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轉)真灸---我對灸療的認識——牛玉東

 優(yōu)嫵 2011-11-26
真灸---我對灸療的認識——牛玉東

河北唐山豐潤區(qū)交通醫(yī)院

前言

二〇〇一年的春天,我治好了兩個危重病人,使我對灸療有了更深的認識。其一個是一位79歲 的老太太,在十多年的糖尿病,又合并了腎病,頭面四肢浮腫,胸水,腹水都有了,氣息奄奄,渾身無力,已不能進食水,輸液都有輸不進去了,六脈細若游絲。當時病人家屬問我還有辦法沒有,我說,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試一下,就是直接灸。當天下午即做灸療,我當場捏艾炷,先灸腹部,取了三個穴,分別是水分,右天樞, 氣海,先用麥粒大的艾炷,逐漸過渡到黃豆大的,最后用蓮子大的。一直灸了三個小時。之后又在右足三里直接灸了半個小時,艾炷也是先小后大。當晚,病人有了食欲,吃了一碗稀飯,一個鴨蛋,大小便也解下來了。次日病人可以坐著吃飯,此后我又開了一些湯藥,水腫在半個月時慢慢退去,病人體力好時可以從二樓下來散步,此后病人又活了二年半。另一個病人是一位37歲的中年男子,重感冒高燒十天不退,大量輸液(用藥不詳)體溫也只能是暫時下降,降而復升,體溫總在39度徘徊,病人本來就是干瘦體型,在加上八天未吃東西,面容枯瘦,站立不穩(wěn),到縣醫(yī)院驗血,諸多指標紊亂,本縣醫(yī)院拒絕收住,家屬求助與我,我看完病后,先為其井穴厲兌(雙)足竅陰(雙)刺血,后分別取身柱,中脘直接灸,艾炷先小后大,由麥粒大逐漸過渡到蓮子大,共灸了三小時,當晚病人食欲大開,睡眠香甜,體 溫徐徐下降,三天后體溫正常,又吃了三付中藥,一周后體力完全恢復,至今身體健康。 

(一)       歷代名醫(yī)對灸療的贊譽、灸法不興八種的原因、繼承和改良 

  歷代名醫(yī)對灸療的贊譽 

……

灸法不興的八種原因 

……

繼承和改良 

筆者在學習前人灸療經驗時,參閱了大量關于灸療的書籍,受感觸最多的三本書分別是《扁鵲心書》,《太乙神針臨證錄》,《馬氏溫灸法》。其中《扁鵲心書》對于重灸可治大病、危癥講得最具體最實際?!短疑襻樑R床錄》的養(yǎng)生保健篇,尋灸氣海、關元治病保健的原理分析得最清晰?!恶R氏溫灸法》對用溫灸盒治病的火候和方案安排得最巧妙。所以治大病危癥以重灸為主,治慢性病雜癥以溫灸為主。把大艾炷視為大火,武火,把溫灸盒和麥粒灸視為小火,文火。治大病危癥以武火為先,逐漸過渡到中火,小火,最后以小火收功。在實際臨床上,二者沒有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補益。 

對《扁鵲心書》中竇材灸法的改良,一用催眠藥(常用安定片或舒樂安定等)替代睡圣散,在灸療前半小時先讓病人服下15-25片安定片(2.5毫克每片),等病人睡下后,再開始灸療。二用較大劑量的局麻藥注射液(常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魯卡因)(每穴注射量每次大約10毫升式)注射到灸穴上,待完全不痛后,先用大艾炷灸,之后逐漸縮小艾炷體積,大約兩小時之后可以酌情再注射一次局部藥,重新再用大艾炷灸。當然根據(jù)病人的耐受性和灸感的傳導情況,打一次局麻藥也有許多人可以堅持灸六七個小時。 

在應用馬氏溫灸法時,筆者依據(jù)病人灸感的傳導速度和范圍適當加入中藥來宣統(tǒng)臟腑,疏通相應經脈。同時也可以按照經絡祛病法(下文詳述)針刺相應的經穴,原穴給病邪出路,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筆者依照大灸療法(此法載于《岳美中醫(yī)案》中)和馬氏溫灸法,創(chuàng)造了一種九宮灸法。九宮灸法對陳寒痼冷,久病體弱的病人非常適宜。 

(二)竇材灸法節(jié)要 

1、 久嗽不止,灸肺俞穴各五十壯即止,若傷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 

2、 虛勞咳嗽,潮熱,咯血吐血,六脈弦緊,此乃腎氣損而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 

3、 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艱澀,乃腎氣虛損也,灸關元五百壯。 

4、 中風失音,乃肺腎氣損,金水不生,灸關元五百壯。 

5、 中風病,灸關元五百壯,百發(fā)百中。 

6、 傷寒少陰病癥,脈緩,昏睡自語,身重如山,或生黑魘,噫氣,吐痰,腹脹,指冷過節(jié),急灸關元三百壯可保。 

7、 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三百壯。 

8、 虛勞人及老人與病后大便不通,難服利藥,灸神闕一百壯自通。 

9、 水腫膨脹,小便不通,氣喘不臥,此乃脾氣大損也,急灸命關二百壯,以救脾氣,再灸關元三百壯,以扶腎水,自運消矣。 

10、小便下血乃房事勞損腎氣,灸關元二百壯。 

11、砂石淋諸藥不效乃腎家虛火所凝也,灸關元三百壯。 

12、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乃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灸關元一百壯,可以免死。或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 

13、中消病,多食四肢贏瘦,困倦無力,乃脾胃腎虛也,當灸關元百壯。 

14、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傷腎,又致骨痿,急灸關元百壯。 

15、昏睡不省人事,飲食欲進不進,或臥或不臥,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慮耗傷心血故也,灸巨闕五十壯。 

16、行路忽上膝及腿。如錐痛,乃風濕所襲,于痛處灸三十壯。 

17、寒濕腰痛,灸腰俞五十壯。 

18、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灸關元二百壯。 

19、腳氣少力,或頑麻疼痛,灸涌泉五十壯。 

20、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氣厥,灸中脘五十壯。 

21、耳輪焦枯,面色漸黑,乃腎勞也,灸關元五百壯。 

22、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腎水不生津液也,灸關元三百壯,若誤服涼藥,必傷脾胃而死。 

23、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jié)作痛,乃腎氣虛憊也,風邪所乘之征,灸關元三百壯,若服辛溫除風之藥,則腎水愈涸和,難救。 

24、凡灸大人,艾炷須如蓮子,底闊三分,灸二十壯后減速一分,務要緊實,若灸四肢及小兒,艾炷如蒼耳子大,灸頭面,艾炷如麥粒子大,其灰以鵝毛掃去,不可口吹。癲狂人不可灸,及膏梁之人怕痛,先服睡圣散,然后灸之。一服止可灸五十壯,醒后再服再灸。 

(三)馬少群與《馬氏溫灸法》 

1、 馬少群先生生平事跡 

天津名老中醫(yī)馬少群先生改進了日本溫灸術,自成一體創(chuàng)馬氏溫灸法,爾后九年,為人治病,雖然每每獲效,尚不知溫灸可治難病大癥。至1943年,相繼患美尼爾氏病,高血壓,神經衰弱,胃部不適,求治于中西醫(yī),服藥達十二年之久,終歸乏效,再度研究溫灸以圖自治,實不得已而為之,不想,僅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體健,壽享九旬。并且在以后數(shù)十年里,馬老在臨床治病屢獲奇效,治愈大量疑難雜癥。并整理出版了《馬氏溫灸法》。

   馬氏溫灸法可一次同時灸數(shù)個穴位,施救過程中勿須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臥均可治療,還可以邊灸邊看電視,看書等,病人溫灸時甚至可以走動,非常方便,每次溫灸時間可以自行調整,治療過程中病人只覺得溫熱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讓人接受。 

2、 馬氏灸治要決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體。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爭”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為主,此時僅施灸患處,局部穴位,往往可頓挫病勢,是個簡易、快捷的灸法。但對于慢性病不能單純地這樣治。因為此時病久傳化,上下痞澀,陰陽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經一臟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須重視整體配穴,以期灸通臟腑、經絡,灸通上下,調平陰陽,從而達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貴于早,貴于恒。 

