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非典型增生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解毒,燥濕消斑。 【方名】消斑湯。 【組成】半枝蓮18克,白花蛇舌草18克,蚤休18克,山豆根24克,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白術(sh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 女子夢交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腎陽虧虛,虛火上浮。 【治法】導火泄熱,清上溫下。 【方名】二加龍骨湯。 【組成】龍骨12克,炙甘草12克,煅牡蠣18克,白薇18克,炮附子18克,芍藥24克,大棗4枚,生姜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外臺秘要》。 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氣虛弱,痰氣內(nèi)阻。 【治法】柔肝化痰。 【方名】歸魂飲。 【組成】白芍60克,人參15克,貝母9克,香附9克,郁金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房事頭痛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經(jīng)受寒。 【治法】溫肝散寒,降氣通陽。 【方名】桑根白皮湯。 【組成】桑白皮6克,干姜10克,桂心6克,大棗5枚。 【用法】加黃酒煎服。 【出處】《備急知金要方》卷三。 中藥處方(二) 【辨證】陰虛火旺。 【治法】補腎水,降虛火。 【方名】八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山藥15克,茯苓9克,丹皮9克,澤瀉9克,川芎30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辯證錄》卷多囊孵巢綜合征方一俞氏溫補方 方名:俞氏溫補方 【功能主治】 功能溫補腎陽,兼以化痰軟堅。主治多囊卵巢綜合征。 【處方組成】 熟地12克、黃精12克、仙靈脾12克、補骨脂12克、山甲9克、皂角刺12克、冰球子12克、貝母12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怕冷加附子9克、肉桂3克;肝郁加丹皮9克、炒山梔12克、柴胡6克、當歸12克、青皮6克,去皂角刺、冰球子、貝母。 【處方來源】 上海醫(yī)科大學婦產(chǎn)科醫(yī)院俞瑾。 【按 語】 本方補腎偏于溫補法,其中熟地、仙靈脾、補骨脂在青春期功血中使用有促排卵之功效,加入補腎陰的熟地、黃精之類,取“無陰則陽無以化”之意。經(jīng)治療后,病人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提高,在某些病人中出現(xiàn)對雌激素水平的雙向調(diào)節(jié),結(jié)合補腎藥可調(diào)節(jié)卵巢上促進性腺激素受體水平,本方對卵巢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是存在的。方中以山甲、皂角刺、冰球子、貝母以軟堅化痰,可能對睪酮在局部引起的被膜增厚和濾泡閉鎖有治療作用,并已從激素動態(tài)變化中觀察到補腎化痰治療后病人的血FSH水平,E2水平上升,導致LH/FSH比值和T/S比值下降,E2上升引起正反饋而排卵成妊娠,說明本方是除了類雌激素樣作用對卵巢的直接調(diào)節(jié)作用外,尚通過調(diào)節(jié)下丘腦一垂體功能而促卵巢排卵。 在多囊卵巢綜合征中,有少數(shù)病人出現(xiàn)血泌乳素偏高現(xiàn)象,上述補腎化痰治療未見效,偶有病人有乳脹現(xiàn)象,將治療方藥中加以清肝之品后,血泌乳素下降出現(xiàn)排卵現(xiàn)象,提示在補腎化痰治療不效者,當測血泌乳素,如偏高可從清肝補腎入手,這也是辨證從宏觀微觀結(jié)合的一個方面,也是“乙癸同源”的中醫(yī)理論的一個科學證據(jù)。 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方一三黃虎杖湯
方名:三黃虎杖湯 【功能主治】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止痛。主治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子宮肌炎,子宮內(nèi)膜炎,輸卵管卵巢炎等。 【處方組成】 黃芩15克、黃柏15克、黃連15克、虎杖30克,煎水100毫升,藥液38℃時行保留灌腸,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辨證加減】 有腫塊時加丹參10克。 【臨床療效】 治療128例,痊愈95例,顯效19例,進步9例,總有效率為96.1%。 【處方來源】浙江省溫州市第二醫(yī)院陳影萍。 【按 語】方中黃芩、黃柏、黃連均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芩清瀉肺火,解肌熱,清上焦之熱,黃連瀉胃火,清中焦之熱,黃柏除下焦之熱,三藥相配清三焦之熱?;⒄惹鍩峤舛?,活血通絡(luò)而止疼痛。四味藥均有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菌作用,故治療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等有效。 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方二盆腔解毒湯
方名:盆腔解毒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行氣和血,消瘀散結(jié),滲濕止痛。主治急性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急性于宮內(nèi)膜炎,急性子宮肌炎,急性輸卵管卵巢炎等。 【處方組成】紅藤30克、敗醬草20克、蒲公英20克、丹參15克、赤芍15克、苡仁15克、土茯苓15克、丹皮10克、金鈴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藥渣用文火炒熱后加醋30克拌勻,溫敷下腹患處。 【辨證加減】口苦脅痛,帶下黃赤加龍膽草6克;下腹痛劇加廣木香、制沒藥各10克,濕濁重去丹皮、赤芍,加蒼術(shù)、白術(shù)各12克;血瘀癥結(jié)去黃柏、苡仁、土茯苓,加桃仁、紅花、莪術(shù)各10克;大便秘結(jié)加生大黃10克;發(fā)熱甚加銀花20克、連翹15克,熱極甚出現(xiàn)中毒性休克者用參附龍牡湯加減。 臨床療效】治療56例,痊愈35例,有效19例,總有效率為96.4%。 【處方來源】江蘇省高郵縣車邏地段醫(yī)院張子惠。 【按 語】方中紅藤、敗醬草、蒲公英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苡仁、土茯苓清熱解毒,健脾利濕;丹參、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金鈴子泄肝理氣止痛,殺蟲抑菌,黃柏清熱解毒,燥濕消腫;甘草調(diào)和諸藥,解毒。 【出處】《辨證錄》卷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