季田獵之法。車停止追逐野獸,[田獵結束],便進獻所獵獲的野獸祭祀宗廟。 仲秋,教[民眾]演習作戰(zhàn),如同仲春教民習戰(zhàn)那樣布陣。教民辨別各種旌旗的用途。王樹大常,諸侯樹旃,軍吏樹旗,軍帥和大都、小都之長樹繆和旃同色的(旗],鄉(xiāng)吏和家邑之長樹繆和脖不同色的[旃],郊野[的公邑大夫]樹旒,王的百官樹旃,各旗的繆上都書寫各自的官事、姓名。其他方面都同仲春教民習戰(zhàn)那樣。接著進行秋季田獵,如同春季田獵之法。停止用網(wǎng)捕獸,[田獵結束],集中所獵獲的獸并用以祭祀四方之神。 仲冬,教[民眾]大檢閱之禮。大檢閱之前,鄉(xiāng)吏們要告誡民眾,演習戰(zhàn)法。虞人芟除將要舉行田獵的野地的荒草而設表,每百步設一表,設三表,又間隔五十步設一表。到舉行甲獵那天,司馬在后表[與二表的]中間樹立旗幟,鄉(xiāng)吏們打著旗,敲著鼓、鐸、鐲、鐃等各率領鄉(xiāng)民到來。天亮時[司馬]把旗幟放倒,懲罰后到的人。于是用車輛和徒眾布陣,如同實戰(zhàn)時的陣形,全體坐下。軍帥們站在陣前聽取[有關軍法的]誓誡,斬殺牲給左右軍陣看,說:“不服從命令的,斬!”中軍元帥敲擊鼙鼓命令擊鼓,鼓人都擊鼓三通。兩司馬搖響金鐸,軍帥們舉起旗幟,車輛和步兵都起立。[鼓人]擊鼓命令前進,[公司馬]敲響鐲[作為行進的節(jié)度],車輛和步兵都前進,(從后表]前進到二表而后停止。【鼓人]擊鼓三通,[兩司馬]用手捂住鐸口而搖鐸,軍帥們放下旗幟,車輛[停止前進]、步兵都坐下。(鼓人]又擊鼓三通,[兩司馬]搖響金鐸,[軍帥們]舉起旗幟,車輛和步兵都起立。[鼓人]擊鼓命令前進,[公司馬]敲響鐲,車輛快速奔跑,步兵快步前進,[從二表]前進到三表才停止,坐下和起立都和前次一樣。于是[鼓人又]擊鼓,車輛迅猛奔馳,步兵快速奔跑,[從三表]前進到四表才停止。三次[連續(xù)不斷地]擊鼓命令進攻,車上[的射手]先后射出三發(fā)箭,步兵三次擊刺。于是擊鼓命令[從南向北]退兵,(卒長]敲響鐃,[兵眾]向北退,退到后表處才停止,坐下和起立都如同當初一樣。接著進行冬季田獵。用旌旗分立左右作為軍門,軍帥們各率領車輛和步兵依次出軍門,分左右用車輛和步兵布陣,鄉(xiāng)師規(guī)正兵眾出入軍門的隊列。旗樹在卒與卒之間以劃分地段,[車和步兵]前后分別屯駐而相距百步,鄉(xiāng)師巡視軍陣前后。[凡布陣],險阻的地方步兵在前,平坦的地方車輛在前。布陣完畢,于是設置驅趕野獸的車和攔擊野獸的車,肆師、甸祝等在陣前立表處舉行貉祭。中軍元帥敲擊鼙鼓命令擊鼓,鼓人擊鼓三通,兩司馬們搖響金鐸,車輛和步兵都起立,接著[鼓人]擊鼓命令前進,步兵都口中銜枚而行。獵獲大獸交給公家,小獸留給自己,獵獲野獸的人割取獸的左耳(以便計功]。到達田獵場的邊界處就停下來,鼓聲震響如雷,車輛和步兵齊聲歡呼。徒眾于是停止田獵,就集中所。獵獲的禽獸并在國郊饋祭四方之神,進入國都又進獻所獵獲的獸以祭祀宗廟。 到需要率軍隊(隨王出行]時,就集合六軍,執(zhí)行有關的禁令,以救援無辜被侵之國,討伐有罪的人。如果王親征,就執(zhí)掌有關的戒令。[出發(fā)前]臨視大卜占卜吉兇,率領有關官吏臨視釁祭[將隨軍而行的]遷廟主和社主以及軍事器械。到召集軍眾時,就樹起[王的]大常旗,校核所到的軍眾人數(shù),懲罰后到的人。到作戰(zhàn)時,巡視軍陣看有無戰(zhàn)功以施行賞罰。如果軍隊打了勝仗,就左手拿著律管,右手拿者鉞,在軍前做先導,奏凱旋之樂而向社神獻功。如果事隊戰(zhàn)敗,就頭戴厭冠而護送載有遷廟主和社主的車[回來]。王吊唁、慰問[死傷的]士、庶子,就協(xié)助王行禮。 興建大的工程,參與工程的謀畫,聚集役徒,接受役徒的名冊,以待考核他們的成績而決定對他們的賞罰。大會同,就率領土和庶子[跟從王]而掌管有關他們的政令。如果舉行大射禮,就匹配諸侯為六耦。舉行大祭祀、饗禮、食禮,負責進獻羊牲、馬牲和魚牲,(取當祭之物]授給尸或賓客以行食前祭禮。有大喪,負責規(guī)正士大夫的職責與尊卑位次;舉行喪祭時,奉送馬牲[到墓地]并向死者報告。
35、夏官司馬第四·候人/司右
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與其禁令。以設侯人,若有方治,則帥而致于朝。及歸,送之于竟。
【譯文】 環(huán)人掌致師,察軍慝,環(huán)四方之故,巡邦國,搏諜賊,訟敵國,揚軍旅,降圍邑。 【譯文】 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挈轡以令舍,挈畚以令糧。凡軍事,縣壺以序聚柝。凡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譯文】 射人掌國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東面,聊大夫西面。其摯,三公執(zhí)璧,孤執(zhí)皮帛,卿執(zhí)羔,大夫執(zhí)厄。諸侯在朝,則皆北面,詔相其法。若有國事,則掌其戒令,詔相其事。