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舟 心帆 心路心境 --智慧人生哲思格言365題 1.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2.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wěn)心安。 3.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4.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xué)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5.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6.聰明用于正路,愈聰明愈好,而文學(xué)功名益成其美。聰明用于邪路,愈聰明愈謬,而文學(xué)功名適濟其奸。 7.戰(zhàn)雖有陣,而勇為本。喪雖有禮,而哀為本。士雖有學(xué),而行為本。 8.飄風(fēng)不可以調(diào)宮商;巧婦不可以主中饋;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國家。 9.經(jīng)濟出自學(xué)問,經(jīng)濟方有本源。 10.心性見之事功,心性方為圓滿。 11.舍事功更無學(xué)問,求性道不外文章。 12.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何以“上達”?曰“下學(xué)”。何以“遠(yuǎn)到”?曰“近思”。 13.竭忠盡孝,謂之人。治國經(jīng)邦,謂之學(xué)。安危定變,謂之才。經(jīng)天緯地,謂之文。霽月光風(fēng),謂之度。萬物一體,謂之仁。 14.以心術(shù)為本根,以倫理為楨干,以學(xué)問為畬,以文章為花萼,以事業(yè)為結(jié)實,以書史為園林,以歌詠為鼓吹,以義理為膏粱,以著述為文繡,以誦讀為耕耘,以記問為居積,以前言往行為師友,以忠信篤敬為修持,以作善降祥為受用,以樂天知命為依歸。 15.凜閑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謹(jǐn)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圣。 16.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賢第一等學(xué)問;盡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賢第一等工夫萬理澄澈,則一心愈精而愈謹(jǐn);一心凝聚,則萬理愈通而愈流。 17.宇宙內(nèi)事,乃己分內(nèi)事;己分內(nèi)事,乃宇宙內(nèi)事。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xué)圣賢克已工夫。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 18.以圣賢之道教人易,以圣賢之道治己難。以圣賢之道出口易,以圣賢之道躬行難。以圣賢之道奮始易,以圣賢之道克終難。圣賢學(xué)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學(xué)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19.口里伊周,心中盜跖,責(zé)人而不責(zé)己,名為掛榜圣賢。獨凜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復(fù)知天,方是有根學(xué)問。 20.無根本底氣節(jié),如酒漢毆人,醉時勇,醒來退消,無分毫氣力。無學(xué)問底識見,如庖人煬灶,面前明,背后左右,無一些照顧。 21.理以心得為精,故當(dāng)沉潛,不然,耳邊口頭也。事以典故為據(jù),故當(dāng)博洽,不然,臆說杜撰也。只有一毫粗疏處,便認(rèn)理不真,所以說惟精,不然,眾論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說惟一,不然,利害臨之而必變。 22.接人要和中有介,處事要精中有果,認(rèn)理要正中有通。 23.在古人之后,議古人之失,則易。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則難。 24.古之學(xué)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學(xué)者,得一善言,務(wù)以悅?cè)恕9胖?,病其無能也,學(xué)之。今之君子,恥其無能也,諱之。 25.眼界要闊,遍歷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讀五經(jīng)諸史。先讀經(jīng),后讀史,則論事不謬于圣賢。既讀史,復(fù)讀經(jīng),則觀書不徒為章句。 26.讀經(jīng)傳則根底厚,看史鑒則議論偉,觀云物則眼界寬,去嗜欲則胸懷凈。 27.一庭之內(nèi),自有至樂。六經(jīng)以外,別無奇書。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28.何思何慮?居心當(dāng)如止水。勿助勿忘,為學(xué)當(dāng)如流水。 29.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心不欲勞,勞則神疲而不入。心慎雜欲,則有余靈。目慎雜觀,則有余明。 30.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魚離水則鱗枯,心離書則神索。 31.志之所趨,無遠(yuǎn)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 32.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fā)得起,何事不可做。 33.不虛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進入不得。不開悟,便如膠柱鼓瑟。一毫轉(zhuǎn)動不得。不體認(rèn),便如電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車,陸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34.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 35.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 36.愛惜精神,留他日擔(dān)當(dāng)宇宙。蹉跎歲月,問何時報答君親。 37.戒浩飲,浩飲傷神。戒貪色,貪色滅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飽食,飽食悶神。戒多動,多動亂神。戒多言,多言損神。戒多憂,多憂郁神。戒多思,多思撓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讀,久讀苦神。 38.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數(shù)也宜多:曰窮理,曰盡性,曰達天,曰入神,曰致廣大,極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數(shù)也宜少:曰謹(jǐn)言,曰慎行,曰約已,曰清心,曰節(jié)飲食,寡嗜欲。 39.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yīng)天下之變; 40.清明以養(yǎng)吾之神,湛一以養(yǎng)吾之慮,沉警以養(yǎng)吾之識,剛大以養(yǎng)吾之氣,果斷以養(yǎng)吾之才,凝重以養(yǎng)吾之度,寬裕以養(yǎng)吾之量,嚴(yán)冷以養(yǎng)吾之操。 