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手獲利成本主圖
CB:DMA(((2*C+H+L)/4+(2*H+L+C)/4+(2*L+C+H)/4)/3*90,HSL/90)/90,COLORRED,CIRCLEDOT;
長底:CB*0.618,COLORWHITE;
中底:CB*0.809,COLORGREEN ;
警示:CB*1.191,COLORLIBLUE;
脫離:CB*1.382,COLORMAGENTA;
EMA((2*C+H+L)/4,240)COLORBLUE;
IF(EMA((2*C+H+L)/4,240)>REF(EMA((2*C+H+L)/4,240),1),EMA((2*C+H+L)/4,240),DRAWNULL)COLORYELLOW,CIRCLEDOT;
獲利盤
主力底倉:COST(9),COLORWHITE,LINETHICK2;
建倉:COST(21),COLORYELLOW,LINETHICK2;
平衡:COST(36),COLORMAGENTA,LINETHICK2;
中位:COST(67),COLORGREEN,LINETHICK2;
拉高:COST(84),COLORGRAY,LINETHICK2;
高位:COST(94),COLORBLUE,LINETHICK2;
STICKLINE(C>=O,C,O,8,0),COLORRED;
STICKLINE(C>=O,H,L,0,0),COLORRED;
STICKLINE(C<=O,C,O,8,0),COLORGREEN;
STICKLINE(C<=O,H,L,0,0),COLORGREEN;
介入時機
STICKLINE(100,100,0,5,0),COLOR324800;
RSV:=(((CLOSE - LLV(LOW,33)) / (HHV(HIGH,33) - LLV(LOW,33))) * 100);
動能:SMA(RSV,7,1),COLORWHITE,LINETHICK2;
運行:SMA(SMA(RSV,7,1),3,1),COLORBROWN,LINETHICK2;
Y3:(((CLOSE/COST(13))<=0.8)*10),COLORBLACK;
軌跡:SMA(SMA(SMA(RSV,6,1),5,1),3,1),COLORMAGENTA,LINETHICK2;
DRAWTEXT(CROSS(動能,23),10,'機會');
介入時機選擇線:20,COLORYELLOW,LINETHICK2;
獲利均線主圖
注釋:上漲:散戶一般獲利10%就跑,獲利30%而不跑的很少,當獲利90%繼續(xù)上沖而不跑的是誰呢?
下跌:當股價跌到獲利還有10%或30%時而跌不下去時,又是誰在扛呢?
一個簡單又初級的公式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fā)(估計通用,我用通達信)。
無法應用于大盤.
COST另一經(jīng)典指標?;I碼分布和獲利均線組合。
{籌碼分布}
{TS=130,N=99,M=3}
TS:=1,300,130;
N:=1,100,99;
MT:=1,100,3;
DA1:=IF(TS>TOTALBARSCOUNT,TOTALBARSCOUNT,TS);
DA:=IF(CURRBARSCOUNT>DA1,0,DA1);
HI:=REFDATE(HHV(H,DA),DATE);
LO:=REFDATE(LLV(L,DA),DATE);
C1:=IF(CURRBARSCOUNT<=DA,C,DRAWNULL);
GZ:=EXP(LN(HI/LO)/10);
LH1:=SUM(IF(C1>=(HI/GZ),V,0),DA);
LH2:=SUM(IF(C1>=(HI/POW(GZ,2)) AND C1<(HI/GZ),V,0),DA);
LH3:=SUM(IF(C1>=(HI/POW(GZ,3)) AND C1<(HI/POW(GZ,2)),V,0),DA);
LH4:=SUM(IF(C1>=(HI/POW(GZ,4)) AND C1<(HI/POW(GZ,3)),V,0),DA);
LH5:=SUM(IF(C1>=(HI/POW(GZ,5)) AND C1<(HI/POW(GZ,4)),V,0),DA);
LH6:=SUM(IF(C1>=(HI/POW(GZ,6)) AND C1<(HI/POW(GZ,5)),V,0),DA);
LH7:=SUM(IF(C1>=(HI/POW(GZ,7)) AND C1<(HI/POW(GZ,6)),V,0),DA);
LH8:=SUM(IF(C1>=(HI/POW(GZ,8)) AND C1<(HI/POW(GZ,7)),V,0),DA);
LH9:=SUM(IF(C1>=(LO*GZ) AND C1<LO*POW(GZ,2),V,0),DA);
LH10:=SUM(IF(C1>=LO AND C1<LO*GZ,V,0),DA);
L1:=REFDATE(HHV(LH1,DA),DATE),LINETHICK0;
L2:=REFDATE(HHV(LH2,DA),DATE),LINETHICK0;