掌其治達,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樂以《騶虞》,九節(jié)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獲二容,樂以《貍首》,七節(jié)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蘋》,五節(jié)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蘩》,五節(jié)二正。若王大射,則以貍步張三侯。王射,則令去侯,立于后,以矢行告。卒,令取矢。祭侯,則為位,與大史數(shù)射中,佐司馬治射正。祭祀,則贊射牲。相孤、卿、大夫之法儀,會同、朝覲、作大夫介。凡有爵者,大師,令有爵者乘王之倅車。有大賓客,則作卿大夫從,戒大史及大夫介。大喪,與仆人遷尸,作聊大夫掌事,比其廬,不敬者,苛罰之。 【譯文】 到王舉行大射禮的時候,就用貍步測量侯道,張設三侯。王開始射箭時,就命令[背靠射侯而立的獲者]離開射侯,然后站到王的身后,把王所射出的箭飛行的毛病告訴王,[以幫助王糾正]。射畢,命令(射鳥氏]拾取射出的矢。將要祭射侯的時候,就為[服不氏]確定接受獻酒的位置。與大史一起數(shù)笄以計算射中的次數(shù)。協(xié)助大司馬治理有關射禮的儀法。舉行祭祀,就協(xié)助[王]射殺牲,協(xié)助孤、卿、大夫行祭祀的禮儀。王外出與諸侯會同,或諸侯前來朝覲,就使大夫做[公、卿的]副手[前往對諸侯進行慰勞或贈賜]。凡使卿、大夫[與諸侯接洽,都由射人派出]。王出征,就使卿、大夫乘坐王的軍車的副車。有諸侯來朝時,就選派卿、大夫隨從王[接見],告誡[隨同三公前往諸侯館舍傳達王命的]大史和做副手的大夫。有大喪,就同大仆負責遷移尸體,使卿、大夫分掌職事,查核居廬[的人數(shù)及其是否遵守喪禮],有不嚴肅的,就加以責問和懲罰。 服不氏掌養(yǎng)猛獸而教擾之。凡祭祀,共猛獸,賓客之事則抗皮,射則贊張侯,以旌居乏而待獲。 【譯文】 射鳥氏掌射鳥。祭祀,以弓矢驅烏鳶。凡賓客、會同、軍旅,亦如之。射則取矢,矢在侯高,則以并夾取之。 【譯文】 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糯。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yǎng)國老,行羽物。 【譯文】 掌畜掌養(yǎng)鳥而阜蕃教擾之。祭祀,共卵鳥。歲時,貢鳥物,共膳獻之鳥。 【譯文】 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歲登下其損益之數(shù),辨其年歲與其貴賤,周知邦國、都家、縣鄙之數(shù),卿、大夫、士、庶子之數(shù),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祿,以能詔事,以久奠食,唯賜無常。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王南卿,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左,南面東上,大仆、大右、大儀從者,在路門之右,南面西上。司士擯,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揖門右,大仆前,王入內朝,皆退。掌國中之士治,凡其戒令,掌擯士者,膳其摯。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詔相其法事,及賜爵,呼昭穆而進之,帥其屬而割牲,羞俎豆。凡會同,作士從。賓客,亦如之。作士適四方使,為介。大喪,作士掌事,作六軍之士執(zhí)披。凡士之有守者,令哭,無去守。國有故,則致士而頒其守。凡邦國,三歲則稽士任,而進退其爵祿。 【譯文】 諸子掌國子之倅,掌其戒令與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國有大事,則帥國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治之。司馬弗正,凡國正弗及。大祭祀,正六牲之體。凡樂事,正舞位,受舞器。大喪,正群子之服位。會同、賓客,作群子從。凡國之政事,國子存游倅,使之修德學道。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
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軍旅、會同,合其車之卒伍,而比其乘,屬其右。凡國內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屬焉,掌其政令。 【譯文】
司右掌管有關眾車右的政令。凡出征、會同,就負責組合車隊,編排車乘,安排車右。凡國中勇力之士能使用五種兵器的就選為屬員,掌管有關他們的政令。 36、夏官司馬第四·小司馬/司險
小司馬之職,掌凡小祭祀。會同、饗射、師田、喪紀,掌其事,如大司馬之法。
