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古詩詞賞析

 紅卒 2011-11-10
漁歌子 張志和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 塞 山 前 白 鷺 飛 ,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 。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青 箬 笠 , 綠 蓑 衣 ,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 風(fēng) 細 雨 不 須 歸 。 

   
作者背景 
  張志和(約730-約810),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少年有才學(xué),擅長音樂和書

畫,很受唐肅宗重視,后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作品多寫閑散生活,詩歌風(fēng)格清新自然。 
注詞釋義 
  漁歌子:原是曲調(diào)名,后來人們根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興縣西南。 
  鱖魚:即民間所說桂魚,細鱗,淡黃帶褐色斑紋,味道鮮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葉編制的帽子,用來擋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編制的防雨衣服。 
古詩今譯 
  西塞山前群群白鷺高飛,桃花盛開水中鱖魚肥美。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在斜細雨中流連不歸。 
名句賞析——“桃花流水鱖魚肥?!?nbsp;
  這是一首傳唱悠遠的詞,所描寫的是西塞山邊的景色:空中有白鷺高飛,而山下的小溪邊,盛開著叢叢鮮

艷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還有那溫和的斜風(fēng)細雨,這是一幅多么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

生機勃勃,而且充滿了喜氣。而春色中的人,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灑浴在斜風(fēng)細雨之中,享受著美好的自然

景象,他自己也成為這景色的一部分。這風(fēng)、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難怪他要流連忘返了?!安豁殮w”除了指不回家外,還指棄官隱居,一去不返。那個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

高潔、不愿做官的隱居者,也是詩人自己。他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認(rèn)定這美麗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

志趣,他要讓自己悄然溶入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對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觸和依戀。



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也作“耶娘”大眾翻譯為前),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div>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div>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注釋
  1.兵車行:選自《杜詩詳注》。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中后期。當(dāng)時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不斷用兵。天

寶八年(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寧西南)一役,死數(shù)萬人。十年(751),劍南

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八萬進攻南詔(轄境主要在今云南),軍大敗,死六萬人。為補充兵力,楊國忠遣御史分

道捕人,連枷送往軍所,送行者哭聲震野。這首詩就是據(jù)上述情況寫的。這是一首樂府詩。題目是詩人自擬的

。
  2.轔(lín)轔:車輪聲?!对娊?jīng)·秦風(fēng)·車轔》:“有車轔轔”。
  3.蕭蕭:馬嘶叫聲?!对娊?jīng)·小雅·車攻》:“蕭蕭馬鳴”。
  4.行(xíng)人:指被征出發(fā)的士兵。
  5.耶:通假字,同“爺”,父親。
  6.走:奔跑。
  7.咸陽橋:指便橋,漢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南,唐代稱咸陽橋,唐時為長安通往西北的必經(jīng)

之路。
  8.干(gān):沖。
  10.過者:過路的人,這里是杜甫自稱。
  11.點行( xíng )頻:頻繁地點名征調(diào)壯丁。
  12.或:不定指代詞,有的、有的人。
  13.防河:當(dāng)時常與吐蕃發(fā)生戰(zhàn)爭,曾征召隴右、關(guān)中、朔方諸軍集結(jié)河西一帶防御。因其地在長安以北

,所以說"北防河"。
  14.西營田:古時實行屯田制,軍隊無戰(zhàn)事即種田,有戰(zhàn)事即作戰(zhàn)。"西營田"也是防備吐蕃的。
  15.里正:唐制,每百戶設(shè)一里正,負責(zé)管理戶口。檢查民事、催促賦役等。
  16.裹頭:男子成丁,就裹頭巾,猶古之加冠。古時以皂羅(黑綢)三尺裹頭,曰頭巾。新兵因為年紀(jì)小

,所以需要里正給他裹頭。
  17.邊庭:邊疆。 
  18.武皇:漢武帝劉徹。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詩歌中好以

“漢”代“唐”,下文“漢家”也是指唐王朝。
  19.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
  20.荊杞(qǐ ):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21.隴(lǒng)畝:耕地。
  隴,通“壟”,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中間種植農(nóng)作物。
  22.無東西:不分東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齊。
  23.秦兵:指關(guān)中一帶的士兵。耐苦戰(zhàn)--能頑強苦戰(zhàn)。這句說關(guān)中的士兵能頑強苦戰(zhàn),像雞狗一樣被趕上

戰(zhàn)場賣命。
  24.長者:即上文的"道旁過者",即杜甫。征人敬稱他為"長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訴說心中

