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類方探討-陳瑞春 《傷寒論》中的桂枝湯類方,僅只有19 味藥,而演變?yōu)?0 余方,可見仲景組方的原則性和靈活性。通過桂枝湯類方的 討論,可以進一步體現(xiàn)“辨證施治”的特點。現(xiàn)就桂枝湯類 方的若干問題,作一粗略的歸納和探討。 一、方意 桂枝湯方由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五味藥組成。論 其味性,桂枝性溫味辛甘,芍藥性微寒味苦酸,甘草炙用性 微溫味甘,生姜性溫味辛,大棗性溫味甘,諸藥合用具有辛 甘苦酸四味,是調(diào)和營衛(wèi)、滋陰和陽的良方。論其組成,桂 枝湯是由兩對藥所組成,桂枝配甘草入生姜,辛甘溫養(yǎng)陽氣, 亦即辛甘化陽之意;芍藥伍甘草入大棗,酸甘滋養(yǎng)陰血,亦 即酸甘化陰之義。柯韻伯說:“此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 和陽、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之總方也?!边€有的醫(yī)家說,桂 枝湯是“無汗能發(fā),有汗能收”之劑,這樣估價桂枝湯的作 用是很確切的。因為桂枝湯方的組成,“陽中有陰,剛中有 柔,攻中有補,發(fā)中有收”,所以說, 桂枝湯方的組成包含了“對立統(tǒng)一”的辨證法則,方中既有 陰陽的對立,又有動靜的結合,既相反而又相成,藥味之間 互相是對立的,但又是以對方的存在而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以 達到相對的統(tǒng)一。這就是桂枝湯稱為“群方之冠”的理由所 在。 有人認為,桂枝湯的作用,是培養(yǎng)汗源,取正汗以祛邪汗。 如果說從桂枝湯的主治功用來看,筆者是贊同這一說法的。 因為桂枝湯確有培補中焦,興奮胃氣之功。谷氣旺盛,汗源 則充沛。所以說服桂枝湯后所取之汗是正汗,正汗出而營衛(wèi) 不和的邪汗自止,這是符合病機的,同時,結合方后“…… 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的服法來看,培養(yǎng) 汗源,取正汗的用意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前人有“桂枝下咽,陽盛則斃”之戒,這是指桂枝 湯全方而言,非指桂枝單味藥。如果說桂枝單味藥,也能下 咽而斃,那就又當別論。還必須指出,仲景提出“酒客”不 可用桂枝湯,這是因為桂枝湯方具有辛溫助陽,攻中有補的 作用,所以凡是濕熱蘊中,陽熱內(nèi)盛者,無疑是不能用桂枝 湯,這是有臨床意義的。 二、本證 桂枝湯證的本證,即是太陽表虛證。《傷寒論》說:“太 陽中風……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 桂枝湯主之?!庇终f:“太陽病,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者,桂 枝湯主之。”再結合“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 名為中風”等原文綜合來看,桂枝湯證必須具備頭痛、發(fā)熱、 惡風寒、自汗出、脈浮緩、舌苔薄白等主癥。因為太陽主一 身之表,風寒之邪客于肌表,在表之衛(wèi)氣不固,內(nèi)外合因, 邪正交爭于體表,營衛(wèi)不和,臟無他病。所以,發(fā)熱自汗出,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惡風,脈浮緩是桂枝湯證的辨證要點,也是區(qū)別于表實證的 鑒別之處。 三、兼證 桂枝湯證的兼證,內(nèi)容繁多,牽涉面廣,在《傷寒論》 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茲分述于后。 (一) 兼項強證 太陽的經(jīng)腧部位為寒邪所束,經(jīng)氣不舒,表現(xiàn)為“項背 強幾幾,反汗出惡風”,用桂枝湯解肌,加葛根以散經(jīng)腧之 邪。此即論中“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 加葛根湯主之”的意思。這與表實無汗之“項背強幾幾”比 較,‘一者有汗,—者無汗,有表虛與表實之別。