灸貴于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癥而言。而慢性病癥的灸治又應持之以恒。一些陳年痼疾,在灸治數(shù)月以后方見效果的情況是有的,因此醫(yī)患雙方均要長期用灸的思想準備,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當灸治若干時日,病情明顯好轉后便以為問題不大了,遂止灸,這常常導致病狀復燃。故馬少群先生每每叮囑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根,少則兩三個月,半年,甚至要更長的時間地灸下去才行。癥狀已消失,還不能以為是病已根治,須以穴位觸診再做驗證。病治好了,如果身體仍顯虛弱,也應繼續(xù)用灸,培養(yǎng)元氣??傊┚牟粏问菫榱私獬Y狀,而更要以除病,健身為最終目的,故須持之以恒。 

3)灸貴通腑氣。 

    各種慢性病,故病久臟腑傳化,一般均會導致腑氣的呆滯,灸治每有必要先通腑氣,這樣可以使腸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趨于正常,則機體氣血生化有源,體內淤滯及病理產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種病癥均能隨之而好轉,故中脘,足三里等為治療各種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貴引導,先后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導致病體上盛下虛,上熱下寒,而“盛”及“熱”又最為患者所苦,針對這種情況應先重灸病體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則“上盛”“上熱”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隨之松動,這就是灸法的引導功能的功用。當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則上下皆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灸法先后有序。內熱盛,臟腑積滯重的病例灸法類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經穴灸通,再增加軀干部灸穴,如此灸治會較為順利。 

5)久病羸弱者,以“小火”為先。 

   遇病久而羸弱,進食少,體熱(喜涼惡熱)者,馬少群先生一般囑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環(huán)跳,陽陵泉;三日風市,申脈;四日肩髃,曲池; 五日風池,絕骨。五日后在按其病在何臟腑,酌選穴灸治。遇病久而羸弱,進食少體寒(喜熱惡寒)者,先生則囑其按以下四日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樞、氣海;3日關元、三陰交,4日內關、照海。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臟腑,選穴灸治。對這樣的患者,前十五天的灸量為:腹部每穴灸20分鐘,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鐘。等灸至患者進食增多,感覺體增長之后再使用通用灸量。此因虛甚則滯甚,故只宜先小通小補,否則病體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現(xiàn)口干,咽痛頭暈,不思飲食等反應。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單一病患,可按各病常規(guī)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況較為普遍,比如患者高血壓的同時尚患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時,患有牛皮蘚等等,如此可將不同病患的常規(guī)灸法的穴組合并灸之。當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為主時,現(xiàn)灸治主要病患也是可取的,特別是兼有外感(感冒)、大便不通等急癥時更應先顧于此,并按以下灸法灸治之。 

    治外感:灸風門(背部);陽陵泉(下肢)各25分鐘,日灸二三次,以微出汗為度。 

    治大便不通:灸承山(背部)25分鐘,左大橫(腹部)30分鐘,日可兩灸,以大便通為度。 

3.灸量掌握 

    馬少群先生以其數(shù)十年的溫灸經驗為依據(jù),總結出溫灸每穴每次的一半灸量是,頭面部穴灸20分鐘;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鐘;胸腹部穴灸30分鐘。 

4.灸藥配方 

    毛少群先生習慣于在施灸時將少量灸藥摻入青艾絨,其配制如下: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大蔥根干蒂6克(筆者常以桂枝等量代替),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藥味共研細末即成所用灸藥,可與500克青艾絨配用,若一日一灸,大概可使用一個月時間,灸藥應裝瓶防潮,防走氣味。 

   5.施灸操作及有關事項 

(1)灸前的準備:取出溫灸盒的內筒,裝入拌好灸藥的艾絨,用手指輕輕按一按表面的艾絨(不要按實),然后將內筒放入外筒,用火點燃中央部的艾絨(并不見火苗),放置室外,過18-25分鐘后,灸盒底面觸之燙手且煙已比較少,此時便蓋上頂蓋,取回使用。要注意,預燃不夠,則施灸時艾火易滅,預燃過度則使用時艾火不耐久。 

(2)施灸:將灸盒(底面向下)隔幾層布放置在灸位上即可,以被灸者感到舒服,熱度足夠又不燙皮膚為佳。如果過熱,則增加隔布層數(shù),若已隔多層布仍覺過熱,可用布塊罩在灸筒上面,這樣出煙和進入空氣減少,灸盒的溫度即可減低,不夠熱則減少隔布,或將頂蓋敞開片刻(但要小心不要讓筒傾倒)。 

(3)進食后不要馬上灸,不要空腹灸,其它時間均可灸,灸后宜避風寒,這樣可避免風寒邪氣乘穴道大開而侵入。在施灸后還要注意穿衣保溫。 

(4)副作用:溫灸的副作用很少,只有少數(shù)患者,于灸后可見頭暈口干,咽燥,鼻出血,納呆,乏力等現(xiàn)象發(fā)生,上述情況應減少灸量。若施救過程中患者有些異常反應,可能屬于施救不當,如反映強烈,醫(yī)者須及時明辨酌情處理。 

6.馬氏溫灸主要穴位獨特經驗摘要 

1) 百會穴:慢性病患者的體質多為下寒上熱,下虛上實,卒灸百會等頭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現(xiàn)頭暈,口干,耳鳴等反應,且必覺頭腦輕松,灸量20-25分鐘。 

2) 風池:偏頭面痛,用于降高血壓較好,治嚴重的眩暈宜配懸鐘灸量20-25分鐘。 

3) 曲骨:治各種婦科病,如子宮下垂,子宮腫瘤等,宜治尿頻,灸量30-60分鐘。 

4) 神闕:使腦溢血昏迷及腦血栓昏迷患者復蘇,須長時間灸此穴。慢性病,不論何癥,多宜灸此,治急證宜效,以其助護元氣爾。灸量30-60分鐘。腦溢血及腦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蘇醒止。 

5) 章門:所治甚廣。因脾虛,脾氣呆滯所致癥宜灸之,無論痞、癥瘕、肝積肥氣,及各種肝膽病癥皆宜灸之。灸量30分鐘。 

6) 期門:所治甚廣。如肝氣盛、肝炎、肝硬化、腎炎、肋膜炎、脾腫大、傷寒不解。熱入血室及喘息等癥。大凡各臟腑有淤滯,治須調肝者,宜灸此穴配太沖。灸量30分鐘。 

7) 靈臺:哮喘發(fā)作時速灸靈臺配身柱、太溪。灸量30分鐘。 

8) 風門:配陽陵泉治四時感冒,初覺有異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熱。 

9) 照海:高血壓、半身不遂、關節(jié)炎、便秘、水腫、癲癇晝夜發(fā)及夜發(fā)均可用。灸量25-30分鐘。 

10)懸鐘:高血壓及各種屬于上熱下寒,上實下虛癥,灸量25-30分鐘。 

   7.高血壓,半身不遂及關節(jié)炎常規(guī)灸法 

一日中脘(單穴)灸30分鐘,足三里(雙穴)各灸30分鐘。 

二日環(huán)跳(雙穴)各灸25分鐘,陽陵泉(雙穴)各灸30分鐘。 

三日風市(雙穴)各灸25分鐘,申脈(雙穴)各灸25分鐘。 

四日肩髃(雙穴)各灸25分鐘,曲池(雙穴)各灸25分鐘。 

五日風池(雙穴)各灸25分鐘,懸鐘(雙穴)各灸25分鐘。 

六日身柱(單穴)灸30分鐘,腰陽關(單穴)灸30分鐘,三陰交(雙穴)各灸25分鐘。 

七日委中(雙穴)各灸25分鐘,照海(雙穴)各灸25分鐘。 

八日百會(單會)灸25分鐘,啞門(單穴)灸25分鐘,列缺(雙穴)各灸25分鐘。 

注: 

1)高低血壓、半身不遂、關節(jié)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壓患者在1-7日穴灸4個循環(huán)后在開始灸第八日的穴,灸百會,啞門對降血壓及減輕頭暈頭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過早,會經脈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頭部,而致頭暈頭痛等癥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頭部穴。 

3)以上穴循環(huán)灸至愈,每日灸臍(神闕)30分鐘。

(四)《太乙神針臨證錄》養(yǎng)生灸法篇摘要 

養(yǎng)生灸,不僅可用于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治未亂,而且亦早已用于治。 養(yǎng)生灸的主要效能,就是壯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回陽益陰,調和營衛(wèi),延年益壽,抗衰防疾。 

    養(yǎng)生灸之所以能夠起到保健和療疾之作用,主要是能培補真元。衛(wèi)調和,而防御外邪之侵襲;脾陽健壯,就可運化精微,營養(yǎng)全身,腎陽充足,能推動整個機體,氣血的循環(huán)運行。是生命之本,五臟陽氣之根,也就是所謂的“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陽氣衰,而養(yǎng)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補陽氣,益其真陰。

  為什么艾灸法,能壯陽氣呢?