的冤屈憤恨。這是反詰語氣,表現(xiàn)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態(tài)。
  25.役夫:行役的人。
  25.關(guān)西:當(dāng)時指函谷關(guān)以西的地方。這兩句說,因為對吐蕃的戰(zhàn)爭還未結(jié)束,所以關(guān)西的士兵都未能罷

遣還家。
  26.比鄰:近鄰。
  27.青海頭:即青海邊。這里是自漢代以來,漢族經(jīng)常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發(fā)生戰(zhàn)爭的地方。唐初也曾在這一

帶與突厥、吐蕃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
  28.煩冤:愁煩冤屈。
  29.啾啾:象聲詞,表示一種嗚咽的聲音。
編輯本段
譯文

  車輛隆隆響,戰(zhàn)馬蕭蕭鳴,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爺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

蔽日以致看不見橫跨渭水的咸陽橋。攔在路上牽著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沖云霄。
  路旁經(jīng)過的人問出征士兵怎么樣,出征士兵只是說按名冊征兵很頻繁。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

有的人四十歲到西部邊疆去種田。去時里長給有的壯丁裹頭巾,他們回時已經(jīng)白頭還要去守邊疆。邊疆無數(shù)士

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百千村落長滿了草木。即

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里的莊稼也長得沒有東西行列。況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夠苦戰(zhàn),被驅(qū)使去作

戰(zhàn)與雞狗沒有分別。盡管長輩有疑問,服役的人們怎敢申訴怨恨?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征調(diào)函谷關(guān)以西

的士兵??h官緊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稅,租稅從哪里出?如果確實知道生男孩是壞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

下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下男孩死于沙場埋沒在荒草間。
  您沒有看見,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戰(zhàn)死士兵的白骨沒人掩埋。新鬼煩惱地怨恨舊鬼哭泣,天陰雨濕時眾

鬼啾啾地喊叫。



訴衷情

  陸游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

天山,身老滄州。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隱居山陰農(nóng)村以后寫的,具體寫作年代不詳。

  詞中回顧自己當(dāng)年在梁州參軍,企圖為恢復(fù)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往事,如今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體

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兩句是當(dāng)年作者在梁州參加對敵戰(zhàn)斗心情與生活的概述。他胸懷報國鴻圖,匹馬單槍馳騁于萬里疆

場,確實想創(chuàng)立一番不朽的業(yè)績?!耙挿夂睢辈荒軉螁卫斫鉃殛懹慰释非蟾吖俸竦摚驗樵趯懛ㄉ献髡咴谶@

里暗用了《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取封侯”,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

的被封為“定遠侯”。陸游這樣寫,說明當(dāng)年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象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墒?,

陸游的愿望并未變成現(xiàn)實,后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里仍然出現(xiàn)舊日戰(zhàn)斗生活的情景,說明作者

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guān)河”毋庸說已經(jīng)無影無蹤,當(dāng)年的戰(zhàn)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凄涼慘淡的

景象。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xù)抒發(fā)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jīng)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悶心情?!昂礈纭闭f

明敵寇依然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jīng)無力報國;“淚空流”包含作者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

的痛心。

  結(jié)尾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罢l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不滿的情緒。

“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是年邁蒼蒼的陸游血與淚的凝聚,它很容易讓讀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熱淚盈眶的

《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边@是因為,兩者所

表現(xiàn)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摯,絲毫不見半點虛假造作;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悲壯處見沉郁,憤懣卻不消沉。所有這些,使

陸游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fēng)格。



丑奴兒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
 
丑奴兒:即《采桑子》。 層樓:高樓。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dāng)?shù)仫L(fēng)

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

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

玩味無窮。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fēng)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

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們知道,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

區(qū)。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

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fù)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rèn)為中原是可以收復(fù)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fā)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

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

樓”,同首句構(gòu)成因果復(fù)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后一個“愛上層樓”

,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jié)成因果關(guān)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fā)詩興,在當(dāng)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

,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lián)系起來,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

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著重寫自己現(xiàn)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

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quán)同心協(xié)力,共建

恢復(fù)大業(yè)。誰知,南宋政權(quán)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

腔忠憤,無處發(fā)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

,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fù)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zhuǎn)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

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jié)構(gòu)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yīng)。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

。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zhuǎn)而潛

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diào)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后一個“欲說還

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dāng)時投降派把持朝

政的情況下,抒發(fā)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zhuǎn)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jié)

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xiàn)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

,是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shù)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