臨床用本 方治“落枕”,療效甚捷,亦有經(jīng)年頸項不適者用之亦驗。 近年用本方加生黃芪、姜黃、秦艽之類,治療頸椎增生癥, 亦能改善癥狀,獲得療效。 (二) 兼喘證 凡宿喘之人,多有肺氣不足,新感風寒,可以用桂枝加 樸杏湯主治,《傷寒論》說:“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 佳?!钡珣鞔_,本方用于喘家,應有表虛證悉具,如系表 實兼喘似無效益。若與小青龍湯比較,彼則重在寒水射肺, 有飲邪可征;此則以喘為著,且有表虛諸癥。至于論中“太 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仍主以桂枝加樸杏湯, 這就應當活看。因為它只是下后表未解的治法,既不能認定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微喘”一證,亦不可執(zhí)定桂枝加樸杏一法。 (三)兼風濕證 《傷寒論》說:“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 能自轉(zhuǎn)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這是太陽病的類似證,屬雜病范疇?!秲?nèi)經(jīng)》稱為痹證。日 本丹波元堅說:風非中風,蓋總括風寒之詞?!斌w現(xiàn)了《素 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的意思。三氣雜合的 痹證,與風寒致病雖有類似之處,但性質(zhì)上又略有區(qū)別,臨 床證候亦不盡相同。本方實即桂枝湯去芍藥加附子,且附子 用量(三枚)特大,旨在驅(qū)散寒濕以鎮(zhèn)痛,有別于回陽救逆的 附子之用法。若“骨節(jié)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 的風濕留著關節(jié)證,則用甘草附子湯,溫經(jīng)散寒以定痛。 (四)兼郁熱證 《傷寒論》說:“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宜桂 枝二越婢一湯。”此即太陽表邪未解,因循失汗,里熱已成。 究其病機亦屬表實內(nèi)傳陽明,故必有口渴、心煩、舌苔薄黃、 脈浮數(shù)等癥,若與大青龍湯比較,病機大致相同,且兩者的 禁忌一樣。所不同者僅病勢有輕重之別,應當細辨。 論中還有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面有熱色,不能 得小汗出而身癢,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或如瘧狀一日再發(fā)的 用桂枝二麻黃一湯,前者發(fā)汗力較強,后者發(fā)汗力稍遜,兩 者皆屬于桂枝湯的權變法。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五)兼陽虛證 本證是表虛證的常見證,柯韻伯說:“太陽病……虛則易 陷少陰”,證之臨床確實如是。如表病汗不如法,損傷心陽, 以至心下悸欲得按,用桂枝甘草湯主治,二味扶陽補中,是 陽虛之輕癥,筆者常以此方合枳實瓜蔞薤白半夏湯,治胸痹 短氣,屬痰濁閉阻心陽者,常獲療效。又如“發(fā)汗,遂漏不 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的表邪未解, 衛(wèi)陽已虛之證,用桂枝加附子湯主治,其效甚捷,往往以小 量一二服即取效。再如,燒針令汗發(fā)奔豚的桂枝加桂湯,是 屬心陽損傷,寒氣乘之上犯。其實,未經(jīng)發(fā)汗,素稟陽氣不 足而見“氣上沖”者,用之亦驗。他如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以及桂枝甘草龍骨牡蠣 湯等,均屬汗后傷陽,隨其病機不同,變證各異,而以桂枝 湯為基礎加減運用,其辨證立法,組方用藥郡是十分嚴謹?shù)摹?br>(六)兼營虛證 《傷寒論》說:“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的汗多傷營血 證,用新加湯主治。因為桂枝湯原方旨在調(diào)和營衛(wèi),但由于 汗出過多而使營血耗損過甚,故加芍藥以滋養(yǎng)營血,復加人 參以補汗后之虛,所以能治營血失養(yǎng)的身痛證。