41.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yǎng)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yǎng)大。 42.以虛養(yǎng)心,以德養(yǎng)身;以仁養(yǎng)天下萬物,以道養(yǎng)天下萬世。涵養(yǎng)沖虛,便是身世學(xué)問。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43.顏子四勿,要收入來;閑存工夫,制外以養(yǎng)中也。孟子四端,要擴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遠(yuǎn)也。 44.喜怒哀樂而曰未發(fā),是從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養(yǎng)。未發(fā)而曰喜怒哀樂,是從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45.存養(yǎng)宜沖粹,近春溫。省察宜謹(jǐn)嚴(yán),近秋肅。 46.就性情上理會,則曰涵養(yǎng)。就念慮上提撕,則曰省察。就氣質(zhì)上銷熔,則曰克治。 47.一動于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48.人心如谷種,滿腔都是生意,物欲錮之而滯矣。然而生意未嘗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鏡,全體渾是光明習(xí)染薰之而暗矣。然而明體未嘗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49.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閑。因循人似閑,心中常有余忙。 50.寡欲故靜,有主則虛。無欲之謂圣,寡欲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狂。 51.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人之心術(shù),多欲則險,寡欲則平。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52.宜靜默,宜從容,宜謹(jǐn)嚴(yán),宜儉約,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己大病。 53.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訣。勿忘勿助,得一漸字訣。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54.君子之心不勝其小,而氣量涵蓋一世。小人之心不勝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55.怒是猛虎,欲是深淵。忿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懲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56.心一松散,萬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心一執(zhí)著,萬事不得自然。一念疏忽,是錯起頭。一念決裂,是錯到底。 57.古之學(xué)者,在心上做工夫,故發(fā)之容貌,則為盛德之符。今之學(xué)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則為實德之病。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志。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58.世路風(fēng)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 59.青天白日的節(jié)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zhuǎn)坤的經(jīng)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 60.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yǎng)心第一法。 61.喜來時,一檢點。怒來時,一檢點。怠惰時,一檢點。放肆?xí)r,一檢點。 62.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63.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64.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 65.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66.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67.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胸懷牽纏處,要割得下。境地濃艷處,要淡得下。意氣忿怒處,要降得下。 68.以和氣迎人,則乖診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yǎng)身,則夢寐恬。 69.觀操存,在利害時。觀精力,在饑疲時。觀度量,在喜怒時。觀鎮(zhèn)定,在震驚時。 70.大事難事看擔(dān)當(dāng),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識見。 71.輕當(dāng)矯之以重,浮當(dāng)矯之以實,褊當(dāng)矯之以寬,執(zhí)當(dāng)矯之以圓,傲當(dāng)矯之以謙,肆當(dāng)矯之以謹(jǐn),奢當(dāng)矯之以儉,忍當(dāng)矯之以慈,貪當(dāng)矯之以廉,私當(dāng)矯之以公,放言當(dāng)矯之以緘默,好動當(dāng)矯之以鎮(zhèn)靜,粗率當(dāng)矯之以細(xì)密,躁急當(dāng)矯之以和緩,怠惰當(dāng)矯之以精勤,剛暴當(dāng)矯之以溫柔,淺露當(dāng)矯之以沉潛,溪刻當(dāng)矯之以渾厚。 72.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73.人以品為重,若有一點卑污之心,便非頂天立地漢子。品以行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74.人爭求榮乎,就其求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辱;人爭恃寵乎,就其恃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賤。 75.丈夫之高華,只在于功名氣節(jié)。鄙夫之炫耀,但求諸服飾起居。阿諛取容,男子恥為妾婦之道。本真不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76.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諂必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77.立朝不是好舍人,自居家不是好處士。平素不是好處士,則小時不是好學(xué)生。做秀才如處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婦,要養(yǎng)人。歸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78.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貴人之前莫言賤,彼將謂我求其薦。