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詞寫于作者54歲東歸途中。 賞析: 這首詩作于詩人54歲罷官東歸途中。上片一開篇即描寫出發(fā)時的情景,從湓口(古城名。以地當湓水入長江口而得名。漢初灌嬰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又改潯陽。為沿江鎮(zhèn)守要地。)“放船”而歸,晚上到“散花洲”住宿。詩人朝發(fā)湓口,夕素散花。行程交代十分清晰?!吧⒒ㄖ蕖?,地名,古時還有散花灘之名。歐陽修《集古錄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島上,武昌人以其地為吳王散花灘。灘上有右怡亭,裴郾造,李陽冰名而篆之,裴虬銘,李莒八分書,刻于島石四十六字。常為江水所沒,故世亦罕傳。愛國詩人陸游兩次夜宿散花洲,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陸游自家鄉(xiāng)到夔洲(今四川奉節(jié)縣東)去,八月中秋的第二個晚上在散花洲泊舟夜宿。他在《入蜀記》寫道:“泊散花洲。洲與西塞相直。前夕,月猶未極圓,蓋望(農(nóng)歷月之十五)正在是夕,空江萬頃,月如紫金盤,自水中涌出,平生無此中秋也。” 三、四句描寫舟行途中所見?!皟砂栋滋O紅蓼,映一蓑新綠”,色彩明麗的“白蘋”和“紅蓼”與綠草相映襯,又仿佛將“新綠”映上綠蓑,格外潤澤!一個“映”字,十分傳神,把景與情緊密勾連,景物相互映襯,構(gòu)成色彩斑斕的畫面,引人入勝,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和“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這樣的詩句,詩人曠達自適的情感不言自明。這就為下片抒情做了有力的鋪墊。 下片“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幾句,抒寫詩人生活別無奢求,處處為家,曠達自適的情懷?!坝泄辆铺幈銥榧摇?只要有酒即可,別無他求。而“菱芡(即菱角和芡實)四時足”,又把詩人生活不求奢華的個性寫足。罷官之后,也只能這樣做曠達狀,其實,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惆悵、憤懣仍能隱約浮現(xiàn)。接下來,承上片“放船歸”,寫明日乘風破浪,順流而下,“縱流飄蕩,任意東西”的情狀,一個“任”字,再次把詩人的四海為家的曠達情懷表達得十分傳神、形象而耐人尋味。 2010年湖南卷詩歌鑒賞題: (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 (2)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lián)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潤澤,形象生動?!坝场弊煮w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足以怡悅?cè)诵摹?/p> (2)下片緊扣江行特點,抒發(fā)了自己只需以酒為伴,生活上別無奢求,乘風順流、隨意飄蕩,處處為家的曠達自適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