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強調(diào)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簡析】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閑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

、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上片寫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

滋味”。全詞構(gòu)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于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

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他這首詞外表雖則婉約,而骨子里卻是包含著憂郁、沉悶不滿

的情緒?!谩皡s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一句閑淡的話,來結(jié)束全篇,用這樣一句閑淡話來寫自己胸中的悲憤

,也是一種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語言來表達,有時更耐人尋味。 張碧波《辛棄疾詞選讀》:

這首詞寫得委婉蘊藉,含而不露,別具一格。




望江南    蘇軾

春未老,風(fēng)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釋】

  春也未老,人也未老,于公務(wù)閑暇登臺的知州,心境是否也一樣"超然"?風(fēng)兒以"細"狀摹,可知正吹得輕

冷;柳枝以"斜"勾勒,愈見得飄拂動人,漾映眼底的,是一帶環(huán)城的碧水;輝照滿城的,則有繽紛競放的春花

。而后看鱗次千家的檐瓦,迷蒙在飄飄灑灑的雨影之中。那情景,能不牽縈一顆"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題都城南莊》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注釋】:
這是一首情意真摯的抒情詩。崔護考進士末中,清明節(jié)獨游長安城郊南莊,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nóng)家門前,一

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出來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jié)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

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fēng)盛開,情態(tài)增人惆悵。

譯文:
  博陵人崔護,資質(zhì)甚美,性情孤潔寡合,應(yīng)舉進士及第。清明節(jié)這天,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游,遇到

一戶莊園,房舍占地一畝左右,園內(nèi)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扣門,過了一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

里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說:“我一人出城春游,酒后干渴,特來求點水喝。

”女兒進去端了一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她一個人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里,對客人有著極為深

厚的情意。她姿色艷麗,神態(tài)嫵媚,極有風(fēng)韻。崔護用話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

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后,她似有不勝之情地默默回到屋里,崔護也不往地顧盼,然后悵然而歸。此后,崔護決

心不再去見她。到了第二年清明節(jié),忽然思念起她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

,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

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边^了幾天,他突然來到城南,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聽到門內(nèi)有哭的

聲音,扣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你不是崔護嗎?”答道:“正是?!崩细赣挚拗f:“是您殺了我

的女兒?!贝拮o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老父說:“我女兒已經(jīng)成年,能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

以來,經(jīng)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后,進門她便病

了,于是絕食數(shù)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么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

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您害死她的嗎?”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一哭

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禱告道:“我在這里,我在這里……”

不一會兒,女兒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fù)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給了崔護。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上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赦,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翁》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詩歌當(dāng)中的一首。它描寫一個燒木炭

的老人謀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惡。 
   
  這首詩一開頭就把我們帶到當(dāng)時的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讓我們看到一個燒炭的老人過著的十分窮苦

的生活。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燒炭的老翁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全部賴以為生的東西,只不過是一把斧頭

、一掛牛車,再加上十個被煙火熏黑的手指頭。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南山上伐薪、

燒炭,弄得“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勞動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這燒炭的老人對生活并沒有過

高的要求,“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僅僅希望有吃有穿,維持一種最低的生活。按理說,一

個人養(yǎng)活自己一個人,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可是就連這樣一個愿望,他也難以實現(xiàn)。木炭,本是供人取暖

的東西,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燒了炭,給別人帶來了溫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卻單薄得可憐。 
  衣服單薄總該盼望天氣暖和吧?不,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憂炭賤愿天寒”,他寧肯忍受加倍

的寒冷,以便能多賣一點炭錢。這種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現(xiàn)出賣炭翁悲慘的處境。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寒冷的天氣果然來到了。一清早,他就套上車,踏著冰凍的道路

,卻到長安市上賣炭。從終南山到長安城,一路之上他想了些什么呢?詩人沒有告訴我們;但是可以想象得出

來,他一定是滿懷著希望,因為這一車炭直接關(guān)系著他今后的生活。讀到這里,我們覺得自己和這位老人更親

近了,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車炭究竟能不能賣掉,能不能賣上一個公道的價錢??墒窃娙瞬]有馬上告

訴我們結(jié)果,他讓賣炭翁歇下來,喘一口氣,也讓讀者稍微平靜一下。 
  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寫道:“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來的人一個是穿黃衣的太監(jiān),一個是穿白衫

的太監(jiān)的爪牙。他們裝模作樣,說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出來采辦貨物,也不管賣炭翁同意不同意,趕上炭車往北

