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與正視。于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與正視。于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中國的舊學在現(xiàn)代文明面前一敗涂地,曾國藩繼承明儒傳統(tǒng),身體力行,通經(jīng)致用,后來又有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力圖調和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陰陽關系。后來學術界興起“整理國故”的熱潮,雖然與當時歷史條件看似不協(xié)調,實則是有深刻歷史理性的。提出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當時不但提出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提出要恢復兩漢經(jīng)學,這看似極為矛盾,其實正是魏源的高人之處,此后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則。國學源遠流長,千年沉淀以形成“經(jīng)、史、子、集”四部,可謂恢弘壯闊、蔚為大觀。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中華國運日漸昌隆,國學的價值正走向回歸。國學的精髓在原典、在先秦子百家之思想,尤其是儒家,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的道統(tǒng),滋養(yǎng)了國學的千年發(fā)展。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并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但以經(jīng)、子部為重,尤傾向于經(jīng)部?!端膸烊珪肥侵袊糯畲蟮膮矔幾谇∧觊g,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八膸臁敝附?jīng)、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皣鴮W”是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學術精髓簡稱。它是我們新一代應該了解的知識之一。
|
|
來自: 茶香飄萬里 > 《國學(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