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德錄
明 陳沂
蹇忠定公義善書,文皇手授金龍文箋,命書外國詔。偶落一字,請?jiān)唬?span lang=EN-US>“臣敬畏之深,輒復(fù)有此。”文皇曰:“朕亦有之。此紙難得,姑注之耳。”對曰:“示信遠(yuǎn)人,豈以是惜。”深然之,復(fù)授以箋,更書之。
文皇喜漢王英勇,乃私召問隆平侯張信,信艴然對曰:“事干天常,豈易為邪!”文皇大怒,拔劍擊折信齒,衣盡血漬。少焉,賜更新衣,曰:“直臣也。”事遂寢。
解學(xué)士縉應(yīng)制題虎,顧《眾彪圖》曰:“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文皇素不喜仁宗,感此詩甚思。時(shí)仁宗留守南京,頗懷憂虞,因命所親信者莫如夏原吉,即日往迎之??芍^得諷體矣。
夏忠靖公原吉嘗得賜古硯。冬月,吏炙冰,破,甚恐。公知,召喻之曰:“受賜不加愛惜,吾之罪也。”釋之。又嘗于驛中,天甚寒,驛人偶焚只襪,公知,笑曰:“只襪何用?”不加責(zé),且以其所遺者賜之?!对侒ぁ肥自姾笏木湓疲?span lang=EN-US>“昂昂飽歷風(fēng)霜古,默默深承雨露滋。寄語群飛諸燕雀,好來相近莫相疑。”人議公太和,蓋性度寬大,其言如此。
文皇晏駕于榆木川,楊文敏公榮、金文靖公幼孜恐事泄,盡取軍中錫器镕為殮具,覆以龍衣,日進(jìn)膳如故。錫工盡除,以滅其跡。至京師,人未之知也。
楊文定公溥執(zhí)政時(shí),其子自鄉(xiāng)來云:“道出江陵,獨(dú)不為縣令所禮。”乃天臺范公理也。文定深重之,即擢為德安知府,再擢貴州左布政使?;騽癞?dāng)致書,范公曰:“宰相為朝廷用人,非私于理也。”聞文定卒,乃祭而哭之,以謝知己。
孫原貞舉進(jìn)士,以《實(shí)錄》事至杭,屬學(xué)諸生給事筆硯,時(shí)于肅愍公謙在列,進(jìn)曰:“學(xué)校之設(shè),將養(yǎng)賢以為用邪,抑供事書辦邪?”孫下席迎上坐,謝過,遂與定交。公居大位,薦孫為知己。
于肅愍公謙為兵部尚書,當(dāng)己巳之變,議者請燒通州倉以絕虜望,公曰:“國之命脈,民之膏脂,顧不惜邪?”傳示城中有力者恣取之。數(shù)日粟盡入城矣。
給事中王竑廷擊馬順、毛貴、王長隨,流血禁庭,郕王驚起,李侃攬御衣向座曰:“殿下當(dāng)命臣等討賊,豈宜避去。”乃止。
英王自北狩回,群臣請車駕出迎,景帝不欲,莫敢復(fù)言。李公侃命家人具棺以諫,夫人問所以,公以事告,夫人曰:“但諫勿憂也。”公疏云:“夷虜且知尊,王何乃自輕邪?”下群議,同許之。
魏文靖公驥嘗以俸金百兩委人,為其家仆盡易之,公竟不言。他日事覺,鞠出金還公,其主始知。
公嘗語人:“為子者當(dāng)求名醫(yī)厚結(jié)之,親有疾則信之必專,彼召之必速來也。”
公為尚書北還,一小舟常阻于要津,其子稍設(shè)儀仗,公見即命撤去,曰:“豈藉重于是邪!”
