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大型書法志書] 《王羲之志》附《王獻之志》12

 鴻墨軒3dec 2011-09-21
鵝還帖 拓本。5行,37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鵝還, 慰姊意。今已當。向發(fā)分張,諸懷可言。殊當復憂懸。婢腹痛見差不? 劉家疾患即差。秀已還也。 授衣帖 拓本。12行。100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死罪: 授衣,諸感悲情,伏惟哀慕兼慟,痛毒難居。見徐NFDCE并使君書,承比極勝。但承此兇問,當復大頓耳。比日憂馳,無復意。不審尊體云何。腳及耳痛氣。得此哀號何如?先大惡時灸創(chuàng),特不堪此,不乃為患。眠食幾許?使君今地實難為識,然所以為識,政在此耳。 奉別帖 拓本。11行,84字。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白:奉別告,承安和,慶慰。極冷,不審尊體復何如?獻之比日如復小勝,因夜行忽復下, 如欲作NFDA1。今服藥,盡溫燥理,冀當可耳。然異極都不得復小失和。卿惡,亦不復得妄近生冷。體氣頓至此,令人絕嘆!行有佳酒便服。

想彼帖 拓本。2行,16字。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想彼悉佳。汝復見諸女不?此上下故爾耳。 承姑帖 拓本。6行,48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白:承白,姑比日復小進退,其爾不得一極和,憂悚猶深。不審以服散未? 必得力耳。比NFDC7相聞,故云惡。懸懷使君,數(shù)得書也。 余杭帖 拓本。6行,51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白:思戀,觸事彌至。獻之既欲過余杭,州將若比還京,必視之。來月十左右,便當發(fā)。奉見無復日,比告何喻?愿復盡珍重理。獻之白。 節(jié)過帖 拓本。8行,73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白:節(jié)過歲終,眾感纏心,伏惟同之。奉月初告,承極不平復,頭眼半體疹恒惡。兄告說姊故殊黃瘦,憂馳可言。寒切,不審尊體復何如,眠食轉進不? 氣力漸復先耳。遲復旨告。獻之故爾。獻之(白)。 愿余帖 拓本。3行,46字。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愿余上下安和。知婢日夕疏,慰意。育故羸,懸心。倪比健也。適奉永嘉去月十一日動靜,故?;疾粚?。諸女無復消息。獻之(白)。 夏節(jié)帖 拓本。7行,59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再拜。夏節(jié)近,感思深,惟窮號崩絕,不可忍處。晴快。不審體中何似? 食啖復多少?甚馳情。不審諸舍復何如?未復西,動靜不寧。此多患,反側。愿深寬勉,故承問。 思戀帖 拓本。5行,39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思戀,無往不至。省告,對之悲塞!未知何日復得奉見。何以喻此心!惟愿盡珍重理。遲此信反,復知動靜。
 
