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身邊被誤以為草的中草藥,不要錯過這些寶貝
1.狗尾巴草
別名:綠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羅漢草和狐尾 主治:除熱,去濕,消腫。 治癰腫,瘡癬,赤眼。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 外用:煎水洗或搗敷(味甘)。 性味與歸經:淡,平 功能與主治 祛風明目,清熱利尿。用于風熱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黃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頸淋巴結結核. 2.一串紅 藥用部分為全草,生長期皆可采收,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及功效 甘,平。 清熱,涼血,消腫。 主治選方 治疔瘡初起:鮮一串紅適量,搗爛外敷。 3.小竊草 生長環(huán)境:生長于雜木林、林緣、路旁、河溝邊以及溪邊草叢,海拔150-3060米。 產地:除黑龍江、內蒙古及新 疆等省區(qū)外,全國各地均產。 用途 果實有小毒,有活血消腫、收斂殺蟲的功效,用于慢性腹瀉、蛔蟲病、癰 瘡潰爛久不收 口、因道 滴蟲病等癥。 果實還可提芳香油。根與肉共煮可治吐血癥。 4.牽牛花 生 長地:生于山野灌叢中、村邊、路旁;多栽培。全國各地有分布。 采制: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性 味: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 牽?;ǖ乃幱脙r值較高,明代吳寬寫詩贊道:“本草載藥品,草部見牽牛。薰風籬落間,蔓出甚綢繆?!?/span> 現代藥理研究分析,牽牛子含有牽牛子甙、牽牛子酸甲、沒食子酸、裸麥角堿、野麥堿等成分,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有強烈的瀉下作用。 服用時一定要嚴格按量,不可多服,牽牛子的藥用名稱為二丑、黑丑、白丑。 黑丑為黑牽牛子,白丑為白牽牛子,二丑為黑白丑的混和物。 牽?;ㄊ秤霉πВ?/span> 具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等功效,主治肢體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等癥。 5.鳳眼蘭 別名:水葫蘆、水浮蓮 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用于中暑煩渴,腎炎水腫,小便不利。
6.蘭花參
補虛,解表。治虛損勞傷,咳血、衄血,自汗、盜汗,婦女白帶,傷風咳嗽,胃痛,瀉痢,刀傷。
7.柴胡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辛、歸肝經、肺經、脾經。
功能: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主治: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
藥材:柴胡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熱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陽舉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輕
8.白芷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性狀與分類:白芷呈長圓錐形,長10-25厘米,直徑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根頭部鈍四棱形或正圓形,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樣的橫向突起,習稱"疙瘩丁"。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堅實,斷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層環(huán)棕色,近方形或近圓形,皮部散有多數棕色油室。木質部約占橫切面的1/3。氣芳香,味辛。
9.麥冬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10.玉竹
養(yǎng)陰,潤燥,除煩,止渴。治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fā)熱,消谷易饑,小便頻數。
11.桑白皮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經。想看禁片美妞怎么辦? 加微信號: jinpian068,還有很多福利哦!
功用: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癥。
12.板藍根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
功效:清熱藥;清熱解毒藥;涼血藥
性味:苦,寒。
歸經 :入肝、胃血分。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主治:溫毒發(fā)斑;高熱頭痛;
大頭瘟疫;舌絳紫暗,爛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瘡腫、癰腫;水痘;麻疹;
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腦,乙腦,肺炎,神昏吐衄,咽腫,火眼,瘡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大劑量可用60-120克;或入丸、散。久用:適量,煎湯熏洗。
用藥禁忌: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13.梔子
歸經:心經;肝經;肺經;胃經;三焦經
科屬分類:茜草科
功效分類:清熱瀉火藥
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焦梔子:涼血止血。
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疸;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氣味:苦、寒、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未摻或調敷。
14.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入肺、脾、胃經。
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
15.紅蓼 性味:辛;性平;小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截瘧。主風濕痹痛;痢疾;腹瀉;吐瀉轉筋;水腫;腳氣;癰瘡疔癤;蛇蟲咬傷;小兒疳積疝氣;跌打損傷;瘧疾。在上一篇之后看到各種神評論,有的怕被毒到,有的說是喂豬,有的卻是治療好病。在這里是給大家做認識和了解這些我們身邊的寶貝,或許勾起你兒時的回憶。只是想說明幾點:1、是藥三分毒,不同方法的炮制會有不同的藥性和毒性,最好咨詢專業(yè)藥劑師或中醫(yī)大夫使用。2、中藥使用遵循君臣佐使你的配伍原則才能達到其治療效果。單一藥物或許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