艾炷之連續(xù)燃燒,使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lián)系絡屬之關系,致使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循環(huán)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氣海,關元為灸之主穴。此二穴,又皆為任脈之俞穴,特別是關元穴,是足三陰與任脈交會,又居下焦,真陰真陽關鎖于此。故灸此溫熱之氣,能直達精宮以助元陽。元陽,為全身之真陽,是五臟六腑陽氣活動的動力。

任督相通,乃溫熱之氣循經溫腹暖背,通達周身,循經不息。因此,灸關元、氣海,以回元陽,救絕續(xù)命。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氣歸根之意。 

    主穴:氣海、關元穴。附加穴:脾胃素弱者,灸中脘穴。身體虛弱者,灸足三里或三陰交穴。 

   《內經》說:“人年四十陽氣衰,五十而體重,耳目不聰,六十陽氣大衰,九竅不利,上實下虛,泣涕皆出矣”。因此,此灸正是壯陽,助陽,使陽氣壯旺,以抗衰老。一般每次灸三百六十壯。但也要看身體健康情況和年齡大小而定。一般在四十歲以下,可灸一百八十壯,最多二百七十壯;四十歲以上,可灸三百六十壯。三十至四十歲,可二至三年灸一次,四十至五十歲,可二年灸一次;五十至六十歲,可一年灸一次;六十歲以上,可半年灸一次。 

    氣海,在立春前后五天,關元,在立秋前后五天,施灸。 

    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時,冬去春來,天地間之生氣萌動,萬物復榮,蒸蒸于上之始,故《內經》有“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氣海為生氣之海,此時灸之,應其春生之時序,以助升發(fā)之氣。逐陳陰,奠下元基,以適夏令之長也。 

    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時,熱去涼來,天氣之氣是清肅,萬物色凋,萬粒將以歸倉之時,正《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使志安寧...收欲神氣”。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儲藏之謂也。此際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yǎng)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yǎng)臟腑,外御風寒.因之,秋灸關元,春灸氣海,以順應時令之變,以和臟氣封藏之機。 

    凡身體虛弱,陰陽兩虛,營衛(wèi)不調,下元虛憊,陳寒痼冷,體弱羸弱,四肢逆冷,脾胃虛弱,精血虧損,五勞七傷,諸般虛損等,一切虛弱衰遲癥。 

(五)九宮灸法、艾炷的制備與尺寸、灸療的適應癥、施救原則 

九宮灸法是將灸盒分成四組,其中一組是3個灸盒,三組是2個灸盒,每組灸盒串聯(lián)在一起,分別將4組灸盒點燃,預燃后蓋上灸盒蓋,將4組灸盒拼裝在一起,形成中間一個灸盒,周圍八個灸盒的九宮格局。中間的那灸盒一般對準神闕穴或命門穴,灸盒下墊上艾絨墊(中間平鋪1厘米厚的艾絨,外面包一層紅布)。如果在灸療時病人感覺過熱,也可以隨時再加幾層布。若把灸盒裝實,一次就可以灸3個小時以上。灸得熱氣透遍全身,以出透汗為度,若不出汗者則提示病根未動,根據(jù)病人體力隔日或3-5天后再灸,必須灸至汗出透,且沒有任何排病反應(下文詳述)為度。有的慢性病人可以間斷用1至3年。 

    九宮灸法簡便易行,灸感傳導快,力量大。灸時病人隨時可以改換體位,中途可以休息,每次灸療時間可長可短。如果同時依照經絡祛病法(下文詳述)配合針刺相應井穴原穴,效果會更好。 

   此種療法使用范圍很廣,凡久病體弱,虛寒痼疾,慢性腸胃虛弱,中陽不振,腎元不充及一切虛弱、虛寒久病不能起床者,均可使用。 

   艾炷的制備與尺寸 

   作艾炷最好用金艾絨,艾炷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干捻法,干捻法就是取一團金艾絨,用雙手食指拇指相對用力捻壓成正四面體。濕捻法是先在金艾絨上噴些手法水霧,拌勻,施水量以手抓不滴水為度,之后手法與干捻法一樣。制成的艾炷要提前曬干備用。濕捻法制成的艾炷比較密實,燃燒時間較長。干捻法制成的艾炷相對比較松散,燃燒時間較短。 

    大號艾炷是邊長1.2厘米的正四面體,中號艾炷是邊長為0.9厘米正四面體,小號艾炷是邊長為0.6厘米的正四面體。大號,中號艾炷用濕捻法制備,中號艾炷到小號艾炷的過渡類型都是以干捻法為主。大號艾炷可以看成像大火,中號艾炷像中火,小號艾炷似麥粒大的艾炷是小火。 

灸療的適應癥 

    中西藥久治無效和針刺針感很差的所有慢性病,頑固病和部分內科危急癥均可使用,也可以用于惡性腫瘤(特指未曾開過刀,放療,化療的患者)。 

    灸療常用于哮喘,慢性氣管炎,肺結核,心腦血管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胃腸炎,體質羸弱,發(fā)育不良,陽痿,遺精,早泄,前列腺病,腎炎,腎病,肝炎,肝硬化,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施灸原則 

1. 慢性雜癥先以溫灸盒為主,溫灸用至1個月,脈證若無變化,再以麥粒為主,或用九宮灸法配合麥粒灸。 

2. 重病危癥先以打艾炷為主,再逐漸過渡到中艾炷、小艾炷,宜多灸,連續(xù)灸,灸至全身氣血通透為止。 

3. 灸療雖然麻煩費事,甚至還要留疤痕,但是從長遠效果看,比動輒就盲目地切除病變器官或無的放矢的亂用藥,不知要好上多少倍。絕不可輕視灸后調養(yǎng),灸后調養(yǎng)是灸療能否取效的關鍵所在。醫(yī)生必須把灸后調養(yǎng)的細節(jié)給患者講清楚,要隨時檢查細節(jié)完善的情況。因為細節(jié)決定成敗。 

(六)灸療最常用的七個穴位 

(1)關元(2)氣海(3)中脘(4)天樞(5)足三里(6)腎俞(7)脾俞 

   【關元】 

1, 取穴:在下腹部之中線上,使病人仰臥,由臍中至恥骨聯(lián)合上緣作5寸,在臍下3寸處取穴。 

2, 特性:小腸之募穴,是足三陰與任脈之會穴,又為三焦之氣所生之處,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為培元固本、補氣益精、回陽固脫之要穴?!夺樉难狻贩Q此穴為人身陰陽元氣交關之處,為養(yǎng)生家聚氣凝神之所,亦老子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唐容川謂關元為元陰元陽交關之所,即先天之氣海也。 

3,功能:培補真元之氣、填精、滋陰、補陽、活血。 

4, 主治:《扁鵲心書》:年四十陽氣寒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六十陽氣大衰,陰萎,九竅不利,上實下虛,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元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又: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乃腎氣虛損也,灸關元五百壯,又傷寒少陰癥六脈緩,大昏睡,自語,身重如山,或如生黑魘,噫氣,吐痰,腹脹,足指冷過節(jié)。 

