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言行示范 選擇家教優(yōu)勢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德才兼?zhèn)?。要能如愿,必須按照兒童成長規(guī)律,分析了解自己孩子的身體、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從具體情況出發(fā),抓住特點,合理利用社會資源,配合幼兒園,和其它家庭成員一道,耐心細致,言傳身教才能做到。 學前教育是要使幼兒在身心兩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為入小學做好準備,為將來成為德才兼?zhèn)?、具有?chuàng)造精神的新一代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講,就是要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對集體、對別人、對自己的正確態(tài)度;抓住敏感期,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對創(chuàng)造的強烈愿望,發(fā)展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陶冶情操,發(fā)展美感。 第一節(jié) 揚長避短 搞好獨生子女教育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國家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相適應,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到2004年我國有獨生子女8000多萬人。所以當前家教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教育好獨生子女。因為是獨生,家庭教育中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對孩子“眾星捧月”似的關愛,可能產生“四二一溺愛綜合癥”;長者慈愛難于約束孩子,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只考慮個人的利益和得失,不知為別人著想;由于孩子在家庭中,未能養(yǎng)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是家庭成員關系顛倒,任性驕橫,走出家門,也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兄弟姐妹,平時沒有伴玩,使孩子感到孤獨,幼時缺少與小伙伴一起游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yǎng)成與人協(xié)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在家里,父母和長者代勞本應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使他們形成依賴思想,缺少勞動自覺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還有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安排太多的學習,成天逼孩子認字、習畫、彈琴……。孩子缺乏應有的游戲時間,產生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這些不利因素,容易造成兒童以自我為中心,養(yǎng)成不良的品德行為。但是,我們應當認識,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某些弱點,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后天必然的,而是后天教養(yǎng)不當形成的。要認識獨生子女家教中的問題,也應該看到:他們一般先天條件比較好,在物質上家庭傾其所有,比多子女的條件較為優(yōu)裕;精神上得到父母和長輩的關注和鐘愛;父母對獨生子女抱有更高的期望,要求標準更高,精力更集中,花費的時間和力量更多。我們要看到這些有利因素,面對實際,從學前教育開始,精心研究,有的放矢,言行示范,搞好獨生子女的家庭早期教育。 教育獨生子女,首要的是淡化“獨生”概念。家長要在言行中消除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改變孩子在家中的支配權力,讓他回到受教育的地位。其次,是改變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的習慣。有選擇、有重點地為孩子提供所需的東西,提供一切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這樣做;這樣做了,會強化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各種毛病;第三,對孩子的期望不要過高。要以他們的實際能力和興趣為基礎,讓他們通過努力可以做到,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目標或期望過高,則欲速不達,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或形成自卑情緒;第四、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增長不斷調整要求和教育方法,不要老把孩子當作“嬰兒”,一切包辦、一切滿足,如果老不讓他“長大”,他就老長不大,妨礙了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從而使他害怕外界環(huán)境,會造成能力缺乏、感情不健全的后果;第五、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決策能力。凡事要讓孩子多動腦子,不要急于提供現(xiàn)成答案,更不能包辦代替;因為孩子只有具備了當機立斷、不怕挫折的品格時,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應付將來多變的社會生活;第六、創(chuàng)造兒童群體環(huán)境。獨生子女的求友愿望比任何一代孩子都強烈,玩耍是孩子學習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方法,除幼兒園外,平時大人要帶孩子出去,讓孩子和門棟、社區(qū)的同齡孩子在一起玩,大人出席同學、親朋的聚會,只要有小孩參加的,要盡可能帶他們去,保證獨生子女與同輩人交往的充分機會;第七、和孩子平等交談,傾聽孩子說話。孩子渴求平等,站著時不要居高臨下地跟孩子說話,一定要蹲下和孩子在同高的視線上交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孩子渴求父母傾聽,媽媽的傾聽,可以培養(yǎng)男孩子的幽默感,會使孩子從小學會以平等與尊重的心態(tài)與人建立聯(lián)系,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有利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第八、公開、公平、公正地對待孩子。父母要心悅誠服地承認孩子的優(yōu)缺點,過度的表揚,只會降低真誠贊譽的價值;不切實際的批評則會削弱再批評的效果;第九、父母間或長輩間要避免為討孩子歡心而引起的競爭,如果不這樣,孩子將會以操縱大人的方法控制父母或其它長輩;第九、父母教育孩子要一致和一貫,不能各搞一套、朝令夕改;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發(fā)生爭執(zhí)。不然孩子無所適從,影響教育效果。 第二節(jié) 掌握好管理教育孩子的“度”
