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中,往往也會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身體不適而患病。藥物療法是防治疾病的綜合措施中一個重要的步驟。 兒科醫(yī)生用藥的原則是能口服用藥的不采取肌肉注射用藥;能夠肌肉注射給藥的不采取靜脈輸液給藥。因此口服喂藥是治療疾病的第一選擇。但是由于寶寶年齡小,藥物或多或少帶有苦味或者其它寶寶不喜歡的味道,對于偏好甜味的寶寶來說,這些異味的藥物確實不受寶寶的歡迎,甚至拒絕、反抗,因此造成不少的寶寶喂藥困難,使得疾病不能很快地進行治療,往往貽誤病情,對此媽媽頗感頭痛或無奈。 兒科用藥與成人有著顯著不同的特點,小兒絕不是縮小的成人版。由于小兒的各個器官處于未完全成熟還在繼續(xù)不斷發(fā)育時期,尤其是肝、腎、血液以及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用藥不當(dāng)很容易對身體的損害,甚至是一些不可逆的傷害;小兒由于的新陳代謝旺盛,藥物在身體中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的過程比成人快;小兒體液含量比例較之成人高,但是對于水、電解質(zhì)代謝的調(diào)節(jié)功能差,因此對于影響水、電解質(zhì)代謝的藥物更加敏感,較成人更易于引起中毒。因此家長需要向醫(yī)生進一步了解藥物的性能、作用、原理、吸收、代謝和排泄以及適應(yīng)癥、毒性反應(yīng)以及禁忌癥,做到合理用藥,正確喂藥,盡量減少患兒的痛苦以及家長的負(fù)擔(dān),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目前兒童藥物多以液體或者顆粒制劑為主。此外還有滴劑、混懸劑、咀嚼片、泡騰片劑以方便患兒口服。為了減少藥物的不良味道,多采用糖漿或者加入甜味劑和香味劑的制劑、或者包以糖衣以增加寶寶的喜好,達到安全、順利口服藥物的目的。為了孩子依從性,還開發(fā)了一些半衰期(半衰期一般指藥物在血漿中最高濃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時間。)比較長的藥物,可以每天吃一次或者兩次的藥物,減少了喂藥時的困難。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接受藥物,家長最好選擇寶寶易于接受的藥物劑型或者半衰期比較長的藥物。 小兒藥物劑量的計算目前采取兩種計算方法: ●按小兒體重計算: 嬰兒6個月前體重估計:月齡×0.6+3(kg)或者出生時體重(g)+月齡×700g 7~12個月體重估計:月齡×0.5+3.6(kg)或者6000g+月齡×250g 1歲以上體重估計:年齡×2+7(kg)或者+8(kg)(城市) 藥物劑量(每日或者每次)=藥物/kg×估計的體重(kg) ●按體表面積計算: 此法認(rèn)為相對準(zhǔn)確、科學(xué)性強,但是新生兒不適合使用體表面積計算藥量。對于嬰幼兒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計算出體表面積: 體表面積(平方米)=0.035(m2/kg)×體重(kg)+0.1(m2)(此公式僅限于體重在30公斤以下者), 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表面積/成人體表面積(1.73平方米) 一、喂藥時間的安排 喂藥的時間要嚴(yán)格地遵照醫(yī)生的醫(yī)囑或者藥品說明書的使用時間。每種藥物進入體內(nèi)后,絕大多數(shù)借助血液到達作用部位或受體部位,并達到一定濃度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一般來說藥物作用的強度與藥物在血漿中的濃度成正比,藥物在體內(nèi)的濃度隨著時間而變化。只有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一定濃度對于治療疾病才能有效。大多數(shù)藥物的治療和毒性(不良反應(yīng))作用的強度都取決于作用部位或受體部位藥物濃度,而藥物到達作用部位的濃度與血藥濃度直接有關(guān)。