又:傷寒太陰證,身冷,足冷過節(jié),六脈弦緊,發(fā)黃紫斑,多吐涎沫,發(fā)燥熱,噫氣。 

又:腦疽發(fā)背諸般疔皰惡毒,須灸關元,以保腎氣。 

又:虛勞咳嗽,潮熱,咯血,吐血,六脈弦緊,此乃腎氣損而欲脫也,急灸關元,內服保命丹??杀P悦?nbsp;

又:水腫膨脹,小便不通,氣喘不得臥,此乃脾氣大損也。急灸命關二百壯。以救脾氣,再救關元三百壯,以扶腎氣,自運消矣。 

又:脾泄注下,乃脾腎虧損,二三日能損人命,亦灸命關,關元各二百壯。又若四肢厥冷,六脈微細者,其陽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又若傷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 

又:灸關元五百壯。 

又:小便下血,乃房事勞損腎氣,灸關元二百壯。 

又:砂石淋病諸藥不效,乃腎家虛火所凝也,灸關元三百壯。 

又:上消病日飲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灸關元一百壯,可以免死?;虼壕臍夂#锞年P元三百壯,口生津液。 

又:中消病多食而四肢羸瘦,困倦無力,乃脾胃腎虛也,當灸關元五百壯。 

又: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損腎,以致骨痿,急灸關元五百壯。 

又:耳輪焦桔,面色漸黑,乃腎勞也。 

又: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節(jié)作疼,乃腎虛疲也,風邪所乘之證。 

又: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腎虛氣不歸海。 

又: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腎氣衰。 

又:兩眼昏黑,欲成內障,乃脾腎氣虛所致。 

又:牙疳。 

又:腸痔。 

又:手顫。 

又: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又:一年辛苦惟三百,灸取關元功力多,健體輕身無病患,彭祖壽數(shù)更如何。 

   《醫(yī)學入門》關元主諸虛損,乃老人泄瀉,遺精白濁,令人生子。 

   《類經圖翼》主治積冷,諸虛百損,臍下絞痛,漸入陰中,冷氣入腹,小腹奔豚,夜夢遺精,白濁五淋,七疝,溲血,小便亦澀,遺瀝,轉胞不得溺,婦人帶下癥遐,經水不通,不妊,或妊娠下血,或產后惡露不止,或血冷月經斷絕,但是積聚虛乏皆宜灸。 

又:陰證陽寒及小便多,婦人赤白帶下,俱當灸此,多者千余壯,少亦不下二百壯,活人多矣,然須頻次灸之,仍之兼三里,故曰若要安,丹田三里不曾干。 

又:主治婦人產后血氣痛,子宮不成胎。 

   《丹溪心法》:大病虛脫,本是陰虛,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補陽,陽生則陰長故也。 

   《腧穴學》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經痛,陰挺,崩漏,陰門瘙癢,惡露不止,風眩頭疼。 

    附注:日本澤田健氏:認為最佳的養(yǎng)生功夫是自身調節(jié),呼吸導引,其次者需借用外力。借用外力,又以艾火灸灼丹田(關元)為上,若信服藥餌則等而次之,因此,同樣是關元氣海穴,須使其發(fā)揮養(yǎng)生功效,靜坐養(yǎng)生是憑籍自身修持之力激發(fā)之,而艾灸養(yǎng)生則憑籍艾火溫補之力激發(fā)之。 

   【氣?!?nbsp;

1,取穴:在臍下腹中線1寸五分處是穴。 

2,功能:補益臟真,故元氣,回生氣,壯腎陽。氣海為氣血之會,呼吸之根。藏精之所,生氣之海,下焦重要穴。灸之得法,有溫下振陽,大補元氣之功能。其猶如釜底增薪,故能加強膀胱之氣化,使膀胱之氣化上升布達周身,灑陳五臟六腑。 

3,主治:下焦虛冷之氣上沖心腹,嘔吐不止,陽虛不足氣喘不能臥,癥瘕結塊,婦人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繞臍痛,陰證傷寒,四肢厥冷,中風中氣,小兒遺尿等癥。 

《明堂》少腹疝氣游行五臟,腹中切痛,臥善驚。 

《圖翼》嘔吐水止,又陰癥傷寒,卵縮,四肢厥冷。 

《針灸要訣與按摩十法》傷寒飲水過多,腹脹腫,氣喘,心下痛,冷病面赤,臟虛氣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不差,肌體贏瘦,四肢力弱,奔豚七疝,小腸膀胱癥瘕,結塊壯如覆杯,腹暴脹,按之不下,臍下冷氣痛,中惡脫陽欲死,陰疝卵縮,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赤,卒心痛,婦人臨經行房贏瘦,崩中赤白帶,月事不通, 產后惡露不止,繞臍癘痛,閃著腰痛,小兒遺弱,得氣則瀉,瀉后宜補之。 

   《針灸治療學》治神經衰弱,精神病,憂患癥等有效,并能醫(yī)治所謂下元不足,真氣不足,陽脫虛冷,下焦虛冷等。因此對于慢性疾病多用之。如腸炎、慢性腹膜炎、腎臟疾病、子宮疾病、不孕癥,陽痿,夜尿,腰疼等,它的應用范圍極廣,特別是在患闌尾炎時,灸此穴30-40壯,有消除右髂窩激痛的顯著效力,在腸炎腹瀉劇烈時,將水分和此穴灸30-50壯,常??梢粤⒖桃娦А?nbsp;

   【中脘】 

1取穴:在臍上四寸處,即劍突尖下與臍中間是穴。 

2功能:強胃健脾,化濕理中,升陽益氣。 

3主治:《太乙神針臨證錄》心下脹滿,飽食不化,噎膈逆氣,翻胃嘔吐,赤白痢疾,伏梁痞塊,面色萎黃,消化不良等疾。 

   《甲乙經》心下大堅,中脘主之。胃者腹?jié)M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中脘主之。傷憂捐思氣結,中脘主之。腹脹不通,寒中傷飽,食欲不化,中脘主之。小腸有熱,溺赤黃,中脘主之,溢飲助下堅痛,中脘主之。治小兒暴癇者,身體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鳴,灸中脘及臍中上下,兩旁各1寸凡六壯。心痛堅煩氣結灸中脘百壯,心腹主病,堅滿煩痛,憂思結氣寒冷,霍亂心痛,吐下食不消,腸鳴泄痢灸中脘百壯,腹中雷鳴相逐,食不化,逆氣,灸太倉七壯。 

《扁鵲心書》氣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壯。急慢驚風,灸中脘四百壯,產后血暈灸中脘五十壯。婦人無故風搐發(fā)昏,灸中脘五十壯。嘔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壯。婦人卒厥,凡無故昏倒,乃胃氣閉也,灸中脘即愈?!夺樉囊E與按摩十法》五膈喘息不止,腹暴脹,中惡脾痛。飲食不進,翻胃赤白痢,寒痹氣心痛,伏梁心下如覆杯,心膨脹,面色萎黃,天行傷寒,熱不已,濕疾先腹痛,先瀉,霍亂瀉出不知,食飲不化,心痛身寒,不可免仰,氣發(fā)噎。疏曰:腑病治此。東坦曰:氣在腸胃者,取之是足太陰陽明,不下,取三里、章門、中脘。 

    《針灸真髓》澤田健氏善于治療子宮左屈或后屈,治左屈灸左手陽池,后屈灸中脘均可立愈,屢試屢驗。灸前,臍的左側壓時覺痛,關元附近有空虛感,灸陽池、中脘后,臍左立即不痛,關元附近也覺得充實了,這是子宮轉正的征兆。的確有神效。但子宮轉正以后,經過一些時候,還是會左屈或后屈的,應該繼續(xù)天天施灸,使肌肉習于正常,使可以永久固定正常的部位上了,否則是不易收效的。 