就走。城北是皇帝住的地方,趕車的又是宮里的太監(jiān),一個賣炭的老人能有什么辦法去對付呢!“一車炭,千

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鼻в嘟锾浚恢酪獛浊Ы锊癫艧贸?,而這幾千斤柴又不知道要多少天才砍得來

!為了把柴燒成炭,這孤苦的老人又在塵灰里、在煙火旁邊受了多少熬煎!可是拿這一切所換到的是什么呢?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边B紗帶綾合起來不過三丈,難道這就能抵得上老人多少天的辛勤勞動

嗎?這些宮使哪里是在買東西,他們簡直是強盜。他們奪走的不只是一車炭,而是奪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剝

奪了他生活的權(quán)利。這該激起讀者怎樣的憤怒!讀完了這首詩,我們不禁要問:兩鬢蒼蒼的賣炭翁,憑著這點

對他來說毫無價值的報酬,能夠捱過那嚴(yán)寒的冬天嗎? 
  白居易在《新樂府》中每首詩的題目下面都有一個序,說明這首詩的主題?!顿u炭翁》的序是“苦宮市也

”,就是要反映宮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皩m市”是唐朝宮廷直接掠奪人民財物的一種最無賴的方式。本來宮

廷里需要的日用品,歸官府向民間采購,到了德宗貞元末年,改用太監(jiān)為宮使直接采辦。宮里經(jīng)常派出幾百人

到長安東西兩市和熱門的街坊去,遇到他們看中的東西,只說一聲是“宮市”,拿了就走,誰也不敢過問。有

時撕給你兩三尺破舊的綢紗,算做報酬;有時候不但不給任何報酬,反而要你倒貼“門戶錢”和“腳價錢”。

所以每逢宮使出來的時候,連賣酒賣燒餅的小店鋪都關(guān)上店門不敢做生意了。



卜算子①

【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②君住長江尾。③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④


【作者】 1038-1117,字端叔,號姑溪居士,滄州地棣(今屬山東)人。宋神宗朝進士,曾從蘇軾于定州

幕府,后遷樞密院編修官?;兆诔跄暌晕恼芦@罪,編管太平州。官終朝議大夫。詞以小令見長,有《姑溪詞》

。

【注釋】①《詞律》以為調(diào)名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对~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名《百尺樓》、《眉峰

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diào),四十四字,仄韻。②長江頭:指長江上游。?、坶L江尾:指長江下游?!、?/div>

“只愿”二句:用顧夐《訴衷情》“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詞意。定:詞中的襯字。在詞規(guī)定的字?jǐn)?shù)

外適當(dāng)?shù)卦鎏硪欢惶P(guān)鍵的字詞,以更好地表情達意,謂之襯字,亦稱“添聲”

【品評】 借水寄情,始于建安詩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但唐宋文人詩詞對這

種手法的運用卻更為嫻熟、精到與豐富,而此詞則又是其中的獨出機杼、尤耐尋味者。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

深于情、專于情的女子。其芳心早以有所屬,但心上人卻與她天各一方,別多會少?!拔易¢L江頭”二句便揭

示她們之間的地理距離,言外頗有憾恨之意。接著,“日日思君不見君”句則將這種憾恨之意和盤托出,令人

想見女主人公徒自佇立江頭,翹首企盼的怨望情態(tài)?!肮诧嬮L江水”句復(fù)作自我慰解:兩地情思,一水相牽;

既然同飲長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間,深情畢見。“此水幾時休”二句仍舊寄情江水,卻又推進一層

,以江水之永無竭時,比喻離恨之永無絕期。這是反用《漢樂府·上邪》中的“江水為竭”之意。同時,為求

變化生新,作者還采用設(shè)問句式,使語感得以強化,令人如聞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時的心靈顫音?!爸辉妇乃?/div>

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期望棗期望他象自已一樣心無旁屬,守情不移?!爸辉浮倍?,既表明女主

人公別無所求,但求兩情天長地久也透露出其內(nèi)心唯恐對方負心的隱憂。雖屬直抒胸臆之筆,卻亦有不盡之意

見于言外。全詞托為女子聲口,發(fā)為民歌風(fēng)調(diào),以滔滔江流寫綿綿情思,不敷粉,不著色,而自成高致。毛晉

《姑溪詞跋》推許作者“長于淡語、景語、情語”,并稱贊此詞“真是古樂府俊語矣”,堪稱中的之論。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長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對。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hán)江區(qū)。
  4、一水:這里的“一水”指長江。
  5、間(jiān):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nèi)。要注意不能誤讀成去聲,不是動詞“間隔”的 “間”。根