公致仕時(shí),往于田,值御史官舟,分岸引纜而行,御史怪問,曰:“魏驥。”又問,曰:“蕭山魏驥。”又問,曰:“尚書歸老蕭山魏驥也。”御史惶恐謝罪。
尚書徐公少為刀筆吏,縣有卒伍捕謫發(fā),誤勾攝者欲公脫之,夜飲公于家,以他事出避。其妻有美色,令勸酒以悅之。公不能留。明日報(bào)案,已脫勾攝,且語其人曰:“吾昨歸,恐汝疑,故速致此。”鄉(xiāng)人服之。
公為兵部郎中,一員外郎每因吏必嫚罵。遇宿,署請公代,公不為意。其人卒于官,親為殮,且厚賻之。數(shù)年,數(shù)因其邑令照拂其家。公之子以蔭官尚寶。孫,中書舍人,亦至通政。
王忠肅公翱自兩廣召為吏部尚書,舟次濟(jì)寧,都水主事法以先后敘過堰,雖貴官不得越。人怪之,公曰:“彼立法,安忍壞之?”至吏部,即調(diào)為考功主事,人兩賢之。
公在吏部,門無請托。太平侯時(shí)與上鞠戲,自意可請。會朝退,從公后徐呼:“王叔。”問為誰,侯以名自通。方以事啟,公不顧,作厲聲曰:“不諳事!”侯惶恐而退。公之夫人為其從子請官,舉觴跽進(jìn)。公大怒起,手擊夫人于地。即出,隨使人返慰之,事卒不行。
禮部尚書姚公夔,天順癸未春知貢舉。試院災(zāi),天下貢士死者相藉,請諭祭于郊,祭畢,自謂不能致防,殃及賢俊,拜于地慟哭。觀者以萬數(shù),哀震數(shù)里。
王文端公直在吏部時(shí),其子為南京國學(xué)博士,考績在部。文選郎中欲留侍公,改北學(xué)。公不可,曰:“是亂法自我始矣。”
岳正,字季方,為翰林修撰。英廟甚重之,嘗曰:“好個(gè)岳正,只是大膽。”后謫戍召還,自題其像曰:“好個(gè)岳正,只是大膽。從今以后,再敢不敢!”公性不能容人,或謂公曰:“不聞宰相腹中撐舟乎?”曰:“順撐來可容,使縱橫來,安容得邪?”
威寧伯王公越,都御史、總制。北伐時(shí),嘗親視諸軍食飲,數(shù)賜酒肉。動息必悉其情,至犯令不少貸。每暇,命出獵,計(jì)矢中禽之多寡于敵陣為先后。有將官告奸,受金者置之,許出死力不問,于是將士感泣,無不用命者。
都御史韓公雍征大藤峽,出兵,令五鼓戰(zhàn)。將領(lǐng)者聞賊已覺,恐遲失事,二更即發(fā),大破之。公賞其功而問以違令之罪。以軍法當(dāng)斬,乃具聞?wù)堘?,曰?span lang=EN-US>“萬一不用命而敗,奈何?”人謂公得將將之體。
聞有一郡守治酒具進(jìn),用長盒納妓于內(nèi),徑入幕府。公知必有隱物,召郡守入,啟盒令妓奉酒畢,仍納于盒中,隨太守出。此見公之闊大如此,亦一時(shí)之權(quán)術(shù)也。若大體禁嚴(yán),此物奚宜至哉!
