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功法之“校二十四法”
“校二十四法”之校字,乃校正之意。即現(xiàn)在所說的“調正”之意。二十四法,乃形意拳的八字訣,頂、扣、圓、敏、抱、垂、曲、挺,而八字者,又各有三種。這就是二十四法之說的由來。校二十四法說,就是:“調正身法的二十四種方法”。此乃立身之規(guī)矩,只有二十四法時時處處皆做對了,才符合拳術攻防之道的“身法”。普通人不具備此“校二十四法”后的身法,故不具備傳統(tǒng)拳術攻防的能力。這就是習拳得真?zhèn)髡吆推胀ㄆ匠H嗽?/SPAN>“身法”的不同處。此校二十四法乃入門之規(guī)矩,是身法基礎功夫內容。前賢云:“樁法及拳式站定動變時,此八字須具備焉。所以養(yǎng)氣蓄力,使敵我者,無所措使,斯五行拳所持有者也”。此論說明校二十四法乃形意拳門特別注重的內容。 然校二十四法的內容,在象形拳法中亦有,只是基本的八個字不盡相同,薜顛先生在其所著《象形拳法真詮》一書中說的八個字是:弓、垂、扣、圓、頂、擺、挺、抱。 此八個字與形意拳門的八個字,不盡相同。如果同有三種,皆為二十四法。就會出現(xiàn)二十四法中有十八法同,六法異。再仔細看形意拳的解釋和象形拳法的解釋,有的字中的細解內容各異。這樣的結果,就是校二十四法的內容之說法也不盡相同了。簡單的看,是這樣的結果。認真的推敲,其實無異。只在側重點方面不同,宗旨就是一個,即通過校二十四法的規(guī)矩,調正身法,而成了一個“道體法身”乃是不二的。這才是校二十四法之說的由來,及其練、體、用的的重要之意義。認識到校二十四法之說的實質意義,我們再看其內容為何。為全面起見,以薜顛先生象形拳法八字為主,形意拳門八字為補充,盡量較全面闡述之。 形意拳術和象形拳法的異同 形意拳術,無非象形取意,即取十二種動物之能,以取其形之神者,立五行拳之五行,以取意也。合而名之形意拳。即外有其形內立其意。名雖五行,十二形合一,實則包羅萬象。茍能潛心玩索,得其化生之理,克制之道,內外一氣,心意相合,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自有不聞不見之神妙。蓋還虛洗髓之功,有以致之也。 象形拳法,乃內家、外家之功。運用先天固有之真,培養(yǎng)后天有象之體,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推演變化,妙極神明,內運其意,外發(fā)其象。象由于意致,意實在于象先。故象形者,即:“誠中形外”之意也。蓋有象而外全非真象,無意之中確有真意。法曰:“有象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議”。此非淺造者所能領會萬一也。 上述形意拳家和象形拳家的兩段論述,雖立論角度不同,但又都如文字“六書”的“象形、會意”而立拳說,述其精旨妙義,確是相同的。因“拳術可體萬物而不遺”的這個特點,故立論之點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統(tǒng)觀傳統(tǒng)拳術各家之論,無有出其外者。 上述形意拳家,象形拳家之妙論,皆本“健順參半”之妙旨而開宗明義,立定拳法之根基,這一點是相同的。即乾健之內氣、坤順之外形的“二一一二”之宗旨論拳,這是毫無異議的。