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圖】 汲古 宋 梁楷 布袋和尚圖 水墨 淡彩
筆:7-80年代特雞毫 墨:宮廷方 紙:(朋友送暫不知名) 硯:歙硯水舷梅花小品 色:姜思序堂80年代顏料、自制珍珠粉白 尺寸:22x30公分 24日,年初二,以此開筆,次日寫就,而后觀察五日,見無礙,落款蓋印,今顯成品。此作放收兼?zhèn)?,放非率,收非工,需寫神意,筆筆有物,一切皆入。數(shù)月前朋友寄絹過來,因其他原因,一直未用,如今一試,實為良材。郁文軒新制宮廷方墨,軒主寄至一節(jié),此試墨第二作,前者白描,少識墨性,此作筆墨兼施,其性了然,墨發(fā)異香,因是新墨下發(fā)快,磨之細膩,入紙舒服。絹、墨均在裱后再看成色。 布袋和尚即彌勒佛。據(jù)《宋高僧傳》《佛祖歷代通載》記述,布袋和尚本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是五代時期活動于江浙一帶的僧人,傳說他形體肥胖,常在錫杖上掛一布袋行乞,所得之物放于袋中,餓時吃,飽而睡。出語無定,預(yù)示靈驗。五代后梁貞明二年(916),契此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一塊磐石上,口念“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然后圓寂?,F(xiàn)多取此題材造像,而唐代以前的彌勒造像則是依據(jù)《彌勒下生經(jīng)》塑造,大多是以菩薩形象出現(xiàn),頭戴寶冠,身著天衣,披瓔珞。與釋迦佛像無二,只從題記上區(qū)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