孩子出生以后,從一無所知到學會生活獲得知識、掌握生存和發(fā)展的技能,要走很長的路,毫無疑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管理和教育的。那么在學前期應當如何管理?怎樣掌握管教的尺度哩? 一、 掌握好照顧和自理的度。 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要按孩子成長的需要,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條件,同時使他們在身心兩個方而都能受到鍛煉,從而使他們的自理能力達到與其年齡相當?shù)乃剑瑸橹鸩阶呦蜃粤?chuàng)造基礎條件。這就是我們關心和照顧孩子的“度”。過分的照顧,總覺得孩子小,事事包辦代替,他就老長不大,其結果會養(yǎng)成孩子懶惰、怕苦、無能、意志薄弱,處處依靠大人,缺乏獨立性的不良習慣;過分的疼愛,遷就縱容,讓孩子成為家里的“小皇帝”,會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專橫、執(zhí)拗的壞脾氣和不良習慣。民間“有驕兒不孝”、“逆境成才”的說法,這是經驗之談,值得我們深思。 二、掌握好管理和放手的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三、掌握好批評和表揚的度 孩子都喜歡表揚。大人在他們的游戲和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會使他們思想上受到良性感應,增強自信心,提高積極性。但是,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表現(xiàn),大人也不過問,孩子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的,以后還會照著做,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影響日后的發(fā)展。那么什么是表揚和批評的度哩?表揚要有重點、分等級,確實好的給予表揚,一般的點頭認可;什么都是自己的孩子好,什么都表揚,就失去了表揚的意義,起不到激勵和導向作用。孩子犯了錯,不是十分必要,不要當場處理,給他留點面子;當他哭鬧撒賴時,不能遷就,否則以后更難制止,等他停下來后,嚴肅指出錯誤所在,幫助分析原因,定出改正措施。而且要不斷地問,直到孩子改正為止。表揚能起激勵和導向作用,批評能糾正錯誤,明確前進方向,又不損害積極性,這就是批評和表揚的度。 四、掌握好游戲和學習的度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通過玩耍來認識世界的。孩子的大腦是一張白紙,來到人間必須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和能力。掌握學習和游戲的度是學前期家教帶方向性的問題,其有效辦法就是寓教于樂。孩子的各種游戲都是貼近生活的,也都要包含有知識。孩子的游戲方式和內容,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學習內容也是由在成長中經驗的積累和思維形式的改變而逐步深化的。家長心理要有一個譜,通過家庭密切接觸、潛移默化,配合幼兒園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初步的生活規(guī)則、說話、計數(shù)和幼兒文體活動能力,學會與人交往,為小學教育打好基礎。發(fā)現(xiàn)有智力超常才能的,要請家教進行特殊培養(yǎng)。根據(jù)兒童成長規(guī)律,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同時寓教于樂,進行適當?shù)脑缙诮逃?,掌握初步的知識和能力,這就是我們應掌握的游戲和學習的度。 掌握了孩子管理和教育的度,就能抓住兒童早期教育的寶貴時光,使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fā)。同時,可以使兒童按照成長規(guī)律得到全面發(fā)展,將來成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 第三節(jié) 充分利用家教優(yōu)勢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第一個受教育的場所,它在子女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 首先家庭教育是有生具來的教育。嬰幼兒和父母長輩朝夕相處,家庭對兒童的早期教育是伴隨深厚的父母和長輩的關愛,以細微的方式進行的,是其它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這種早期教育,對人一生的成長起著奠基的作用。 其次,孩子在家庭中,從小到大會連續(xù)不斷地受到父母的教育。每一個家庭,為維系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協(xié)調親情關系,家長對子女的生活習慣、道德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時由于長期的共同生活,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易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偏差,有利于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教育內容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實行因材施教;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求的逐步提高和及時糾偏,有利于他們良好品格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第三、家庭教育與家庭生活緊密結合,教育活動滲透在全部家庭生活中。家教沒有嚴密的、正規(guī)的、系統(tǒng)的計劃和固定的形式與教材;而是寓教于樂、施教于常,主要通過游戲和家長的言傳身教,使孩子耳濡目染而潛移默化。