富人之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憐。 79.小人專望人恩,恩過輒忘。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必報。 80.處眾以和,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持己以正,貴有圓通不可拘之權(quán)。 81.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后之毀。使人不乍處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82.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鳥,哀哉羞此七尺之軀。暴同三足虎,毒比兩頭蛇,惜乎壞爾方寸之地。 83.富兒因求宦傾資,污吏以黷貨失職。到處樞僂,笑伊首何仇于天?何親于地?終朝籌算,問爾心何輕于命?何重于財?親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84.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士大夫當(dāng)為子孫造福,不當(dāng)為子孫求福。士大夫當(dāng)為此生惜名,不當(dāng)為此生市名。士大夫當(dāng)為一家用財,不當(dāng)為一家傷財。士大夫當(dāng)為天下養(yǎng)身,不當(dāng)為天下惜身。 85.謹(jǐn)家規(guī),崇儉樸,教耕讀,積陰德,此造福也。廣田宅,結(jié)姻援,爭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長,求福者濃而短。敦詩書,尚氣節(jié),慎取與,謹(jǐn)威儀,此惜名也。惜名者,靜而休;競標(biāo)榜,邀權(quán)貴,務(wù)矯激,習(xí)模棱,此市名也。市名者,躁而拙。濟宗黨,廣束修,救荒歉,助義舉,此用財也。靡苑囿,教歌舞,奢燕會,聚寶玩,此傷財也。用財者,損而盈:傷則者,滿而覆。省嗜欲,減思慮,戒忿怒,節(jié)飲食,此養(yǎng)身也。養(yǎng)身者,嗇而大,惜身者,膻而細(xì)。規(guī)利害,避勞怨,營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86.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處至大之事愈宜平,無事時,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有事時,卻放下此心,坦坦然若無事。無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鎮(zhèn)定方可消局中之危。當(dāng)平常之日,應(yīng)小事宜以應(yīng)大事之心應(yīng)之。 87.蓋天理無小,即目前觀之,便有一個邪正,不可忽慢茍簡,須審理之邪正以應(yīng)之方可。及變故之來,處大事宜以處小事之心處之。蓋人事雖大,自天理觀之,只有一個是非,不可驚惶失措,但憑理之是非以處之便得。 88.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89.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煩者,做不成一件事業(yè)。 90.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91.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92.過去事丟得一節(jié)是一節(jié),現(xiàn)在事了得一節(jié)是一節(jié),未來事省得一節(jié)是一節(jié)。 93.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94.居處必先精勤,乃能閑暇。凡事務(wù)求停妥,然后逍遙。 95.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閑字,然閑字要從勤中得來。天下最討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從閑中做出。 96.自己做事,切須不可迂滯,不可反覆,不可瑣碎。代人做事,極要耐得迂滯,耐得反覆,耐得瑣碎。 97.謀人事如己事,而后慮之也審。謀己事如人事,而后見之也明。 98.無私者公,無我者明。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觀利害之變。任事者,當(dāng)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dāng)設(shè)身利害之中。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quán),此之謂才。未事而知來,始事而要終,定事而知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開。 99.救已敗之事者,如馭臨崖之馬,休輕策一鞭。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 100.以真實肝膽待人,事雖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見我之肝膽。以詐偽心腸處事,人即一時受惑,日后人必見我之心腸。 101.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只怕立志不堅。 102.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見事貴乎明理,處事貴乎心公。 103.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務(wù)必疏。于虛文熠熠者,于本實必薄。 104.君子當(dāng)事,則小人皆為君子。至此不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當(dāng)事,則中人皆為小人,至此不為小人,真君子也。 105.居官先厚民風(fēng),處事先求大體。論人當(dāng)節(jié)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 106.小人處事,于利合者為利,于利背者為害。君子處事,于義合者為利,于義背者為害。 107.只人情世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108.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 109.事有機緣,不先不后,剛剛湊巧。命若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 110.事屬暖昧,要思回護他,著不得一點攻訐的念頭。人屬寒微,要思矜禮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氣象。 111.凡一事而關(guān)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閑談酒謔,慎勿形言。 112.嚴(yán)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陽春,無人不暖。 113.待己當(dāng)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當(dāng)于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114.事后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 115.試思己當(dāng)其局,未必能效彼萬一。旁觀而論人短長,抉隱摘微,不留些須余地;試思己受其毀,未必能安意順承。 