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北大文學學士的身份申請攻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碩士學位,并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拿到學位;畢業(yè)后他進入美國貝爾傳訊研究所任軟件工程師,年薪6萬美元;兩年后,他放棄年薪6萬美元的工作,回國加入“新東方”創(chuàng)業(yè)團隊;2002年,他辭去已頗具規(guī)模的“新東方”的所有管理職務,創(chuàng)辦自己的工作室,并在北京電視臺任英語節(jié)目主持人;2003年10月17日晚,他來到福州做英語講座,許多人站著、笑著聽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講座……
他就是“美語思維法學口語”創(chuàng)始人王強,借他赴榕之機,本報記者采訪了他。王強說,教育是他最大的興趣所在,而他認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人的人文想像力,這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最超前最優(yōu)秀的思維能力。至于英語,僅是工具而已,一直以來,我們把它當作一門知識來學,以至于學了十幾年,卻不能開口交流。
關于教材:有理念的教材才是好教材
如今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英語教材,學習者該如何選擇呢?王強認為,判斷好教材的標準就是看它是否有理念,也就是說其間是否體現(xiàn)了學習方法,能否提出目標,并將其量化。
王強認為,如今學校用的英語教材大多缺乏對我國教育現(xiàn)狀的觀察和判斷,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嚴重脫節(jié)。比如,對一個一年級的學生而言,理想的英語教材應該是能反映一年級的生活和學習,學生學了之后,能用來表達他們一年級的生活、學習等內(nèi)容,而我們的教材教的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對于一些外國人編寫的教材,王強認為同樣存在內(nèi)容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脫節(jié)的問題。
盡管新教材層出不窮,王強眼中的優(yōu)秀教材仍然是有幾十年歷史的《新概念英語》,“第一冊是一些簡單的日常句型,讓初學者比較容易入門,并對英語產(chǎn)生感覺;第二、三冊討論語言結構,選用了許多幽默精悍的文章;第四冊匯集了20世紀各學科用英文表達的最美妙的文章。理念科學、編排合理、選材優(yōu)秀、目標明確。”王強認為當下還沒有一本教材能超越《新概念英語》。而王強的愿望是繼《王強口語》之后,編出一套真正優(yōu)秀的英語口語教材。
但不論學習者選用了哪部教材、哪種方法學英語,學透也罷,批判透也罷,一定要專注于此,切忌淺嘗輒止。“熟能生巧就是學英語的捷徑。”王強強調。
關于雙語教育:避免誤入歧途
許多家長都很關心這樣的問題,孩子幾歲起學英語比較好?雙語教育有無必要?學英式英語好還是學美式英語好?等等。王強認為,雙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技能,讓孩子的表達更豐富,本應是一個東西、用中英兩個文本來表達的,但現(xiàn)在許多人關于“雙語”的理解走入兩個東西、兩個文本,各行一套的誤區(qū)。
孩子學英語,興趣最為重要,因此家長選擇培訓班時要考查其風格是否活潑,老師的教學是否是互動式的,能激發(fā)孩子表達的欲望。否則灌輸式地教孩子幾個單詞是毫無意義的。家長也可適當選些英文原版動畫片給孩子看。
王強認為,語法是語言規(guī)律的總結,了解語法有助于迅速了解語言的概貌,因此對于成年人學英語有好處,但對于初中以下的青少年,還是不涉及語法為妙。
至于學英式英語好還是學美式英語好,王強認為,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沒有太大區(qū)分的必要。必要的是,專注于一種語言風格,讓其純正、地道。
關于美語思維法學口語:掌握六大技能采訪王強,自然離不了美語思維法學口語。王強說,把英語看做一個交流工具,學習的核心就是六大技能:
第一,用英文界定事物的技能。界定事物是交流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我們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教學卻沒有強調過這一點。我們的英語課本經(jīng)常有這樣的問題:Thisisaglass﹖Whereisthebook﹖而很少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如:Whatisabook?Whatisaglass﹖其實,當中國人說英語卡殼的時候,大多數(shù)情況是你想告訴別人這是什么但卻不知道怎么來界定它。誰都可以輕易地做出描述:Whereisthebook?It'sonthetable.It'sonthedesk.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界定“書是什么”,所以學英文時要有意識地多問自己“是什么”,然后想方設法回答。
第二,用英文進行解釋的技能,也就是能夠用不同方式表達同一意思。我們用母語可以自如地交流,原因是當我們說一件事卡殼的時候,我們總能找到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而用英文交流時,如果對方對我們所說的不太清楚時,我們就沒辦法換種方式再說了。其實,只要表達同一意思,使用哪些單詞或句法沒有太大關系。這就引出一個背單詞的問題。許多人只是照著單詞表很機械地背單詞的拼寫和中文意思,并沒有把單詞學活并用起來。其實記單詞應該是這樣的,記一個單詞,還要能同時說出一到兩個它的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這才叫記住了。