   《馬氏溫灸法》:中脘的主治已不勝枚舉,要言之,灸中脘有清除胃腸淤滯,開戶強壯脾胃之效用,腸胃清則五臟六腑之瘀滯有傾泄之途,脾胃健則五臟六腑生化有源。因此,中脘實為治療一般慢性病之必要灸穴,急癥亦多用。 

    附注此穴是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任脈四脈之會,又是胃之募穴六腑之會。凡腑病皆可治之,又中脘為中焦之主穴,旁通四肢,有化食化痰之功。 

【足三里】 

1.取穴:在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廉處是穴。 

2.效能:理脾胃,調中氣,升清降濁,通腸消滯,疏風化濕,扶正培元,祛病防病等。 

3.主治:《甲乙經》五臟方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者要穴也。水腹脹,皮腫,三里主之。 

華陀:三里主五勞七傷贏瘦,七傷虛乏之疾,胸中淤血,乳癰。 

   《千金翼方》主脹中寒,脹滿腸中雷鳴,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腹痛,胸腹中淤血,小腹脹,皮腫,陰氣不足,小腹堅。傷寒熱不已,熱病汗不出,喜嘔口苦,壯熱,身反折,口噤,頤腫痛不能回視,喜悲,口辟,乳腫,喉產癖不能言,胃氣不足,久泄痢,食不化,肋下支滿,膝痿寒熱,消谷善饑,腹熱身煩,煩言,乳癰,喜噫,惡聞食臭,狂歌妄笑,惡怒大罵,霍亂,遺尿,失氣陽厥,凄凄惡寒,頭眩,小便不利,腳氣。 

   《大成》未中風時,一兩個月或三四個月前,不時足脛痿重麻,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也,便宜急灸足三里,絕骨四處各3壯。 

   《灸法口訣指南》膈癥,便血,上火,凡灸過上部者,須少灸此處以減火氣。此外,凡灸四華膏肓,百會等上部穴位時,尤須灸此。又人過40歲以后,陰氣漸衰,火氣易上沖,常灸此穴3-5壯可防上逆。 

《勝玉歌》:兩膝無端腫如斗,膝眼三里艾當灸。 

《行針指要歌》:或針痰,先針中脘,三里間。 

    《醫(yī)說》若要安,三里莫要干。(不斷地灸三里,總有膿水流出。)患風痰人,宜灸三里者,五臟六腑之溝渠也。常欲宣通,即無風疾。 

   《中醫(yī)針科綱要》百病莫忘足三里,誠為治病壯身第一要穴。足三里為胃之樞紐,刺之可壯人向之元陽,補臟腑虧損。凡寒氣積聚之腫脹癥瘕得溫之、化之。濕濁之腫脹燥之,消之,導痰消滯,升清降濁,補中升陽,無所不能。 

《真髓》鼻塞,鼻管干燥,愈頭痛。 

    《太乙神針臨界癥錄》足三里為土中之土,土能生萬物,又能腐物,胃為五谷之海,后天之本,人之五臟六腑全靠氣旺盛,而營養(yǎng)之,又胃氣者生,無胃氣者亡。故取足三里,以健胃氣,而補臟腑之虧損猶如獨參湯之作用,因此足三里為全身保健要穴。 

   《馬氏溫灸法》不少古籍均載,小兒不能灸足三里。認為灸之可防礙小兒生長及引起目疾等。如《圖翼》云:“小兒禁灸足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爾反生疾。”實則像小兒脾胃不和,瀉痢,嘔吐,痰喘等癥,在灸其它穴時配灸足三里,是??扇⌒У模皇菓⒁?。小兒不宜,像成人一樣以足三里做常規(guī)保健穴使用,以免撤熱于下,防礙小兒生長。 

    附注:養(yǎng)生延年祛病灸,以麥粒直灸,每周灸一次,每次灸10-25壯,或每天連續(xù)灸6-10壯。若用于半身不遂,心臟病,腫瘤等大病用黃豆大的艾炷,灸10-15壯,以打通整個胃經為度,不過重灸選穴時,應適當離脛骨遠一些,以防灸瘡發(fā)后向周邊蔓延。重灸之前,宜先用圓禮刺出針感,再灸感會傳播得更快。 

【天樞】 

1.取穴:在臍旁平行二寸處是穴。 

2.功能:有疏通調胃,理氣行瘀,消脹之物效。 

3.主治:奔豚,泄瀉,赤白痢疾,腸鳴繞臍疼痛,飲食不化,水腫腹脹,久積冷氣,婦人癥瘕等癥。 

    天樞乃大腸之募穴,可清導一切濁滯,實用特效,與氣海相配,取氣海可振下焦之陽以散群陰,取天樞者可調腸胃之氣,以得運行,二穴相合,可治腹寒疝瘕,奔豚失精,陰縮厥冷、腹脹氣喘、小便不利、婦科崩帶、月經不調等癥,為治療虛勞、身弱臟虛、積寒痼冷首要之法。此中藥之天雄散,腎氣丸等穴,更為優(yōu)越,實為良方也。 

【腎俞】 

1.取穴:第十四椎下中行橫1.5寸,前與臍平是穴。 

2.功能:補腎,強健腰脊,益精髓,滋陰補腎中陽不足。 

3.主治:《千金》丈夫夢失精,及男子小便濁難。又:消渴小便數(shù)。 

《千金翼》百病水腫,又尿血。 

《扁鵲心書》腎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壯。益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又治中風失音,手足不遂,大風痢疾。 

《圖翼》主臟之熱。色欲過度,虛腫,耳痛,耳鳴。 

《勝玉歌》腎敗腰痛小便頻,督脈兩旁腎俞除。 

《玉龍歌》腎弱腰疼不可當,施為行止甚非常,若如腎于俞二空處,艾火多加體自康。 

又:腎敗腰虛小便頻,夜間起止苦勞神。命門若行金針助,腎俞艾灸起沉疴。 

   《針灸要訣與按摩十法》虛勞羸瘦,耳聾腎虛,水臟久冷,心腹填滿脹急,兩肋滿引小腹急痛脹熱,小便淋,目視硫硫,少氣溺血,小便濁,出精夢遺,腎中風踞坐而腰痛,消渴,五勞七傷虛憊,腰膝拘急,腰寒如冰,頭重身熱,振剽,食多羸瘦,面黃黑腸鳴,四肢淫濼,洞泄,身腫,冷勞。 

    《太乙神針臨證錄》虛勞羸瘦,面目黑黃,腎虛耳虛,腰痛久冷,夢遺滑精,腰膝拘急,身熱頭重腳輕,婦女赤白帶下,足寒如冰等癥。 

附注:筆者認為灸關元穴不方便時,可以用腎俞代替。在腎俞周圍找阿是穴或嗜熱穴即可。 

【脾俞】 

1.取穴:第十一下兩旁去脊中橫開1.5寸處是穴。 

2.功能:健脾和胃,消脹除濕,益氣健身,增強消化,和營統(tǒng)血功效。 

3.主治:《針灸要訣與按摩十法》腹脹引胸背痛,多食身瘦,痃癖積聚,肋下滿泄利,痰瘧寒熱,水腫引脊痛,黃疸善欠,不嗜食。 

《太乙神針臨證錄》玄癖積聚,腹脹食物不消化,或中消,泄瀉,痢疾,水腫等證。 

附注:筆者認為灸中脘不方便時,可以在脾俞周圍找阿是穴或嗜熱穴代替中脘穴。 

(七)灸前準備、灸療的火候、重灸的模式、灸療時的心理誘導、灸療時的按摩和點刺 

灸前準備 

1.藥品準備及皮試 

安定片2.5毫克×30片,利多卡因注射液100毫克×4支,普魯卡因注射液40毫克×30支,布比卡因注射液37.5毫克×5支。將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布比卡因,逐一做皮膚注射敏感實驗,如無過敏反應,則選擇備用。 

2.艾炷及器械的準備 

大號艾炷(邊長1.2厘米的正四方體)30塊,中號干艾炷(邊長0.9厘米的正四方體)50塊,金艾絨100克,鑷子一把,灰盒一個,軟毛刷一把,線香一把,火機一只,一次性10毫升注射器,姜片(切片約一毫米厚)30片,火針,酒精燈,膠布,干棉花,灸罩(用空易拉罐制作)。 

