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千元是很多“地攤創(chuàng)業(yè)者”的夢想。而今,這個夢想卻被一個小女生僅用兩年多時間就實現了。更可貴的是,在她看來,擺地攤不是一般人眼中的“街邊流竄”或僅為滿足興趣的“玩玩”,而是可以做成一個實在的賺錢生意。她的依據是什么?日賺千元靠的又是什么獨門“秘訣”呢?《大眾投資指南》署名魚頭魚尾的文章披露了她的心得。
張欣欣,湖北宜賓人,2009年初開始擺地攤創(chuàng)業(yè)。第一年效果一般,每月收入一兩千元左右。2010年下半年,她總結經驗得失,同時調整經營思路,生意開始好轉。進入2011年以來,她每天平均收入都在600元左右,高峰時可達千元。以下就是她的口述經營心得。
地點
“固定”攤位,把“流竄”和“玩玩”變成生意
攤位固定,是決定能否把擺攤從“流竄作業(yè)”、“玩玩”變成真正生意的關鍵。做生意的要點是穩(wěn)定,尤其是擺攤這種小生意。就算賣的東西獨一無二、世間少有,天天換地方,顧客想找都找不到,何談賺錢?
關于固定攤位,我總結了三種方式:第一,市場“固定”攤位。比如集貿市場都有專門的空地供流動攤販做生意,時間長了位置也相對固定,方便老顧客回頭;第二,居民區(qū)早市和夜市中相對固定的攤位。好處是約定俗成,貼近顧客消費習慣,交易量穩(wěn)定;第三,“擺客”一族的聚集地?!皵[客”喜歡扎堆湊熱鬧,地點多在廣場、鬧市周圍等地段。年輕人多,方便賣一些針對性的產品,并且極少被城管“光顧”。我的做法是白天時間常年在市場“占據”(每天必須繳納管理費十幾元)一個固定攤位;早晚時間在相對固定的小區(qū)和相對固定的位置擺攤;每周至少兩次,到“擺客大本營”湊熱鬧。選擇攤位時,也設置在相對固定的區(qū)域。
產品
最好賣+最熟悉+巧分配=真賺錢
最好賣的東西就最賺錢?其實未必。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最好賣的產品;其次,其中最熟悉的是什么產品;第三,兩者結合并分配產品結構,才能真正賺錢。
先說最好賣的產品。有人做過統(tǒng)計,2010年最暢銷地攤產品有六大類、約100個品種,包括:一、家庭、個人日用品。比如服裝、飾品、洗滌用品、化妝品等;二、文體用品。如文具;三、小電子電器。比如剃須刀、迷你電風扇等;四、兒童用品、玩具;五、季節(jié)性暢銷品。比如遮陽傘;六、女性用品。這么多的產品,一個攤位肯定容不下——事實上,越是產品分得精細,才越容易賺錢。所以,這時候就要確定選擇產品。怎么選?最容易上手的就是自己最熟悉的。
“熟悉”有兩層含義:第一是熟悉,第二是興趣。賣什么吆喝什么,連自己所賣東西的子午卯酉都說不上來,又怎能說服顧客?干一行愛一行,賣什么也要喜歡什么。對自己的產品有感情、有興趣,才能讓顧客也有興趣,賣得也有樂趣。比如我的商品——小服飾(主要是絲巾、手套和襪子三類),我對它們就很熟悉,因為練攤之前就開過一家賣這種產品的網店。同時跟同齡女孩一樣,我生來就很喜歡“卡哇伊”(可愛)風格的小物件。像別致的絲巾、帶卡通圖案的手套、充滿童趣的襪子等。不過,選擇熟悉的產品只是第一步,想把它們順利賣出去,還需要進行產品的合理分配。
三類產品中,絲巾利潤最大,但夏、冬兩季賣得少;手套和襪子最暢銷,幾乎沒淡季。其他同行一般采取2:4:4的比例。而我注意到近幾年春夏和秋冬換季時,很多女孩用紗巾遮擋風沙;二是春夏秋三季,一些中年婦女用紗巾防曬。所以我增加了絲巾的數量和種類。在市場擺攤及“擺客大本營”,主顧以年輕女孩為主,產品比例是4:3:3;而在居民區(qū),除了女孩,還有相當數量的中年女性顧客,產品比例變成4:2:4,其中絲巾的比例都最大。但是,第一,比例大不光體現在數量上,顏色、質地、款式、風格等也盡量多樣化。第二,比例不是一成不變。2010年夏天,不少時尚女生喜歡戴口罩作為裝飾。在“擺客大本營”擺攤時,我專門賣了三個月口
罩,品種達40余種,比別人多出三四倍。最多時一天賣出口罩300多個,純收入超過1100元。產品“固定”,也是吸引顧客的一個法寶。
進貨
專做“小”商家的生意
貨源從哪里找?一是傳統(tǒng)渠道,二是網絡渠道,關鍵在一個“小”字。
傳統(tǒng)渠道包括四個部分,根據攤主經驗、“關系”和“資質”不同,從低到高一次能接觸到的分別是批發(fā)商、代理商、生產商、集散地。剛開始只能從批發(fā)商手里拿貨;有了一定經驗后,“關系”豐富,資質上升,能接觸到代理商;當銷量達到一定的水平,比如我每月可以賣出絲巾1200件,超過普通商超專柜的時候,有可能直接從生產商那里拿貨。到最后,攤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就可以跟集散地的部分生產商合作。
