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收藏的黃金法則是什么? 2011-08-30 九藏天下網 人民幣收藏的黃金法則是什么? 晉·葛洪《抱樸子·明本》:“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唐·白居易《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詩:“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 對!物以稀為貴就是人民幣收藏的黃金法則。試看錢幣各版本中的幣王,都是該版的稀有品種,或少見品種。 第一套人民幣的瞻德城。瞻德城”是1951年抗美援朝時期發(fā)行的貨幣,流通時間僅為3年零7個月。票面中部為新疆“伊犁九城”之一的瞻德城(今為霍城縣清水河鎮(zhèn))風光, 主色為黑色,背面主色為紫色。票面左邊草叢中從左到右分別有“抗”、“美”、“援”、“朝”四個字,票面右下面額上花中有一“中”字;背面中間有“中國人 民銀行”和面值的維語字樣。紙張無水印,但暗記較多,這也成為“瞻德城”相對辨別難度較小的原因。 據悉,我國第一版人民幣中面值壹萬圓“牧馬圖”發(fā)行于1951年5月17 日,收回于1955年4月1日,流通時間歷經3年11個月;第一套人民幣共12種面額、65種版別,票幅規(guī)格140*75mm,票面底紋為網紋,有7位數 的號碼但無水印,通常采用膠印五色印刷工藝。壹萬圓“牧馬圖”在第一版人民幣中被專家稱為“十二珍品”之首。 因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印刷技術不高,紙張質量較差,很不容易保存。而當時正處于解放戰(zhàn)爭前后,人民的生活條件嚴重影響和加大了保存的難度系數。 當今第一套人民幣的確是廖若晨星,全世界集全整套最多不過100套。而此壹 萬圓牧馬圖票券正式流通票所見有記錄64張,未見有全品新相,九成以上據告不過五張,也就是說,現今存世第一套人民幣票券60張全品相逾九成不可能超過 10套,換言之,全國收齊了第一套人民幣九成品相的收藏家只在10位之內。因此,這壹萬圓“牧馬圖”的價值可見一斑。 大黑拾即53版10元人民幣。是中國解放后首次發(fā)行的十元面額人民幣。票券主顏色為黑色,故通稱為大黑拾;57年12月發(fā)行,64年4月銀行開始回收;第二套紙幣中四大珍品之首,票膽,存世量極稀少,市場上全新未流通品更是少之又少,較舊票也在數萬元;市場對第二套紙幣大全套的需求不少,作為第二套紙幣中的票膽,未來仍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間,即使較舊 票它的升值空間也很大.由于53年10元票券篇幅規(guī)格很大,使用很大不方便,當年使用時,多數都是對折使用,因而現在一些舊票券的背面約中間的位置能輕易 看出有折痕。大黑拾也是新中國紙幣中第一張實際使用價值最高的票券。 此券于1966年1月10日發(fā)行,但因背面顏色與之前投入使用的貳角券顏色相似,流通中不便識別,故于1967年12月開始只收不付,提前收回。 這種背面顏色 為墨綠色的壹角券有空心五角星水印,前者明顯稀少,因此價格昂貴,是第三套人民幣的“幣王”。。 經研究發(fā)現,這些錢幣的上漲軌跡都驚人地一致。一旦進入珍稀幣范圍,價格過萬之后的漲幅就按萬來漲。短短半年的時間,好像過萬以后,漲的只是一個概念。 幣市有黃金,這個黃金就是稀有。物以稀為貴,在稀有品還沒有發(fā)瘋之前,吃進,在發(fā)瘋后吐出,你口袋里的錢將會瘋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