116.遇事只一味鎮(zhèn)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dāng)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117.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118.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shù),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柔能制剛,遇赤子而賁、育失其勇。訥能屈辯,逢喑者而儀、秦拙于詞。 119.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120.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無心,息天下之爭心。 121.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122.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后。 123.觀世間極惡事,則一咎一慝,盡可優(yōu)容。念古來極冤人,則一毀一辱,何須計較。 124.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能容小人,是大人。 125.能培薄德,是厚德。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律身惟廉為宜,處世以退為尚。 126.以仁義存心,以勤儉作家,以忍讓接物。 127.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底,減三分讓人嘗。 128.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遁辭不可攻也,貧民不可威也。 129.禍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辭色。恥莫大于不恩人,而作恩人之狀態(tài)。 130.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松后緊。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131.事有知其當(dāng)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人有知其當(dāng)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 132.輕信輕發(fā),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zé)善之大戒也。 133.處事須留余地,責(zé)善切戒盡言。施在我有余之惠,則可以廣德。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交。 134.古人愛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惡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35.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聽其言,必觀其行,是取人之道。師其言,不問其行,是取善之方。 136.論人之非,當(dāng)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dāng)據(jù)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137.小人亦有好處,不可惡其人,并沒其是。君子亦有過差,不可好其人,并飾其非。 138.小人固當(dāng)遠(yuǎn),然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dāng)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yán)。 139.聞惡不可遽怒,恐為讒夫泄忿。聞善不可就親,恐引奸人進身。 140.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后可以聽人言。 141.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 142.人生惟酒色機關(guān),須百煉此身成鐵漢。世上有是非門戶,要三緘其口學(xué)金人。 143.工于論人者,察己常闊疏。狃于訐直者,發(fā)言多弊病。 144.人情每見一人,始以為可親;久而厭生,又以為可惡。非明于理,而復(fù)體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人情每處一境,始以為甚樂;久而生厭,又以為甚苦。非平其心,而復(fù)濟之以養(yǎng),未有不思遷者。 145.觀富貴人,當(dāng)觀其氣概,如溫厚和平者,則其榮必久,而其后必昌。觀貧賤人,當(dāng)觀其度量,如寬宏坦蕩者,則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 146.寬厚之人,吾師以養(yǎng)量。慎密之人,吾師以煉識。慈惠這人,吾師以御下。儉約之人,吾師以居家。明通之人,吾師以生慧。質(zhì)樸之人,吾師以藏拙。才智之人,吾師以應(yīng)變。緘默之人,吾師以存神。謙恭善下之人,吾師以親師友。博學(xué)強識之人,吾師以廣見聞。 147.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148.取人之直,恕其戇。取人之樸,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敬,恕其疏。取人之辯,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 149.遇則鯁人,須耐他戾氣。遇駿逸人,須耐他妄氣。遇樸厚人,須耐他滯氣。遇佻達人,須耐他浮氣。 150.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平之以坦蕩。 151.奸人詐而好名,他行事有確似君子處。迂人執(zhí)而不化,其決裂有甚于小人時。 152.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153.宇宙之大,何物不有?使擇物而取之,安得別立宇宙,置此所含之物?人心之廣,保人不容,使擇人而好之,安有別個人心,復(fù)容所惡之人? 154.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155.善處身者,必善處世;不善處世,賊身者也。善處世者,必嚴(yán)修身,不嚴(yán)修身,媚世者也。愛人而人不愛,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愛人而人即愛,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謹(jǐn)也。 156.人若近賢良,譬如紙一張;以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貫魚鱉,因臭而得臭。 157.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與之合。落落者難合,一合便不可離。欣欣者易親,乍親忽然成怨。 158.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規(guī)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 159.出一個大傷元氣進士,不如出一個能積陰德平民。交一個讀破萬卷邪士,不如交一個不識一字端人。 160.無事時,埋藏著許多小人,多事時,識破了許多君子。 161.