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綱須知 近幾年來,各地“中考說明”對此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實詞在句子中的含義”?!俺R妼嵲~”,即文言文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實詞;“在文中”,即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常考題型 1.直接釋義型:即直接解釋句中加點的實詞。此種題型出現(xiàn)頻率最高。 例1:(2009.貴州黔東南州中考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間: (2)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 (3)幾欲先走 走: 答案:間:夾雜;名:說出;走:跑。 2.判斷正誤型:即對四個實詞分別解釋,要求選出錯誤(或正確)的一項。 例2:(2009.浙江義烏市中考題)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SPAN> A.又何間焉(參與) ?。?/SPAN>.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戰(zhàn)則請從(跟隨) D.便要還家(通“邀”,邀請) 答案:B 3.一詞多義型:即給出四組短語或句子,理解同一實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例3:(2009.浙江臺州市中考題)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四時俱備 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B.沉鱗競躍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C.泠泠作響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D.有時見日 胡不見我于王 答案:B 4.辨古今義型:即選出古今意義相同(或不同)的一項。 例4:(2009.江蘇蘇州市中考題)下面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哪一項相同? A.今齊地方千里 (《鄒忌諷齊王納諫》) B.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出師表》) C.可以一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 D.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答案:D 5.積累卡片型:即要求學(xué)生做文言實詞的積累卡片。 例5:(2009.浙江金華市中考題)請解釋下面卡片中加點詞的詞義。
答案:①“亡”通無,沒有;②滅亡;③逃跑 6.理解例句型:即給出例句,要求考生選出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例6:(2008.呼和浩特市中考題)下列詞語中的“錯”字與“觥籌交錯”中的“錯”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錯愕良久 B.鑄成大錯 C.承蒙錯愛 D.錯落有致 答案:D 7.綜合考查型:即在文言語句翻譯中,設(shè)置重點、常用的實詞作為得分點。 例7:(2009.四川成都市中考題)翻譯“甚矣,汝之不惠”一句,此題分值為2分,其評分標(biāo)準(zhǔn)為:譯出大意計1分;落實“甚”“惠”的意思各計0.5分 答案:你太不聰明了(或:“你簡直太愚蠢了”)! 答題技巧 技巧一:字形推斷法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聲字。形聲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聲偏旁構(gòu)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過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詞義。如“絕”,從絲從刀,表示用刀割斷絲縷的意思。引申為“斷、斷絕、消失”等,如 “沿溯阻絕”(《三峽》)中“絕”為“斷”;“哀轉(zhuǎn)久絕”(《三峽》)中的“絕”是“消失”的意思。“絕”也有“極點”或“極”的意思,因為斷絕處,也就是盡頭,如“絕巘多生怪柏”(《三峽》)中的“絕”就是“極點”或“極”的意思。 技巧二:語境推斷法 實詞絕大多數(shù)是具有多義性的,因此在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如例6中的“錯”字,我們只要把“錯”在例句“觥籌交錯”中的意思“交叉、錯雜”分別放入四個選項中,就能得出正確答案是D。 技巧三:成語印證法 成語中保留著大量的文言詞義,可以用熟知的成語來推斷文言文中的實詞詞義,如例1中(3)小題“幾欲先走”中的“走”,可聯(lián)系成語“奔走相告”、“走馬觀花”來理解,義為“跑”。 技巧四:課文遷移法 又稱“聯(lián)想推斷法”,即聯(lián)系課文中學(xué)過的有關(guān)語句中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此法適用于課外文言閱讀。如2009年山東濰坊中考卷第9題解釋“過而能知,可以為明”一句中的“過”字,如果聯(lián)想到“人恒過,然后能改”(《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過”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中“過”字的意思也是“有過錯(或犯錯誤)”。 技巧五:古今對照法 即以古今構(gòu)詞特點比照推斷詞義。漢語詞匯中有一部分詞古為今用,但意義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別注意其不同?,F(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在古漢語中可能是兩個詞。如例4中A項的“地方”在句中是兩個詞,“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圓”之意,在現(xiàn)代漢語中“地方”是一個詞,表“處所”等義;B項的“感激”在句中也是兩個詞,是“感動奮發(fā)”之意,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詞,是“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鴮λa(chǎn)生好感”之意;C項的“可以”在句中也是兩個詞,是“可以憑借”之意,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詞,是“對某事表贊同”之意;D項的“憂患”在句中是“憂愁困苦”之意,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所以此題答案為D。 技巧六:對句判斷法 又稱“語言結(jié)構(gòu)推斷法”,即根據(jù)整句中對應(yīng)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句等對舉現(xiàn)象很多,處于對應(yīng)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我們可據(jù)之進(jìn)行判斷。如“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送東陽馬生序》)中,因“腰”與“戴”對應(yīng),我們就可判斷“腰”在此處應(yīng)為動詞,解釋為“腰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