L3:=REFDATE(HHV(LH3,DA),DATE),LINETHICK0;
L4:=REFDATE(HHV(LH4,DA),DATE);
L5:=REFDATE(HHV(LH5,DA),DATE);
L6:=REFDATE(HHV(LH6,DA),DATE);
L7:=REFDATE(HHV(LH7,DA),DATE);
L8:=REFDATE(HHV(LH8,DA),DATE);
L9:=REFDATE(HHV(LH9,DA),DATE);
L10:=REFDATE(HHV(LH10,DA),DATE);
SS:=(L1+L2+L3+L4+L5+L6+L7+L8+L9+L10);
STICKLINE(CEILING(DA*L1/SS)*3>=CURRBARSCOUNT,HI*N/100,HI/GZ,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2/SS)*3>=CURRBARSCOUNT,HI/POW(GZ,1)*N/100,HI/POW(GZ,2),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3/SS)*3>=CURRBARSCOUNT,HI/POW(GZ,2)*N/100,HI/POW(GZ,3),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4/SS)*3>=CURRBARSCOUNT,HI/POW(GZ,3)*N/100,HI/POW(GZ,4),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5/SS)*3>=CURRBARSCOUNT,HI/POW(GZ,4)*N/100,HI/POW(GZ,5),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6/SS)*3>=CURRBARSCOUNT,HI/POW(GZ,5)*N/100,HI/POW(GZ,6),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7/SS)*3>=CURRBARSCOUNT,HI/POW(GZ,6)*N/100,HI/POW(GZ,7),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8/SS)*3>=CURRBARSCOUNT,LO*POW(GZ,2),LO*POW(GZ,3)*N/100,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9/SS)*3>=CURRBARSCOUNT,LO*POW(GZ,1),LO*POW(GZ,2)*N/100,9,0)COLOR656565,LINETHICK3;
STICKLINE(CEILING(DA*L10/SS)*3>=CURRBARSCOUNT,LO,LO*POW(GZ,1)*N/100,9,0)COLOR656565,LINETHICK3;
DRAWKLINE(H,O,L,C);
{COST獲利盤籌碼均線分布}
N1:=120;
獲利盤90均線:MA(COST(90),N1);
獲利盤50均線:MA(COST(50),N1);
獲利盤30均線:MA(COST(30),N1);
獲利盤10均線:MA(COST(10),N1);
成本函數(shù),COST和WINNER
成本分布原理:
投資者一般對股票平均成本感興趣,移動平均MA、指數(shù)平滑移動平均EMA等算法都是計算股票平均成本的算法,但是這些算法沒有考慮到成交量對平均成本的影響,例如,假設最近一段時間某股票在10-20元間波動,其平均價MA為15元,但觀察其成交量發(fā)現(xiàn)在20元附近成交量巨大,而在10元附近成交量稀少,我們認為其平均成本顯然應該比15元更高才合理,為此我們可以引入換手率移動平均概念;以當天的換手率作為平滑因子計算指數(shù)平滑移動平均,用公式來表示為:
Y:=(1-A)*Y’+A*C
A表示換手率,C表示收盤價,Y和Y’分別表示今日平均價和昨日平均價。
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是:Zax,其中x為待統(tǒng)計數(shù)值,a為x占總量的比例,當日的平均成本Y可以表示為兩個部分,當日買入的和以前買入的,當日買入的成本為收盤價C,以前買入的成本為Y’,而當日買入的占總流通盤的比例為換手率A,而以前買入的則占1-A,因此今日的加權平均成本為(1-A)*Y’+A*C,因此,用這個公式更能反映股票的真實成本。
但現(xiàn)在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其一使用收盤價不能真實表示當日成本,其二是不能了解整個成本的分布情況,即我們只知道平均成本是多少,不知道整個持倉的成本分布情況,而這個分布情況有時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某股票的所有持倉成本均為10元,而另一個股票則由50%以5元買入,50%以15元買入,這兩只股票均價都是10元,但其表現(xiàn)必然有很大差別。