一種人難悅亦難事,只是度量褊狹,不失為君子。一種人易事亦易悅,這是貪污軟弱,不免為小人。 162.大惡多從柔處伏,慎防綿裹之針。深仇常自愛中來,宜防刀頭之蜜。惠我者小恩,攜我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為不善者大仇。毋受小人私恩,受則恩不可酬。毋犯士夫公怒,犯則怒不可救。 163.喜時說盡知心,到失歡須防發(fā)泄。惱時說盡傷心,恐再好自覺羞慚。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 164.頑石之中,良玉隱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165.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對癡人莫說夢話,防所誤也。見短人莫說矮話,避所忌也。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后之議,受憾者常至刻骨。 166.教人以善毋過高,當(dāng)使其可從。互鄉(xiāng)童子則進之,開其善也。闕黨童子則抑之,勉其學(xué)也。 167.不可無不可,一世之識。不可有不可,一人之心。 168.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遇矜才者,毋以才相矜;但以愚敵其才,便可壓倒。遇炫奇者,毋以奇相炫;但以常敵其奇,便可破除。 169.直道事人,虛衷御物。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休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170.己性不可任,當(dāng)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dāng)用順法調(diào)之,其道在一恕字。 171.仇莫深于不體人之私,而又苦之。禍莫大于不諱人之短,而又訐之。辱人以不堪必反辱,傷人以已甚必反傷。 172.處富貴之時,要知貧賤的痛癢。值少壯之日,須念衰老的辛酸。入安樂之場,當(dāng)體患難人景況。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173.對愁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 174.居旁觀之地,務(wù)悉局內(nèi)人苦心。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欲勝人者先自勝,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175.待人三自反,處世兩如何。見人背語,勿傾耳竊聽。入人私室,勿側(cè)目旁觀。到人案頭,勿信手亂翻。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處藏物之所。 176.俗語近于市,纖語近于娼,諢語近于優(yōu)。聞君子議論,如啜苦茗;森嚴(yán)之后,甘芳溢頰。聞小人諂笑,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寒冱凝胸。 177.凡為外所勝者,皆內(nèi)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178.存乎天者,于我無與也;窮通得喪,吾聽之而已。存乎我者,于人無與也;毀譽是非,吾置之而已。 179.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180.慕人善者,勿問其所以善;恐?jǐn)M議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濟人窮者,勿問其所以窮;恐憎惡之心生,而惻隱之心泯矣。 181.時窮勢蹙之人,當(dāng)原其初心。功成名立之士,當(dāng)觀其末路。 182.蹤多歷亂,定有必不得已之私。言到支離,才是無可奈何之處。 183.惠不在大,在乎當(dāng)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184.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185.兩惠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兩怒無不成之禍。 186.古之名望相近,則相得。今之名望相近,則相妒。 187.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jǐn)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 188.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知之族人。以天地之心為心,天下無不愛之民物。人君以天地之心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一之心矣。 189.臣工以朝廷之事為事,奴仆以家主之事為事,天下無不一之事矣。 190.孝莫辭勞,轉(zhuǎn)眼便為人父母。善毋望報,回頭但看爾兒孫。 191.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yǎng)親者也。公姑得一孝婦,勝如得一孝子。婦之孝,不如導(dǎo)孫以為孝,孫能娛親者也。祖父得一孝孫,又增一輩孝子。 192.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193.婚而論財,究也夫婦之道喪。葬而求福,究也父子之恩絕。 194.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是也。君子有百世之養(yǎng),邱墓是也。 195.兄弟一塊肉,婦人是刀錐。兄弟一釜羹,婦人是鹽梅。 196.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198.心術(shù)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199.現(xiàn)在之福,積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將來之福,貽于子孫者,不可不培?,F(xiàn)在之福如點燈,隨點則隨竭。將來之福如添油,愈添則愈明。 200.問祖宗之澤,吾享者是,當(dāng)念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吾貽者是,要思傾覆之易。 201.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吾謂昨日以前,爾祖爾父,皆前世也。要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吾謂今日以后,爾子爾孫,皆后世也。 202.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子孫享富貴,則棄詩書矣。祖宗家業(yè),自勤儉中來,子孫享家業(yè),則忘勤儉矣。 203.近處不能感動,未有能及遠(yuǎn)者。小處不能調(diào)理,未有能治大者。親者不能聯(lián)屬,未有能格疏者。一家生理不能全備,未有能安養(yǎng)百姓者。一家子弟不率規(guī)矩,未有能教誨他人者。 204.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子弟有才,制其愛毋弛其誨,故不以驕敗。子弟不肖,嚴(yán)其誨毋薄其愛,故不以怨離。 205.雨澤過潤,萬物之災(zāi)也。恩崇過禮,臣妾之災(zāi)也。情愛過義,子孫之災(zāi)。 206.安詳恭敬,是教小兒第一法。公正嚴(yán)明,是做家長第一法。 207.人一心先無主宰,如何整理得一身正當(dāng)?人一身先無規(guī)矩,如何調(diào)劑得一家肅穆? 208.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大學(xué)問。