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兵 “媽媽,人為什么有兩只耳朵,但是只有一張嘴巴呢?”上幼兒園的3歲小侄女歪著脖子看著正在擇菜的媽媽。 “可以方便像你這樣的孩子左耳把話聽進去,右耳朵倒出去啊?!眿寢尦吨ぷ尤碌?。 嚇了我一跳,趕緊補充一句:“寶貝,你太厲害了,知道問問題啦!耳朵是干什么的呀?” “聽話?!毙『⒑笸肆税氩剑烙嬍潜凰龐寢寚樦?。 我彎下身子,微笑地看著她,接著問:“那嘴巴呢?” “說話呀!”她明顯徒增了底氣。 “所以呢,人長兩只耳朵,一張嘴巴,就是要人少說一些話,多聽別人說,是不是?” 小孩若有所思地“哦”了一聲,便去玩耍了。 這是發(fā)生在春節(jié)的一幕。小孩媽媽的引導話語顯然存在問題,好奇心驅使小孩問問題,好奇心多么珍貴啊,媽媽的話語很容易傷害小孩的好奇心。這個年齡的小孩語言邏輯和判斷能力尚未形成,非常容易相信媽媽說的是真話,一旦小孩“聽”進去了,成為潛意識力量,極易導致青春期叛逆。如果孩子再大點,聽懂這話里有話,但是情緒管理能力尚未完善的她或許會混亂歸因,認為媽媽有意針對自己。 這個事情讓我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最讓很多父母痛心疾首的事情:跟孩子溝通時,孩子總是愛插話,這讓親子溝通變得非常艱難。 為什么有些孩子總愛插話呢? 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蘇醒,有些孩子自我中心化程度比較高,導致有些孩子出現(xiàn)非常嚴重的叛逆或者強烈的表現(xiàn)欲。前者表現(xiàn)為抗拒與大人說話,大人說什么都是逃避,說什么都不聽,對表達個人觀點不屑一顧,直接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抗議和主張;后者則表現(xiàn)為大人說半句,話還來不及說完,孩子馬上插話,表達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在當今社會,叛逆幾乎成為青春期的代名詞,比青春痘還具有人氣。叛逆是一個范圍比較廣的話題,姑且留著以后再談,現(xiàn)談談如何讓我們看起來更加禮貌有修養(yǎng)。 插話是一種不禮貌的習慣,更是自我自卑心理的折射。孩子如果對交際本身并不排斥,甚至熱衷,那么插話會給大家?guī)矸浅2欢Y貌的印象和不舒服的感受。孰不知,小孩也非常無奈,插話行為是一種繞過邏輯思考的潛意識行為,其本身是一種保護自己不受冷落的保護和防御機制,如果他不能及時通過插話來表達自己的存在,一種內(nèi)心的焦慮感就會油然而生。 怎么幫助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順利度過這個“坎”呢?我提供三點建議:第一,在家庭環(huán)境中,充分尊重孩子表達欲望。父母對孩子表達的正確觀點多肯定和贊揚,對表達不正確的觀點多耐心鼓勵和多角度引導;第二,父母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孩子在表達觀點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做到傾聽,而不是因為其他事情忽略孩子的存在,一定等孩子表達完畢后,先同理和鼓勵孩子的心情,再表達自己的看法;第三,有意識地對孩子的插話表達進行限定,甚至懲罰。就像玩游戲一樣,在游戲前都會告知并認同游戲規(guī)則,如果破壞游戲規(guī)則理應受到懲罰。同樣,父母與孩子在平時的交談過程中就有意識創(chuàng)造輕松活潑的游戲氛圍,避免生硬說教,傷害孩子自尊心,從而變得膽怯和不愿意張口說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