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的部位圖解與做法 01 牛頸肉 肥瘦兼有,肉質干實,肉紋較亂。適宜制餡或煨湯,比嫩肉部分出餡率高15%,做牛肉丸不錯。 02 肩肉 03 上腦 04 胸肉 05 眼肉 06 外脊SIRLOIN(也稱西冷或沙朗) 牛背部的最長肌,肉質為紅色,容易有脂肪沉積,呈大理石斑紋狀。我們常吃的西冷/沙朗牛排就是用到這塊肉.比起菲力,沙朗牛排的操作起來容錯率要稍微大一些,因為有脂肪所以煎、烤起來味道更香,口感也很好。 07 里脊TENDERLION/Filet(也稱牛柳或菲力) 08 臀肉(也稱米龍、黃瓜條、和尚頭) 09 牛腩 10 腱子肉
分前腱和后腱,熟后有膠質感。適合紅燒或鹵、醬牛肉 牛的各部位及料理方法 牛肉的等級 ZT牛肉各部位都適合哪些烹調(二) 牛肉各個部位分布圖及質地簡介以下是牛肉各部位和質地簡介。由上到下,由嫩到老排列。
一、腰 腹 部 分(質嫩):適合炒肉片,火鍋
Tenderloin (Short loin) $8-12/lb.里脊 ............. (脊骨內側(腹側)條肉)
Porterhouse(Short loin) $5-12/lb.里脊,外脊 ........ (臀腰部脊骨背側肉)
T Bone ... (Short loin) $5-10/lb.里脊,外脊 ........ (胸腰部脊骨背側肉)
Strip loin (Short loin) $5-10/lb.嫩腰(詐稱里脊) ... (二側腰肉)
Rib eye ......... (Rib) $5-10/lb.上腦,外脊(詐稱里脊)(胸部背脊肉,略肥)
Top Sirloin . (Sirloin) $4-8/lb. 米龍(詐稱里脊) ... (盆骨后肌,近腰臀肉)
Tir-tip ..... (Sirloin) $4-8/lb. 三岔肉 ........... (盆骨前肌,近腹腿肉)
Hanger ........ (Flank) $2-6/lb. 牛腩 ............. (胸腹隔肌)
Flank, Skirt .. (Flank) $2-6/lb. 牛腩,腰窩 ........ (下腹肌)
二、后 腿 部 分(較老,瘦): 適合:烤,醬,鹵
Rump ......... (Round) $2-5/lb. 后腿,仔蓋,臀尖 ... (近腿臀肉)
Sirloin tip .. (Round) $2-5/lb. 后腿,粗和尚頭 .... (大腿前伸肌)
Eye round .... (Round) $2-4/lb. 后腿,榔頭肉 ...... (大腿肚內芯)
Top Round .... (Round) $2-4/lb. 后腿,底板肉 ...... (大腿肚)
Bottom Round . (Round) $2-3/lb. 后腿,黃瓜肉,腱子肉 (大腿肚近膝)
三、肩 胸 (前腿) 部分 (質老,略肥):適合:燉,紅燒,醬,鹵
Blade .... (Chuck eye) $2-5/lb. 上腦,前燒 . (近頸脊背肉,質較嫩)
7 Bone ....... (Chuck) $1-3/lb. 前燒,牛肩肉 (肩背肉)
Shouder ...... (Chuck) $1-3/lb. 前燒,牛肩肉 (肩臂肉)
四、肘子, 胸口 (質極老) :適合:燉,紅燒,醬,鹵
Shank ... $2-3/lb. 肘子,蹄胖,牛腱子 . (前后小腿,瘦)
Plate ... $2-3/lb. 弓扣,牛筋肉,牛腩 . (上腹肌,瘦)
Brisket . $1-2/lb. 胸口,奶脯,牛筋肉 . (胸脯肉,肥)
教你識牛肉
牛分黃牛、水牛、牦牛、乳牛四種,其中以黃牛肉為最佳。黃牛肉的顏色一般呈棕紅色或暗紅色,脂肪為黃色,肌肉纖維較粗,肌肉間無脂肪夾雜。犍牛肉肌肉結實柔細、油潤,呈紅色,皮下有少量黃色脂肪,肌肉間也夾雜少量脂肪,質量最好。犢牛肉呈淡玫瑰色,肉細柔松弛,肌肉間含脂肪很少,肉的營養(yǎng)價值及鮮味遠不如成年的牛肉。母牛肉呈鮮紅色,肌內較公牛肉柔軟。老的母牛皮下往往無脂肪,只肌肉間夾有少量脂肪。此外,南方的水牛肉,肉色比黃牛肉暗,肌肉纖維粗而松弛,有紫色光澤。脂肪呈黃色,干燥而少粘性,肉不易煮爛,肉質差,不如黃牛肉。按烹調的需要,牛肉 除頭、尾、蹄及下肢以外,分為16個部位。
1、脖頭即牛頸肉。肉絲橫順不規(guī)則,韌性強。適于制餡。
2、短腦在扇形骨上方,前邊連著脖頭肉,層次多,間有脂膜。適于制餡。
3、上腦位于短腦后邊,脊骨兩側,外層紅白相間,韌性較強,里層色紅如里脊,質地較嫩。適于熘、炒和餡。
4、哈利巴包著扇形骨的肉,外面包著一層堅硬的筋膜,里面筋肉相連,結締組織多。適于燉、燜等。
5、腱子肉即前后腿肉。前腿肉稱前腱,后腿肉稱后腱,筋肉相同呈花形。適于燉、燜、醬等。
6、胸口兩肢前腿中間胸脯肉,一面是脂肪,一面是紅色精內,纖維粗。適于熘、扒、燒等。
7、肋條位于肋條骨上的肉,肉層較薄,質地較嫩。適于清蒸、清燉及制餡。
8、弓扣即腹部肚皮上的肉。筋多肉少韌性大,彈性強。適于清燉。
9、腰窩兩條后腿前,緊靠弓扣后的腹肉。筋肉相連,適于燒、燉等。
10、外脊上腦后中脊骨兩側的肉。肉質細嫩,可切片、丁、絲、適于熘、炒、炸、烹、爆等。
11、里脊脊骨里面的一條瘦肉。肉質細嫩,適于滑炒、滑熘、軟炸等。
12、榔頭肉包著后腿骨的肉,形如榔頭。肉質較嫩,是切肉絲的婦原料,適于熘、炒、炸、烹等。
13、底板肉兩側臀部上的長方形肉。上部肉質較嫩,下部連著黃瓜條,肉質較老,適于做鍋包肉。
14、三岔肉又稱米龍。臀部上側靠近腰椎的肉。肉質細嫩,適于熘、炒、炸、烹等。
15、黃瓜肉連著底板肉的長圓形內。肉質較老,適于焦熘、炸烹等。
16、仔蓋即臀尖上的肉。肉質細嫩,宜切丁、片、絲,適于滑炒、醬爆等。
華語有”肉絲”,臺語有”漏蘇”,日語有ロース,英語則有roast,這麼多”肉絲”,分得清楚哪個是哪個嗎?我承認在沒做功課之前,我常常一知半解,有時也會把各部位的名字搞混,所以,現(xiàn)在特別列一張表來,希望自己能記得住,朝盡職的煮婦邁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