因此,家長要注意自身修養(yǎng)和各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要盡量消除或減少家庭生活中對子女的消極影響。 我們看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系和情感聯(lián)系,是各種人際關系中所特有的,父母對子女長期持續(xù)的關心、愛護、照料和期望,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付出,在一般和成功的家教中,與之相對應的是子女對父母的敬愛,對家庭的眷戀,以及對父母健康和喜怒哀樂的關切,是一種情感的反饋。由此構成的情感聯(lián)系和交流,有利于子女情感的升華,逐步養(yǎng)成同情感、責任感、道德感、榮譽感、幸福感和理智感。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子女有強烈的感染作用,言行舉止、心領神會,深信不疑,從而產生深刻影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理智、感情用事,或愛之過度,放任自流,或要求過嚴,操之過急,都是應當避免的。 第四節(jié) 言傳身教 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孩子是一張白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否成人成才,全靠家長給他什么教育和環(huán)境。因此教育孩子首先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現(xiàn)在孩子的爺爺奶奶在充滿激情的年代,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他們的父親母親又經歷著社會轉型期,充滿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過去學習的知識需要更新,許多不懂的東西需要從頭學起。只有調整好心態(tài),奮起直追,才能趕上時代,也才能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因此,家長如何提高自身素質是教好孩子的首要問題。要按照公民道德規(guī)范 “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要求,認真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在道德風尚和行為習慣上,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到,不要孩子做的,家長一定不要做。要滿懷深情,以高度的責任感按照兒童成長規(guī)律,搞好孩子早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行為,才能樹立好的榜樣收到好的效果哩?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專家們的論述,提出下面幾點: 一、不要望子成才心切,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 不少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違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從而扼殺和剝奪了孩子自己的興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每個人的期望值都很高,從學前期開始就忽視游戲,對學習抓得很緊,孩子很累很累。家人的期望,變成了孩子頭上沉重的負擔。失去了童年,會給人的一生帶來許多不幸。值得特別關注的是,長期的壓力,會在孩子身上產生不良后果,甚至釀成各種悲劇,值得大家深思! 二、不要過分關注和保護,包辦代替應該由孩子完成的事情。 由于只生一個孩子,“生了男孩怕變壞,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提心吊膽,對孩子百般呵護,不敢讓孩子離開半步,從而陷入教育誤區(qū),把愛變成了溺愛,反而害了孩子。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家長包辦一切。不但家里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做,甚至代勞學校打掃衛(wèi)生等活動;上學的書包、削鉛筆、飲水等全由父母包辦,老師交待的事全由大人想著,稍有不當,孩子就抱怨“媽媽沒給我裝好”“爸爸沒給收拾好”,一切過錯都是爸爸媽媽的,好像自己什么責任也沒有。代替,帶來了孩子的懶惰與無能,也帶來了父母的悲哀和失望。二是孩子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有的家長沒有時間教育孩子,便千方百計去滿足孩子花錢的欲望。有的孩子隨意花錢擺闊,經常出入網吧,花錢請同學代做作業(yè)等等。有的父母覺得用錢可以彌補自己不能關心孩子的歉意,卻不知道無度地給孩子錢,是害了孩子,而不是愛孩子。三是全方位看管。對孩子寸步不離地“看著”,事無巨細地管著。我們的三個孫女都在美國長大,我們也去帶過他們。兒子媳婦按美國人的習慣交待我們:要求孩子自己吃飯,能吃多少算多少,餓了他自然會吃;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從小訓練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訓練他們的生存和競爭能力。而我們不少父母自己勞累一天,還要看孩子寫作業(yè),看孩子吃飯、洗臉、洗腳……看得孩子很煩、自己很累。結果,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自己,十分反感;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十分生氣。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深。溺愛帶給孩子的只有懦弱和無能!面對競爭激烈的未來世界,等待孩子的只能是失?。∧菢迂M不是事與愿違,害了孩子,也害了我們國家! 三、家長要檢點自己的行為,在孩子心中留下好印象。 孩子從小和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行為,每天都在他們的腦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應該是最安全的保障,父母的形象也應該是最完美的。美國的中小學生,男孩子普遍認為父親是最敬佩的人,女孩子認為媽媽是最棒的。我國曾有人作過調查,很少有人提到父母是自己最敬佩的人。為什么?原因主要是在孩子心中,父母形象不佳。現(xiàn)在不少的年輕父母,回到家里只想著自己的休閑娛樂,把家庭變成麻將館、棋牌室,甚至泡舞廳、跑酒店,全然不關心孩子,不顧孩子的學習。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的“吃喝玩樂”,直接影響孩子,使他們形成“享樂至上”的人生哲學,不想學習,不思進取。