【譯文】 司勛掌六鄉(xiāng)賞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勛,國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勞,治功曰力,戰(zhàn)功曰多。凡有功者,銘書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勛詔之。大功,司勛藏其貳。掌賞地之政令。凡賞無常,輕重□功。凡頒賞地,三之一食,唯加田無國正。 【譯文】 掌管有關征收所賞賜田地的賦役的政令。凡賞賜田地的多少沒有一定,賞賜的輕重依據(jù)功勞的大小。凡所頒賜的賞地,[國家收取]三分之一的租稅。只有加賜的田地國家不征稅。 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綱惡馬。凡受馬于有司者,書其齒毛與其賈。馬死,則旬之內更,旬之外入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馬及行,則以任齊其行。若有馬訟,則聽之。禁原蠶者。 【譯文】 馬將遠行,就要[告訴領取馬的人]根據(jù)馬的任載能力調劑馬的負擔和行程。如果有[因買賣馬而]而爭訟的,就受理聽斷。禁止[一年]兩次養(yǎng)蠶,[以免傷馬]。 【譯文】 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而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凡沈、辜、侯、禳,飾其牲,釁邦器及軍器。凡師田,斬牲以左右徇陳。祭祀,贊羞,受撤焉。 【譯文】 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飾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賓客,共其法羊。凡沈、辜、侯、禳、釁、積,共其羊牲。若牧人無牲,則受布于司馬,使其賈買牲而共之。 【譯文】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季春出火,民咸從之。季秋內火,民亦如之。時則施火令。凡祭祀,則祭爟。凡國失火,野焚萊,則有刑罰焉。 【譯文】 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頒其士、庶子及其眾庶之守,設其飾器,分其財用,均其稍食,任其萬民,用其材器。凡守者受法焉,以通守政,有移甲,與其役,財用唯是得通,與國有司帥之,以贊其不足者。晝三巡之;夜亦如之;夜三鼜以號戒。若造都邑則治其固與其守法。凡國都之竟有溝樹之固,郊亦如之。民皆有職焉,若有山川,則因之。 【譯文】 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設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為阻固,皆有守禁,而達其道路。國有故,則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屬守之,唯有節(jié)者達之。 【譯文】
司險掌管九州的地圖,以遍知各州的山林、川澤的險阻,而開通其間的道路。在國都[郊野之地]設置五溝、五途,而種植林木,作為阻固,[阻固處]都設有守禁,而使道路通達。國家有變故,就設藩籬阻塞道路而禁止行人,用下屬守衛(wèi)要害處,只有持旌節(jié)的人才可通行。 37、夏官司馬第四·虎賁氏/道右
虎賁氏掌先后王而趨以卒伍。軍旅、會同亦如之。舍則守王閑。王在國,則守王宮。國有大故,則守王門。大喪,亦如之。及葬,從遣車而哭。適四方使,則從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則奉書以使于四方。
【譯文】 旅賁氏掌執(zhí)戈盾,夾王車而趨,左八人,右八人。車止,則持輪。凡祭祀、會同、賓客,則服而趨。喪紀則衰葛執(zhí)戈盾。軍旅,則介而趨。 【譯文】 節(jié)服氏掌祭祀朝覲袞冕,六人維王之大常。諸侯則四人,其服亦如之。郊祀裘冕,二人執(zhí)戈,送逆尸從車。 【譯文】 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驅方良。 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諸侯之復逆。王□朝,則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建路鼓于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仆與御庶子。祭祀、賓客、喪紀,正王之服位,詔法儀,贊王牲事。王出入,則自左馭而前驅。凡軍旅、田役贊王鼓。救日月亦如之。大喪,始崩,戒鼓,傳達于四方。窆亦如之,縣喪首服之法于宮門,掌三公孤卿之吊勞。王燕飲,則相其法。王射,則贊弓矢。王□燕朝,則正位,掌擯相。王不□朝,則辭于三公及孤卿。 【譯文】 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法儀。掌三公及孤卿之復逆,正王之燕服位。王之燕出入,則前驅。大祭祀、朝覲,沃王盥。小祭祀、賓客、饗食、賓射掌事,如大仆之法。掌士大夫之吊勞。凡大事,佐大仆。 