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 地寬
——《當(dāng)一切改變時,改變一切》及其隨想
在每個人生的樂曲中,總會有許多(我們認為)“不幸”的插曲令我們或者悲傷、或者痛苦,或者失落、或者頹廢。
但是尼爾·唐納德·沃爾什卻在一本書中說道:“曾經(jīng)發(fā)生在你身上最糟糕的事情,有可能是發(fā)生在你身上最好的事”。(尼爾·唐納德·沃爾什《當(dāng)一切改變時,改變一切》)
我想這是源于生活的某個時刻的突然改變,驅(qū)逐了平束縛著我們的恐懼和惰性。最糟糕的事情,反而解放了我們一直柄持著的消極的人生觀,令我們有了改變的沖動;突如其來的生活打擊,有時候反而能夠驅(qū)散我們?nèi)诵援?dāng)中的懦弱與茍且——既然事情都成為這樣子了,何不趁機改變得更為徹底呢?
可能說說容易,但是當(dāng)不幸和災(zāi)難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卻很難以如此從容地去面對。
但是沃爾什先生卻做到了:曾是電臺主播、報紙記者和主編的他,正當(dāng)事業(yè)蒸蒸日上時,突然的車禍和失敗的婚姻,令其跌入了人生的谷底,不得不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
然而痛苦起伏的人生卻促使他與內(nèi)心開始對話,在《與神對話》系列之后,我們讀到了這本《當(dāng)一切改變時,改變一切》。雖說行文有些拖泥帶水,但我感覺對于幫助深處困境的人重新認識和接納“改變”這一人生的情境,相信具有一定的教益。
——因為他有這個資本。
一場財務(wù)危機,一份工作的失去,一時健康欠佳,一段感情的結(jié)束或一位親人的離世,都會帶來悲傷和消極,讓我們懷疑自己能做什么、甚至有時會愚蠢而偏執(zhí)地想結(jié)束自己生命!
然而,我們卻很少會意識到,一場改變的到來,或許正是為我們先前期待的改變提供了動力。
因為人是具有惰性的動物;不到一定的時刻,有些一直想做的事情,他可能沒有一種去做的沖動?;蛞驗?a href="http://www./huati/bushe/bushe1.html" target="_blank" style="padding-top: 0px;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left: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decoration: none; ">不舍得改變習(xí)慣了的穩(wěn)定,或無法放下已經(jīng)的擁有。
但是,一旦失去其中某一樣?xùn)|西,打破了某種惰性的平衡,生機反而得以重現(xiàn)。
有時侯,你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仿佛被世界拋棄;有時候,明明身邊很多朋友,卻依然覺得孤單;有時候,走過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個人的臉;有時候,突然很想哭,卻流著淚笑了;有時候,夜深人靜,突然覺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時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丟了……
若問你:什么是孤獨?你或許會說:一個人便是孤獨;什么是孤單?你說,想一個人便是孤單。什么是寂寞?你說道,沒人可想便是寂寞。
可是面對同樣的問題,我卻要說——
什么是孤獨?一個人在一群人中間便是孤獨;
什么是孤單?一個人在一群人里面享受不到孤獨便是孤單;
什么是寂寞?不懂孤獨之樂的人才會是寂寞的。
——我以為,孤獨是自由的最高境界。能有孤獨感者,幸。
你說我已經(jīng)接近思想的狂人。
我卻說,沒有啊,我有時候是個常人,而平常卻不是。
你說我內(nèi)心的強勢已經(jīng)接近可怕。
我卻以為,我的內(nèi)心是一個空洞而已。不是深得不見底(所以可怕?),而是清澈見底,直達內(nèi)心,照映所有。
我說,很多時候我真的很羨慕你。
為什么?——你感到不可理解。
——其實,人,不到一定的時間節(jié)點,是不會拋棄所有,向著自己的初衷進發(fā)的;只是一直地想那么做,但還是不忍放棄眼下所擁有的。結(jié)果,至今還是把自己束縛在一個固定的籠子里。
如果我現(xiàn)在是你,我會背上背包,去外地、外國散散心,順便寫點旅行筆記?;貋砗箝]關(guān)一段時間,讀一些書,做一些筆記,然后再寫幾本小書。
只要想一想,生命只有一次機會,再不做自己想做的,回頭躺在床上不能動彈時,后悔莫及。
你可能會說你可沒有那么好的心境。如果可以有這樣的心境,我愿意不惜一切去交換??赡苣阕哉J為,你的生活被自己的錯誤意識,已經(jīng)攪得亂七八糟,你需要去整理和平復(fù)。
其實說到“平復(fù)”,我想:旅行就是最好的平復(fù)方式。遠離那個熟悉的地方一段時間,回來再看,就輕松許多。
是的,沒錯。錢多走遠點,錢少走近點。反正走出去一段時間就好。
你卻說你不喜歡一個人出遠門,那樣子太悲涼。你還是凡人,你需要人群,需要呵護。
那你究竟需要什么?溫馨的家?還是其它?
你說首先,是一個可以和我共鳴的人,一起牽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接著是我和他的家,一個有我們共同內(nèi)容的家。
其實你說的這些東西,有就會有,沒有,終歸會有的一天。何必性急,何必強求?何必追求過于的完美。其實美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其“不完美”。生活亦然。
生活總會有一個過程,就像一段樂曲,沒有休止符,又如何進入生命的副歌?
事實的真相放在那里,關(guān)鍵在于你如何看待。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野、不同的心境,會產(chǎn)生各自不同的理解。
順境,有時候反而是鴉片,讓我們沉迷其中,無法下定決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生活在某個時刻對我進行一記棒喝,我夢醒之后或許會愈加地振作精神,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呢。
我們在遇到我們所以為的災(zāi)難或者不幸時,我們印象中的事實,往往不是事實的本來和真相。我們會添油加醋地把它裝扮得盡可能恐怖,以為如此便能夠體現(xiàn)出我們內(nèi)心的悲涼。
因此,換個角度看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事實原來不是那么可怕的,生活依然如此有趣。
你說我現(xiàn)在的心態(tài)很陽光,有很內(nèi)斂;說我已經(jīng)到了另外一個心境。
其實不是啦,我們現(xiàn)在是相隔于某個城墻:我在里面,你在外面;我想象著外邊的寬大與美好;你盼望著里面的溫馨與踏實。
視角不同而已。
但是,生活的終極目標是什么?與我而言,絕對不是溫馨的港灣,而是外面世界的天高和地寬。
是的,天很高,我們又何必總低著自己的頭?地很寬,我們又何必總是習(xí)慣性地原地兜著無聊的圈子行走?
有時候,我們何不抬起頭來,看看遠方、看看天空?
遠方深邃、天空無言,卻襯托起世界的寬闊、生命的厚重。
既然改變已經(jīng)到來,何不讓改變來得更為徹底?
正如高爾基的那句名言——
“讓暴風(fēng)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