第三,用英文描述事物的技能。描述事物大致可以分為按時間順序描述和按空間順序描述。從時間上來說,美國人習慣“開門見山”:從自我出發(fā),描述時總是把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先點出來,然后是次重要的,他不考慮這個東西在時間上按什么順序發(fā)生。而中國人則習慣“按部就班”地描述事物,強調壓軸,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這樣一來,按中國人的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給美國人描述東西,美國人很快就失去興趣了,因為他難以確定這一描述中的重點。從空間上來說,美國人總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的,而中國人通常是遠遠地走來,一步步貼近自我。理解了這些差異,對于英文語法結構的組織就能夠游刃有余了,說起來也才像美國式的英文。
第四,自如使用習慣用語的技能。習語是一種語言具備某一國家或地區(qū)風格的重要因素。通俗地說,就是每個單詞你都認識,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通過學習美式英文中的習語,可以深入了解美國文化;而如果能在適當?shù)膱龊霞右赃\用的話,能讓你的口語聽起來十分地道。因此,積累相當數(shù)量的有效的習語是非常重要的。習語可以通過看美國電影來習得。
第五,英文猜測能力,即與對方交流時能夠根據(jù)上下文推測對方的意思的能力。在英語聽、說、讀、寫、譯中,大家一致反映聽、說最難。因為這時候的內(nèi)容一現(xiàn)即逝,無法慢慢推敲研究。所以猜測能力就尤為重要了。培養(yǎng)良好的猜測能力,需要不斷地磨練。比如,可以每天選一段帶有一些生詞的閱讀材料,快速瀏覽,迅速得出其大體的意思。
第六,養(yǎng)成良好的漢語、英語的雙語轉換習慣。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用英文交流時要遠離漢語思維。王強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一個人的母語是怎么也無法忘記的。語言都是有其共性的,比如漢語和英語的主謂結構就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定語、狀語的位置,漢語的定語都在所要修飾的詞之前,英語則將最重要的定語放在所要修飾的詞前,其余的都在該詞后。
因此,學英語時不要認為自己是在學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東西而產(chǎn)生無力感,也不要總認為自己的英文程度沒有達到能表達現(xiàn)有的漢語水平的程度而不敢開口。其實,大多數(shù)英語學習者所掌握的英語詞匯都足以表達目前的生活和思想了,關鍵在于,不要一開始就想對應的英文怎么說,而是降低自己的漢語水平:先拆解漢語,直到拆解成最小單位,這樣,在每個詞的意思都確定以后,然后才想英語中對應的東西。事實上,把漢語拆成最小單位的時候,英語已經(jīng)在那兒等著了。比如,把“我們不是近親結婚”翻譯成英語,看起來似乎很難?,F(xiàn)在不管英語怎么說,先拆解漢語。
“我們”到底指什么?如果說話的主體是女性的話,她一定會說“myhusbandandI”。如果是男性的話,他一定會說“mywifeandI”。當把“我們”拆解成“myhusbandandI”或“mywifeandI”時,你會發(fā)現(xiàn)“結婚”這個概念也表達出來了,因為你不可能稱任何一個陌生的男人為“husband”,也不會叫一個陌生的女人為“wife”。接下來“不是近親”可譯為“arenotsomething”,而“親屬”為“relatives”,“近”為“close”,這樣整句話變成地道的美語原來就是“MyhusbandandIarenotcloserelatives”。
孩子最大財富是“學會生活”
|
|
王強在新東方學校公益演講現(xiàn)場
8月4日下午,哈工程大學啟航中心一樓劇場內(nèi)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一千多名冰城家長在這里接受了哈爾濱新東方學校組織的一次別開生面的大型公益演講《成就明天的驕子——如何培育優(yōu)秀子女》。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新東方教育研究院院長王強,通過他作為9歲孩子父親的切身經(jīng)歷以及多年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豐富經(jīng)驗,為家長們帶來了融合中西方教育核心的嶄新家庭教育理念。
被譽為新東方學校“三駕馬車”之一的王強,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文學院并留校任教。1990年,王強來到美國,三年后,拿到了計算機專業(yè)的碩士學位,被視為在美留學生成功的典范。1996年10月,王強放棄了著名的貝爾傳訊實驗室的工作回國,加入北京新東方學校創(chuàng)業(yè)團隊,開始了他教書生涯的另一段時光。王強編撰了《美語口語思維》、《王強口語》、《常用英語詞匯大盤點》等多本專著,獨創(chuàng)美語思維學習法,幫助英語學習者擺脫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困境,用科學的方法學到地道的英語,并最終達到交流的目的。王強被尊為“美國口語教父”和“語音的完美主義者”。
家庭教育目標需明確
4日,記者見到睿智、幽默而又平易近人的王強,從他身上感受到其獨特的教育魅力。“我們中國作父母的似乎太多地把物力、精力和夢想集中在了培養(yǎng)孩子‘認知’的單一成長上,忽略甚至蔑視了孩子‘情感’之樹成長的正當渴望,似乎‘奧數(shù)’、‘過級’、‘滿分’等等就構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全部。”
王強對美國孩子的家庭教育深為了解。他說,美國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的理念上比中國父母要清晰得多。例如,如果問美國的家長“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有99%的美國家長都會明確、具體地回答。當問及中國父母時,大概會有99%的家長會“卡殼”,他們會泛泛地說“成為棟梁之才”、“成為有用之才”。