【譯文】 祭仆掌受命于王以□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糾百官之戒具。既祭,帥群有司而反命,以王命勞之,誅其不敬者。大喪,復于小廟,凡祭祀王之所不與,則賜之禽。都家亦如之,凡祭祀致福者,展而受之。 【譯文】 御仆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復,與其吊勞。大祭祀,相盥而登。大喪,持翣,掌王之燕令,以序守路鼓。 【譯文】 隸仆掌王寢之掃、除、糞、灑之事。祭禮,修寢。王行,洗乘石,掌蹕宮中之事。大喪,復于小寢大寢。 【譯文】 弁師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紐,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諸侯之繅斿九就,□玉三采,其馀如王之事,繅斿皆就,玉瑱、玉笄。王之皮弁,會五采玉基,像邸玉笄,王之弁絰,弁而加環(huán)絰。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韋弁、皮弁、弁絰,各以其等為之,而掌其禁令。 【譯文】 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事。及授兵,從司馬之法以頒之,及其受兵輸,亦如之。及其用兵,亦如之。祭祀,授舞者兵。大喪,廞五兵。軍事,建車之五兵。會同,亦如之。 【譯文】 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頒之。祭祀,授旅賁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軍旅、會同,授貳車戈盾,建乘車之戈盾,授旅賁及虎士戈盾。及舍,設藩盾,行則斂之。 【譯文】 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箙。及其頒之。王弓、孤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夾弓、庾弓以授射豻侯、烏獸者;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使者、勞者,其矢箙皆從其弓。凡弩,夾、庚利攻守,唐、大利車戰(zhàn)、野戰(zhàn)。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zhàn);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恒矢、庳矢用諸散射。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guī),諸侯合七而成規(guī),大夫合五而成規(guī),士合三而成規(guī)。句者謂之弊弓。凡祭祀,共射牲之弓矢。澤,共射椹質之弓矢。大射,燕射,共弓矢如數(shù)并夾。大喪,共明弓矢。凡師役、會同,頒弓弩各以其物從,授兵甲之儀。田弋,充籠箙矢,共矰矢。凡亡矢者,弗用則更。 【譯文】 繕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掌詔王射,贊王弓矢之事。凡乘車,充其籠箙載其弓弩。既射,則斂之,無會計。 【譯文】 槁人,掌受財于職金,以□其工。弓六物,為三等;弩四物,亦如之。矢八物,皆三等。箙亦如之。春獻素,秋獻成,書其等以饗工,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乃入功于司弓矢及繕人。凡□財與其出入,皆在□人,以待會而考之,亡者闕之。 【譯文】 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詔贊王鼓,傳王命于陳中。會同,充革車。盟,則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贊牛耳桃茢。 【譯文】 齊右掌祭祀。會同、賓客、前齊車,王乘則持馬,行則陪乘。凡有牲事,則前馬。 【譯文】 道右掌前道車。王出入,則持馬陪乘,如齊車之儀,自車上諭命于從車,詔王之車儀。王式,則下,前馬。王下,則以蓋從。 【譯文】
道右負責站在道車前[等候王上車],王出入[宮門],就為王扶持駕車的馬,并擔任參乘,如同[齊右侍候王]乘齊車的儀法。從車上把王的命令告訴從車。告教王在車上的威儀。王行軾禮時就下車,到馬前邊[監(jiān)視馬]。王下車,就取下車蓋跟從王。 38、夏官司馬第四·大馭/形方式
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馭,馭下祝,登,受轡,犯軷,遂驅之。及祭,酌仆,仆左執(zhí)轡,右祭兩軹,祭軓,乃飲。凡馭路,行以肆夏,趨于采薺。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jié)。