網絡渠道集中在有批發(fā)業(yè)務的網店,有的是經銷商,有的是生產商,也有的可能是兩者“合一”?!伴T檻”比傳統(tǒng)渠道要低,但真正能接觸到品牌商家的機會不多,即便有,合作的可能性也不大——其實也沒必要。從某個角度看,地攤產品跟網貨有相像之處,很少有品牌,也不需要品牌。地攤產品的優(yōu)勢一是價格低,二是款式新,三是更新快。跟品牌沒有直接關系。因此小商家才是最佳合作伙伴。
俗話說“店大壓客”,絕大多數品牌商看重自身形象,加上自有銷售渠道,很少會選擇跟練攤的合作。反過來,小生產、小代理、小批發(fā)關心的是怎么出貨,賣給誰都無所謂。所以,到這里進貨一不會看臉色,二可以隨意討價還價,最關鍵的一點是,這類小商家數量眾多,不愁淘不到“好貨”。
銷售
三分類,四擺攤,好貨還要“吼”起來
“好貨吼起來“是我入行以來最大的感受。很多人擺攤不成功,愛面子、不張嘴是重要原因之一。進一步講,敢不敢吼、會不會吼不僅是心態(tài)問題,更是檢驗生意人是否合格的標準。當然,“吼”也要講目標,這就要從地攤產品的分類說起。
地攤產品一般分成三類:一是市場反饋比較好的產品,推出時間不長,價格、質量都符合地攤貨的“標準”,出貨量大、利潤高,需大力推銷,比如“吼”,所以這種產品叫“吼貨”,目標顧客是全部人群?!昂稹钡年P鍵在四個字:簡潔清楚——“您看看我的貨,最新款,價格全市最低,正規(guī)廠家,質量絕對有保證”和“外單尾貨甩賣,50元兩件”對比,效果顯而易見。第二類叫“推貨”,比“吼貨”新,需要時間預熱,之后就可能升級成“吼貨”。主要目標是回頭客,不用“吼”,重點在讓顧客“嘗鮮”。第三類叫“談貨”,“談”就是允許討價還價。主要目標人群是熱衷于“買便宜貨”的顧客。“談貨”有兩類,一是稍顯過時的產品,二是清庫存?!罢勜洝币膊挥谩昂稹保P鍵在定價。比如襪子進貨價是10元6雙,平均銷售價格是10元3雙,可以定為12元3雙,10元4雙是底線,中間隨便“砍”。三種貨也有比例,通常情況下是5:2:3或6:1:3??梢允侨慨a品,也可以是一種產品。
在攤上賣貨叫看攤,主要工作是把產品賣出去。而要想把生意做大、做活、做長久,還有三種擺攤的門道:“盯攤”、“追攤”和“頂攤”。
先說“盯攤”。同行的“俏貨”要格外“盯緊”。有人擺攤喜歡跟風,并不是說跟風不好。你在甲市場,同行在乙市場,賣的東西比較相近,適當跟風就很有效。領我入門的前輩說過,擺攤是個“江湖生意”,講究的就是腿勤、眼勤、心眼活,只要不在一個區(qū)域內競爭,跟著別人賣貨可以撈快錢,這一點最適合新手。除了熱賣的產品,還要“盯”新貨,然后根據經驗判斷是否選擇進貨。這就需要一定的眼力,不建議剛入門者采用。再說“追攤”和“頂攤”。有些以農貿為主的自發(fā)市場,北方叫趕集,南方叫趕圩,時間一般是逢陰歷三六九的日子,商販會過去擺攤?!白窋偂本褪侵缸冯S著這些商販走?!白贰钡年P鍵叫做“看人不看貨”。同類的攤位,注意這個攤主是新手還是老相識。如果是老相識,就沒必要過去,免得傷了和氣?;蛘叽蠹亿s集前通個信息,你去我不去。如果是新面孔,那就不必客氣,大大方方把攤位擺過去,他在哪兒就“追”到哪兒,用經驗、貨物和銷售手法把他頂走。也許有人會說這么做有點 “不厚道”。我要說,老手欺負新手天經地義,這就是生意,也是門道。反過來,新手被欺負出經驗來,也會變成老手;如果從此再不入行,說明他根本就不是干這個的。
其他
交易會+名片的巧妙組合
各種商品交易會(或展銷會)也是一個賺快錢的渠道。生意好起來后,我請表妹幫忙看市場的攤位,自己專門跑小區(qū)的早市夜市和交易會。前邊說的 “盯”、“追”、“頂”不變,但是多帶了一個小道具:名片。
擺地攤發(fā)名片不新鮮,但主動遞出去的名片往往被顧客隨手丟掉。所以我堅持不輕易“出手”。只有買過我產品的、有意愿再跟我交易并且主動索要名片的顧客,我才會把名片遞出去。但他們并非發(fā)放名片的主要對象,而是交易會的組織者和外地來擺攤的人。組織者常年走南闖北,資源廣,見識多,活動做得也都比較正規(guī),跟他們搭上關系,不愁沒地方“追著”擺攤。外地同行能人很多,交上朋友就能互通有無?!岸ⅰ本o了就等于得到免費信息源,最終換來實實在在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