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圓月如盤。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筆者致力于《月亮》專題郵品的收集,近年來在各地郵友的幫助下,收集了不少帶有月亮圖案的風(fēng)景郵戳?,F(xiàn)整理出來與郵友共賞。
北京的蘆溝橋建于1189年,橫跨永定河(原名蘆溝河)。蘆溝曉月,為古“燕京八景”之一。今橋頭還有乾隆皇帝撰寫的“盧溝曉月”及詩文。據(jù)說,每當(dāng)拂曉站立橋畔,遠眺西山斜月西沉,月色下的蘆溝橋格外嫵媚動人。
這枚可能是紀念戳
中岳嵩山南麓法王寺東有兩座山峰,相對聳峙,形狀如門,故稱“嵩門”。每逢中秋佳節(jié)夜晚,一輪皓月從門洞中徐徐升起,皎潔的月光,使蒼翠的群山披上一層銀裝。游人坐在法王寺大殿的月臺上,可以飽覽勝景,待到時過三更,銀月西斜,還留戀于此,不舍離去。故有詩句贊曰:“嵩門待月不忍歸”。
杭州西湖之美,世人皆知。三潭印月是自古以來的賞月勝地。三個石塔,亭亭玉立在波光瀲滟的湖面上。每逢月夜,特別是中秋佳節(jié),在塔里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中透出,宛如一個個小月亮,倒影湖中。待到皓月中天,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一湖金水欲溶秋”。平湖秋月景區(qū)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景址是康熙38年以后才確定下來的。當(dāng)時將這里原有的龍王堂為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臺,臺周圍以欄桿,旁構(gòu)水軒,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
石湖位于蘇州古城西南7公里處,石湖之北有“行春橋”一景。行春橋,俗稱“九環(huán)洞橋”,一橋九孔,環(huán)環(huán)相連。每年農(nóng)歷8月17日半夜子時,蘇州人有觀賞“石湖串月”的習(xí)俗。月光初起,正對環(huán)洞,一環(huán)一月,其影如串,故稱“串月”。清代詩人沈朝初有詩“蘇州好,串月有長橋。橋畔重重湖面闊,月光片片掛輪高。此夜愛吹蕭?!?/font>
南京江寧東山是一座周長4里,高62.1米的小山。它原名土山,山雖小而名氣卻不小。將其改為東山的是東晉政治家、“東山再起”的謝安。到了清代,這里的“東山秋月”被列為“金陵48景”之一。
二十四橋位于揚州瘦西湖公園,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修復(fù)的著名風(fēng)景區(qū)。二十四橋之名,源于隋代,相傳隋楊帝在月夜曾偕宮女24人吹簫于此,故名。唐代大詩人杜牧有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瘦西湖臨湖有一廳,名曰“月觀”。鄭板橋曾在此處留下贊美的筆墨“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
此外,廣西陽朔的漓江月夜、浙江樂清的犀牛望月、湖北孝感的程臺夜月,也都是比較有名的賞月景點。
以上這些風(fēng)景郵戳都是以月亮為主題的。在一些與月亮有關(guān)或以“月”命名的景點的風(fēng)景郵戳上,也出現(xiàn)了月亮,以“月”點題。如北京的月壇、北京天文館、廣西興安靈渠夜月潭、杭州南屏晚鐘。
下面這些風(fēng)景郵戳上的月亮,看起來與該景點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設(shè)計者出于宗教原因,或者可能是對月亮的偏愛吧,順手畫出了月亮。如江蘇高郵菱塘清真寺,江蘇金壇薛埠野雞山,云南澄江帽天山。
本文已發(fā)表于《安徽集郵》2006年第4期,現(xiàn)有修改。本人近兩年又收集到一些帶有月亮的風(fēng)景郵戳,將在(2)中單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