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靈隱對妙句
駱賓王(?—約684年),唐朝文學家。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高宗時歷官武功、長安主簿、侍御史,下獄。獲釋后出任臨海丞。以詩名世,亦擅文。其詩擅長長篇歌行,內(nèi)容多為悲憤之詞,亦多個人哀怨,整練縝密,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后徐懋功的孫子徐敬業(yè)起兵反武則天,他曾為徐敬業(yè)作《討武檄》檄文。 武則天見后大加稱賞,認為遺漏如此人才乃宰相之過。徐敬業(yè)起兵失敗后,他與徐敬業(yè)一同逃往浙江杭州靈隱寺。徐敬業(yè)后來在南岳衡山落發(fā)為僧,駱賓王便在靈隱寺剃頭出家①。自此,駱賓王遍游各地名山大川,終于死在靈隱寺。 ①另據(jù)史載,駱賓王助徐懋功的孫子徐敬業(yè)起兵反武則天以后,被李孝逸、魏元忠所率唐軍大敗,潰逃江都,想出海奔高麗,在海陵因風阻不得起航。部將王那相將他們斬首降唐,傳首東都洛陽。 駱賓王自幼就聰敏過人,很有才氣,尤善寫詩,被稱為“神童”。 駱賓王六七歲時就愛好詩歌,每天讀幾十首,邊讀邊背,腦子里裝滿了名人詩句。 他常常喜歡坐在池塘邊或溪水畔朗誦古詩。有一天清晨,溪水清清,綠波蕩漾,一群群白鵝和鴨子,盡情地在水面上漂游,活潑又可愛。岸邊的石頭上,坐著駱賓王。他一會兒手捧詩書朗誦一陣,一會兒把兩只小腳伸進水里叮咚叮咚地打水玩,白鵝被他雙腳撩起的水花嚇得仰頭逃跑,發(fā)出嘎嘎嘎的叫聲。駱賓王看著漂游遠去的白鵝,兩只紅掌不斷地撥動,他目不轉(zhuǎn)睛地觀察著白鵝的一舉一動,不禁叫了起來:“多有趣呀,好看極了!”于是,他經(jīng)過一番琢磨,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妙筆神詩《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寫這首名詩時,駱賓王年僅7 歲。 唐代詩人宋之問有次夜游杭州靈隱寺,見寺內(nèi)月光皎潔,松筠與泉石互映,樹影婆娑可愛,但覺秋氣逼人,微有寒色,便信口吟出半聯(lián): 嶺邊樹色含風冷。 再想得半聯(lián),以便合成一副妙對,不料卻苦吟不就。旁有一老僧見狀,提醒他說:“風景只在口頭,何用如此苦搜?”宋之問聽了,不覺暗自吃驚道:“除了盧、駱、王、楊,我也要算做當今一個才子,怎么這老和尚開口就輕薄起來?”欲要呵叱和尚,又覺他說話雖若戲侮,而“風景只在口頭”之言,卻大有意思,便和氣地問道:“師父莫不也會吟詩么?”老僧答道:“老僧詩雖不會吟,但這半聯(lián)早已代郎君對就了也。”宋之問聽他說“對就了”,暗笑道:“不知對些什么出來?”因問道:“既對就,何不念與我聽?”老和尚遂念道: 石上泉聲帶雨秋。② 意即山畔的樹色充滿清風的涼意,石上的泉聲響著秋雨的韻律,上下聯(lián)合在一起,寥寥14字,便把靈隱寺內(nèi)的景致和季節(jié)特征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使讀者恍如身臨其境,踏著婆娑的樹影,傾聽著清泉的秋韻,陶醉在充滿詩情畫意的靈隱勝境之中。宋之問的起句不俗,老僧的對句尤妙。難怪這位頗以才子自傲的宋之問聞對大驚,忙躬身施禮,甘拜下風。 原來這位老僧不是別人,竟是隱身佛門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 在杭州靈隱寺的巢枸塢,有座韜光庵,據(jù)傳是因唐代高僧韜光在此結(jié)庵而得名。游人來到這里,總喜歡登上觀海亭,遠望錢塘江入海的壯觀景致,并吟誦亭柱上那副氣勢開闊、意境不凡的對聯(lián):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錢塘十景”之一“韜光觀海”,即由此而來。說起這副對聯(lián),還有一段故事。 唐中宗年間,詩人宋之問有次從紹興返回京城,路過杭州,又前往久負盛名的靈隱寺游玩。上次夜游靈隱寺,得了一副佳聯(lián),他一直忘不了那個指點他的高僧。是夜皓月當空,如同白晝。鷲嶺(飛來峰)顯得更加冷峭,寺中殿閣孤寂清幽。宋之問信步來到大雄寶殿前的長廊上,詩興大發(fā),禁不住脫口吟道: 鷲嶺郁巖,龍宮鎖寂寥。 苦苦思索對句,雖搜腸刮肚,終不如意。正在焦急時,忽抬頭見一老僧坐在大禪床上,點長明燈。老僧見宋之問行吟之苦狀,便問:“少年夜久不寐,吟諷甚苦,何故?”宋之問便如實相告。老僧讓宋之問再吟一遍出句。宋之問便將出句吟出。老僧聽后道:何不對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③ 宋之問一時大為愕然,詫異這位老僧的詩才,十分佩服,深感老和尚所吟半聯(lián),實為難得的千古佳句。過后,他才猛然想起是上次見過的那位老僧。 第二天,宋之問找遍靈隱寺的各個角落,尋訪這位老僧,卻已不知去向。及至問到知底細人,方才得知這位老僧乃是大名鼎鼎的大詩人駱賓王,且早已出門云游遠去了。宋之問不敢隱瞞,如實告知于杭州知府。 當時的杭州知府知道自己未能捕獲徐敬業(yè)和駱賓王兩個“欽犯”,是吃罪不起的。便找了兩個相貌相似的人做替罪羊殺掉了,這才算搪塞了過去。 后來,有人便將駱賓王的這一名句作為對聯(lián),書于“韜光觀海亭”的楹柱之上,成為“錢塘十景”之一。 由于駱賓王所對兩句對聯(lián),將靈隱寺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與開闊遠景一下子鮮明地展示出來了,宋之問才得以一口氣完成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名詩: 鷲嶺郁巖,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山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fā),凍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臺路,看余渡石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