再深一步認識,以“三一一三”之旨立論的話,此兩家又無不是“靈神、內氣、外形,三者渾化歸一的德之體;一而三之元玄的聽探之靜,信息處理之動靜,順化之動的有化無,無生有,有無相生的道之用的”。如擴展開來認識的話,傳統(tǒng)拳術中的各門派、拳種,無不是稟此宗旨妙義而立拳的。只是各家之論述存在側重不同,理法疏密之差異而已。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認識“八字訣”的“校二十四法”之說的內容時,就具有廣泛的意義了。換句話說,也就是“校二十四法”對于每一個習練傳統(tǒng)拳術攻防之道的人來說,都具有校正身法的實際意義了。都要以二十四法的規(guī)矩,來初步改變自身,立定“法身”身法之根基。 校二十四法的具體內容之精義 為說明二十四法的具體內容之精義,必須取形意拳八字訣和象形拳八字訣,依依對照,方能議論的清楚,闡釋的明白,以備習拳者參閱。否則,偏于任何說法,都會論述的不全面了。故只有一條一條的錄其原文,方能較全面的議論清楚,闡釋明白。以八字訣為綱,二十四法為目,這樣方能綱舉目張。照錄之原文,首條用薜顛先生之八字訣,次條為姜容樵先生之八字訣,然后是我的議論之內容。下面就依序闡釋此中之精義。 頂字訣 薛:頭上有頂沖天之雄,手上有頂推山之功,舌上有頂吼獅威容,故謂“三頂”。 姜:三頂者何?頭(后腦骨)向上頂,有沖天之雄。頭為周身之主,上頂則后三關易通,腎氣因之上達泥丸,以養(yǎng)性。手掌外頂,有推山之功,則氣貫周身,力達四肢。舌上頂,有吼獅吞象之容,能導上升之腎氣,下行歸人丹田,以固命,是謂之“三頂”。 頂字訣之頂字,有止于此之意,內氣上升至百會上,謂之沖天之雄。頭為天才。百會為頭之最上頂端,內氣至此謂之頂。所謂“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之頂也。拳經云:“頭若頂千鈞,頸如搬樹轉”。就是此“頂”字之訣也。所謂“后腦骨向上頂”之頂字,乃向上豎起之意,還是百會穴放置頭的最上端之意。百會置頭最上端則頭正,頭正領起則一身無懶骨,正所謂“頭統(tǒng)健之體,乃全身之總領也。故“頂頭懸”乃調身第一大法也。 手之頂,手有手的規(guī)矩,尤其是主攻手的肘與膝上下垂直合住,肘不能越過膝頭,此時之手的內勁要到拳頭頂端或掌的頂端,此時手頭要有如推石柱之頂勁,才能打人如釘釘。此乃手上有頂推山之功的精義,只有氣貫周身,勁達四梢者,才能具備手上之頂?shù)墓Ψ颉?o:p> 舌上頂,舌舔上腭,是舌放置而舔上腭處,非用力也,喉嚨暢開,謂之吼獅吞象之容,形容喉嚨暢開之象也,氣機通暢無阻之意也。又能接引內氣下行歸入丹田以堅固命氣也。 三頂之論,兩家之論皆相同也。唯獨沒有“腰頂”之內容。腰為一身弓之把。發(fā)放人時“弓張把要頂”,取腰向前頂送之法式的。這一點,太極拳中強調的非常清楚。八卦掌拳師郭古民先生在歌訣中說:“背如箕底方為緊,掌穿力自如反弓”。講的就是“弓張把要頂”的“腰頂”之身法的。 扣字訣 薛:膀扣開胸精氣上升,陰氣下降任脈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故謂“三扣”。 姜:三扣者何?兩肩要扣,則前胸空闊,氣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則氣力到手,樁步力厚,牙齒要扣,則筋骨緊縮,是謂之“三扣”。 