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1. 沁園春•雪 【學習目標 】 一、 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xiàn)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熏陶。 三 、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fā)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預習形成】 (一)1 詞的知識 2、《沁園春•雪》的寫作背景 (二)初讀全詞 1.正音:分 嬈 遜 數(shù) 汗 解詞:惟余 競 折腰 紅裝素裹 風騷 2.下列詩句朗讀節(jié)奏有錯的一項是( ) A.望/長城內(nèi)外 B.數(shù)/風流人物 C.山/舞/銀蛇 D.欲/與天公試/比高 3.《心園春 雪》的體裁是________,其中“沁園春”叫________,題目是________。 上下闋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闋中具體寫景時,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為動的句子是________, 4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 這首詞的上下闕各寫了什么?全詞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1 詞中提到的歷史人物的主要功勛 2古詩詞中的詠雪名句 3借助網(wǎng)絡、圖書,閱讀毛澤東的詩詞,寫一點體會。 【 合作展示】 1激情誦讀 2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② 作者 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lǐng)起?它統(tǒng)領(lǐng)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 發(fā)揮你的想象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3、 ①問題:為什么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②“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qū)別? ③“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他們有什么共性?“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qū)別? ④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你怎樣認識作者對這些人物的評價?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幾句?“2008感動中國人物”特別獎頒給了“全體中國人”,請就此事談談你的看法 4 這首詞的語言、表達方式有何特點? 5、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diào)上有什么不同? 閱讀毛澤東的《減字木蘭花 廣昌路上》,試與《沁園春 雪》就內(nèi)容及寫法上的異同作一些比較。 減字木蘭花 廣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澤東 漫天皆白, 雪里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guān)。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彌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比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jié)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6 自由展示:毛澤東作品閱讀心得或課件。 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jù)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shù)不限。 2.雨說 鄭愁予 教學目的:1.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啟發(fā)學生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解讀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學重點:1. 用喜悅、歡快的語調(diào)朗誦全詩,體會本詩明麗清新的風格。 2. 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教學方法:誦讀感悟法。聯(lián)想想象法。評析欣賞法。 教學用具: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時間: 教學步驟: 《雨說》教案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渭城朝雨悒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嗎?詩可以娛目、娛耳、娛心。其實,在中華詩歌的寶庫里,還有許多燦若星河、異彩紛呈的現(xiàn)代詩,她們吸收了幾千年詩詞深邃的神韻,借鑒了外國詩藝自由的腳步,感受著新時代清新的氣息,裝點了中國乃至世界詩壇的盛裝。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喜悅、輕快的節(jié)拍,去聆聽“雨說”,去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魅力。 二、解題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輾轉(zhuǎn)大江南北,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1915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進修學習,獲藝術(shù)碩士學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發(fā)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寶刀未老”,勤耕不輟,代表作有《錯誤》《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被稱為“浪子詩人”。現(xiàn)旅居美國,為“現(xiàn)代詩社”成員,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 《雨說》是他復出之后于1979年寫成的,此時詩人雖身在美國,卻心系祖國,以滿腔的熱忱關(guān)注祖國兒童的成長。詩歌以新穎而鮮活的意象,靈動而多情的語言,抒發(fā)了對兒童濃濃的關(guān)愛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真誠的祝福。詩人從小在炮火中長大,他深切體味過戰(zhàn)爭的苦難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視童心的天真浪漫,也更能懂得“關(guān)愛”對童年的意義。“雨”成了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正寄寓了詩人真誠的希望。 三、分析理解詩意 1. 找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正音 2. 回憶如何賞析詩歌(出示小黑板) ① 注重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整體感受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停頓,讀出節(jié)奏,富有激情。) ② 品味重點語句,感受詩的意境。 ③ 整體朗讀全詩。實現(xiàn)對全詩理解的升華。 (一)朗讀 1.在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diào)、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的音樂美。 (明確:語調(diào)、停頓、重音) 2.師配樂范讀,學生仔細體味詩中的意境。 請學生說說詩人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情調(diào)?(輕快、喜悅、蓬勃向上、充滿活力) 3.小組讀。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過聯(lián)想、想象把這些意象所在的詩節(jié)描繪成一幅圖畫,并且給畫面起個題目。 師示范:如第五小節(jié):在淅淅瀝瀝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們嬉戲的腳印清晰可見,牧場上的新苗正在抽發(fā),池塘里的魚兒活蹦亂跳,還有唱著歌謠的溪水…… 題目:大地期盼的春雨、充滿愛心的春雨、與孩子一起嬉戲的春雨、勇敢地笑著的春雨…… (找一組學生一個描述畫面,一個有感情的朗讀) 3. 教師引導學生理清各章節(jié)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詩歌的寫作思路。 4. 這首詩歌分為四層意思來展示,首先點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時候雨來到了大地;其次點明雨的來意和雨的親切邀請;再次點明雨的來意,要教會孩子們勇敢地笑,最后呼應開頭,點明雨的祝福。 (二)品味 (過渡語:雨,滋潤大地,播種希望,它給自然界帶來生機和活力,它是生命的源泉。權(quán)勢抓住“雨”這些特征,贊頌人間永恒的愛,于是“雨”成了春的腳步,愛的使者,她給孩子帶來笑聲,給世界帶來希望。 1.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本詩主旨的一些詩句,反復吟詠,細細品味。(自由發(fā)表見解) 2.朗讀“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diào)子”,體會,這一節(jié)內(nèi)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齊讀第七、八兩節(jié),品味其中的“笑”。 體會:這兩節(jié)中,“勇敢地笑”反復出現(xiàn),詩人為什么這樣寫? (明確:第七節(jié)中,詩人借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這些自然界的精靈,抓住他們生動的一剎那,抒發(fā)自己對勇敢、樂觀、自信的贊美。第八節(jié),用兩句氣勢高昂的對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將感情推向高潮。有了愛,才會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的笑,才有希望,“笑”體現(xiàn)了詩人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強調(diào)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孩子們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5.最后一節(jié)中寫道:“當你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要記著,你們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顯然,“雨”帶來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品出這種“甜”了嗎?請引用詩歌中的內(nèi)容陳述你的理由。 6. 首詩通篇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什么?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對詩歌的表達有什么好處?(明確:擬人的手法,讀了讓人倍感親切。) 7.請閱讀副標題,然后說說:這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關(guān)系?(明確:副標題便于我們理解詩的主旨。這首詩特為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作,表明了作者對中國兒童的期待和祝愿,同時也符合孩子的理解程度,針對性強。) (三)全班齊讀,感悟全詩。 四、小結(jié) 這雨不是波勃狄倫的《苦雨》,而是甜田地叫著孩子乳名的、使大地長出甜甜的蘋果的甜雨;不是余光中春寒料峭的《冷雨》,而是充滿“溫聲細語”、充滿“愛心”的暖雨;不是范仲淹“連月不開”的霏霏“淫雨”,而是腳步輕快、其潤如酥的喜雨。這雨滋潤大地,使萬物欣欣向榮。這雨帶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充滿快樂的四月,而不是艾略特所抱怨的“殘酷的。四月。這雨“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又親近人們,帶來了笑聲和歌聲,這雨使天地人和諧交融在一起。這雨帶來的春天,是納斯鳥語花香的“甜蜜的春天”。“雨”對少年兒童“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話對“雨”說嗎?請簡要說說你的想法。 五、作業(yè):1以“我對雨說”為題寫一首詩,仿照本詩的結(jié)構(gòu)回答雨說。 2 以“雨的自述”為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小散文,體會這兩種體裁的區(qū)別。 3 選取兩個畫面進行生動的描繪。 4 積累關(guān)于寫雨的詩句,寫在讀書筆記上。 板書設計: 雨說 鄭予愁 節(jié)奏美:富于變化 人情美:愛的使者——擬人—意象 意境美:清新、歡快 雨說 鄭愁予 愁予詩風輕美如音樂 雨說情思歡快撒人間 田圃牧場小溪畫春景 愛的使者傳播真情意 3. 星星變奏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征。 2.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lǐng)會其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 2.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nèi)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詩人對現(xiàn)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2.體會詩人經(jīng)歷人生苦難之后對詩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學重難 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過朗讀詩歌,品味本詩的語言特點,進而體會朦朧詩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難點:體悟“星星”的象征意義。 教學互動內(nèi)容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今天,我們學的《星星變奏曲》就是一首高貴的詩?,F(xiàn)在就請同學們初讀這首詩。 二、作者簡介及朦朧詩的解說 三、學習新課 (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2、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3、兩小節(jié)詩在結(jié)構(gòu)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二)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三)揣摩運用,體味語言: 1、 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 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guān)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四、歸納本詩的主題 五.體驗與反思: 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 理解課文內(nèi)容。 合作學習,透過詩歌意象,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理解詩歌中的意境。 結(jié)合自己對這首詩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朦朧詩派的語言特色。 滲透思想教育。 五、課堂練習: .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 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培養(yǎng)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作業(yè)設計: 課后閱讀其他朦朧詩人如舒婷、顧城、北島等的代表詩作, 深入體會朦朧詩的審美特征。 板書設計: 星星變奏曲 星星 理 想 光明 美好 幸 福 溫馨好美 寒冷嚴酷 向往光明 否定現(xiàn)實 教學后記 4. 外國詩兩首 <蟈蟈與蛐蛐>、<夜> 知識目標:1、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 2、寫景詩的特點 能力目標: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教育目標: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gòu)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六、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nèi)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jié):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jié):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jié):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jié)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當堂做完《目標檢測》 教學課后記: 這首詩意境非常美,對學生而言較難理解,教學中應當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從中體會詩歌的美,并能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去試驗著寫一首小詩。如《月光下的校園》、《靜靜的公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