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隊
——故里鉤沉(64) 從老輩子起,我們家族就有一個業(yè)余的鑼鼓隊,每逢重要節(jié)日或到農(nóng)閑季節(jié)就會拉出來敲上一通。過去農(nóng)村人沒有什么娛樂節(jié)目,每到敲鼓的時候,就成了全村人的節(jié)日狂歡,真是男女相扶將,相擁看鑼鼓,里三層外三層的男女老少擠滿了整條大姐。敲鑼打鼓的那幾個人,越是看人多就越是來勁兒,敲得離村三四里就能聽得到。鄰村的人們聽見,也會三三兩兩的跑來湊熱鬧,這真應了趙本山小品里的那句“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紅旗招展”,只是沒有紅旗罷了。尤其是到了上墳的日子,騾馬車拉著鑼鼓,一路敲著向墳上走,那場面相當壯觀;到了墳地,先不燒紙,鏗鏗鏘鏘的敲上一通,燃放鞭炮,告慰先靈,然后才各自到自己先人的墳頭上燒紙磕頭。 鑼鼓隊也是傳承有序,代代相傳。村里喜歡的人不少,插空也會搶過來敲上一頓,不過,大部分都是胡打爛敲,敲也敲不到個點上,只有幾個人有心的人平時默默的觀察,暗暗地記住老人敲打的鼓點(這鑼鼓可是有譜的),有機會就會練上一通,慢慢的就有了不少長進,被老藝人發(fā)現(xiàn)以后,就收為徒弟,以后就成了鑼鼓隊的后續(xù)成員。到我記事的時候,敲鼓的是少康叔,打镲的是西千大爺,敲鑼的是盤增爺,打鐃的是雷爺。少康叔敲鼓時笑瞇瞇的,敲出來的鼓點兒卻鏗鏘有力,震耳欲聾;盤增爺敲鑼時,不錯眼珠的瞅著打镲的西遷大爺,配合著他的一招一式;雷爺?shù)溺t敲得聲音清脆,仿佛戲劇里插科打諢的丑角,機智幽默,使人聽了不禁想笑;此時真正的主角是打镲的西遷大爺:瘦而高的他稔熟的打著镲,時而弓著腰,時而仰著臉,時而側過臉仿佛賣弄的盯著看熱鬧的人群,嘴里念念有詞(其實是默念鑼鼓點兒)。每到緊要處,岔開兩條細長的長腿,把那對兒銅镲上下翻舞,金光閃耀;在人們瘋狂的叫喊聲里,他更是敲得興起,猛然間把一只镲拋向空中,隨即穩(wěn)穩(wěn)的接住,順勢往另一只镲上一擊,發(fā)出響亮的一響。人們看得目瞪口呆,醒過神兒來就發(fā)了狂的鼓掌叫好。就在人們正陷入瘋狂的時候,少康叔的鼓敲得越來越重,越來越急,只聽得重重一敲,鑼鼓聲頓時煞?。阂煌ü木退愀嬉欢温洹U吹萌绨V如狂的人們,哪里肯罷休,嚷著要再來一通,鑼鼓隊的幾位,笑瞇瞇的也不搭腔,用毛巾檫檫汗,略事休息,然后,幾個人會意的點點頭,就又重新敲起來。 在我印象里,記得最清楚的是在文革初期,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開慶祝大會,幾個有鑼鼓的村打起擂來。幾面大鼓同時敲起,各自圍了一群人看,誰敲得好,人們就跑向那里,結果最后都跑到我們村這里來,從此,我們村的鑼鼓點名氣就更大了。1975年,我們鄰村尚古莊出了個影響全國的“朱智慧回鄉(xiāng)務農(nóng)”事件,在召開歡迎大會的前幾天,公社來人邀請我們村的鑼鼓隊助陣。歡迎會召開那天,盤增爺他們?nèi)チ?,好吃好喝的待承著;朱智慧下車的那一時刻,在熱烈的歡迎口號聲里,盤增爺他們的鑼鼓敲得震天響,電影制片廠、電視臺以及各大報社的記者們紛紛將鏡頭轉向了他們。事后,他們的身影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從而也把他們推向了輝煌的巔峰。 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幾年,村里實行農(nóng)業(yè)責任制,分田單干了,從此人們一心一意的過自己的莊稼日子,沒有心思想其他的,鑼鼓入庫了;再后來,鑼鼓無聲無息的不見了。又過了些年,人們在溫飽之余又想起了那套鑼鼓。在老態(tài)龍鐘的盤增爺?shù)热瞬俪窒拢种匦录Y購買了一套新的鑼鼓。每到吃過晚飯,在明亮的月光下,鑼鼓又響起來。后來,我進了城,離開了老家,那鏗鏘的鑼鼓聲一直響在我的夢里。我有時想,現(xiàn)在人們業(yè)余時間都只顧打麻將、喝酒、看電視了,年輕人只顧上網(wǎng)、玩游戲,還有人對那套鑼鼓感興趣嗎? 少康叔的胞弟錫洪叔也隨子女進城住了,前幾天來我家玩,我知道我離家后在村里是他在主持鑼鼓隊,就問他鑼鼓隊近來的情況,是不是早已無人問津了?沒想到他告訴我,鑼鼓隊不但沒有失落,反而有發(fā)展,全村有了三個鑼鼓隊,不少青年人也很感興趣;前兩年附近的幾個村還搞了一次邀請賽,搞得也挺熱鬧的。聽到這些,我放心了,欣慰了,看來,我記憶中的那段美好并沒有淪陷。有機會,我一定要回老家,再重新享受一番那心靈的盛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