此扣字訣,猶如將碗口朝下押在桌子上一般意思。背圓則胸平,兩肩若扣,虛胸實少腹,氣貼背之緣故,猶如天扣地一般。手心微凹則手背自扣。足心虛空,則足背必扣。實乃“陽散陰聚”之秘訣爾。即“天圓地方”之意思。在意調,非用力也。 故肩扣則利于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手足背扣,利于內氣運行故周身勁力雄健,形之式使然也。 然齒扣之說,形意拳有論,雖曰牙齒要扣,亦是微微合住,亦非是用力,避免口開神氣散失,防止受擊時傷害過大,避免咬舌。齒乃骨之余,齒合則一身骨力不散亂。一身如繩束,自可收放自如。此乃緊縮筋骨之義爾。 圓字訣 薛:脊背形圓精氣催身,身形勢圓旋轉通神,虎口開圓剛柔齊伸,故謂“三圓”。 姜:三圓者何?脊背要圓,其力摧身,則尾閭中正,精神貫頂,前胸要圓,兩肘力全,心窩微收,呼吸通順,虎口要圓,勇猛外宣,則手有裹抱力,是謂之“三圓”。 此圓字訣,乃指圓滿之意。肩背要圓,是指肩胛骨下邊至大椎穴,及兩肩中間。由于沉肩、拔背,氣貼背而成圓形之象,尤其是兩肩胛骨之間的二十四夾脊穴處一定要飽滿,才是肩背圓的景象。而腰至肩胛骨下邊沿的腰背處要上下直平之象。如果腰背處呈鍋底的圓象,是病拳之景象,非背圓之身法功夫。故正常的背圓之身法,有利于背發(fā)勁。并可具備精氣催身而進擊的效用。這一點正是腰背的勁意斂至肉底層的作用。只有腰背、肩背做的正確,則尾閭中正,精神貫頂也就自然能做到了。 身形動變圓活自如沒有圭角才見功夫。才能旋轉動變通達神明藝境。才能不攖人之力,這是用法的“圓字訣”。 虎口要圓,是指食指根與拇指根的部位,要意圓,非形圓。圓則善變,又勁勢能達指梢之用也。正是剛柔齊伸,勇猛外宣之精義爾。 前胸要圓之說,即是背圓肩扣,胸如何能圓?天圓地方,背圓胸方,一理也,胸如何能圓?含胸氣貼背,胸如何能圓?而兩肘力全,乃沉肩墜肘之形,肩撐肘橫之勁。與胸圓何關?故此前胸要圓之說存疑! 心窩微收,呼吸通順。拳訣云:腹部松靜氣騰然,心窩乃胃上腕,乃沉降之勢,如何微收呢?況且,腰與肚臍,一陽一陰,陽散陰聚,亦應是肚臍微收才是。心氣下沉丹田,空胸虛胸,呼吸自然通順。故此條心窩微收之說亦存疑。 抱字訣 薛:膽量抱身臨事不亂,丹田抱氣氣不外散,兩肱抱肋出入不繁,故謂“三抱”。 姜:三抱者何?丹田要抱,氣不外散,擊敵必準,心氣要抱,遇敵有主,臨變不變,兩脅要抱,出入不亂,遇敵無險,是謂之“三抱”。 丹田抱氣,氣不外散,是指不要膨脹小腹而言。丹田抱氣有成一球狀者,身勢沉穩(wěn)而又靈敏。此其一也。另有內氣騰挪于周身,以助攻防之勢。因為內氣之用:“須分沉氣常實腹,貫通筋骨壯形骸”的兩方面內容。而丹田抱氣是“神氣”不散越的意思。古云:“神回身中氣自固”。反之,氣固自是神回身中而不外散之象。只有氣沉丹田,煉精化氣,氣聚才能氣抱丹田,知此練法得矣! 兩肱抱肋,有說兩肘抱肋的,只有前手之肱骨裹合,肘尖向下;后手之尺骨掩合,肘尖向下。才成兩肘抱肋之形勢。肋處,乃肘窩,肘從此處出,又回至此處,出入如此簡單而不繁雜,確有攻防變化至妙神奇之用?!栋思筛柙E》中說:“出拳高舉兩肋空”,即指“兩肱不抱肋”之病拳的。 兩肋要抱,與涵胸、含胸是同一宗旨,即前空后豐之要義。此正是身法中的“脅須以意出,以氣勝,以神率,則為合式,非出肉出筋出骨也。脅氣上交于頭,成大壯之勢,真氣上升于頭頂,健以初則力自大壯也;脅氣下交于足,故遇地而豫,真氣下降于足,順以動則神氣豫悅也。