公與夏公塤飲,各出酒令。公欲一字內(nèi)有大人小人,復(fù)以諺語二句證之。曰:“傘字有五人,下列眾小人,上待一大人,所謂有福之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夏云:“爽字有五人,旁列眾小人,中藏一大人,所謂人前莫說人長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周文襄公忱巡撫江南時(shí),嘗去騶從入田野,間與村夫野老相語,問民間疾苦。每坐一處,使聚而言之,惟恐其不得盡也。
劉東山公大夏為廣東布政,至新會縣,時(shí)吳廷舉為令。公到久,乃迎,告以鄒智殮事故迎遲。時(shí)鄒以名士出謫,公亦重之,不怪其遲,且嘉其賢。
東山公當(dāng)發(fā)戍,氈帽布袍徒步過大明門,匍匐頓首乃行,策一蹇驢赴戍所。時(shí)以兵部尚書謫發(fā),莫不加禮,不欲至戍。公曰:“大夏有罪不加之誅,今復(fù)不服役邪?”被甲持銳與諸卒無異,莫不嘆服。
都御史楊公繼宗居憂時(shí),閹宦汪直以權(quán)幸延攬名土,聞楊公治郡名,往吊。公衰經(jīng)于墳所,直趨至墳,拜起,手捋公須曰:“比聞楊繼宗名,今貌乃爾。”公曰:“繼宗鄙陋,但虧體辱親未之敢也。”直不復(fù)敢言。直時(shí)威震海內(nèi),不屈者公一人耳。
麻城李文祥將覆試,大學(xué)士萬安欲托以孫,因許及第。文祥以正對,安怒,其孫延于別館。有畫鳩,屬題其末句云:“春來風(fēng)雨尋常事,莫把天恩作己思。”后以事左遷,渡河,冰泮溺死。
屠公滽為御史時(shí),直門下彈劾,有夷人來朝,偶仆跌不起,公傳奏云:“有夷人俯伏不起,若欲奏而不能言,俟扶出具疏以聞。”人謂識大體。
吳文定公寬為修撰時(shí),有同年賀恩寢疾將不起,欲易簀托于公之旁廡,公即掃室請遷。及卒,奉殮于中堂,使子衣衰以答吊者。又故人之子有事于京者,書托公主之,久而有疾不起,為棺殮。及撿帳,有輸官銀若干,盡喪于娼家,公為如數(shù)償之,遣人送喪歸。
倪文毅公岳初為禮部尚書,值遣祭金闕、玉闕真人,奏曰:“徐知證、知詳,唐叛臣之裔也。祀典不敢議廢,但歲時(shí)典祀,一寺官之職耳,宗伯何與焉?”遂為令。
章公懋為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有監(jiān)生請假,托言一力采薪不至,將往求之。公聞之愕然,曰:“薪水之資脫有失,奈何?”憂動顏色。使亟求,且冀得之當(dāng)復(fù)我。此生甚悔,曰:“公待我以誠,奈何詒之?”明日返命,具實(shí)謝罪。
儲侍郎巏易簀時(shí),夫人以公落發(fā)與須、指爪甲及頭垢各囊盛為殮,其愛親敬身可謂全歸矣。
劉少傅陳留公忠為南京吏部尚書時(shí),因司屬王主事韋之父致政家居素奢而漸貧乏,乃遺白金二十兩與韋幸親,曰:“恐汝父奉養(yǎng)不悅,汝欲曲意以養(yǎng),則變節(jié)之事有矣,幸勿改節(jié)。”
何編修瑭當(dāng)劉瑾用事,諸司有事必往見。約相見長揖,不得與諸司同。其僚以事謁瑾,畏其勢不覺屈跽,何公疾聲曰:“禮惟長揖,何以為此!”瑾曰:“先生之言是,不敢。”少有屈攝。
朱尚書希周初舉狀元,略無喜色,后歸里惟徒行,人甚器之。后為禮部侍郎,家載席一車為公買宅,進(jìn)都城,宦者阻之,且云:“必得一刺以別真?zhèn)巍?span lang=EN-US>”公弗許。家人云:“必入乃得利。”公曰:“不得利又何傷乎?”竟止于外。平時(shí)居翰林,人多謂無所可否,不知公于大節(jié)處無間毫發(fā)。平生未嘗知與人較,官之遷轉(zhuǎn)升沈皆無所與,后擢南京吏部尚書,人曰:“不遷是無天理矣!”及考劾諸司,銖兩甚平。有敗職詆公,托有力者為援,命下詰之,公不辯,請以疾去。人至是益服吳俗淳薄。
吳文定公舉壬辰狀元,大宗伯毛公舉癸丑狀元,公舉丙辰狀元,皆厚德直操人不可及,非風(fēng)氣所能染也。
陳沂(公元一四六九年--一五三八年)