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脊背長大的,孩子學做人,第一個榜樣就是父親或母親;他們的目光不停地注視著大人的言行舉止,模仿著大人的習慣行為。所以,你若想讓孩子做什么樣的人,自己就要先做什么樣的人。其次,是要加強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全面了解父母。孩子只有了解父母,才能真心愛父母,關心父母。親情是家庭的支柱,而理解正是家庭的基石。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些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們的言行卻讓自己的孩子刻骨銘心,永世不忘。這是因為他們那種正直、樸實、忠厚的為人,不向困難低頭、用勤勞的雙手建設家園的行動,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這是人格的力量。優(yōu)秀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人格來教育孩子的。 四、父母要講求道德情操,讓孩子從開始就能受到正確熏陶。 父母職業(yè)各有不同,但都直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導向作用。因此做父母的要講道德情操,嚴格要求自己。 (一)、要熱愛本職工作,做建功立業(yè),敬業(yè)奉獻的父母。父母在各行各業(yè)平凡的工作中,認真負責,踏實肯干,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用真誠和奮斗無私奉獻社會,支撐著溫暖的家庭。他們的行動,照亮了孩子生命的航程,使他們懂得什么叫自尊;用自己平凡勤懇的人生,告訴孩子生命的價值在那里,一個人該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是對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二)、要做勤奮好學、自強不息的父母。俗話說“兒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貧”。在孩子眼中,父母的職業(yè)無高低貴賤之分,無論是當教師、當警察、還是種田、掃大街……只要盡心盡力去做,精益求精,孩子們都會引以為自豪,引以為榜樣。只有看重自己,別人才能看重你,平時在家里談起自己的工作,要充滿自豪和自信,對輕視勞動的錯誤言論,要理直氣壯地進行批駁。這樣孩子們才能以父母為榮。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勤奮好學,自強不息不僅是為了掙錢養(yǎng)家,同時也是教子做人。孩子最先是從父母身上學到敬業(yè)奉獻、自強不息的人格力量的。 (三)、關愛子女,家庭和睦,熱情活潑,樂于助人,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和諧得體。不同的父母發(fā)出不同的生命信息,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圖像。父母的行為好壞,孩子都看得一清二楚。做父母的不能心胸狹窄、處事不公。在家里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都要一樣尊敬,不能厚此薄彼。有個學生在《媽媽偏心眼》的作文中寫道:“媽媽在姥姥那兒笑臉如花,有什么吃的總讓我送去。她還常陪姥姥說話散心??刹恢獮槭裁?,只要看到奶奶,她的臉就拉得好長,連話也說不上幾句。更不用說陪奶奶去外面走走……”這種現(xiàn)象是大有人在的。她們在婆婆面前不叫媽,背后叫“老媽子”,這種行為教壞了孩子,“屋檐底下的水,點點滴現(xiàn)坑”,總有一天也有人叫她們“老媽子”。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人間真愛。“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是從小看來的,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 (四)、要做有教養(yǎng)、講公德的父母。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最能直接感知的社會行為,每天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感受,引導著他們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的形成,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這種影響在孩子心中形成的“定型思維”,將是孩子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但是有的家長在道德和行為方面,卻對孩子產生了很壞的影響。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夫妻吵架,互不相讓。遇有問題,便大動干戈,互相謾罵,這種行為,刺痛孩子的心靈,埋藏下他們未來生活矛盾的種子,而且直接影響孩子的學業(yè);二是公共場所,不守公德。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不拘小節(jié),隨地吐痰、擤鼻涕、搶座位、跨越欄桿、摘花草……其行為完全與社會公德相悖。這些不經意的行為,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從小就埋下了目無法紀、危害社會公德和秩序的劣根性。三是鄰里相處,不是與人為善,舉措失當。常因小事耿耿于懷,指桑罵槐,惡言相對,甚至還去傷害人家……孩子慢慢地便會上行下效,到處欺凌弱小,大耍無賴,養(yǎng)成霸氣。四是懷疑一切,不滿社會。由于不正之風的影響,有些家長憤世嫉俗,把社會看得一團漆黑,在茶余飯后大談“走后門”之道;“有錢好辦事,無權無錢干瞪眼”;“朝中有人好做官,要想當官找靠山”等等,這些偏激思想,一旦進入孩子的心靈,就會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留下“權力欲”和“金錢欲”的種子。家長“懷疑一切”的心理,潛移默化地傳給孩子,便會自食其果,導致家長權威的削弱;孩子對 (五)、做平等相待、語言親切的父母。 現(xiàn)在許多家庭的孩子處于一種微妙的地位。一方面是滿足一切的“小皇帝”待遇,另一方面又是由父母價值觀念決定的各種限制和沒完沒了的各種學習和培訓,前者為溺愛、后者為拔苗助長,從兩個極端違反孩子的天性,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本質上就是不把孩子當獨立的人看,不能平等對待他們,這是家教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家長要從思想上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行動上就要尊重孩子,用正常心態(tài)要求他們,尤其在語言上要特別注意。