所以對于使用的每一種藥物醫(yī)生都會明確告訴你口服藥物的時間,才能保證藥物在血液中有效的治療濃度,達到治療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抗生素的服藥時間要嚴(yán)格遵照醫(yī)囑和藥品說明書進行服用,以迅速達到有效血藥濃度,這樣才能制約或殺滅細(xì)菌,控制病情的發(fā)展。 例如:醫(yī)生告訴家長,此藥需要每天吃三次,每次一片。往往家長多是早晨吃一次,中午吃一次、晚上吃一次。這種吃法就是錯誤的,它不能保證藥物在血液中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因為在夜間血藥濃度就可能下降到很低水平,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正確的口服時間應(yīng)該是間隔8小時吃一次,家長可以早8點、下午4點,夜間12點各口服一次。每日2次用藥指的是間隔12小時口服1次,每日3次用藥指的是間隔8小時口服1次,每日4次用藥指的是間隔6小時口服1次,這樣才能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控制病情發(fā)展,直至痊愈。 另外需要注意藥物是飯前(飯前15~30分鐘)服用還是飯時、飯后服用。一般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多建議飯后或者飯時服用,因為空腹服用會加重對胃腸道的刺激;像阿司匹林片、鈣片飯后服用就可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但是有的藥物空腹服用能夠迅速進入腸道,保持高濃度,藥效發(fā)揮的好。像一些收斂止瀉藥物、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可以在飯前30分鐘服用。像一些助消化藥物建議飯時服用;鐵劑的吸收有明顯的晝夜節(jié)律,因此補充鐵劑晚上7時服用比早上7時服用有效利用度高。人體的血鈣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因此,晚飯后服用補鈣藥可使鈣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脫敏的藥物晚上臨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有的藥物在癥狀消失后還需要繼續(xù)服用到整個療程結(jié)束才能停藥,否則會引起疾病的反復(fù),形成遷延性或者慢性的疾病。例如細(xì)菌性痢疾,其療程7~10天,即使大便外形正常,顯微鏡檢查大便已經(jīng)無膿血,還要繼續(xù)用藥,直至大便培養(yǎng)3次正常后方可停用抗生素。 二、喂藥前的準(zhǔn)備工作 給寶寶喂藥需要選擇合適的器皿工具,對于新生兒或者小嬰兒可以使用滴管;1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選擇湯匙或者帶有刻度的小量杯;長把飯勺或者壓舌板;如果吃的是藥片還需要準(zhǔn)備研碎藥物用的小藥缽將藥片研碎;為了減輕孩子對于苦味揮著其它異味的刺激家長可以準(zhǔn)備白砂糖,對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準(zhǔn)備一些小的水果糖塊。針對自己孩子的情況也可以使用去掉針頭的注射器。攪動藥物的筷子一根、白開水一杯。大毛巾一塊,圍嘴一條。以上物品均要經(jīng)過消毒后方可使用。 三、給寶寶喂藥的基本步驟 首先孩子吃藥時要選擇半坐位姿態(tài),輕輕把住四肢,固定住頭部,以防喂藥時嗆著孩子或者誤吸入氣管。 對于1歲之內(nèi)的小嬰兒使用小滴管喂藥最適宜。喂藥前圍上圍嘴,旁邊預(yù)備好毛巾,將小滴管吸進藥(可以混入少許白糖)后,伸進孩子的嘴里,滴管嘴放在一側(cè)頰粘膜和牙齦之間將藥少量擠進,待孩子吞咽后再繼續(xù)喂下一口,吃完藥后在喂上幾口水,用毛巾擦干凈嘴角,然后親親和夸獎孩子。 對于大一些的孩子,先做好動員工作,通過家長講解為什么要吃藥,吃藥后病就會好的快一些,才能有力氣玩和游戲的道理。對于明白事理比較合作的孩子可以圍上圍嘴直接使用湯勺喂藥,喂完藥后讓孩子喝幾口清水,用毛巾擦干凈嘴角,給一塊糖來解除孩子口腔中的異味,也表示你對孩子好的行為的一種獎勵,告訴孩子今天你吃藥表現(xiàn)的非常好,媽媽非常高興親一親你的孩子,將孩子這個好的行為鞏固下來。