消得家庭中嫌隙,便是大經(jīng)綸。 209.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剴切,不宜游移。處家庭骨肉之變,宜委曲,不宜激烈。 210.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氣結(jié)焉,而家不衰敗者。 211.閨門之內(nèi),不出戲言;則刑于之化行矣。房帷之中,不聞戲笑,則相敬之風(fēng)著矣。 212.人之于嫡室也,宜防其蔽子之過。人之于繼室也,宜防其誣子之過。 213.仆雖能,不可使與內(nèi)事。妻雖賢,不可使與外事。 214.奴仆得罪于我者尚可恕,得罪于人者不可恕。子孫得罪于人者尚可恕,得罪于天者不可恕。 215.奴之不祥,莫大于傳主人之謗語。主之不祥,莫大于行仆婢之譖言。 216.治家嚴(yán),家乃和。居鄉(xiāng)恕,鄉(xiāng)乃睦。治家忌寬,而尤忌嚴(yán)。居家忌奢,交友忌嗇。 217.無正經(jīng)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無窮親友往來,其家必然勢利。 218.日光照天,群物皆作,人靈于物,寐而不覺,是謂天起人不起,必為天神所譴。如君上臨朝,臣下高臥失誤,不免罰責(zé)。夜漏三更,群物皆息,人靈于物,煙酒沈溺,是謂地眠人不眠,必為地祈所訶。如家主欲睡,仆婢喧鬧不休,定遭鞭笞。 219.樓下不宜供神,慮樓上之穢褻。屋后必須開戶,防屋前之火災(zāi)。 220.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謂百姓可欺,且留下兒孫地步。堂上一官稱父母,漫道一官好做,還盡些父母恩情。 221.善體黎庶情,此謂民之父母。廣行陰騭事,以能保我子孫。 222.封贈父祖,易得也,無使人唾罵父祖,難得也。恩蔭子孫,易得也,無使我毒害子孫,難得也。 223.潔己方能不失己,愛民所重在親民。朝廷立法不可不嚴(yán),有司行法不可不恕。嚴(yán)以馭役而寬以恤民,極于揚善而勇于去奸,緩于催科而勤于撫字。催科中撫字,刑罰中教化。刑罰當(dāng)寬處即寬,草木亦上天生命。 224.居家為婦女們愛憐,朋友必多怒色。做官為衙門人歡喜,百姓定有怨聲。 225.官不必尊顯,期于無負(fù)君親。道不必博施,要在有裨民物。 226.天非私富一人,托以眾貧者之命。天非私貴一人,托以眾賤者之身。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227.貧賤人櫛風(fēng)沐雨,萬苦千辛;自家血汗自家消受,天之鑒察猶恕。富貴人衣稅食租,擔(dān)爵受祿;萬民血汗一人消受,天之督責(zé)更嚴(yán)。 228.平日誠以治民,而民信之,則凡有事于民,無不應(yīng)矣。平日誠以事天,而天信之,則凡有禱于天,無不應(yīng)矣。 229.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底卿相。士夫徒貪權(quán)希寵,竟成有爵底乞兒。 230.無功而食,雀鼠是已。肆害而食,虎狼是已。 231..毋矜清而傲濁,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終。 232.勤能補拙,儉以養(yǎng)廉。居官廉,人以為百姓受福,予以為錫福于子孫者不淺也,曾見有約已裕民者,后代不昌大耶?居官濁,人以為百姓受害,予以為貽害于子孫者不淺也。 233.曾見有瘠眾肥家者,歷世得久長耶?以林皋安樂懶散心做官,未有不荒怠者。以在家治生營產(chǎn)心做官,未有不貪鄙者。 234.念念用之君民,則為吉士。念念用之套數(shù),則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則為賊臣。 235.古之從仕者養(yǎng)人,今之從仕者養(yǎng)己。今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古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分。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盡分。 236.君子當(dāng)官任職,不計難易;而志在濟人,故動輒成功。小人茍祿營私,只任便安;而意在利己,故動多敗事。 237.職業(yè)是當(dāng)然底,每日做他不盡,莫要認(rèn)作假。權(quán)勢是偶然底,有日還他主者,莫要認(rèn)作真。 238.一切人為惡,猶可言也,惟讀書人不可為惡;讀書人為惡,更無教化之人矣。一切人犯法,猶可言也,惟做官人不可犯法;做官人犯法,更無禁治之人也。 239.士大夫濟人利物,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德?lián)p。士大夫憂國為民,當(dāng)有其心,不當(dāng)有其語,有其語則毀來。 240.以處女之自愛者愛身,以嚴(yán)父之教子者教士。執(zhí)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241.陷一無辜,與操刀殺人者何別?釋一大憝,與縱虎傷人者無殊。 242.針芒刺手,茨棘傷足,舉體痛楚,刑慘百倍于此,可以喜怒施之乎?;⒈谇?,坑阱在后,百般呼號,獄犴何異于此?可使無辜坐之乎。 243.官雖至尊,決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官雖至卑,決不可以己之名節(jié),佐人之喜怒。聽斷之官,成心必不可有。任事之官,成算必不可無。 244.無關(guān)緊要之票,概不標(biāo)判,則吏胥無權(quán)。不相交涉之人,概不往來,則關(guān)防自密。 245.無辜牽累難堪,非緊要,只須兩造對質(zhì),保全多少身家。疑案轉(zhuǎn)移甚大,無確據(jù),便當(dāng)末減從寬,休養(yǎng)幾人性命。 246.呆子之患,深于浪子,以其終無轉(zhuǎn)智?;韫僦?,甚于貪官,以其狼籍及人。 247.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248.禮繁則難行,卒成廢閣之書。法繁則易犯,益甚決裂之罪。 249.善啟迪人心者,當(dāng)因其所明而漸通之,毋強開其所閉。善移易風(fēng)俗者,當(dāng)困其所易而漸反之,毋強矯其所難。 250.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于民,則莫輕舉。 251.情有可通,莫將舊有者,過裁抑以生寡恩之怨。事在得已,莫將舊無者,妄增設(shè)以開多事之門。 252.為前人者,無干譽矯情,立一切不可常之法,以難后人。為后人者,無矜能露跡,為一朝即改革之政,以苦前人。 253.事在當(dāng)因,不為后人開無故之端。事在當(dāng)革,無使后人長不救之禍。 254.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者謀之。 255.莫為嬰兒之態(tài),而有大人之器。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后世之慮。 256.用三代以前見識,而不失之迂。就三代以后家數(shù),而不鄰于俗。 257.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 258.安民者何?無求于民,則民安矣。察吏者何?無求于吏,則吏察矣。 259.不可假公法以報私仇,不可假公法以報私德。 260.天德只是個無我,王道只是個愛人。惟有主,則天地萬物自我而立。必?zé)o私,斯上下四旁咸得其平。 261.治道之要,在知人。君德之要,在體仁。御臣之要,在推誠。用人之要,在擇言。理財之要,在經(jīng)制。足用之要,在薄斂。除寇之要,在安民。 262.未用兵時,全要虛心用人。既用兵時,全要實心活人。 263.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故夷齊非湯武,明臣道也。不然,則亂臣接踵而難為君。天下不可一日無民,故孔孟是湯武,明君道也。不然,則暴君接踵而難為民。 264.廟堂之上,以養(yǎng)正氣為先。