移動成本分布
移動成本分布就是為解決以上問題提出來的,它將平均成本概念從一條平均線擴展為一個分布圖,表示當前所有持倉量的成本分布情況,用等間距的水平線表示分布情況,水平線的垂直位置表示成本所處價位,長度表示相對比例,其中最長的線條占滿顯示區(qū),其余按照相同比例顯示。
成本分布的算法與前面以換手率作為平滑因子計算指數(shù)平滑移動平均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主要差別就在于它計算的不是一個而是一組數(shù)值,即當日成本不是收盤價,而是從最低價到最高價之間的一組數(shù)據(jù)。
成本分布算法是基于以下假設計算的:
a)每天的成本平均地分布在最低價到最高價之間,畫成移動成本圖就是一個最低價到最高價的矩形,這個矩形我們稱為當日成本;
b)每天的換手是等概率發(fā)生的,即不論買入時機如何,對于股票持有者不管是套牢還是獲利,當日拋出的概率是相同的。
成本分布畫法:
a)上市每一天的成本分布圖就是當日成本,即最低價到最高價間的一個矩形。
b)其后每一天的成本分布圖滿足Y=(1-A)*Y’+A*B,A表示當日換手,B表示當日成本,Y、Y’分別表示當日和上一日的成本分布,注意,此處BYY’均表示一個分布情況,而不是一個數(shù)值。
COST(N)
表示當日N%獲利盤的價格是多少,即有N%的持倉成本在該價格以下,其余(100-N)%的持倉成本在該價格以上,是套牢盤
限制:僅在日線分析周期有效
參數(shù):N:常量,取值范圍0-100
例:COST函數(shù)根據(jù)獲利盤和套牢盤的比例得出其分界線,我們可以由此得到90%的成本集中在COST(5)-COST(95)之間,而70%的成本集中在COST(15)-COST(85)之間;COST(50)表示平均成本,因此COST(95)-COST(5)/COST(50)就表示90%成本分布于平均成本附近的某個范圍之內(nèi),該數(shù)值描述了成本分布的密集程度。
WINNER(A)
獲利盤比例:表示以A價格賣出時獲利盤比例是多少,返回0,1表示10%獲利盤。
限制:A:常量或變量
例:WINNER(10.5)表示10.5元價格的獲利盤比例
WINNER(CLOSE)表示以當前收市價賣出獲利盤的比例
WINNER與COST是正好相反的兩個函數(shù),前者由價格求獲利盤比例,而后者由獲利盤比例求得價格,靈活應用這兩個函數(shù),可以定量地進行成本分析計算。
籌碼分布選股
成本分布可謂是分析家的一大特點,通過一種數(shù)學模式盡可能地接近和模擬市場的事實的購籌碼的分布結(jié)構,雖然做不到“知道所有人的底牌”,但是做得到“了解大部分的其他人手中的牌”
!分析家為客戶自己定量地描述市場提供了兩個成本函數(shù),COST和WINNER,從而完成了對這一部分的自由和開放的平臺制作。
在函數(shù)表中我們已有對這些函數(shù)的計算原理和計算方法有一個完整的介紹,所以這里不再贅述,直接通過以下的一些例子來了解這些函數(shù)的用法!
2、61 當日收盤價的獲利盤的比重?
含義解釋為在本周期收盤價之下的獲利籌碼的比例是多少?這樣計算的原因在于通過具體的數(shù)值分析求得更加明確的權市場的成本構成狀況。
COST(CLOSE):
同樣原理有:
COST(OPEN); COST(HIGH); COST(MA(CLOSE,5));
2、62 當日90%的成本獲利的價位?
在此價位之下的90%的籌碼在不計入交易費用的前提下都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帳面上的盈利。
WINNER(90); 同理: WINNER(10); WINNER(50);
2、63 單峰密集形態(tài)
在《高級實戰(zhàn)技法》我們提及了兩種密集形式:單峰高位密集、但逢低位密集,這兩種密集形式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基本含義。當發(fā)生在相對的高位的時候,幾率較大的后市行情是下跌即將來到,而低位則剛剛相反。
條件選股之一:單峰密集
如下圖所示,股價一直在一段區(qū)域內(nèi)上下振幅不大的波動,在狹窄的區(qū)間內(nèi)發(fā)生了大量的換手,并且延續(xù)了相當?shù)囊欢螘r間,在業(yè)界有許多種的稱呼,或者其他較為形象的描述,例如,長期的橫盤整理,時間換空間等等,該形態(tài)被視為一種主力以低成本吸籌,以耐心換取籌碼的典型手法,但是一直缺乏一種定量的描述方法,而移動成本分布的模型的建立為簡單解決這個問題帶來了契機,COST和WINNER函數(shù)則真實地實現(xiàn)了統(tǒng)計意義上的解決手段。
我們要找出70%的籌碼集中在很小的區(qū)域內(nèi)(一個容易進行橫向的對比的區(qū)間內(nèi)),也就是分布集中度較高的區(qū)域。
在兩個假設的前提下,按照以下的方法做:
先找出85%的籌碼獲利的價格線:
A1:=COST(85);
找出15%的籌碼獲利的價格線:
A2:=COST(15);
70%的獲利空間為:
A3:=A1-A2;
85%和15%的獲利價格區(qū)間的中價為:
A4:=(A1+A2)/2;
將表達式改為百分比的形式并進行界定,讓70%的籌碼分布在它們中價的10%的范圍內(nèi):
A3/A4*100<10;
如果大家已經(jīng)很熟悉分析家的公式編寫了,那么我們就不用那么多的中間表達式了,前提是清楚公式的架構,我們可以直接采用以下的表達方式:
分布集中度:
(COST(85)-COST(15))/(COST(85)+COST(15))/2<0.1
注意:分析家在移動成本分布右下角標注的“70%的籌碼分布在X元(+、-)Y%的范圍內(nèi)”,其中的X值就是我們在上式中計算的中價A4,Y就是集中度。
因為在原來的假設前提下,每一天的籌碼分布都是不斷的累加和迭算,期間的計算量相當巨大,這就是我們之所以采用以上的簡單計算方法的原因了。因為細心的用戶一定會想到,籌碼絕對不會像我們所說的那樣簡單地集中分布在85-15的區(qū)間內(nèi),但是一定是近似的分布在這個區(qū)間內(nèi),因為它們的分布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原理。
條件選股之二:低位的單峰密集
即對單峰密集加入低位的概念。我們有許多的方式進行低位的條件限定,我們可以通過對歷史上的最高點進行對比或者其它的指標公式的引用,或者采用的參照對象是一段時間內(nèi)的高點,以下將使用最后一種方式來完成這一步工作。
建立低位的模型:
“在過去一段長時間的交易周期內(nèi),采用250天,85%和15%的獲利價格區(qū)間的中價的價位在其波動范圍的下半部位,也即是低于250天振幅的50%”。
B1:=HHV(HIGH,250);
B2:=LLV(LOW,250);
B3:=B1-B2;
(A4-B2)最終的低位單峰密集的公式組為:
A1:=COST(85);
A2:=COST(15);
A3:=A1-A2;
A4:(A1+A2)/2;
A5:=A3/A4*100<10;
B1:=HHV(HIGH,250);
B2:=LLV(LOW,250);
B3:=B1-B2;
B4:=(A4-B2)A5 AND B4
其中的周期250和集中度10%,我們都可以設為參數(shù)調(diào)整,選到最佳的周期和分布集中度。
條件選股三:跌破市場成本的反彈:
當一段下降的趨勢形成之后,隨著成交不斷的發(fā)生在低位、更低位,從而整個股票的重心不斷的下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重心下移都是一樣的,如果從市場的交投情況來看(WWW·TCDZQ·COM),成交量明顯縮小的、換手率偏低的個股,它的重心就下降得很慢,甚至于出現(xiàn)減速、平走的情況。我們目前已經(jīng)可以證明,在所有的“V”字反轉(zhuǎn)當中,60%-70%或者更高的比率都會出現(xiàn)上述的情況。(當使用不同的數(shù)據(jù)測試的時候,有不同的結(jié)果)
也許從不同的市場角度,可以歸納出不同原因來解釋,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看一下在分析家當中怎樣來用公式系統(tǒng)編制這樣的技術形態(tài)。
首先,圖中有一條指標線,該技術指標是為了我們更好的觀察這種現(xiàn)象而編制的成本線指標,用以作為一個輔助性指標:
B:COST(50);
指標線B是連接日線周期上所有的50%籌碼獲利的價格的一條連線,我們也可以將它稱為市場的絕對平均成本線。
顯而易見,在下圖當中由于超跌所引起的反彈在市場平均價格線的襯托下,技術形態(tài)的特征十分容易尋找,當CLOSE背離B線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進入到了技術上的超跌反彈區(qū)域。它和傳統(tǒng)的RSI等等指標的最大不同,也是其根本不同,統(tǒng)計的對象一個是單純的價格,一個是累加了成交量變化的價格均線。
在以下的舉例當中,我們進行了一些測量,反彈點距B線的差距當時已經(jīng)達到了15%的比例。
所以有以下公式:
超跌反彈選股:量化模型為:當收盤價與絕對平均成本線的距離的百分比低于-15%,為一個超賣區(qū)間,可以考慮買入;反之,如果高于15%,為一個超買區(qū)間,應該考慮回避風險。
買入條件:
A1:=COST(50);
CROSS(A1,-15);
賣出條件:
A1:=COST(50);
CROSS(15,A1)
自編公式實現(xiàn)Winner函數(shù)
CC := DYNAINFO(7); { 今日收盤 }
ww := IF(L>CC, 0, IF(H<CC, 1, (CC-L+0.01)/(H-L+0.01))); { 每日獲利盤 }
Winner: DMA(ww, VOL/CAPITAL)*100; { 獲利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