歲盡帖 拓本。11行,99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十二月廿七日具疏,操之、獻之再拜。歲盡無復日,感思兼懷,不自勝,兄亦同之,奈何奈何!奉十二日告,承掾安和,慰馳情。姊、三兄,諸患故爾不損,憂馳。晴快。不審尊體并復何如? 遲復來告,操之故平平,已再服散,冀得力。獻之亦惡,憒勿。謹白。疏不具。操之等再拜。 衛(wèi)軍帖 拓本。5行,42字。行草。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衛(wèi)軍猶未平和,而哀勞,殊未得盡消息理,常以不寧。仆射得散力,甚慰! 表解臺職,不知得恕不?復冠軍告。懸企。 靜息帖 拓本。9行,91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白:兄靜息應佳,何以復小惡耶?伏想比消息理,盡轉勝耳。NFDCA石深是可疑事。兄熹患散,輒發(fā)癰,勢為積乃不易。愿復更思。獻之惟賴消息,內外極生冷,而心腹中恒無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佳。論事當隨宜思之也。獻之白。 姊性纏綿帖 拓本。2行,17字。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姊性纏綿,觸事殊當不可。獻之方當長愁耳。 不謂帖 又稱《鄱陽帖》。拓本。6行,47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白:不謂鄱陽一門艱故至此,追尋悲惋,益不自勝。奈何奈何! 政坐視其滅盡,使人悲熟!賴子高在此,不爾,無可成。獻之。 奉對帖 拓本。9行,67字。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嗖槐M觸額之暢。方欲與姊極當年之匹,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 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夏日帖 拓本。4行。42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夏日,感思兼悼,切割心懷,痛當奈何奈何! 得思道書,慰意。薄熱,汝比各可不?吾并故諸惡勞,益勿勿。獻之白疏。 瞻近帖 拓本。4行,29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白:思戀轉不可言。瞻近而未得奉見,但有嘆塞! 遲諸信還具動靜。獻之 (白)。 天寶帖 又稱《白東帖》。11行,97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白:東告,具天寶疾患問,何其倉卒! 乏子孫,常欣倫早成家,以此娛上下。豈謂奄失此女,愍惜深至,惻切心懷!嫂哀念當可為心!情愿不可保,使人惋惋悲! 政當隨事豁之耳。嫂先積弊,復有此痛心,不審不乃惡不?甚以憂馳。眠食復多少?愿遣無益,盡消息理。 吳興帖 拓本。11行,106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吾十一日發(fā)吳興,違遠兄、姊,感戀無喻。慶等別,不可言。比奉告,故多患姊,經感極頓,憂馳益深。適咨議十六日告,風疾故爾。反側!余可行未?東動靜不寧。吾宜速吳,與丞別。兄進,猶戀,罔勞,亦極惡,馳情! 二女晚生,皆佳。未復華、姜疏。比來得直疏,故惡。故云當視華也。汝兒女并可不?

承服帖 拓本。3行,28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承服腎氣丸,故以為佳。獻之比服黃耆甚勤,平平耳。亦欲至十齊,當可知。 先夜帖 拓本。5行,43字。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得書為慰。吾先夜遂大得服湯酒,諸治漸折,故頓,極難勞。知足下便去,不得面別,悵恨深。保愛。臨書增懷。王獻之(白)。 薄冷帖 拓本。3行,28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薄冷。足下沉痼,已經歲月,豈宜觸此寒耶。人生稟氣,各有攸處。想示消息。 益部帖 拓本。6行,51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益部耆舊傳》今送。想催驅寫取耳,慎不可過淹留。吾去月從孫家求信,頃頓爾頻為亂,反側!餳大佳。柳六惠言,餳可常餌,亦覺有益耳。 前告帖 拓本。5行,30字。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前告先以陣事,意必是更有家信,未知期說。見德遠書,所致人耶? 何可足念耶? 告仲宗帖 拓本。2行,16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一月廿九日告:仲宗、奉世諸兒禍變無常!

 

黃門帖 拓本。3行,23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黃門隕背,哀痛摧剝,不自勝任,奈何奈何!及書感塞,父、姑告。 冠軍帖 拓本。3行,21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承冠軍故爾不覺轉勝。灸無所覺,憂馳深!汝NFDC5悚可言! 外甥帖 拓本。2行,13字。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令外甥知問,郗新婦(疾)更篤,憂慮深! 可必不帖 拓本。又稱《大都帖》。3行,23字。行草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可必不耳,企遲。此大都如常。秀、順至,慰意。順心痛委頓,NFDC5勞! 集會帖 拓本。又稱《諸舍帖》、《深哽帖》。4行,26字。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諸舍不能集會,深哽塞!仰料靜婢自常不和,知從事甚簡致此佳也。 阿姨帖 拓本。7行,51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不審阿姨所患得差否?極令懸惻!想東陽諸妹當復平安。不審頃者情事漸差耶。彼郡今載甚不能佳,不知早晚至。當遂至郡。深想望。 阿姑帖 拓本。5行,34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近奉阿姑告, 知平安。極慰人意。獻之遂不堪暑,氣力恒NFDAB,恐是惡風。大都將息,近似小卻。 月終帖 拓本。4行,31字。行書。入刻《淳化閣帖》。釋文 獻之言:月終,伏惟哀傷不可任。不審尊體諸患復何如? 悚息謹言。疏不備。獻之言。