本方與后世 補中益氣湯加桂枝,治氣虛感冒身痛,一則偏重氣虛,一則 偏重營弱,兩相比較,病機殊別,各有側重。 (七)兼里實證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本太陽病下后大實痛,是因腐穢積滯于腸胃,其病屬實,用 桂枝加大黃湯除邪止痛。許宏說:“表邪未罷,若便下之, 則虛其中,邪氣反人里。……若脈沉實,大實而痛,以手按 之不止者,乃脾實也,急宜再下,以桂枝湯以和表,加大黃 以攻其里。”許氏補出了脈沉實,按之痛不止的腹痛證,這 樣更為貼切。但此證屬太陰,是否當行大黃之攻下,尤當審 慎,不可粗疏。至于桂枝加芍藥湯所主治的腹?jié)M,是陽邪下 陷,脾氣不和,這里就不贅述。 四、變證 桂枝湯的變證,與上述兼證稍有不同,其所同者是表虛 的變證,雖以桂枝湯之法,而易桂枝湯之方,這就有必要分 開來論述。 (一)陽虛停水證 《傷寒論》說:“……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 脈沉緊……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北緱l應與《金匱》“膈 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其脈沉緊”和“心下有痰飲, 胸脅支滿,目?!钡日撌龊蠀ⅰR驗槠⑽钢嘘柌蛔?,水氣內(nèi) 停,蒙閉清陽,有形之飲停聚中焦,故頭眩心下痞滿,用苓 桂術甘湯健脾利水以化飲。這就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 之”的意思。此外,苓桂甘棗湯證,是因汗后欲作奔豚,其 人臍下悸,屬心陽不足,下焦水氣偏勝,故變桂枝湯為苓桂 甘棗湯以利水氣,平?jīng)_逆。至于桂枝去桂加苓術湯,病機與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上述有相同之處,但因其去桂去芍爭議甚多,這里就略而不 談。 (二)中陽不足證 《傷寒論》說:“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 主之。”所謂二三日是指未經(jīng)汗吐下而“心中悸而煩”?!夺t(yī) 宗金鑒》說:“心悸而煩,必其人中氣素虛?!惫视眯〗ㄖ袦?br>補虛建中。論中尚有土虛木旺,木抑土中的“腹中急痛”, 亦可用上方主治,其所以悸煩腹痛均可以小建中湯治療,因 為甘藥之用,足以資養(yǎng)脾胃,生長營血,所謂“肝得之而木 氣疏和,心得之而火用修明”,故腹中急痛,心悸而煩兩者 都能獲效。 五、病案舉例 (一)桂枝加附子湯案 吳某,男,32 歲,農(nóng)民。1970 年3 月就診。患者因勞動 時淋雨,當晚頭身重痛,惡寒發(fā)熱無汗,次日就診時,體溫 38.8℃,脈象浮數(shù),舌苔薄白,二便如常,不嘔不渴。已 用羌 活、獨活、荊芥、防風、蔓荊子、川芎、白芷等祛風勝濕藥, 服1 劑,汗出甚多,身痛反劇,不發(fā)熱,身寒怕冷,圍帳覆 被而睡且身不熱,體溫36.5℃,舌苔白潤,脈象微細。處 方: 制附片、桂枝各6g,西黨參15g,白芍6g,炙甘草5 只,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生姜3 片,大棗3 枚。 服1 劑后,肢體暖和,惡寒減輕,汗少身不痛。繼服1 劑后,惡寒自罷,知饑索食,諸癥痊愈。休息2 天后恢復勞 動。 [按]風寒感冒雖未用麻桂發(fā)汗,而祛風勝濕藥亦可過汗。 本例即發(fā)汗傷陽,故汗后身寒更甚,用桂枝加附子湯溫陽益 衛(wèi),加黨參益氣補虛而獲效。 (二)桂枝加葛根湯案 雷某,女,41 歲,教師。1978 年2 月初就診。自述頸項 部不靈活,轉(zhuǎn)動不自如已2~3 個月,且伴有上肢麻木感, 手臂舉動不便,其他如常。脈緩,舌苔薄潤。當即以桂枝加 葛根湯方數(shù)劑,并囑其攝片檢查。 二診,經(jīng)X 線攝片檢查,確診為頸椎增生癥,并訴服前 方后,頸部略感轉(zhuǎn)動靈活,脈舌均正常。處方: 桂枝6g,赤芍、白芍各6g,生黃芪15g,秦艽; 姜黃各10g,葛根15g,生姜3 片,大棗3 枚,炙甘草5g。 服20 余劑,自覺頸部俯仰靈活,手麻木減輕。 近一年多,病未復發(fā)。 [按]此雖頸椎增生癥,表現(xiàn)仍為“項背強幾幾”,病位屬 太陽經(jīng),故以桂枝湯滋陰養(yǎng)陽,加益氣活絡升津藥取得近效。 