家庭語言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要蹲[坐]下來或抱起孩子跟他說話,肯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正信息;否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負信息。觀察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教育孩子不是循循善誘,而是用否定的語言卡住孩子。這個年代,家長使用最多的不良語言有否定詞、限制詞、和貶斥詞三種。否定孩子的要求、限定孩子的行動,又不耐心說明原因。而準許干什么又沒交待,孩子只有不斷地犯錯誤,不斷地受指責。指令孩子“應該”怎樣,必須“如何”,又不說清道理。其結果,孩子常陷入不知所措之中,極大地影響孩子思維的發(fā)展。更有害的是父母對孩子使用貶斥詞匯 “你真笨”、“不成器”、“沒有用”……這些負信息強化了孩子的弱點,使孩子形成自卑心里,否定自己,失去信心。大人沒有必用驕寵的語言去博得孩子的歡心,但是必須用正確的、親切的和鼓勵的語言指引孩子,使他們滿懷信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為了孩子,我們應該認真檢討,努力學習,認真加以改正。認真加以改正。 第五節(jié) 正確處理隔代教育問題
在我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模式中,有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尤其是近年來大批年青人外出打工,他們的孩子大都留在家里由爺爺奶奶帶著,隔代教育成為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因此,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在發(fā)揮其教育優(yōu)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才能使孩子現(xiàn)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F(xiàn)在,隔代教育大體有五種情況:一、是過分疼愛。老人代勞了孩子本來能自己做的一切事情,廢棄了孩子在正常環(huán)境下本應鍛煉掌握的能力;二、是過分關注,事無巨細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產生對成人的不信任感;三、是對孩子的批評多于鼓勵,責罰多于獎勵,使孩子自卑、自閉,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四、是父母外出打工,管教孩子全由老人料理,由于老人精力有限,只好聽其自然,管得不多,五、是隔代家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子女又能密切配合,能幫助老人正確引領孩子游戲和學習,培養(yǎng)孩子濃厚的求知欲望,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這只是隔代教育中的少數(shù)。上述五種情況概括了全部隔代教育的情況。總的來說,傳統(tǒng)家教方式弊病很多。據(jù)資料顯示:中國60%以上的失足少年是因為父母離異,把孩子扔給老人教育的。而更普遍的是老人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和孩子成長的需要。但由于條件限制,許多人還無法避免這種家教方式,特別是留守兒童,全靠老人照料;而兩代人不同的生活觀念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便使得隔代教育處于尷尬的境地。 家庭教育專家的共識和實踐證明: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教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在發(fā)揮其教育優(yōu)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才能使孩子的現(xiàn)有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使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如果老人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和老人在一起無疑能得到更細心的照料。有些文化水平高的祖輩家長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這樣的隔代教育也沒有什么不好,而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祖輩,要避免對孩子的縱容溺愛,尤其不可以對孩子的生活實行“全方位服務”。事事遷就、包辦代替不利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老人與孩子的父母要多溝通,達成對孩子教育觀念、方法的統(tǒng)一。 二、作為老人,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不要固執(zhí)自己保守陳舊的觀念,盡量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撫養(yǎng)教育孩子。 三、兩代人協(xié)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規(guī)、教育細則,不僅對孩子有效,對家長教育者也同樣有效。 特別要強調的是,年輕的父母不管多么忙,都要抽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常與家里聯(lián)系,與老人和孩子通通電話,溝通思想,使孩子感受親情和關愛。完全把孩子的教育權、撫養(yǎng)權交給老人,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托起朝陽,是全社會的責任。首先是父母和家庭的責任。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溆谐鱿⒌男乱淮?,需要各方面的條件和方式、方法,但最直接、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表率作用。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身體力行,認真學習兒童教育知識,吸取別人的有用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用心盡力去做,就一定能把我們的下一代教育好,為孩子創(chuàng)造美好前程,為家庭帶來幸福,為祖國帶來繁榮,為人類帶來希望。[第一篇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