字宗魯,后改魯南,號石亭,亦號小坡,明浙江都縣人,徙家南京。生于明憲宗成化五年,卒于世宗嘉靖十七年,正德十二年(公元一五一七年)進(jìn)士。與顧磷、王韋稱“金陵三杰”。授編修。嘉靖中,出為江西參議。歷山東參政,以不附張總、桂萼,改山西行太仆寺卿,致仕。沂少好蘇軾詩,故自號小坡,中年乃宗盛唐,為文出入史漢,亦工書畫。著作甚多,有“維禎錄”、“畜德錄”、“金陵古今圖考”、“金陵世紀(jì)”、“拘虛晤言”、“詢匈錄”及“遂初齋”、“拘虛館”、“石亭”等詩集。亦能作曲,有“善知識苦海回頭記”。
陳沂 字宗魯,后改字魯南,號石亭,因好蘇詩,又號小坡,浙江省鄞縣人。正德十三(1518)進(jìn)士,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年間,出為江西參議,又任山東參政和提學(xué)使,后以山西行太仆寺卿致仕。陳沂善詩工畫,尤擅隸篆,為當(dāng)時(shí)"金陵三俊"之一。陳沂任職山東時(shí),曾遍游嶗山,留下了許多詩文,至今在嶗山的許多景點(diǎn)仍可見他的勒石題刻。嘉靖十二年(1533),陳沂游嶗山時(shí)曾撰寫《鰲山記》(又名《勞山記》),記述了五日之游程,對嶗山各處景觀介紹頗詳。
陳沂字宗魯,號石亭,明代正德年間進(jìn)士,曾任山東參政,善詩工畫,擅隸篆,為當(dāng)時(shí)的“金陵三俊”之一。他任職山東時(shí),曾多次游歷嶗山。獅子峰側(cè)有他的親筆篆書“寅賓洞”三字及詩一首:“潮涌仙山下,樓臺俯視深。赤闌橫海色,碧丸下峰陰。片石千年跡,孤云萬里心。舉杯清嘯發(fā),振葉欲空林。”
陳沂所題的“寅賓洞”,源出《書經(jīng)》:“寅賓出日”意謂恭而敬之引導(dǎo)日出。由此,在獅子峰上看海上日出,名“寅賓出日”列為“嶗山十二景”。
南畿志 明聞人詮修,陳沂纂。嘉靖十三年(1534)刻,64卷。陳沂(1469~1538),字魯南,初字宗魯,又字石亭,自號小坡。先人以醫(yī)籍居南京,遂入上元縣(今南京)籍。正德進(jìn)士。官至山西太仆卿。少有文名,博學(xué)多才,善書畫,篆隸皆稱能品。初與顧璘、王韋號“金陵三俊”,后與寶應(yīng)朱應(yīng)登合稱“江東四大家”。致仕后,在南京筑有遂初齋,杜門著述。聞人詮赴南京任提學(xué)御史,于貢院開局,聘已致仕的陳沂率各地郡學(xué)諸生22人編輯《南畿志》,越3年而成。南畿有應(yīng)天(治今南京)、鳳陽、蘇州、松江、常州、鎮(zhèn)江、揚(yáng)州、淮安、廬州、安慶、太平、寧國、池州、徽州14府及廣德、滁州、徐州、和州4州之地,約合今江蘇、安徽兩省。該志分總志和各府州分志兩部分,其中總志3卷,包括都城圖、nan都紀(jì)(這里竟然有敏感字?。?!nan為“南”)、地理圖、畿土世代表、命官、戶口、田賦、水利、戎備;府州志載府圖、沿革、區(qū)域、城社、建置、學(xué)校、祠墓、古跡、宦跡、人物、列女、方外、藝文。古事主要取材《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及各郡縣志書,今事惟取官書?!独m(xù)修四庫全書提要》稱其“開各省通志之先河”(其實(shí)陳沂在前一年已先完成40卷《山東通志》的纂修,再早的還有成化年間所編17卷《山西通志》,《提要》當(dāng)是以體例之完備、內(nèi)容之充實(shí)而言),分別總志、分志的作法措置適當(dāng),全書“體例簡要,剪裁有法,良史才也”。版本:初刻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明隆慶、萬歷間修補(bǔ)嘉靖本(僅存28卷,藏臺灣),初刻抄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1941年抄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臺灣影印嘉靖刻本,1988年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24冊影印嘉靖刻本;另單行有《南畿志圖》,現(xiàn)存嘉靖刻本和日本東洋文庫影印嘉靖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