二、代表作品評介 一、洛神賦 《洛神賦》,三國魏曹植撰,王獻之書于麻箋上。到唐代書跡已殘缺。南宋賈似道先得九行,后又得四行,刻于水蒼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稱‘玉版十三行’。另一墨跡硬黃本, 后有柳公權等人跋語,趙孟頫認為是唐摹,有人認為即為柳公權所臨。兩種墨跡皆已失傳。此帖翻刻極多,以碧玉版為精。 王獻之的小楷雍容和雅,柔中寓剛,肌膚妍麗流美而風神秀逸,格調高雅,確為傳世‘小楷之極則’。此帖上溯鐘繇,和王羲之的《樂毅論》一樣,與《宣示表》一脈相承。 只是《樂毅論》用筆內 ,《洛神賦》則用筆外拓。其點畫嫵媚娟秀,橫豎撇捺處處帶著放逸流暢的筆風,尤其是捺筆,均以重長的筆態(tài)增其美俏。此帖在結體上也非同尋常,雖是小楷,卻有大字氣概,結體疏朗而茂實,虛和簡靜,寬綽靈秀。正如清人蔣和所言:‘《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其行間空白處,俱覺有味?!療o一點塵俗之氣,不受一點束縛。 此帖在楷書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瑫从跐h末,而成熟于魏晉?,F(xiàn)存最早的楷書作品傳為鐘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等,尚存隸意。至晉代,經王氏父子改進而完善。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小楷,已足見其法度完備。王獻之則突破其父的成法束縛,別創(chuàng)新法。此帖點畫勁健,體勢峻拔奇巧,風神秀逸蕭散,是楷書中追求寫意書風的經典之作,在楷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產生過廣泛的影響。后世楷書對所謂晉人格調的追摹,無不以《洛神賦》為圭臬。 二、十二月帖與中秋帖 《十二月帖》,又稱《十二月割至帖》,墨跡早佚。原為米芾所藏,刻入《寶晉齋法帖》 。此帖為王獻之‘一筆書’的經典之作。唐張懷NF146在《書斷》里評王獻之草書說,其‘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此帖正是如此。由行書起,迅即轉為草書,氣勢貫通,一氣呵成。確如張懷NF146《書議》 所說‘非草非行,流便于草,開張于行,草又處其中間’的特色???、行、草于晉代雖已具備,然而像此帖這樣流暢連貫,氣勢恢宏而俊逸,一改沉穩(wěn)內斂的古質之氣,可說是王獻之的創(chuàng)造。

 

《中秋帖》,為米芾節(jié)臨《十二月帖》而成,清乾隆皇帝視為珍寶,作為‘三?!?之一藏于‘三希堂’。后由清宮流出,輾轉流入香港。一九五一年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有關部門以重價收回,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米芾乃北宋書畫巨匠,精于臨仿,幾可亂真。此帖走筆如風,酣暢淋漓,活潑飛舞,一筆連寫數(shù)字而不斷,體勢連綿牽繞近于狂草。米芾《書史》說:‘大令《十二月帖》,運筆如火箸劃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此帖字雖不多,卻個個奔放狂縱,氣勢奪人,有很強的抒情意味?!星锊粡筒坏谩?六字把一種豪爽、有為的感情渲泄出來,‘慶等大軍’四字,使感情渲泄達到了高峰。很明顯,與王羲之的書風大不相同。當然,米芾節(jié)臨的字與王獻之的《十二月帖》畢竟有區(qū)別,其結字仿佛,用筆已不同。較之小王書,差之骨硬,少方筆,橫畫嫌短,有縱勢而無橫勢,筆畫圓滑欠瘦硬,粗細變化較大。骨硬、方筆、勢縱、長橫、少提按,粗細變化小,亦少圓轉,是《十二月帖》的特點,也是小王發(fā)揚大王書藝,所成 ‘破體’的特征。 三、鴨頭丸帖 此帖為王獻之給友人的便札,是他行草的代表作。起首是尋常應答,故運筆稍緩,似行書。后半部分筆底漸活,運筆漸快,行筆流暢靈動,更接近草書,欲與朋友晤談的迫切心情,躍然紙上。姜夔《讀書譜》說:‘自唐以前多是獨草,不過兩字屬連。 ……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颂m是行草,卻嚴格遵守草書法度,除‘不佳’、‘當與’兩字屬連外,余皆獨立。其點畫處皆重而濃,非點畫處皆細而枯,如‘丸’字之鉤點間細若游絲,既有引帶之功用,又主次分明,突出了字形筆畫。此帖用墨枯潤有致,全帖兩句話,蘸墨二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從而展現(xiàn)出全帖的節(jié)奏起伏和氣韻的自然變化。 此帖雖寥寥兩行,卻清晰地顯示出小王書法的強烈個性。在晉人超脫俊逸的時代基調上,小王的書法更有一種縱逸奔放的氣勢,瀟灑風流的神韻。他的這種流貫傾瀉式的章法,在晉人行草中顯得新穎獨特,成為表現(xiàn)他奔放氣勢的最適宜的形式。把此帖與大王的墨跡相比較,可以看出小王較大王行筆快,理性的束縛相比之下減弱,而情感在線條運動中起著更大的導引作用。
 