據(jù)本詩平仄格律、“間”字固有的詞義,以及古人語言習(xí)慣,此“間”字必須為平聲?!耙凰g”為體詞性偏

正詞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與“咫尺間”、“幾步間”、“一瞬間”、“一念間”相同,中心詞為“間”,限定成分為

“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nèi)。按古人文言的說法,即所謂僅“一水

之遙”。王安石是想說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說它們之隔離。
  6、鐘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詩人當(dāng)時家居于此。
  7、數(shù)重:幾層。讀shùchóng
  8、綠:吹綠了。
  9、何時:什么時候?!?/div>
  10、還:回。 
  11、隔:間隔。
【譯文】
 ?。▽γ娴模┚┛诤停ㄟ@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nèi),(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

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fēng)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

故鄉(xiāng)呢。
【賞析】
  這首七絕即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xiàn)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愿望。

頭兩句記敘北上的行程。詩人前往京城,卻偏偏回首江寧,表現(xiàn)不愿赴任的復(fù)雜心理。
  后兩句以景寫心,既有變法給自己帶來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

,這固然是春風(fēng)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chǎn)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huán)生的

,詩人望著這照著瓜洲渡口,也照著鐘山的明月,發(fā)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

非非的官場,很有余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diào)清新。最令

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修辭上的錘煉。




春 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意境賞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聽到消息后去投奔肅宗。 
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洞和穼懹诖文耆隆K械乇磉_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

至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遍_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

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

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lián)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皣啤睂Α俺谴骸?,

兩意相反,對照強烈?!皣啤敝吕^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dāng)為明媚之景,而后

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

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

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lián)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

法分明。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zhuǎn)入了低頭沉思,

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

。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

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xí)r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

法,很自然地使人產(chǎn)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于百

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

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而他蒼老得這么快,又因

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蘊藉、真摯自然,反

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胸羅宇宙  氣貫長虹
                        ——陳子昂《渡荊門望楚》賞析
 
      遙遙去巫峽,
     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
     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
     樹斷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
     誰知入楚來。
      唐代結(jié)束了南北朝時期的分裂局面,消滅了隋末的混亂狀態(tài),對外開疆拓土,威震四方,國內(nèi)安定統(tǒng)

一,經(jīng)濟繁榮,從而進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個時代。科舉制度的確立,又為廣大世俗地主階級知

識分子開辟了進入政治舞臺的通道。李唐王朝和新興的世俗地主階級都處在上升時期。勃勃進取、積投向上的

英雄主義感,成為這一時期的時代精神,體現(xiàn)在文藝作品中,便出現(xiàn)了所謂“盛唐之音”。
     陳子昂這首《度荊門望楚》寫于他二十一歲初次由蜀入楚之時。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四川梓州射洪縣

,準(zhǔn)備東入洛陽求取功名,和唐王朝一樣年輕的詩人對前途充滿了信心和憧憬,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新奇之感

。當(dāng)他經(jīng)荊門入楚時,寫下了這首豪壯的五言律詩。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蔽讔{,長江三峽之一。章臺,即章華臺,古代

楚國建筑,故址在今長沙市附近。巴國,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與長

江北岸的虎牙山相望,是巴楚咽喉之地。詩的開頭連用四個地名,緊扣住詩題“度荊門”的“度”字,突出了

船行的疾速?!叭?、下、盡、開”四個動詞的連用,更使詩句具有了強烈的動感。我們仿佛看到一葉輕舟顛流

而下,險峻秀美的巫峽被它遠遠拋在身后,小船飛駛直入楚國故地。
     五律第一聯(lián),本不須對仗,但詩人卻用了“遙遙”、“望望”這個連珠對,寫得輕快、流暢,興奮喜悅

之情盡在其中。船出荊門,詩人眼前一下子豁然開朗,天地似乎突然變得寬廣了,兩岸重崖疊嶂的巴東山峽消

失了,狹窄的河流一變而為萬頃汪洋。江霧迷茫,煙波浩渺。神秘的大自然的變化,使年輕的詩人驚愕、迷惘

而欣喜、贊嘆,引起不盡的浮想聯(lián)翩。
     如果說“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是寫江面景象,那么“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則是寫兩岸風(fēng)光

