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按類型分類:食器、酒器、盥水器、樂器、兵器、雜器。
妊簋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妊簋的圈足下設(shè)有四條象蹄形足,提高了器物的高度,是為了取食方便而進行的特殊設(shè)計,但與一般圓形器用三足的習慣有所不同,比較罕見。器身兩側(cè)設(shè)置象頭形的雙耳,長鼻翻卷如垂耳,極其生動。簋的腹部飾有百乳雷紋,是商代晚期盛行的紋飾,沿用至周初。
交龍紋鼎 春秋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前476年) 更新期的鼎在形制和花紋上均出現(xiàn)了較明顯的地域特色,此鼎為典型的晉地作品,足部偏矮,蓋頂設(shè)有三個環(huán)形裝置,在器物放置時形成三個支點。鼎上的花紋為蟠曲的交龍紋,體軀扁闊,橫向或豎向交纏,顯得十分精細。
變形龍紋盆 春秋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前6世紀上半葉) 根據(jù)文獻的記載,盆在古代主要用于盛水,但出土青銅盆的銘文卻表明它主要用于盛食,應是兼可作盛食或盛水的器物。它是西周較晚時期才出現(xiàn)新型的食器,盛行于春秋時期。此盆侈口折肩,圈形蓋頂,裝飾精細的變形龍紋,制作十分精良。
秦公簋 春秋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為春秋早期秦國國君的禮器。造型具有西周晚期同類器物的遺風,斂口,鼓腹,蓋有大捉手。器身裝飾獸目交連紋、垂鱗紋、橫條溝紋,蓋沿和口沿每組紋飾間還設(shè)有上下相反的浮雕獸首,殊為奇特。器、蓋對銘5字,記為秦公用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虎簋 西周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上半葉-前771年) 此簋的造型和紋飾均十分壯麗,微微隆起的蓋部置有蓮花形的捉手,優(yōu)雅美觀???、腹之間稍稍內(nèi)收,形成流暢的曲線。蓋部、腹部、頸部和口部分別裝飾連綿的波曲紋和交纏的獸目交連紋,氣勢雄渾,富有韻律感。在器物的蓋和內(nèi)底,分別鑄有一虎紋,當是作器人的氏稱。
德鼎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德鼎是西周早期遺存的少數(shù)青銅大鼎之一。這一時期的鼎發(fā)現(xiàn)很少,在重視食器的當時,都是重器。德鼎的造型較商代晚期已發(fā)生變化,口部呈桃形,器腹微微下垂,平添沉穩(wěn)的氣質(zhì)。鼎的花紋仍采用帶地紋的獸面紋,但構(gòu)圖趨于簡略,層次也不甚豐富,表現(xiàn)出周人獨特的簡約風尚。
史頌鼎 西周 大立耳,垂腹,近平底,三蹄足??谘叵隆⒏购妥闵戏诛椬冃潍F體卷曲紋、波曲紋、獸面紋。銘文62字,記史頌受周王之命省視蘇國。
德方鼎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西周早期的方鼎造型更趨淺腹,足部變得細長,這件鼎是這一時期的典型。鼎的銘文相當重要,共5行24字,記成王在成周洛邑祭祀武王,貴族德參與其事,受到成王賞賜,作器以記之
執(zhí)簋 商 侈口,束頸,鼓腹,兩側(cè)有獸形耳,高圈足??谘叵虑昂笾醒敫饕桓〉瘾F首??谘叵?、腹、足各飾蟬紋、鳥紋、獸面紋、雷紋。耳內(nèi)各銘1字。
戈父丁簋 商 敞口,卷唇,深弧腹獸首耳。口沿下飾雷紋,前后中央各1浮雕獸首,腹、足各飾乳釘紋、雷紋、鳥紋。腹銘3字“戈父丁”,系戈氏為父丁所作之器。
鼎方彝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青銅的方彝出現(xiàn)于商代晚期,通常作長方形,帶有四阿屋頂形的蓋。此器的器蓋各有1字銘文“鼎”,蓋身裝飾有多層浮雕的獸面紋,蓋部的獸面紋呈倒置狀,配合器身上大下小的造型,和諧貼切,體現(xiàn)了商人高超的設(shè)計思想。
戈鼎 商 雙耳厚大,方唇,深直腹上有6條扉棱,柱足。腹飾獸面紋,足飾三角云紋。腹內(nèi)銘文“戈”是器主之族名。
史鼎 商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雙耳高大,柱足粗壯,氣勢十分雄健。腹部飾精美的鳥紋和獸面紋,突出的扉棱既遮掩了鑄造的痕跡,又具有相當?shù)难b飾性。鼎腹內(nèi)壁鑄有銘文“史”,表明其為商代的大族史所擁有。
鳥紋鼎 商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小立耳,方唇,深腹,圜底,三柱足??谘叵嘛椧恢芑仡櫴进B紋,器形厚重,花紋精細,具有晚商銅鼎的典型作風。
黃簋 商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簋是盛放煮熟的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它出現(xiàn)于商代早期,但數(shù)量較少。商代晚期,飪食禮器的重要性日益顯露,鼎簋之屬均有增加。這件簋的造型采用當時流行的無耳簋式樣,侈口,束頸,鼓腹,圈足外撇。頸飾3獸首,頸、腹、足各飾蕉葉紋、鳥紋、乳釘紋,精細秀美,腹內(nèi)底鑄1字銘文。