【譯文】 戎仆掌馭戎車,掌王倅車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路之儀。凡巡守及兵車之會,亦如之。掌凡戎車之儀。 【譯文】 齊仆掌馭金路,以賓。朝覲、宗遇、饗食,皆乘金路。其法儀,各以其等為車送逆之節(jié)。 【譯文】 道仆掌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儀如齊車。掌貳車之政令。 【譯文】 【譯文】 馭夫掌馭貳車從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 【譯文】 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凡頒良馬而養(yǎng)。乘之,乘馬一師,四圉;三乘為皂,皂一趣馬;三皂為系,系一馭夫;六系為廄,廄一仆夫;六廄成校,校有左右;駑馬三良馬之數(shù),麗馬一圉,八麗一師,八師一趣馬,八趣馬一馭夫。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邦國六閑,馬四種;家四閑,馬二種。凡馬,特居四之一,春祭馬祖,執(zhí)駒;夏祭先牧,頒馬,攻特;秋祭馬社,臧仆;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凡大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幣馬,執(zhí)撲而從之。凡賓客,受其幣馬。大喪,飾遣車之馬。及葬,埋之。田獵,則帥驅逆之車。凡將事于四海山川,則飾黃駒。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等馭夫乙祿,宮中之稍食。 【譯文】 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jié),掌駕說之頒。辨四時之居治,以聽馭夫。 【譯文】 巫馬掌養(yǎng)疾馬而乘治之,相醫(yī)而藥攻馬疾。受財于校人,馬死,則使其賈粥之,入其布于校人。 【譯文】 牧師掌牧地,皆有厲禁而頒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贊焚萊。 【譯文】 庾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及祭馬祖,祭閑之先牧,及執(zhí)駒,散馬耳,圉馬。正校人員選,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 【譯文】 圉師掌教圉人養(yǎng)馬,春除蓐、釁廄,始牧,夏庌馬,冬獻馬。射則充椹質,茨墻則剪闔。 【譯文】 圉人掌養(yǎng)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凡賓客、喪紀,牽馬入陳。廞馬,亦如之。 【譯文】 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谷、六畜之數(shù)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東南曰揚州,其山鎮(zhèn)曰會稽,其澤藪曰具區(qū),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錫、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鳥、獸,其谷宜稻。正南曰荊州,其山鎮(zhèn)曰衡山,其澤藪曰云瞢,其川江、漢,其浸穎、湛,其利丹、銀、齒、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鳥、獸,其谷宜稻。河南曰豫州,其山鎮(zhèn)曰華山,其澤藪曰圃田,其川熒雒,其浸波溠,其利林、漆絲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谷宜五種。正東曰青州,其山鎮(zhèn)曰沂山,其澤藪曰望諸,其川淮泗,其浸沂沐,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雞、狗,其谷宜稻、麥。河東曰兗州,其山鎮(zhèn)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其川、河、□,其浸盧維,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谷宜四種。正西曰雍州,其山鎮(zhèn)曰岳山,其澤藪曰弦蒲,其川涇、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馬,其谷宜黍、稷。東北曰幽州,其山鎮(zhèn)曰醫(yī)無閭,其澤曰貕養(yǎng),其川河、□;其浸時,其利魚、鹽,其民一男三女,基畜宜四擾,其谷宜三種。河內曰冀州,其山鎮(zhèn)曰霍山,其澤藪曰楊紆,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谷宜黍、稷。