3.灸前刺血 

    對于氣血淤滯重的病人,尤其是痛癥明顯的病人可在重灸之前酌情采用刺血療法瀉其瘀濁,主要分三種刺血方案:一,臟腑淤滯重的以背俞穴刺血為主,依照脈癥在背部選取阿是穴刺血拔罐,出盡黑血為度;二,在四肢上選適當?shù)酿鼋j刺血,出盡黑血為度;三,井穴刺血,按照經絡祛病法(下文詳述)選定排病門戶,然后點刺出血。實踐證明,灸前根據(jù)病情適當采用一種或幾種刺血方案,可以加快灸感的傳播和全身氣血的貫通。 

4.灸穴具體位置 

    根據(jù)病情選定穴位后,在穴位上下按壓找阿是穴(壓痛點,如沒有明顯的阿是穴,就是用艾條在最易深透穴位,周圍懸灸找嗜熱穴(讓病人體會熱流最易深透遠傳得那個點)。最后以阿是穴或嗜熱穴為中心畫一十字,來確定艾炷安放的具體位置。 

5.灸罩的制作與應用 

    灸罩的制作如彩圖所示,用空易拉罐即可做成……

6. 灸煙的排放 

如彩圖所示,排煙裝置包括升降衣架,煙罩……

灸療的火候 

通過親自灸關元的體驗及為諸多病人做灸療的體會,筆者認為無論是直接灸,還是間接灸,灸感必須上達巔頂,下達足心,熱流充滿全身四肢百骸,才是最佳的火候。具體的壯數(shù)倒不重要。曾有一病人雖然是十來年的慢性前列腺炎,僅直接灸關元二十五壯就達到了最佳火候,再加上灸后調養(yǎng)配合得好,病照樣痊愈了。那些大量用過激素的類風濕或是強直性脊柱炎和晚期癌癥,即使是連續(xù)重灸十個小時,全身氣血也很難一下子溫通開。所以《扁鵲心書》中提到好多危重疑難病灸關元三百至五百壯,這只是個約數(shù)。灸感才是決定灸療是否達到飽和的尺度。 

    筆者認為灸感分兩種,一種是患者灸感即患者自覺灸療產生的熱流在全身走竄流動的范圍和速度及當時的排病反應。當時的排病主要以熱流沖擊病灶為主。另一種是術者灸感,是指術者在灸療過程中,多次觸摸患者體表,對溫度濕度變化的感覺情況。大多數(shù)情況下,兩種灸感是統(tǒng)一的,有時患者自覺熱流已經透至雙足,但術者卻感覺足跟還隱隱發(fā)涼,這時應以術者灸感為準,繼續(xù)施灸,盡量使二者達到統(tǒng)一,才能算是真正灸透了。術者用手觸摸時,摸的時間要長,認真體會,如果剛開始感覺熱之后感覺涼,這說明體內還有寒氣,應繼續(xù)施灸。體表出汗的情況,最能反應溫度的變化。以雙足為例,如果患者雙足多年無汗,一輪重灸下來,能發(fā)潮就是很大的進步,如果平時有汗,就應以汗出如洗為度。筆者在為病人灸療時,一般十五分鐘摸一下患者雙足,仔細感覺濕度的變化,同時問病人熱流走到哪兒了。以下肢為例,熱流到達雙髖關節(jié),可以視為是第一關,膝關節(jié)是第二關,踝關節(jié)是第三關,足心足尖是第四關,到達足跟是最難的一關,灸感的傳播速度與治療效果成正比。筆者每年都為一些身體基本健康的中年人做養(yǎng)生灸,立春前后五天直接灸氣海,立秋前后五天直接灸關元,發(fā)現(xiàn)他們平均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都可以達到熱流灌滿全身且?guī)缀鯚o排病反應。我想一個重病患者經過長時間的灸療后,灸感達到一小時之內熱遍全身了,就可以算是正常了。 

    現(xiàn)在有些書上說,古人作灸療動輒三五百壯,都是長時間累計的結果,這是天大的錯誤。在《扁鵲心書》中竇材明確地寫道“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傷腎,以致骨痿,急灸關元五百壯”。急灸可以理解為是連續(xù)灸,這樣就可以集中火力,在短時間內把全身氣血都溫通開。經過實驗,把金艾絨用干捻法制成松艾炷,捻成邊長為一厘米的正四方體,燃燼需要三至四分鐘,就是按二點五分鐘計算,灸五百塊至少需要二十個小時,將時間均到兩天里,每天得灸十個小時。即使均到三天里,每天也需灸近七個小時。筆者曾經做過類似的治療,每天灸十至十二小時完全是可行的。病人經過長時間的重灸后,脈象癥狀大多會有很大的進步。如果沒有變化,可以說是病人的自身康復機能已經喪失殆盡了。有一乳腺癌病人重灸后三天即開始大量吐痰涎。有一強直性脊柱炎病人重灸時雙足冒冷氣,渾身出冷汗,所有原先有過癥狀的關節(jié)都酸痛鉆痛,連續(xù)灸至十二小時全身才算灸透一遍。 

重灸的模式 

    在病人的安眠藥起效后,可以先采用大號艾炷灸,當病人感覺到疼痛時改用中號艾炷,然后再逐漸縮小艾炷體積,慢慢地過渡到黃豆的小號艾炷。兩三個小時之后再次注射局部麻藥,重新再循環(huán)用大號艾炷等。根據(jù)灸感的傳導情況和脈象的變化以及病人對疼痛的耐受度,有時可以考慮第三次注射局部麻藥。這樣一輪重灸下來,需要六到十個小時。 

第一輪重灸之后,如果病人氣血還未完全打通,可以在三五天后再進行第二輪重灸,有的病人甚至還需要第三輪。重灸之后,灸瘡未完全發(fā)開之前,每個灸穴上可以每天堅持做麥粒灸二十至三十壯,或灸盒灸兩個小時以上,以保證火力的連續(xù)。 

   有個別病人對所有局麻藥都過敏或注射局麻藥也不止痛者,那就只能先從小米粒灸開始,慢慢地過渡到麥粒灸,再逐步過渡到黃豆灸。每天灸黃豆大的艾炷三十至五十壯,連續(xù)灸十五至三十天,靠壯數(shù)的蓄積來達到除病的灸量。同時,也同時配合灸盒灸或九宮灸法。 

灸療時的心理誘導 

   《東醫(yī)寶鑒》中說:“古之神圣之醫(yī),能療人之心,預使不至于有病,今之醫(yī)者,惟知療人之疾,而不知療人之心,是猶舍本逐末,不窮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手,雖一時僥幸而安之,此則世俗之庸醫(yī),不足取也?!本寞煹臅r間較長,正好醫(yī)生可與病人進行深入的交流,以“談心”的方式疏導病人的情緒,引導病人說出內心的苦悶、矛盾,把平時說不出口,或說出也沒有人聽的話講出來,醫(yī)生要善于傾聽,提問,循循善誘,讓病人把心結解開,把積攢的多種負性心理逐一釋放出來,感到委屈就放聲哭出來,這樣做非常有利于氣血的開通,灸感的傳導。醫(yī)生與病人共同探討解決心理問題的辦法,使病人擁有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及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 

灸療時的按摩和點刺 

    為了加快灸感的傳導,有些病人灸療時要適當配合按摩和皮膚點刺。按摩多在肘膝關節(jié)以下部位進行,主要是順經絡走行方向的推拿,發(fā)現(xiàn)壓痛點用按摩法慢慢地將其揉開。皮膚針點刺主要是取井穴、原穴,依照病邪性質不同,為病邪打開排放門戶。 

   現(xiàn)將《全象氣功醫(yī)學》中經絡祛病法摘要,選錄如下: 