父戊方鼎 商 寬立耳,方唇,折沿,斂直腹,柱足。腹、足飾扉棱、鳥紋、乳釘紋、雷紋、獸面紋。腹內(nèi)壁鑄二字銘文。
羊鼎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殷墟晚期鼎的造型中出現(xiàn)了一種束頸、曲壁的新形式,此鼎即是其典型的代表。鼎的兩耳三足安排十分妥帖,整個造型富于穩(wěn)定感。在器物的頸腹部分別裝飾對稱的回顧式鳥紋和獸面紋,襯以細密的雷紋。紋飾線條深刻勁銳,范鑄極精,使粗獷的獸面和精細的雷紋水乳交融,夸張而不失之狂野,精密而不流于瑣碎,呈現(xiàn)出端凝、優(yōu)雅的美態(tài)。
獸面紋鼎 商 薄立耳,深直腹,柱足稍細??谘叵嘛棲F面紋,腹飾三角雷紋。器形不失穩(wěn)重之感,紋飾精致典雅。
劉鼎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商代晚期,除了酒器有比較大的發(fā)展,在禮儀中起重要作用的鼎和簋也在青銅禮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制作格外雄偉精麗。此鼎體積雖小,但適應當時瑰偉雄壯的審美風尚,制作尤為厚重端莊,氣度不凡。腹內(nèi)壁鑄一以鉞斬人首形的象形字,為“劉”之本字。
獸面紋扁足鼎 商 厚唇,折沿,口沿上一對小立耳,弧腹,圜底,下有三抽象的龍形扁足,龍口侈張托鼎腹。腹飾獸面紋、弦紋。
四羊首瓿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前11世紀) 瓿是一種食器.此瓿大口,短頸,廣肩,深腹。肩部置羊首四具,間隔一鳥。腹部飾乳釘紋.圈足飾獸面紋,并有三方孔。整器體積宏偉,頗為壯觀。
云紋鼎 商 斂口,厚唇,小立耳,深弧腹,圜底,腹下有3空錐足。腹飾1周粗疏的斜角云紋。
鑲嵌幾何紋敦 戰(zhàn)國 戰(zhàn)國晚期(公元前4世紀中葉-前221年) 敦是用以盛放飯食的器皿。器和蓋幾乎對稱,各有三足,可分開放置。此敦制作工巧精麗,造型圓柔優(yōu)美;通體飾以陰陽互托的大三角形云紋,并用紅銅絲、銀絲或綠松石鑲嵌,具有細密流暢,富麗堂皇的效果,顯示其裝飾工藝已至登峰造極的地步。
鑲嵌狩獵畫像豆 春秋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前476年) 豆是一種盛食器。蓋、器扣合似球形,下承短柄圈足。器和蓋各飾狩獵畫像兩組,用紅銅鑲嵌,描繪巨獸中箭,各種禽獸飛躍奔走,而獵人處于獸群之中勇武行獵的情景。整個圖象結(jié)構(gòu)基本上改變了商周以來的模式,成為戰(zhàn)國畫像藝術(shù)發(fā)展的先驅(qū)。
鄂叔簋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簋是一種盛放飯食的器具,方座簋是西周初期開始出現(xiàn)的新形式。鄂叔簋方座下有一個小鈴,至今保存完好,稍有晃動即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方座表面飾鳥紋,極工整。
大克鼎 西周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紀末)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大類,在古代社會里曾是統(tǒng)治階級劃分等級和權(quán)力的標志。鼎也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種用途。大克鼎為西周中期著名重器,清光緒年間出土于陜西扶風法門寺任村.同出器物多件,都屬于一個名叫克的貴族。大克鼎形體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谘仫棲F面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腹內(nèi)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筆勢圓潤,堪稱青銅器銘文的典范。銘文內(nèi)容主要敘述克依憑先祖功績,受到周王的冊命和大量土地、農(nóng)人的賞賜,是研究西周經(jīng)濟制度的重要史料。
龍紋扁足鼎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一前11世紀)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大類,在古代社會里曾被用來"明尊卑,別上下",是統(tǒng)治階級劃分等級和權(quán)力的標志。鼎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種用途。扁足鼎,傳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立耳、方唇、淺腹、圓底,下置三個龍形的扁足。每一個扁足既薄又寬,且兩面都有繁密而遒勁的龍紋,龍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撐點,使整個鼎有穩(wěn)定感,從而增強了造型的氣勢。鼎的腹部飾長鼻獸紋,圖案結(jié)構(gòu)別致協(xié)調(diào)。這件鼎從整體到局部的設(shè)計都很和諧,沒有其它不必要的裝飾堆砌,具有相當高超的工藝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