內氣之一呼一吸見于丹田,一升一降其要總在脅也”。此兩肋要抱,方有利于內氣之升降,故出入不亂,遇敵無險也。此正“氣下臍平小腹膨,練得熟時成一面”之體式。即胸腹上下是一個平面。才見功夫。如果臍突腹膨脹的大腹便便,是不知臍收肋抱之要義的病拳了。這不利于“趨避閃展”的攻防之用。 心氣要抱,心為一身之主。然何謂心氣抱?即;氣隨心到,心逐氣穿,心能普照,氣自周全,久而能力自加,動靜清輕而靈。心能普照自身,謂之心氣抱。只有心氣抱,遇敵自有主見,方能以不變應其萬變。即順勢借力的法則不變,方能應其萬般變化之運用的。 膽量抱身臨事不亂,膽為十二官之主,將軍之官,決斷出焉,少陽生氣之候,功臻一步一樁之候,以自身防守手法為界,圍繞自身周圍有一氣場效應的圓柱體裹抱著自身,此乃膽氣,亦名膽量。有此物抱身,則聽探靈敏快捷,故臨事能先知于人,自然先機于人,自然不會出現(xiàn)手忙腳亂,心慌意亂的現(xiàn)象了。 由此條可知,同是三抱,內容各異。然宗旨不二。習拳者必須能以文觀法,才能知之周全。再能以形鑒真,功夫必定上身。自成拳門行家里手了。如能“因知行解”,“因行知解”自會成為拳門通家了。 垂字訣 薛:肩要下垂氣力貫肘,肘要下垂氣力至手,氣要下垂丹田養(yǎng)守,故謂“三垂”。 姜:三垂者何?氣垂則氣降丹田,身穩(wěn)如山,兩肩下垂,則臂長而活,肩摧肘前,兩肘下垂,則兩肱自圓,能固兩脅,是謂之“三垂”。 垂者,沉墜之意。心氣沉入丹田,自可煉精化氣,養(yǎng)吾真元之氣,乃練功入手之正法。取“養(yǎng)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之秘訣而立論的。 氣沉丹田,則上虛下實不倒翁之象,故身法穩(wěn)健,勢重如山。 同上虛胸實少腹的氣沉丹田之法式,自有兩種之論述,習拳者必然要兼習而練用之。 肩要沉,乃肩縫處松開,肩自然下垂,雙臂輕靈圓活,則臂長。勁力自能貫肘。 肘要松沉,則肱骨圓活,除勁力貫手外,雙肘能抱脅護住脅部。 故沉肩垂肘之形象,自有肩撐肘橫的勁力飽滿蓄勢之狀態(tài)。又有雙手臂不攖人之力的特有之功能。施招用手或施手用招,雙臂如靈蛇的攻防之妙用。 挺字訣 薛:挺勁貫頂精氣上通,勢若挺腰氣貫四梢,一身抖挺力達九霄,故謂“三挺”。 姜:三挺者何,頸項挺,則頭部正直精氣貫頂,脊骨腰挺,則力達四梢,氣鼓全身;膝蓋挺,則氣恬神怡,如樹生根,謂之“三挺”。 挺字訣之精義,在于伸筋拔骨的肌膚骨節(jié),處處開張之勢。即形借氣催,氣秉形長,而成堅挺之勢。即在神為非拙力也。即內氣填實骨節(jié)間隙的堅挺。 頸骨節(jié)節(jié)開張,精氣節(jié)節(jié)填實,直貫百會,自有頂頭懸之功夫藝境。而頸部肌肉松軟似有若無方見功夫。 腰下松胯,腰上脊椎節(jié)節(jié)開張,內氣節(jié)節(jié)充填,直至大椎,則腰能堅挺鞭固。則勁力自達四梢。 全身骨節(jié)皆能開張,內氣皆能填實,是謂一身抖挺,則身體如同九重天。內外如一,靈瓏剔透,則氣恬神怡,立步生根,一身無懶骨。如膝蓋堅挺,步履穩(wěn)健靈敏快捷,手腕堅挺,穿透力強。然必須知道此“挺”字訣是內氣、外形,剛柔匹配如一的結果,是藝境功夫說,非是“力氣”解。這一點,習拳者一定要分辨清楚,方能習之不誤! 弓字訣 此薛顛先生所論象形拳法中有:脊背相弓督脈上升,兩肱相弓出勢速猛,兩股相弓進退靈通,故謂之“三弓”。 