正北曰并州,其山稹曰恒山,其澤藪曰昭余祁,其川虖池,嘔夷,其浸淶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擾,其谷宜五種,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wèi)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zhèn)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凡邦國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則四公;方四百里,則六侯,方三百里,則七伯;方二百里,則二十五子;方百里,則百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國小大相維,王設其牧,制其職,各以其所能;制其貢,各以其所有。王將巡守,則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職事,無敢不敬戒,國有大刑。及王之所行,先道,帥其屬而巡戒令。王殷國,亦如之。 【譯文】 辨別九服的諸侯國。地方千里的是王畿,王畿之外方五百里是侯服,侯服之外方五百里是甸服,甸服之外方五百里是男服,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采服,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衛(wèi)服,衛(wèi)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蠻服,蠻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夷服,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鎮(zhèn)服,鎮(zhèn)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藩服。凡[分封]諸侯國,地方千里,分封方五百里的公國,可以分封四個公;分封方四百里的侯國,可以分封六個侯;分封方三百里的伯國,可以分封七(當為十一)個伯;分封方二百里的子國,可以分封二十五個子;分封方百里的男國,可以分封一百個男:根據(jù)這個比例就可遍知天下[的諸侯國數(shù)]。凡諸侯國,小國與大國相互維系,王為他們設置州牧,制定諸侯國君臣應行的職責,各依照他們的所能;制定諸侯國應繳納的貢賦,各依照他們國家之所有。王將巡守(天下],就[預先發(fā)文書]告誡四方,說:“各自搞好你們境內的治安,檢察你們[迎接王]的準備情況,有敢不嚴肅認真的,王國有重刑。”到王[啟程前往]所巡視之國時,就做先導,率領下屬而巡視該國執(zhí)行戒令的情況。王在附近的諸侯國接見眾來朝的諸侯時,也這樣做。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鄙,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王巡守,則樹王舍。 【譯文】 懷方氏掌來遠方之民,致方貢,致遠物而送逆之,達之以節(jié),治其委積、館舍、飲食。 【譯文】 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通其財利,同其數(shù)器,壹其度量,除其怨惡,同其好善。 【譯文】 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誦四方之傳道。正歲,則布而訓四方,而觀新物。 【譯文】 形方氏掌制邦國之地域,而正其封疆,無有華離之地,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 【譯文】
形方氏掌管制定諸侯國的地域,規(guī)正它們的疆界,不要有不正或相互絕離的土地。使小國服事大國,大國親睦小國。 39、夏官司馬第四·山師/都司馬
山師掌山林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國,使致其珍異之物。
【譯文】 川師掌川澤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國,使致其珍異之物。 【譯文】 原師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墳衍、原顯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 匡人掌達法則,匡邦國,而觀其慝,使無敢反側,以聽王命。 【譯文】 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邦國國而語之,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 【譯文】 都司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眾庶車馬、兵甲之戒令,以國法掌其政學,以聽國司馬。家司馬,亦如之。 【譯文】 |
|
來自: 河湖閑人 > 《經(jīng)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