是否能鞏固,還有待長期觀察。 (三)桂枝甘草湯案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王某,女,41 歲,教師,1978 年4 月初就診。主訴:胸 悶閉憋,時而感氣促,氣不足息,喜歡嘆氣,遇陰雨天,胸 悶更甚,心悸心慌,疲乏無力,舌白潤滑,脈緩而弱,偶見 間歇。心電圖正常。診為心陽不足,胸陽閉阻。擬用桂枝甘 草湯合枳實瓜蔞薤白湯加味。處方: 桂枝10g,生黃芪15g,瓜萎殼20g,薤白12g, 枳殼、炙甘草、橘絡各10g,服5 劑。 二診,服前方后,胸悶減輕,心胸舒暢而歡快,不嘆氣, 心悸減,脈息平和無間歇。守前方加黨參15g,繼進5 劑。 三診,服前方10 余劑,諸癥已罷,一切正常。囑其服歸 脾丸以善后調(diào)理。隨訪至今,心悸氣短之癥未復發(fā)。 [按]桂枝甘草湯溫養(yǎng)心陽,加參、芪益氣,合枳實瓜蔞 薤白湯宣通心陽,故能主治心悸氣短的胸痹癥。如確診為冠 心病者,加活血化瘀藥合用,亦可緩解癥狀,能獲近期療效。 (四)桂枝麻黃各半湯案 王某,女,28 歲,工人,1979 年2 月就診。病者患蕁麻 疹多年,經(jīng)常反復發(fā)作,遍身瘙癢,尤以身體暴露部位,疹 塊特多,癢得難以堅持工作。檢查所見,頭面四肢一經(jīng)風吹 即起紅色疹塊,高出于皮膚,瘙癢特甚,煩躁不寧,飲食無 異常,二便正常,月經(jīng)先期。脈息如常,不緩不緊,舌苔薄 潤。曾服清熱祛風涼血藥,以及西藥鎮(zhèn)靜劑,抗過敏藥均罔 效。姑擬麻桂各半湯合四物湯試治。處方: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麻黃、桂枝各5g,赤芍、白芍各6g,杏仁l0g,生地 15g,當歸l0g,川芎、甘草各5g,路路通15g,生姜3 片, 大棗3 枚。服5 劑。 2 個月后;曾為她經(jīng)治的醫(yī)師轉(zhuǎn)告,病者服上藥5 劑后, 疹塊消失,病未復發(fā),一切良好。 [按]麻桂各半湯本為治風寒外束于皮膚之表證,合變通 四物湯涼血以疏風,內(nèi)外合治,故能主治本證。 (五)苓桂術甘湯案 黃某,女,42 歲,技術員,1973 年4 月就診?;颊弑?br>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已多次住院治療,病史3 年。胸 悶心悸心慌,面部及兩腳浮腫,呼吸氣短,喘咳吐稀痰,甚 至口唇發(fā)紺,惡寒身形震顫,睡寐不寧,食少腹脹,大便稀 溏,小便短少,脈細弱,舌苔白潤質(zhì)淡。用苓桂術甘湯加味 試治。處方: 茯苓15g,白術12g,桂枝、炙甘草、廣皮、法半夏各l0g, 生黃芪15g,防己l0g,車前子12g。服5 劑。 二診,服前方后,心悸、浮腫減輕,呼吸較暢利,咳減 痰少,小便增多,食納稍增,脈仍細弱,舌苔薄白潤,守前 方加制附片l0g,繼服5 劑。 三診,前方繼進5 劑后,心悸浮腫再度減輕,呼吸均勻, 唇不發(fā)紫,不惡寒,咳仍吐稀痰,睡寐安寧,脈緩而弱,舌 質(zhì)淡紅苔白。處方: 中醫(yī)資料下載站TCM999.5d6d.com 最全的中醫(yī)資料庫 中醫(yī)資料下載庫請記住我們的域名:TCM999.5d6d.com 制附片l0g,生黃芪15g,桂枝6g,白術12g,茯苓15g, 炙甘草、法半夏各lOg,五味子5g,黨參15g。服5 劑。 四診,上藥服10 余劑,諸癥悉減,浮腫消退,心不悸, 咳減痰少,飲食倍增,脈緩有力,舌苔薄潤。囑前方再進10 劑以鞏固療效。 兩年后隨訪,病者堅持上半班。如遇心悸發(fā)作,或感冒 引起身痛,胸悶心悸,即用第三診方,服數(shù)劑后諸癥悉減, 至1978 年底,患者陸續(xù)服上藥近100 余劑,體略發(fā)胖,病 未復發(fā)。 [按]本案雖為“風心病”,但究其病機,乃中陽不足,痰 飲停聚,故用苓桂術甘湯加味主治。由于病者素體脾腎不足, 證藥相符,雖長期服用,未見不良反應,且成了常備之藥。 總之,桂枝湯及其類方,在《傷寒論》中占有極為重要 的位置。這一類方是圍繞著桂枝湯加減化裁,既可治外感疾 病,也可治內(nèi)傷雜病,臨床運用甚廣。對于其病理藥理如何 用現(xiàn)代科學的手段進一步研究,使它的適應證、臨床指征更 加明確,便于掌握運用,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有待于整理提 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