。極目遠望,楚天遼闊。青蒼蒼的原野無邊無際,遠遠地偶爾可見一兩座城鎮(zhèn)的輪廓。視野盡頭,樹林如帶,

隱隱與白云相接。千里江河平原,向初次入楚的詩人敞開了自已的胸膛,迎接著這位遠道而來的蜀中才子。眺

望這奇妙而美好的風(fēng)光,很自然地使人想到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活動過的人和事;想到當(dāng)年孔夫子過楚的凄惶

潦倒;想到屈原江畔行吟的悲憤抑郁;也想到項羽面對秦皇儀仗發(fā)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壯語、先賢先哲們已

經(jīng)逝去了,—代新人又舉步重來,于是詩人仰天長吟:“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笨窀杩停复呵锬┢诔?/div>

國著名隱士陸通,字接輿。他才學(xué)很高,不肯入仕,有許多輕世蔑俗之舉。這里詩人用這個典故,是用接輿的

才高自負比喻自己:但今天詩人狂歌、入楚,不是為了隱居不仕,卻是為了求取功名,施展抱負,風(fēng)流少年的

得意之情躍然紙上。倘使接輿復(fù)生,見到狂歌入楚的青年詩人,不知該作何感想?
    這首詩寫得昂揚有力,氣勢流動。前六句寫景,場面開闊;后兩句寫人,豪放倜儻。大自然的壯麗景象與

詩人神采飛揚的形象交相輝映,使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無怪有人稱之為“初唐描寫荊門形

勢的第一佳作”。
  




塞上聽吹笛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高適是作為邊塞詩人昂首于唐代詩冊的。他的詩,總是閃爍著刀光劍影,總是于金戈鐵馬中顯示出一種蒼

勁,無論是“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凄涼,還是“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寂寥,

即使是“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的難以自抑的愁緒,都讓人讀出一種叫著悲壯的東西。 
       
    高適曾一度浪跡邊關(guān),他兩次出塞,去過遼陽,到過河西,邊關(guān)的風(fēng)雨鑄就了他安邊定遠的理想,也孕育

出他那激昂粗獷的詩情。然而,在他的那些雄渾的旋律中,《塞上聽吹笛》一曲,卻跳動出別具一格的,冰清

玉潔般的音符,這又給他的邊塞詩添上了另一種色彩。 
       
    詩從“雪凈”起筆,傳遞出的則是邊關(guān)解凍、春回大地的信息,由此,詩人了無痕跡地引出了牧馬晚歸的

開廓情景,而“月明”又極柔和地為此添上了清澄的一筆。閉著眼晴,我們的腦海里就會自然地涌出這樣的一

幅畫面:漫漫邊關(guān),殘雪已收斂起它最后的一片花瓣,茵茵的綠草便從眼前一直漫上了遼遠的天際,夕陽依在

遠山的肩上,安然而祥和。暮色開始緩緩地走了出來,頓時,山野披上了一層灰色的袈裟,牧馬人吹起嘹亮的

口哨,馬群在口哨的召喚下,隱沒在灰色的山野中。這時,月亮出來了,清澈如水的月光流瀉而下,表達著一

種靚麗,寫意著一種圣潔。一切是如此的靜謐、平和,而隱含在這幅畫面背后的卻還有另一種意味,則是胡馬

北還,狼煙暫息,邊關(guān)危解。于是,也就有了戍樓里的羌笛聲,悠悠地沉浮,彌漫在清越明澈的月光里。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在這樣蒼茫而清澄的夜境里,羌笛的聲音如泣如訴,它牽拽出的

是戍士們對千里之外家鄉(xiāng)的綿綿思情?!懊坊ê翁幝洹?,詩人將《梅花落》這一曲名的三字拆開,而“何處”

則又是無計排遣的思鄉(xiāng)之情的天問。它與李白的“誰家玉笛暗飛揚,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的意境,可謂異曲同工

。風(fēng)傳笛音,音滿關(guān)山。于是,那關(guān)山靜寂的夜空里,讓人感到飄落的不僅僅是笛聲,還仿佛飄落著落梅的花

片,那幽幽的梅香,也頓時溢滿了整個的天地。這一假象以設(shè)問出之,虛之又虛,它以有聲的笛音,描述出無

語的落梅,與起筆的清雅空靈的“雪凈月明”和諧地組合在一起,交錯于一體,構(gòu)成清麗而邈遠的意境,實在

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 
       
    《塞上聽吹笛》,虛實相間,剛?cè)嵯酀?,?gòu)思之巧妙,言辭之婉轉(zhuǎn),情思之含蓄,意境之深遠,實在是一

首既有獨特風(fēng)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無疑,它是唐人邊塞詩的上品。 




劉禹錫《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翻譯: 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水面平靜,忽然聽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聲音。東邊出著太陽,西邊