海宇之內(nèi),以養(yǎng)元氣為本。人身之所重者元氣,國家之所重者人才。 265.圣人斂福,君子考祥。作德日休,為善最樂。開卷有益,作善降祥。崇德效山,藏器學(xué)海。群居守口,獨坐防心。知足常樂,能忍自安。窮達有命,吉兇由人。 266.以鏡自照見形容,以心自照見吉兇。 267.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268.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要好兒孫,須方寸中放寬一步。欲成家業(yè),宜凡事上吃虧三分。留福與兒孫,未必盡黃金白鏹。種心為產(chǎn)業(yè),由來皆美宅良田。 269.存一點天理心,不必責(zé)效于后,子孫賴之。說幾句陰騭話,縱未盡施于人,鬼神鑒之。 270.非讀書,不能入圣賢之域。非積德,不能生聰慧之兒。 271.多積陰德,諸福自至,是取決于天。盡力農(nóng)事,加倍收成,是取決于地。善教子孫,后嗣昌大,是取決于人。 272.事事培元氣,其人必壽,念念存本心,其后必昌。 273.勿謂一念可欺也,須知有天地鬼神之鑒察。勿謂一言可輕也,須知有前后左右之竊聽。勿謂一事可忽也,須知有身家性命之關(guān)系。勿謂一時可逞也,須知有子孫禍福之報應(yīng)。 274.人心一念之邪,而鬼在其中焉;因而欺侮之,播弄之,晝見于形像,夜見于夢魂,必釀其禍而后已。故邪心即是鬼,鬼與鬼相應(yīng),又何怪乎!人心一念之正,而神在其中焉。因而鑒察之,呵護之,上至于父母,下至于兒孫,必致其福而后已。故正心即是神,神與神相親,又何疑乎! 275.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終身行善事,須防錯了一件。 276.物力艱難,要知吃飯穿衣,談何容易!光陰迅速,即使讀書行善,能有幾多?只字必惜,貴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277.片言必謹(jǐn),福之基也;微命必護,壽之本也。 278.作踐五谷,非有奇禍,必有奇窮。愛惜只字,不但顯榮,亦當(dāng)延壽。 279.茹素,非圣人教也;好生,則上天意也。 280.仁厚刻薄,是修短關(guān)。謙抑盈滿,是禍福關(guān)。勤儉奢惰,是貧富關(guān)。保養(yǎng)縱欲,是人鬼關(guān)。 281.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做人無私心,便帶福氣。做事有結(jié)果,亦是壽征。 282.執(zhí)拗者福輕,而圓通之人,其福必厚。急躁者壽夭,而寬宏之士,其壽必長。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作本色人,說根心話,干近情事。 283.一點慈愛,不但是積德種子,亦是積福根苗。試看那有不慈愛底圣賢?一念容忍,不但是無量德器,亦是無量福田。試看那有不容忍底君子? 284.好惡之念,萌于夜氣,息之于靜也。惻隱之心,發(fā)于乍見,感之于動也。 285.塑像棲神,盍歸奉親;造院居僧,盍往救貧。 286.費千金而結(jié)納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饑餓。耗千楹而招來賓客,何如葺數(shù)椽之茅,以庇孤寒。 287.憫濟人窮,雖分文升合,亦是福田。樂與人善,即只字片言,皆為良藥。謀占田園,決生敗子,尊崇師傅,定產(chǎn)賢郎。 288.平居寡欲養(yǎng)身,臨大節(jié)則達生委命。治家量入為出,干好事則仗義輕財。 289.善用力者就力,善用勢者就勢。善用智者就智,善用財者就財。 290.身世多險途,急須尋求安宅。光陰同過客,切莫汩沒主翁。 291.莫忘祖父積陰功,須知文字無權(quán),全賃陰騭。最怕生平壞心術(shù),畢竟主司有眼,如見心田。 292.天下第一種可敬人,忠臣孝子。天下第一種可憐人,寡婦孤兒。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 293.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聲之平,不求響之和而響自和。德之崇,不求名之遠(yuǎn)而名自遠(yuǎn)。 294.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施必有報者,天地之定理,仁人述之以勸人。施不望報者,圣賢之盛心,君子存之以濟世。 295.面前的理路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后的惠澤要流得遠(yuǎn),令人有不匱之思。 296.不可不存時時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作惡事,須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297.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吾本薄德人,宜行積德事。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愈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益厚矣。 298.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著述行世,謂之福。有聰明之見,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無疾病纏身,謂之福。無塵俗攖心,謂之福。無兵兇荒歉,謂之福。 299.從熱鬧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便掃除無限殺機。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自培植許多生意。入瑤樹瓊林中皆寶,有謙德仁心者為祥。 300.談經(jīng)濟外,寧談藝術(shù),可以給用。談日用外,寧談山水,可以息機。談心性外,寧談因果,可以勸善。 301.藝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風(fēng),植柳可以邀蟬,貯水可以邀萍,筑臺可以邀月,種焦可以邀雨,藏書可以邀友,積德可以邀天。 302.作德日休,是謂福地。居易俟命,是謂洞天。 303.心地上無波濤,隨在皆風(fēng)恬浪靜。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304.貧賤憂戚,是我分內(nèi)事,當(dāng)動心忍性,靜以俟之,更行一切善,以斡轉(zhuǎn)之;富貴福澤,是我分外事,當(dāng)保泰持盈,慎以守之,更造一切福,以凝承之。 305.世網(wǎng)那能跳出,但當(dāng)忍性耐心,自安義命,即網(wǎng)羅中之安樂窩。塵務(wù)豈能盡捐,惟不起爐作灶,自取糾纏,即火坑中之清涼也。 306.熱不可除,而熱惱可除,秋在清涼臺上。窮不可遣,而窮愁可遣,春生安樂窩中。 307.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恒主人,得閑便是主人。要足何時足,知足便足。求閑不得閑,偷閑即閑。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308.急行緩行,前程總有許多路。逆取順取,命中只有這般財。理欲交爭,肺腑成為吳越。物我一體,參商終是弟兄。 309.以積貨財之心積學(xué)問,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國家。 310.移作無益之費以作有益,則事舉。移樂宴樂之時以樂講習(xí),則智長。移信異端之意以信圣賢,則道明。移好財色之心以好仁義,則德立。移計利害之私以計是非,則義精。移養(yǎng)小人之祿以養(yǎng)君子,則國治。移輸和戎之貲以輸軍國,則兵足。移保身家之念以保百姓,則民安。 311.做大官底,是一樣家數(shù)。做好人底,是一樣家數(shù)。 312.潛居盡可以為善,何必顯宦。躬行孝弟,志在圣賢。纂述先哲格言,刊刻廣布,行見化行一時,澤流后世,事業(yè)之不朽,蔑以加焉。