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則靜。欲心靜必先心清,心靜后方能心更清,二者相輔相成。心不清,不知欲不知為,難去燥,心難靜;心不靜,只注重表面現(xiàn)象而忘其實質(zhì),則欲速而不達,心難清。書中有寫道:禪的最高境界是無字;音樂最高境界是無詞;愛的最高境界是無言;生活最高的境界是理解;朋友彼此間的最高境界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些種種的境界包含很深的寓意,那就是要我們時常保持一種寧靜如水的心態(tài)。
心靜,就是人在思維中靠自身的意志力遏制雜念,摒棄外界干擾而獨立思考一件事情,進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實質(zhì)上講的是一種意境,更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靜逸的心態(tài)。心靜時,靜如松竹之淡泊,只邀清風明月對弈;靜如山石之沉穩(wěn),只聽澗水云霧和鳴;靜如海、月之平和,只孕珠貝之翕張。只要內(nèi)心世界是寧靜的,所有的動則會變靜。無論是月夜如水的時靜,還是春雨潤物的物靜,都不如心靜。心靜則物靜。
心靜如水,依物隨形。然而,在這個充滿了喧囂、嘈雜的時空。誘惑和種種干擾無時無刻都在肆虐著我們的身心,欲尋清靜就像沙漠中一潭清澈的泉水,顯得彌足珍貴。尤其生活在喧鬧的城市,享受寧靜已成為一種奢侈。物以化靜、心性始然必須放得下繁華,耐得住寂寞,尋找自由的棲居放逐心靈。獨享自己的心靈桃花源。
心清則靜。物以外物、物而不物,是一種氣度,一種品質(zhì),一種境界。拋開雜念,平和心態(tài),拒絕急躁。這就是我們生活中須做的念靜、意靜、行靜。掌握好分寸,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諦,容納我們漂浮于塵的心。
靜則生輝,動則生昏。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欲望都是來自不清靜、不安穩(wěn)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靜的自然和諧,有修身養(yǎng)性的積極處事態(tài)度,遠離悲觀厭世的消極逃避,能控于己、制于心,方可萬事不亂,世俗多于煩事的世俗人生,就會少了許多煩惱。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有童年的嬉戲,少年的好奇,青年的渴望,而步入中年是對人生的反省和回眸。這久遠的回憶需要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地慢慢回味。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心不靜則理不清,理不清則事不明,必然會陷入迷茫。人一旦進入了“靜”界,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紛爭;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災禍。
心靜,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一種思想。也是人生轉折的必要過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心靜需要具備一種豁達自信的素質(zhì),需要一份恬然和難得的悟性。世間萬物皆有心。天有天心,天心靜,萬簌俱寂,神秘而靜美;海有海心,海心靜,海天一色,清幽而詳和;草木亦有草木之心,草木之心靜,從容而靜雅,天人合心,人心靜,心如碧潭,靜如清泉,恍若天籟。
心清則靜,心靜則清,心靜則明,給自己一份執(zhí)著,給生命一份從容,給心一份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