如果不合作的孩子,大人抱著孩子,可以采取半坐位,圍上圍嘴,將孩子的兩條腿夾在大人的兩腿之間,孩子的一條胳膊放在大人的身后,大人一只手固定住孩子另一只胳膊。大人另一個胳膊固定住孩子的頭部。另一個家長用長把飯勺或者壓舌板輕輕壓住孩子的舌頭的中部,用湯勺或者去墊針頭的注射器將藥液滴進孩子的頰粘膜和牙齦交界之處,讓藥物慢慢流進。壓舌板或者勺把先不要取出,待孩子咽后可以放松一下,然后繼續(xù)壓下舌頭喂藥,直至全部喂完,然后喝幾口清水。不過最后還可以給孩子一塊糖,告訴他這樣可以減少藥物的異味,減少孩子對吃藥的恐懼感。但是說服工作還是要進行的,孩子只要有一點進步就要進行表揚,將孩子的進步的行為鞏固下來,直到能夠自己主動去吃藥。 四、給寶寶喂藥的注意事項 平時家長要做好教育工作,平時不要利用吃藥、打針、去醫(yī)院恐嚇孩子,造成孩子對一些醫(yī)療行為的恐懼感,要告訴孩子生病后就需要吃藥,接受醫(yī)生的治療,這樣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吃藥前一定要核對藥物名稱、藥物劑量、使用說明、有無禁忌、是否在保質(zhì)期內(nèi),準(zhǔn)確無誤后方可喂孩子;如果是液態(tài)制劑吃前一定要搖勻后再吃;藥片研碎后倒入少許水,調(diào)成混懸狀備用。吃完藥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當(dāng)引起藥物變質(zhì)。 喂藥時不要采取撬嘴,捏緊鼻孔,強行灌藥,這樣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感,孩子掙扎后很容易嗆著孩子引起誤吸。尤其是一些油類的藥物更要慎重,防止嗆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不要在孩子張口說話或者大哭時突然喂藥,這樣很容易隨著孩子的吸氣而將藥物誤入氣管。 藥物不能與果汁、牛奶、豆?jié){、飯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為這樣做的結(jié)果很容易引起藥物與食物間的不良反應(yīng)或者降低藥物的藥效。 家長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同時也要給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樣,當(dāng)孩子看到榜樣被獎賞的行為時,就增加產(chǎn)生同樣行為的傾向;反之,當(dāng)孩子看到榜樣被懲罰的行為時,就會抑制產(chǎn)生這種行為的傾向。 我怎樣給外孫子喂藥: 我的外孫子銘銘很少得病,一旦患病后都是自己乖乖的吃藥,從來不用我操心。我想可能因為我是醫(yī)生,在平時的言談話語中無不流露出患病就要吃藥而且必須吃藥進行治療,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所以他從來不認(rèn)為吃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1歲前我們是使用滴管喂藥,每次喂藥前只是將滴管輕輕放進他的嘴巴里,讓他玩一會兒,在他玩的過程中,輕輕地將滴管的藥物慢慢擠進他的嘴里,他只是咧咧嘴就吃進去了。1歲以后因為要訓(xùn)練他的精細(xì)動作,因此我們就給他買了幾只10毫升和5毫升的注射器,去掉針頭,他就動手學(xué)習(xí)將注射器內(nèi)吸進水,或者將注射器中吸進的涼開水打出去。每次都是他自己含著注射器的頭,將涼開水打進自己嘴里,所以他對注射器不感到陌生而且特別喜歡自己往嘴里打水喝,他認(rèn)為這是游戲,因此喂藥時就很自然地自己喂自己吃了。吃完藥后獎勵一塊糖是不可少的,因為平時不讓他吃糖,他自己也知道多吃糖容易生成蛀牙,所以能夠讓吃一塊糖他覺得這是莫大的獎勵和享受。我從來不會給孩子亂吃藥的,對于孩子感冒只要幾聲咳嗽,流一些鼻涕,我就是讓孩子多喝水,沒有吃過藥,讓自己慢慢增長抵抗力。一旦伴有發(fā)熱我才給孩子吃一些清熱解毒的中成藥,因為平時吃藥少,又注意飲食的搭配,沒有吃過任何所謂的保健品,所以每次用藥的效果都很好,至今我的外孫子從沒有用過一次抗生素。文/張思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