貧賤盡可以積福,何必富貴。存平等心,行方便事。效法前人,懿行訓(xùn)俗型方,自然誼敦宗族,德被鄉(xiāng)鄰,利濟之無窮,孰大于是。 313.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314.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入則篤行,出則友賢。 315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饑,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 316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yīng)事,霽月光以待人。 317.省費醫(yī)貧,彈琴醫(yī)躁,獨臥醫(yī)淫,隨緣醫(yī)愁,讀書醫(yī)俗。 318.以鮮花視美色,則孽障自消。以流水聽弦歌,則性靈何害? 319.養(yǎng)德宜操琴,煉智宜彈棋,遣情宜賦詩,輔氣宜酌酒,解事宜讀史,得意宜臨書,靜坐宜焚香,醒睡宜嚼茗,體物宜展畫,適境宜按歌,閱候宜灌花,保形宜課藥,隱心宜調(diào)鶴,孤況宜聞蛩,涉趣宜觀魚,忘機宜飼雀,幽尋宜藉草,淡味宜掬泉,獨立宜望山,吟宜倚樓,清談宜翦燭,狂嘯宜登臺,逸興宜投壺,結(jié)想宜欹枕,息緣宜閉戶,探景宜攜囊,爽致宜臨風(fēng),愁懷宜佇月,倦游宜聽雨,元悟宜對雪,辟寒宜映日,空累宜看云,談道宜訪友,福后宜積德。 320.富貴家不肯從寬,必遭橫禍。聰明人不肯學(xué)厚,必夭天年。 321.倚勢欺人,勢盡而為人欺。恃財侮人,財散而受人侮。 322.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兒孫??罩性熘r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323.飽肥甘,衣食糜,不知節(jié)者損福。廣積聚,驕福貴,不知止者殺身。 324.文藝自多,浮薄之心也。富貴自雄,卑陋之見也。位尊身危,財多命殆。 325.機者禍福所由伏,人生于機,即死于機也。巧者鬼神所最忌,人有大巧,必有大拙也。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種種皆薄,未免災(zāi)及其身。 326.設(shè)陰謀,積陰私,傷陰騭,事事皆陰,自然殃流后代。積德于人所不知,是謂陰德;陰德之報,較陽德倍多。 327.造惡于人所不知,是謂陰惡;陰惡之報,較陽惡加慘。家運有盛衰,久暫雖殊,消長循環(huán)如晝夜。人謀分巧拙,智愚各別,鬼神彰癉最嚴(yán)明。 328.天堂無路則已,有君子登。地獄無門則已,有小人入。為惡畏人知,惡中冀有轉(zhuǎn)念。為善欲人知,喜處即是惡根。謂鬼神之無知,不應(yīng)祈福。謂鬼神之有知,不當(dāng)為非。勢可為惡而不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惡。于福作罪,其罪非輕!于苦作福,其福最大! 329.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磚,不見其消,日有所損。 330.為惡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孫羞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因此而不為惡。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子孫榮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 331.為善之人,非獨其宗族親戚愛之,朋友鄉(xiāng)黨敬之,雖鬼神亦陰相之。為惡之人,非獨其宗族親戚叛之,朋友鄉(xiāng)黨怨之,雖鬼神亦陰殛之。 332.為一善而此心快愜,不必自言,而鄉(xiāng)黨稱譽之,君子敬禮之,鬼神福祚之,身后傳誦之。為一惡而此心愧怍,雖欲掩護,而鄉(xiāng)黨傳笑之,王法刑辱之,鬼神災(zāi)禍之,身后指說之。 333.一命之士,茍存心于愛物,于人必有所濟。無用之人,茍存心于利已,于人必有所害。 334.膏梁積于家,而剝削人之糠覆,終必自亡其膏梁。文繡充于室,而攘取人之敝裘,終必自喪其文繡。 335.天下無窮大好事,皆由于輕利之一念;利一輕,則事事悉屬天理;為圣為賢,從此進基。天下無窮不肖事,皆由于重利之一念;利一重,則念念皆違人心,為盜為跖,從此直入。 336.清欲人知,人情之常。今吾見有貪欲人知者矣,朵其頤,垂其涎,惟恐人誤視為靈龜而不飽其欲也。善不自伐,盛德之事,今吾見有自伐其惡者矣;張其牙,露其抓,惟恐人不識為猛虎而不畏其威也。 337.謀官如鼠,得官如虎,鄙主人而薄弟子者,無恥也。 338.事事以苛刻為能,故祿薄而澤短。充一個公己公人心,便是吳越一家。任一個自私自利心,便是父子仇讎。 339.理以心為用,心死于欲則理滅,如根株斬而本亦壞也。心以理為本,理被欲害則心亡,如水泉竭而河亦干也。 340.魚與水相合,不可離也,離水則魚槁矣。形與氣相合,不可離也,離氣則形壞矣。心與理相合,不可離也,離理則心死矣。 341.天理是清虛之物,清虛則靈,靈則活。人欲是渣滓之物,渣滓則蠢,蠢則死。 342.毋以嗜欲殺身,毋以貨財殺子孫,毋以政事殺百姓,毋以學(xué)術(shù)殺天下后世。毋執(zhí)去來之勢而救權(quán),毋固得喪之位而為寵。毋恃聚散之財而為利,毋認(rèn)離合之形而為我。 343.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吃天道的虧。 344.精工言語,于行事毫不相干,照管皮毛,與性靈有何關(guān)涉。荊棘滿野,而望收嘉禾者愚。私念滿胸,而欲求福應(yīng)者悖。 345.莊敬非但日強也,凝心靜氣,覺分陰寸晷,倍自舒長。安肆非但曰偷也,意縱神馳,雖累月經(jīng)年,亦形迅駛。 346.自家過惡自家省,待禍敗時,省已遲矣。自家病痛自家醫(yī),待死亡時,醫(yī)已晚矣。 347.多事為讀書第一病。多欲為養(yǎng)生第一病。多言為涉世第一病。多智為立心第一病。多費為作家第一病。 348.今之用人,只怕無去處,不知其病根在來處。今之理財,只怕無來處,不知其病根在去處。 349.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賤不足惡,可惡是賤而無能。老不足嘆,可嘆是老而無成。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無補。 350.事到全美處,怨我者難開指摘之端。行到至污處,愛我者莫施掩護之法。 351.衣垢不湔,器缺不補,對人猶有慚色。行垢不湔,德缺不補,對天豈無愧心。 352.供人欣賞,儕風(fēng)月于煙花,是曰褻天。逞我機鋒,借詩書以戲謔,是名侮圣。 353.罪莫大于褻天,惡莫大于無恥,過莫大于多言。 354.言語之惡,莫大于造誣。行事之惡,莫大于苛刻。心術(shù)之惡,莫大于深險。 355.談人之善,澤于膏沐。暴人之惡,痛于戈矛。當(dāng)厄之施,甘為時雨。傷心之語,毒于陰冰。 356.陰嚴(yán)積雨之險奇,可以想為文境,不可設(shè)為心境。華林映日之綺麗,可以假為文情,不可以為世情。 357.巢父洗耳以鳴高,予以為耳其竇也,其言已入于心矣,當(dāng)剖心而浣之。陳仲出哇以示潔,予以為哇其滓也,其味已入于腸矣,當(dāng)腸而滌之。 358.詆緇黃之背本宗,或矜帶壞圣賢名教。詈青紫之忘故友,乃衡茅傷骨肉天倫。 359.炎涼之態(tài),富貴甚于貧賤。嫉妒之心,骨肉甚于外人。 360.兄弟爭財,父遺不盡不止。妻妾爭寵,夫命不死不休。 361.受連城而代死,貪者不為,然死利者何須連城?攜傾國以待殂,淫者不敢,然死色者何須傾國。 362.病危烏獲,雖童子制梃可撻。臭腐王嬙,惟狐貍鉆穴相窺。 363.圣人悲時憫俗,賢人痛世疾俗。眾人混世逐俗,小人敗常亂俗。 364.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福莫大于無禍,禍莫大于邀福。 365.人生當(dāng)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