   排放病邪的門戶 ,在排放病邪時,原則上順經而行,病癥屬陰癥要從手三陰的原穴與井穴向外排放病邪,病癥屬于陽癥要從足三陽的原穴與井穴向外排放病邪。 

   足太陰脾經與手太陰肺經之病邪,要從手太陰肺經的太淵與少商排出體外。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之病邪,要從手厥陰心包經的大陵與中沖排出體外。 足厥陰肝經與手少陰心經之病邪,要從手少陰心經的神門與少沖排出體外。手陽明大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病邪,要從足太陽膀胱經的京骨與至陰排出體外。 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之病邪,要從足少陽膽經的足臨泣與足竅陰排出體外。手太陽小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之病邪,要從足陽明胃經的險谷與厲兌排出體外。 

另外,人體的任督二脈居于人體的前后正中線上,是人體至關重要的兩大命脈,這兩大經脈排邪方法與眾不同。任督二脈之中的陽邪,熱邪,實邪要從任脈臍中的神闕與氣海穴向體外排出。 任督二脈之中的陰邪,寒邪,虛邪要從督脈上的百會,人中,齦交穴排出體外。 

(八)灸療中的意外與對策、排病反應及處理方法、灸后調養(yǎng) 

灸療中的意外和對策 

    灸療過程中常見的意外有兩種,一是由于病人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意識模糊,有時會不自覺地用手摸灸罩,或突然翻身導致艾炷傾倒。對策主要以預防為主,術者及家屬時刻注意患者手足的動向或先用手握住患者四肢,以防意外的發(fā)生。二是艾炷燃燒有時會出現(xiàn)爆炸現(xiàn)象,爆炸多發(fā)生在艾炷燃燒到盡頭時,主要是因為皮膚內的水分被加熱后產生的蒸汽無處發(fā)泄,最后導致爆炸。最好的對策是,把中號火針燒紅,在灸痂上扎幾個孔,深度以透過灸痂為好。 

排病反應及處理方法 

    在灸療過程中,即使沒有外界環(huán)境的誘因,絕大多數(shù)患者都會出現(xiàn)種種不適反應。如渾身發(fā)冷,出冷汗,冒臭氣,吐痰涎,腹痛,腹瀉等現(xiàn)象。甚至于多年前有過的病癥會重復多次出現(xiàn),由于這些不適反應與患者的病情有關,所以我們把這些不適反應統(tǒng)稱為排病反應。排病反應是正邪斗爭的結果。因為疾病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正邪斗爭并最終由病邪戰(zhàn)勝了正氣,在發(fā)病過程中集體會出現(xiàn)許多不適反應,同樣患者接受灸療后,元陽向病邪發(fā)動進攻,臟腑經脈里的病邪被驅逐,病邪被逐的過程就是排病反應。因此,治療過程中的排病反應是治療效果的前奏和標志。一般排病反應越強烈,治療效果會越顯著。 

臨床常見排病反應 

1. 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據(jù)臨床觀察,大多數(shù)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多以打噴嚏,流鼻涕,渾身肌肉骨節(jié)酸痛等反應形式出現(xiàn),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fā)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于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xù)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 

2. 與排郁氣有關的反應 

    郁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等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xù)時間一般數(shù)小時至1-3天,少數(shù)患者可達數(shù)月之久。 

3. 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shù)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后,吐痰持續(xù)一個月,每天吐痰少則幾十口,多則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150毫升痰涎。最后,病體痊愈,他的針感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 

4. 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fā)燒,類似濕疹伴奇癢,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曾有一心臟病人連續(xù)了5次九宮灸法之后,渾身除頭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膚起濕疹,奇癢無比,全身被撓的血跡斑斑,持續(xù)了三個半月方止。 

5. 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于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 

6. 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絕大多數(shù)人灸療后睡眠狀況都會發(fā)生變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渾身無力,嗜睡,之后連續(xù)失眠數(shù)天,一般失眠時也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有的先失眠十來天之后轉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結果都是睡眠恢復正常。 

7. 發(fā)熱反應 

    發(fā)燒反應屬于全身綜合性的劇烈反應之一。多在自身康復機能完全發(fā)揮作用后出現(xiàn),表示氣血旺盛,體質增強,是機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一般發(fā)高燒反應,體溫在39-40度,反應持續(xù)時間一周左右,少數(shù)低燒患者,體溫在37.5度至38度之間時,反應持續(xù)十幾天甚至一至兩個月。 

8. 其他反應 

    可以說,曾經患過的疾病都可能會復發(fā)多次,雖說是復發(fā),但感受一般不會比以前犯病時強烈。曾患有痔瘡的也會發(fā)作,而且會有內痔變?yōu)橥庵蹋蠹s十天半個月即可自愈。 

   處理方法 

    對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反應,需認真鑒別。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反應是何因引起的,如果沒有外界誘因誘發(fā),純屬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反應,則可以認定此反應屬于排病反應。醫(yī)患雙方都應該知道,在治療期間每出現(xiàn)一種排病反應,體內就會減少一種病邪,因此對治療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排病反應,應采取忍耐和任其自然的態(tài)度。最好不用藥物控制,以免降低治療效果或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消炎止痛藥或激素類藥物。這個尺度由醫(yī)生來把握。如有的病人實在痛苦難忍,或發(fā)高燒持續(xù)三天以上還不退,可用刺血,拔罐,刮痧,做溫灸盒等方式來緩解。這些方法都是在給病邪以出路,是因勢利導之法。而亂用清熱消炎藥,激素藥等會使病邪內斂,十分難得的排病機會會失之交臂。當然,如果出現(xiàn)劇烈腹瀉,高熱大汗時則應多喝糖鹽水。若喝不進去可以輸液。如出現(xiàn)委屈易哭得情緒反應時,最好是隨時隨地大哭一場,如覺得不好意思可找一曠野無人的地方放聲痛哭,大聲喊叫,盡量將這種情緒發(fā)泄出去,直到心情舒暢為止。如病人出現(xiàn)失眠反應,連續(xù)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時,只要第二天體力精力都無多大變化,就不必有意強迫自己非睡不可,更不能吃安眠藥強迫自己入睡,應采取忍耐的態(tài)度。當渡過反應期之后,睡眠會自然恢復正常,神經系統(tǒng)功能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傊?,對于排病反應,應持平靜態(tài)度和樂觀的心情,順其自然,以迎接疾病去根之日的來臨。 

   灸后調養(yǎng) 

1. 心性調養(yǎng) 

心性調養(yǎng)分三個方面:靜心,反思與自勵。 

  ……

    心浮氣躁,百無一成;心平氣和百福自集?!恫烁T》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饵S帝內經》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個不經過自我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得人生?!被颊咭喽喾词∽约涸谛男陨系钠珗?zhí),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上的錯誤,若能認真改正,疾病自然就會痊愈。 

   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喜談人過。 

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喜談人過有傷天地之和。 

高遠在求近,避禍在除怨。知足不怨人,真正去病根。 

柔和歡喜,永離醫(yī)藥門。 

六君子湯——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君子助人,小人傷人;君子不爭,小人不讓;君子和氣,小人斗氣;君子憑忠信,小人徒心機;君子不易得病,得病也易治好,小人豈能不病,病后更難治療。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時刻都鼓勵自己——堅信自己一定會好的信念,是病人重新獲得健康的最大內在推動力?!?/FONT>

2. 睡眠起居調養(yǎng) 

   重灸對機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刺激,消耗大量元氣去疏通全身經絡。因此,就必須減少一切無謂的能量損失并且要加強休養(yǎng)生息。第一,灸后禁絕性生活半年到一年;第二,盡量放下一切勞作經營;第三,每天上網,打游戲,看電視等娛樂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第四,每天睡眠時間應在十至十二小時之間,因為充足高質量的睡眠是恢復生命活力的最佳途徑。 

3.飲食調養(yǎng) 

    灸后禁服一切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欢ㄒ獔猿智宓厥嘲肽甑揭荒?,每餐以六七成飽為度,也可以少吃多餐。病愈后也要以素食為主,必須要有節(jié)制,以防復發(fā)。 