還下著雨,說是沒有晴天吧,卻還有晴的地方。
【詞語解釋】
   晴:與情字諧音,雙關(guān)妙用。

【詩文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民間情歌常用的雙關(guān)的手法,含蓄地表達出微妙的戀情,新穎生動,妙趣橫生。



古從軍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fēng)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 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 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 應(yīng)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 空見蒲桃入漢家。


漢朝公主遠嫁烏孫國時所彈的琵琶曲調(diào),多為幽怨之聲。蒲桃:即葡萄。漢武帝時,漢使從大宛采種栽入行宮

之旁。
1、烽火:古代一種警報。
2、公主琵琶:漢武帝時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恐其途中煩悶,故彈
琵琶以娛之。
3、聞道兩句:漢武帝曾命李廣利攻大宛,欲至貳師城取良馬,戰(zhàn)不利,廣利上書請
罷兵回國,武帝大怒,發(fā)使遮玉門關(guān),曰:“軍有敢入,斬之!”兩句意謂邊戰(zhàn)
還在進行,只得隨著將軍去拼命。


【簡析】:
著意選擇了歷史與現(xiàn)實中的典型事件,抒發(fā)了士兵們在征戰(zhàn)中的艱辛和痛苦,通過對漢武帝窮兵黷武的抨擊,

以諷刺唐玄宗的長年開邊用兵。全詩情理渾成,層層推進,回腸蕩氣,感人至深。




楊基《長江萬里行》

我家泯江更西住,正見泯江發(fā)源處。
三巴春霽雪初消,百折千回向東去。
江水東流萬里長,人今漂泊尚它鄉(xiāng)。
煙波草色時牽恨,風(fēng)雨猿聲欲斷腸。

    楊基,元末明初詩人。祖籍是四川樂山縣。曾任山西的按查史,
后來被免了官職,正好使其專心寫作。他作詩過于著意推敲,所以顯
得有些“纖巧”。但還是被人們稱為明初“四杰”。

    這是一首題在長江萬里行圖上的詩。作者從長江發(fā)源地寫起,滔
滔江水,滾滾東流,百回千折都能觸發(fā)作者思源的念頭。江流永恒,
人卻它鄉(xiāng)。途中的煙波草色和風(fēng)雨猿聲,又無一不引起作者對故鄉(xiāng)的
懷想??瓷先ニ媸撬細w“欲斷腸”了。



臨江仙(楊慎)

原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逝,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是與非、成與敗何必太在意,都會過眼而去,

只有青山依然屹立,太陽依然東升西落。白發(fā)蒼蒼的漁翁與樵夫泊船江面,早已習(xí)慣四時變化,難得見了一次

面,便暢飲一壺濁酒,笑談古今。

  【注釋】淘盡:蕩滌一空。 漁樵:漁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 
  濁酒 :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
  臨江仙詞牌名的起源:臨江仙源起頗多說法。任二北,據(jù)敦煌詞有句云“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

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jì)》謂此調(diào)“多賦水媛江妃”故名;黃升《花庵詞選》卷一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

江仙》則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diào)。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

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huán)》。敦煌曲兩首,任二北《敦煌曲校錄》定名

《臨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作《臨江仙》。
  詩詞鏈接:江水: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青山: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山

外青山樓外樓。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是寫景,二是以靜襯動夕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

隱?樂游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予人蒼涼之感
  楊慎生平:
  (1488——1559)字用修,別號升庵。
  1. 出身名門:楊慎的父親叫楊廷和,是內(nèi)閣首輔。楊慎從小受到良好教育,且天性聰明,有一顆正義的

心。七歲能背許多詩。十一歲時,會寫近體詩。十三歲時,隨父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詩》、《霜葉

賦》、詠《馬嵬坡》詩等,其《黃葉詩》,轟動京城。二十一歲時,參加會試,文章被列為卷首。誰知燭花燒

壞了考卷,使其名落孫山。二十四歲時,再次參考,殿試第一,即狀元,授翰林修撰。從此,正式登上明朝政

治舞臺。
  2. 政治生涯:楊慎的政治生涯是非??部榔D辛的。因為他為人正直,不畏權(quán)勢。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燳