此論同于三皇炮捶拳的“身背弓,手臂弓,腿足弓”的三弓說,不同于陳譜、武譜、太極拳的五弓說。實際上三弓說,五弓說的實質是一樣的。 但要知道弓法的根、把、梢三節(jié)的關系。根要固,把要頂,梢要領的順隨之法。一身五弓皆如是法為準則。而八字訣的內容做到了,已經一身備三弓或五弓了。 擺字訣 此亦薛顛先生所論象形拳法中有:兩肘要擺擺肘保胸,身形宜擺擺身形空,膝擺步坳旋轉靈通,故謂“三擺”。 擺法,古有“一擺出三尖”之說法,有擺步、擺手、擺身。擺者,乃搖擺之擺。 兩肘擺動,有護肋保胸的效果。 身形宜擺,擺動身形可避實擊虛之用。即“偏閃空費拔山力”之法式的意思。使對手拳勢落于空處。 膝之擺動,步法擦地而行,旋轉變化靈通圓活無滯。 上述三擺內容,實際上乃言說的手法、身法、步法的“一擺出三尖”之內容的。 敏字訣 敏字決乃形意拳所言之法:三敏者何?心要敏,如怒貍攫鼠,則能隨機應變,眼要敏,如饑鷹之捉兔,能預視察機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餓虎,能先發(fā)制人,是謂之“三敏”。 敏者,機警快捷之意思。 心要敏,心具知人之能,方能隨機應變,心知肚明者,心機自然敏捷,即明者通。 眼要敏,必具備一眼罩三關的“罩眼”功夫,而又靈者,方能具備審視有先之明,知其未發(fā)之招,悉其將發(fā)之意。即預視察機之精義爾。 手要敏捷,似虎快利,出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自能先發(fā)制人了。 能此三者,謂之“三敏”。 曲字訣 此亦形意拳所論之法:三曲者何,兩肱宜曲,弓如半月,則力富;兩膝宜曲,彎如半月,則力厚;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則力湊;皆取其伸縮自如,用勁不斷之意,是謂之“三曲”。 訣云:“曲中求直,蓄而后發(fā)”。此曲字訣講出具體部位之“曲”的方法。 兩肱宜曲,即兩手臂宜曲似弓如半月,則富有變化不拘的攻防能力了。 兩膝宜曲,即曲膝坐胯,彎如半月,則步法穩(wěn)健、靈活而勢厚。 手腕宜曲,則用勁力時能恰到好處,隨機應勢,能聚能散。 結束語 形意拳術、象形拳法的“八字訣”所蘊含的“校二十四法”之精義到此小議完了。此“八字訣”的內容,有練、體、用的全部之內容,即“建德體、至道用”的內容,囊括內容相當豐富。有身法之規(guī)矩、運用法則和功夫藝境,可謂無所不含吧!習拳者不可不依此而修練。 然此八字訣“校二十四法”說,通過結合形意拳和象形拳法兩家之論的比較而知,各家說法雖不完全一致,就其異處,更應全部依法而修之。才是最佳的選擇。 此八字訣內容,適合一切傳統(tǒng)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練者,參照練用,尤其是初入門者,更應時時處處依此而對照自己,才能立定修練之根基。否則,入門上手就不知法則規(guī)矩,自然會出現(xiàn)謬誤而不知。養(yǎng)成不良習慣,筑成差錯,改之難矣!古云:“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實警世之言也。開始便依法而修,心知肚明,必能循序漸進,終而功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