   《江南草藥王》中記載一段軼事,“在蕭山有一個叫白馬湖的地方,一個民間老太太治療淋巴癌堪稱一絕,就是用艾葉燒穴位。當?shù)氐牧馨桶┮步猩?,一大片像葡萄似的,燒過之后,別的要求沒有,就是對飲食禁忌非常嚴格,任何油腥的東西都不能沾,只能用開水蔬菜放鹽煮一煮吃,而且必須堅持6個月之久,腫瘤自然會消失。這位老太太已經逝去十多年了,但是她的神奇之處,卻令我神往不已。我曾經多次到過白馬湖,在民間尋訪追蹤這位鄉(xiāng)間奇人的足跡,大量訪問她曾經治療過的病人,最終悟出一個道理,老太太的高明之處,除了艾葉燒穴位,調動機體的防御功能外,最可取之處莫過于忌口了,這給我留下了非常強烈的印象和啟迪?!惫P者在臨場實踐上驗證,確實如此,不僅僅淋巴癌,其他腫瘤或有腫瘤傾向的慢性炎癥病人,只要不是虛勞體質,哪個病人灸后嚴格忌口,在灸瘡完全愈合前,任何油腥都不沾,哪個病人效果好。 

    對于高血壓、糖尿病等疑難病中體質屬于痰濕壅盛者,灸后不僅要嚴格忌口,而且在灸瘡完全發(fā)開(黑痂脫落)后,配合斷食療法效果更好。斷食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一般斷食療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減食期,大約三天。第二階段是正式斷食,只能喝水,普通是五天到十天。結束斷食的信號是,舌苔消退,難聞的體味消失,強烈的食欲恢復。第三階段是增食期,大約三至五天,因為腸胃的消化力尚未恢復,宜先喝米湯,漸由米湯到稀飯,增至日常飲食為止。 斷食結束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斷食期間如有宿便(暗褐色或藍黑色的粘液)排出,是病根拔除之佳兆。斷食時新陳代謝變化劇烈,則可直接刺激自身溶解過程的進行。也就是說,斷食療法是不使用刀子的內臟手術,且比外科醫(yī)生做得更自然,更精細,更有效,絲毫無損于健康而可除去百病。不明內情的人,以為斷食會有生命 的危險,但一旦親身體驗,就會知道,不但毫無痛苦,身心反而會有意外的收獲。 

4.運動調養(yǎng) 

    任何藥物也代替不了運動,運動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藥物的作用。灸后運動以散步、打拳、靜坐、練六字訣等為主?!?/FONT>

(九)對灸瘡的認識與護理、灸療的收效期 

灸瘡結束后在灸痂上敷些干棉花,外面再蓋一層保鮮膜,周圍用膠布密封好。一般七八天就可以化膿,最多十三、四天化膿。如果十五天還未化膿,就必須再重灸一次。只有身體虛弱,精血虧損的人在灸后半個月內靠吃雞肉、羊肉、魚等發(fā)物來輔助化膿,化膿后則禁食一切發(fā)物及姜等刺激性食物。 

    一般人對灸瘡化膿有恐懼心理,認為是感染怕變生他癥。豈不知這正是灸療的最神奇之處。《小品方》上說:“灸得膿壞,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也?!薄夺樉馁Y生經》說:“凡著艾得灸瘡發(fā),所患即瘥,不得皰發(fā),其疾不愈。”《太平圣惠方》上說:“灸炷雖然數(shù)足,得瘡發(fā)膿壞,所患即瘥,如不得瘡發(fā)膿壞,其疾不愈?!薄夺樉囊讓W》說:“灸瘡一發(fā),去病如抓。”這就是說直接灸必須化膿,病才能痊愈。對灸瘡出膿,勿須顧慮重重,它與一般的瘡癰化膿或創(chuàng)傷性炎癥截然不同。只要認真護理,絕不會出什么問題。 

    灸瘡潰爛出膿一般先從灸痂周圍開始,大約在灸后25-30天黑痂脫落。灸瘡潰發(fā)后,每天在灸瘡周圍用75%的 酒精棉球消毒,用干棉球吸干表面膿液,不可以清理膿苔,否則不僅會引起灸瘡疼痛,而且還會阻礙膿液外滲。灸瘡出膿愈多,病除根愈凈。如果發(fā)現(xiàn)灸瘡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膿色由淡白色變?yōu)辄S綠色,而且有惡臭味??梢韵扔秒p氧水沖洗,之后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紅膏涂貼。若此時病人舌苔厚膩,最好讓病人進行三至五日的斷食(斷食療法見本書飲食調養(yǎng)),直到舌苔恢復正常。如果灸瘡出血較多,可以在換藥時外敷云南白藥來止血。 

    總之,病家絕不可以一看到灸瘡出膿就去輸抗菌素或口服抗菌素。應該為灸瘡出膿慶幸才是。萬不得已需要用抗菌素,必須及時請示灸療醫(yī)生。 

補在灸瘡認識與護理之內 

    在《江南草藥王》中有一段話專門講了感染與癌癥的關系。大凡癌癥患者,只有在患病期間感染一次才有救。一方面,身體的免疫功能又自然形成了一道更加強大的抵御系統(tǒng);另一方面,第二次侵入體內的細菌會對原來的癌細胞進行一次強大的進攻和吞噬,直到將癌細胞消滅掉。在以后的行醫(yī)歲月里,凡遇到患癌癥十多年大難不死者,他都要仔細詢問人家是否有過一次感染,最后的結果充分印證了他最初這一奇異的想法。

灸療的收效期 

古代針灸醫(yī)書有“瘡發(fā)即愈”之說,根據(jù)臨床觀察,并非如此。對一般的痛癥、急癥、危癥見效較快,但對其他慢性陳病,在化膿期間,雖有些癥狀得到改善,但大部分病癥須到秋冬及次年春天才能應驗。有些患者體質過差,或病重,須連灸兩三年,每年按適當季節(jié)施灸,或隔三至六個月施灸一次,連灸二三次,方能收效。所以較重的慢性病癥,第一年灸后如未見大效,沒有其它的副作用,應當連續(xù)再灸,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也可以再重灸間隔期間配合九宮灸法或相關中藥效果會更好。 

(十)灸療與附子的關系、灸療病例 

灸療與附子的關系 

    附子,辛甘大熱,入腎命而通行十二經,生用暖腎臟,以祛寒濕;熟用補命火,以回元陽。鹽水炒黑專入腎經,燥濕功勝,兼益下元。下寒上熱,里寒外熱之癥最宜。附子為逆轉陰陽之第一藥,艾火灸可以透諸經,驅百種病邪。重灸臍下關元氣海是治療下寒上熱,上實下虛的最佳外治方法。如今大多數(shù)疑難病證的陰陽格局都是上熱下寒,上實下虛。所以重灸關元氣海與附子劑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二者相配合可以治療多種疑難病。 

    經絡祛病法中明確指出陰邪從手三陰經的原穴,井穴外排為最佳途徑,陽邪從足三陽的原穴、井穴外排為最佳途徑。具體說也就是陰邪從手上冒出為正路,陽邪從腳上冒出為正路。還有任督二脈的陰、寒、虛邪從百會人中齦交排出為最佳途徑,任督二脈的陽、熱、實邪從神闕,氣海外排為最佳途徑。 

    總之,所有陰邪從手及頭上外排為正路,所有陽邪從腳及臍下外排為正路。 

重灸臍下(包括針刺)或服用附子劑之后,如果病人很快出現(xiàn)頭上及手涼冷或冒涼氣而臍下和腳發(fā)熱,這樣的病人不論何病見效均快,預后好,病易除根。 

重灸臍下(包括針刺)或服用附子劑之后,如果病人頭上及手易發(fā)熱臍下和腳總感覺涼冷或冒涼氣,這樣的病人不論何病見效均慢,病不易除根。這時醫(yī)患雙方都要耐心堅持,繼續(xù)用灸或加大附子劑量。同時配合刺激相應的手三陰經原穴、井穴以引導病邪從正路外排。如果刺激井穴、原穴時,醫(yī)者能夠依照子午流注的時間次序以應天人合一之機轉,自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灸療與附子劑的合理應用,病邪從正路排空后,全身上下,陰陽平衡,氣血暢通,百病自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