王強認為,家長首先要為孩子未來的發(fā)展設定一個明確的終極目標。因為教育不是簡單地灌輸一種知識,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信息的加工,只是人生活中比較小的一部分,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還有情感世界,還有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世界,還有創(chuàng)造性的世界以及社會中比較復雜的環(huán)境等等,否則孩子只完成了書本上的教育,這個孩子很可能成為“廢物”。
孩子最大財富是“學會生活”
王強曾經(jīng)對20世紀八十年代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十名“天才少年”做了跟蹤調查。結果當年被譽為“天才少年”的10名學生中,現(xiàn)在在中科院成為研究員的只有2人;其中有4人還沒有讀完大學就因為身體、心理問題而輟學;另有4人與普通大學生比起來沒有本質的區(qū)別。王強發(fā)現(xiàn),從這些“天才少年”的家長到孩子自己都從來沒有明確一個問題,“我走進中國科技大學這樣的著名高校究竟為了什么?這其中的癥結就是,家長和學生忽略了教育的最終目的,他們沒有真正地把知識、人生和生活聯(lián)合在一起。”
而美國學生家長的教育理念卻迥然不同。他們說,“我不在乎孩子是否能進哈佛,或者其他名校。我最在乎的是,我的孩子18歲離開家庭的時候,他能否作為一個正常、獨立、健康的人在社會上生活,當他成年后能夠健康、獨立、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應該怎么走時,我的教育職責也就完結了。”王強認為,美國家長的教育觀念回歸了教育的終極目的,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健康的發(fā)展空間,而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大財富,就是學會“如何幸福地生活”。
孩子成才需備三要素
孩子能夠成才,必須具備哪些素質?考上一所好大學將來就一定能成功嗎?對于很多中國家長的疑問,王強認為,世界上一些家喻戶曉的成功人士,并不一定是因為出自一所好大學。例如微軟之父比爾·蓋茨就曾經(jīng)輟學。一個人最成功之處不一定是考上一所好大學,而是他必須遇到一個可以改變他思維方式的、強有力的老師。“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遇到幫助改變他思維方式、情感方式、人生態(tài)度的良師,或碰巧讀到這樣一本好書,這個作用要遠遠超過他走進一所著名大學。”
孩子要想成才、將來有所作為,起碼應該具備三方面的素質。首先這個孩子要有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將來在人生選擇中才不會迷失方向;同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極早地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有了創(chuàng)造力他們才會對任何東西產(chǎn)生興趣,產(chǎn)生興趣后他們就會自主地去學習,有學習的動力和欲望;此外,還要及早給他們灌輸社會責任感,有了社會責任感他們才會有團隊意識,才會有分享意識,才會走出孤僻,主動去與他人交流合作,在不斷的成長發(fā)展過程中很好地適應、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做不到這些,這個人在社會上則會到處碰壁。
學習英語最終目的是交流
隨著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語言被越來越多家庭認可,家長們也更加重視對少兒英語的早期開發(fā)教育,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少兒英語教育一度陷入了誤區(qū)。王強認為,現(xiàn)在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習英語,就是讓他們學習一種語言,讓孩子死記硬背,越流暢越好,單詞記得越多越好,其實這種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而“啞巴英語”現(xiàn)象就意味著中國人面對老外時并不能自如、流暢、正確地表達思想。王強說:“新東方學校把英語學習(即語言學習)過程變成一個交流過程,因為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交流,如果無法交流,語言掌握得再完美也是沒有用的。我們貫穿實踐的元素,緊緊圍繞英語交流的最終目的來設計課程,這也是我們研究少兒英語的核心。”
“我們是帶著比較厚重的歷史使命來做英語教育這項事業(yè)的。”王強說,“在新東方的團隊中,我們希望不僅開展英語方面的教學,還將堅持在外圍向大中小學生開展勵志教育、探討人生設計的理念,以及把與家長交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生價值塑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樣讓孩子在英語學習之外獲得一種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又讓他們完成了人格再造所需要的價值的塑造過程。新東方的‘夢想之旅’公益講座已經(jīng)家喻戶曉,在黑龍江,我們還將陸續(xù)邀請一些著名的專家到哈爾濱與學生和家長共同探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學習方法和技能,并將我們的公益活動開展到社區(qū)、家庭,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分享到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