四、廿九日帖 《廿九日帖》,墨跡,唐摹紙本,載入《萬歲通天帖》。此帖為行書,但有的字近楷書,如‘日’、‘白’、‘昨’、‘中’等,有的字是草書,如‘何如’、‘獻之再拜’,楷、行、草共處一紙,自然、協(xié)調,毫無牽強之感。書寫自由,不拘體式,由此可見東晉士人寄情翰墨,自由書懷的風尚。 此帖結體端正嚴整,并在方正的均勢中加入欹側、高低、長短的變化,增強了字的動感。行筆勁健有力,洗煉沉穩(wěn),筆畫間提按轉折比較明顯。其中楷體字‘日’、 ‘白’、‘中’等轉折處多用方筆,很接近后來的北碑。由此可見,南北書風不能截然分開,有的地方是相通的。 五、送梨帖 此帖不像《中秋帖》、《鵝群帖》那樣字與字之間多有連筆,僅‘殊不’二字連綿,其余字字獨立,但又筆意貫通,從‘今’字起筆一貫到底,折、搭承接有序,形斷意連。如‘今’字的收筆為出鋒向左下,‘送’字的起筆為搭鋒順入,以承上字。以下的‘梨’與‘三’,‘能’與‘佳’等字之間也用同法承接。筆畫盡管收筆分明,但氣勢卻如山泉出谷,奔騰傾瀉不可遏止。 從全幅布局看,字忽大忽小,字距忽寬忽窄,寥寥十一個字構成空靈的意境,頗耐人品味。此帖筆法變化亦較多,‘雪’、‘不能佳’等字如金蛇飛舞,用的是大王的內NE361法,而‘百’、‘晚’、‘殊’等字又轉用外拓法,顯得肥厚飽滿。
 
六、地黃湯帖 此帖首行‘新婦服地黃湯’ 六字為行楷,用的是內NE361筆法,體勢較工整豐腴。自第二行起筆法轉入外展,縱放自如,直到任情而書,不拘一則。王羲之的內NE361法重骨氣, 比較含蓄謹嚴;王獻之的外拓法重筋骨,多放縱。兩法的運用都源于較強的腕力。由傾向內NE361法轉為外拓法,是基于內NE361法的必然發(fā)展。‘二王’筆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由此可以看出。 王獻之在行筆委曲取勢處和回鋒轉折處,比起王羲之來更加簡便。因此,其字形與體態(tài)圓美、流麗、開放,便于抒發(fā)性情。由于王獻之書法符合‘寫心、寫意、寫志、寫情’的藝術要求,因而直到今天仍受到人們的喜愛、贊賞。 第二類 王羲之書論 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NF922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筆者吉兇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鐘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fā);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如屈折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翼先來書惡,晉太康中有人于許下破鐘繇墓,遂得《筆勢論》,翼讀之,依此法學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 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后,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余字總竟,然后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惟有章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其擊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即鐘公《太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 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fā)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fā)。予之少學衛(wèi)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wèi)夫人書,徒費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師,仍于眾碑學習焉。時年五十有三,恐風燭奄及,聊遺教于子孫耳??刹刂?,勿傳非其人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