是一個著名的色鬼。他目睹民不聊生,實在氣憤不過,稱病告假,辭官歸鄉(xiāng)。
  武宗最后因酒色過度而死,由其堂弟繼位。繼續(xù)任楊慎為官。但他耿直的個性使他無法施展政治抱負。尤

其在世宗繼位后逾越法度的問題上,楊慎居然帶領(lǐng)百官“逼宮”,以靜跪示威。結(jié)果龍顏大怒,兩次杖擊楊慎

,和其一同杖擊的人第一次就死了16個。楊慎可謂是九死一生。最后被充軍云南永昌衛(wèi)。
  這一放逐,便是漫長的三十年。但他并未因環(huán)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仍然奮發(fā)有為。最難能可貴的是仍然關(guān)

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
  3. 文學(xué)成就:楊慎一生刻苦學(xué)習(xí),勤于著述。他不僅精通經(jīng)、史、詩、文、詞曲、音樂、戲劇、金石、

書畫,而且對哲學(xué)、天文、地理、生物、醫(yī)學(xué)、語言、民俗等也有很深的造詣。他遺留的著作極多?!睹魇贰?/div>

本傳曰:“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作者背景 
見《竹枝詞》的作者背景。 

注詞釋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

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zhǔn)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古詩今譯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fēng)掀簸來自天涯。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

訪牛郎織女的家。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nbsp;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

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

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六)
挽弓當(dāng)挽強,用箭當(dāng)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注釋
  挽:拉。
  當(dāng):應(yīng)當(dāng)。
  長:指長箭。
  擒:捉拿。
  列國:各國。
  疆:邊界。
  茍能:如果能。
  侵陵:侵犯。
  豈:難道。
譯文
  拉弓要拉最堅硬的,射箭要射最長的。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lǐng)。殺人要有限制,各個國

家都有邊界。只要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4]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5年,天寶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杜甫前去觀看。不料吐蕃部隊損失慘重,杜甫痛心疾首,寫下了

這首前出塞。

詩詞鑒賞

  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詩人先寫《出塞》九首,后又寫《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區(qū)別?!肚?/div>

出塞》是寫天寶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時事,意在諷刺唐玄宗的開邊黷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較有名的

一篇。 詩的前四句,很象是當(dāng)時軍中流行的作戰(zhàn)歌訣,頗富韻致,饒有理趣,深得議論要領(lǐng)。所以黃生說它

“似謠似諺,最是樂府妙境”。兩個“當(dāng)”,兩個“先”,妙語連珠,開人胸臆,提出了作戰(zhàn)步驟的關(guān)鍵所在

,強調(diào)部伍要強悍,士氣要高昂,對敵有方略,智勇須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數(shù)家珍,宛若總結(jié)戰(zhàn)斗經(jīng)驗

。然而從整篇看,它還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襯筆。后四句才道出赴邊作戰(zhàn)應(yīng)有的終極目的?!?/div>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詩人慷慨陳詞,直抒胸臆,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呼聲。他

認(rèn)為,擁強兵只為守邊,赴邊不為殺伐。不論是為制敵而“射馬”,不論是不得已而“殺傷”,不論是擁強兵

而“擒王”,都應(yīng)以“制侵陵”為限度,不能亂動干戈,更不應(yīng)以黷武為能事,侵犯異邦。這種以戰(zhàn)去戰(zhàn),以

強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論,安邊良策;它反映了國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張會在《杜詩府粹

》里說,這幾句“大經(jīng)濟語,借戍卒口說出”。[5] 從藝術(shù)構(gòu)思說,作者采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

俗而富哲理的謠諺體開勢,講如何練兵用武,怎樣克敵制勝;后四句卻寫如何節(jié)制武功,力避殺伐,逼出“止

戈為武”本旨。先行輔筆,后行主筆;輔筆與主筆之間,看似掠轉(zhuǎn),實是順接,看似矛盾,實為辯證。因為如

無可靠的武備,就不能制止外來侵略;但自恃強大武裝而窮兵黷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詩人主張既擁強兵,

又以“制侵陵”為限,才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很有體會地說:“上四(句)如此

飛騰,下四(句)忽然掠轉(zhuǎn),兔起鶻落,如是!如是!”這里說的“飛騰”和“掠轉(zhuǎn)”,就是指作品中的奔騰

氣勢和波瀾;這里說的“兔起鶻落”就是指在奔騰的氣勢中自然地逼出“擁強兵而反黷武”的深邃題旨。在唐

人的篇什中,以議論取勝的作品較少,而本詩卻以此見稱;它以立意高、正氣宏、富哲理、有氣勢而博得好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