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否刺激了你的原始恐懼? 文/趙勵君 電影《2012》帶給了我們一個世界末日的預言,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未知性、朦朧性會放大增加恐懼感,對于這類恐懼感,解決的辦法是傳道、解惑,是把事情弄明白。明白了,被未知性放大的恐懼部分會消減,總的恐懼也就消減了。 人類自身的生存焦慮是原始焦慮,與生俱來的。這種焦慮里邊,死亡恐懼是主要成分之一,而世界末日的話題,剛好刺激到了死亡空間這個敏感點。而正常情況下對死亡抱有恐懼并非壞事。怕死的人才會真的勇敢,只要這份怕死表現的恰當就行。 看一部電影、聽到一些傳言就開始焦慮的人,真正焦慮的并非電影或傳言本身,而是原有的某些焦慮被刺激起來,比如生活的是否如意,比如情感上的是否穩(wěn)定,比如工作或職業(yè)上的危機或壓力等等。 看完全同樣的一個畫面或是一個情節(jié),不同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的不同,來自每個人原有內心狀態(tài)的不同,感受只是內心狀態(tài)的反映。與其說是相信了電影,不如說是電影刺激了我們的原始恐懼。在恐懼感被刺激、放大的情況下,我們相信了恐懼本身。 觀后感到有恐懼的人,可能平日的內心里存有一些恐懼型的由頭,是電影刺激了原來就有的某些恐懼,使恐懼感表現了出來、感受到了。這種情況下如果恐懼感很強,或是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建議做心理調整,調整的內容并不是電影,而是內心原有恐懼源。 人類對于自然、對于未知事物的恐懼,是來自本性的,是原始的遺傳性。越是似是而非、朦朦朧朧的危險,越會引起恐慌。因為一份是對事件或事物本身的恐懼,一份是對未知的恐懼,二者相加,恐懼變成雙份。 人類自身就有很多困惑,有很多恐懼項,但以前都是個體自己單獨去恐懼,誰難受誰知道。當有一個主題或是叫一個刺激是帶有群體性的,這時不同個體的原有的分散的恐懼,會一下子聚集到這個刺激之下,聚集性是帶有互動放大作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