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寶貝們何時回家 木木在路上
2011-11-08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它與紐約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同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博物館正門,8根高大的羅馬柱上,有一個三角形的頂,上面是一幅巨大的浮雕。
博物館的中心,大中庭,2000年12月建成,廣場的玻璃頂看上去頗為空靈,由1656塊玻璃片組成。這處設計,會讓我聯(lián)想到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大中庭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 左側(cè)那個圓形建筑物,就是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 博物館開放以后的200多年間,通過英國人在各地的冒險活動得到了世界各國大批珍貴藏品,目前的大英博物館分為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shù)文物館等分館,號稱有1700萬件文物,如果每件看1分鐘,要用8個月。這里收集了英國本國及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古老國家的文物,甚至被稱為世界文物的守護者。這些展品的“獲得”,既有購買而得,也不乏搶掠所獲,這讓我在參觀時,尤其是看到中國館中的精美藏品時,心里頗不是滋味。 短短的時間里,只能揀重點來看了。導游圖上,已經(jīng)標出了重要展品所在地。比如這上面標示的,就是在埃及館里不可錯過的收藏。 與盧浮宮有三樣鎮(zhèn)館之寶一樣,大英亦如此。埃及的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和希臘的神廟雕塑。 第一寶,羅塞塔石碑,這塊高1.14米、寬0.73米的大理石石碑,看上去平凡普通,卻是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它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詔書,正因內(nèi)容相同而文字不同,使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nèi)容后,解讀出已經(jīng)失傳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jié)構(gòu)。 木乃伊,在博物館里為數(shù)眾多,詳細記錄了它的制作過程。不但有人體的木乃伊,還有動物的木乃伊,最多的就是貓的。有些好笑,我在埃及博物館里來不及看到的木乃伊,竟在這里看了個遍! 其實也并不好笑。一些國家的珍貴文物,在本國確已看不到了,如想一睹它的真容,只能到大英來。 看,一整座廟宇都被搬到這里來了。這是帕特農(nóng)神廟,它原是古希臘雅典衛(wèi)城中的一座主廟,是歐洲古典主義建筑的典范。19世紀初,博物館以3.5萬英鎊把它的雕刻買了過來?,F(xiàn)在裝滿了一整座展廳。 這些雕塑都是神廟中的藝術(shù)品。 如果看到自己國家的珍寶被別國永久收藏和展出,會是什么心情呢? 這尊石像高高地豎立在大英博物館的樓層間,腳踩一樓的地板,頭頂?shù)陌l(fā)髻已經(jīng)高過了三層的地面。 東方藝術(shù)館中除少量中亞、南亞和日本文物外,大部分為中國的稀世珍品。在這里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玉器,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商周的青銅器,秦漢的銅鏡,漢代的漆器,北朝的造像,南朝的青瓷,唐三彩及經(jīng)卷、絲綢、繪畫,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瓷器,元代的青花花瓶、釉里紅瓷器,明代的掐絲琺瑯等。 宋羅漢三彩像 中國館的這些收藏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shù)類別,恍惚中似在參觀故宮博物院。然而這還只是23000件中國藏品中的十分之一,最為珍貴的文物,游人難得親見。 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yè)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現(xiàn)在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摹本,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并攜往國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zhèn)館之寶”毫不為過。該摹本存放于館內(nèi)的斯坦因密室,只有特別的專家才可獲得機會一飽眼福。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jīng)卷多以萬計,大都難以見到。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為名深入我國西北地區(qū)達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jīng)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我們國家的寶貝,怎么不好好地留在家里,卻遠離故土。它們,還有歸來的一天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