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云:“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不異空] 的色是代表物質的現象,指存在的東西,也就是具備形體之物。空,并非
虛空或無之意,更不是表示什么都沒有,都不存在的意思,而是 指[沒有實體性]、[沒有自主性]的就叫做空。不異,可以解釋作[不離],世間的物質現象在形相作用上雖
有種種差別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性---無實體無固定的性。我們姑且稱它為[空]或[空性]。[色不異空] ,是指一切事物都不離空性的存在,以眼睛可以看見的最具
體的物質來說,它是由眾多因緣條件造成而存在的,因此一切物質雖然存在, 卻沒有實體性,自主性。所以說[色不異空],由于本身沒有固定的實體性,所以可以隨因緣
條件而變化---[空不異色]。[空不異色]是說明空性的顯現,是不能離開一切法而有的,并非滅除物質,等物質變壞滅了,然后才知道它是[空],無自主性。當它宛然存在的
當下,就要覺察到無我,無常的道理,才能徹悟其空性。只要我們稍加思考[有形之物,皆不離空] 的道理,并不難了解.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切的體悟到:不管如何堅固、豪華、偉大的東西,其實都沒有實體性,它只是因緣組合的現象而 已,
唯有超脫心中的執(zhí)著,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色不異空,等于色即是空。[空不異色] 等于空即是色
。這四句的意境都在說明物質現象皆依各種因緣條件而產生的。也依于不同的因緣條件而消失,一切事物的現象都是依因緣 存在而無實體性的,所以說,色塵事物,一切
皆空.....色即是空。 佛教指示我們以[空] 來觀察世間一切事物,并非要我們對事物絕望,或以悲觀消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一切,而是讓我們了然大悟,確知世間一切的真實現象。
不要 一味向外追求不實的東西,應反觀自己的內心,發(fā)掘自性智慧,建立一個新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空即是色] .....空是說明一切事物沒有實體性,可以隨因緣條件不
同起種種變化而成不同的現象,所以空能含攝萬物,好比虛空無形無相,卻 能包容萬物,一切萬物皆不離虛空而另存。 如果我們能體會[空的]道理,放下執(zhí)著,必定可以
發(fā)揮智慧的潛能。。。。。世間的事都在不時的變化,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諦觀,不為所動是最重要的。有觀空的智慧,雖則面對同樣的環(huán)境但感受卻不一樣。 如果
能徹悟[色即是空]便能享受無執(zhí)著的風光,若能體會[空即是色]必能在空的見地上,積極的建設多彩多姿而又富有意義的歡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