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幼蛇的飼養(yǎng)
幼蛇孵化出后,缸內主要放置清潔飲水即可,出殼后十天就開始第一次脫殼,這時可放出預先清理好的蛇場場地上,用葡萄糖液加雞蛋拌勻,用膠頭吸管喂進蛇口,每五天喂一次,連喂10次,以后可用小泥鰍、小黃鱔、剛出生的小蛇、小青蛙、乳鼠和昆蟲等喂養(yǎng),保持水的供應。如在過冬前體重達到出生時的一倍,則可以安全過冬。
仔蛇夭折的原因,是由于它們不能主動攝食,或食料不足,所致,所以人工飼養(yǎng)繁殖毒蛇,必須在冬前使它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在過冬時環(huán)境氣溫不能低到維持最低代謝水平所需的溫度。
7、幾種家養(yǎng)毒蛇的形態(tài)特點
銀環(huán)蛇
別名:銀包鐵、簸箕峽、寸白蛇、銀蛇等。
形態(tài):體形較小,一般長度一米左右,軀干和尾部的背面有黑白相間的環(huán)紋,白紋細窄,只有一、二個鱗片,背脊較平,尾部端尖細。
習性:性怯,行為較敏捷,易傷人畜,生活在平原和丘陵地帶多水的地方。喜捕食黃鱔、泥鰍。蛙類及蛇類,也吃老鼠。多在夜間出來活動,白天怕光,常隱伏在田邊洞穴中、石堆下。其毒性為劇烈的神經毒。
金環(huán)蛇
別名:金包鐵、金蛇、黃金甲。
形態(tài):態(tài):一般體長1~2米,體形粗,背脊明顯隆起尾末端鈍圓略扁。全身裹有黃黑相間的環(huán)帶,環(huán)紋較寬,每環(huán)占3~5個蛇片,黑環(huán)在軀干有23~28環(huán),尾部有3~5環(huán)。
習性:性順和,行動較遲緩,常棲息在水塘、溝溪邊和山坡巖洞中,多在夜間出來活動,有撲火性,主要捕食其它蛇類,也吃蛙、蜥蝎、鼠和鳥蛋等。其毒液性為劇烈神經毒。
眼鏡蛇
別名:吹風蛇、萬蛇、扁頭蛇、飯鏟倩。
形態(tài):一般體長1~2米,體背為黑褐色和棕色,還有黃白色橫紋15~18條,頭部為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眼鏡狀的白斑紋,當頸部膨大向兩側擴展時,斑紋更明顯,因而稱為眼鏡蛇。
習性:性兇猛,行動敏捷,易咬人,當被激怒時,身體半段能豎立起來,頸部向兩側展開,呈扁平狀且“呼呼”作響噴氣,有時可將毒液噴出1~2米遠。眼鏡蛇常棲息在平原、丘陵和山坡,活動在墳堆、溝溪塘邊和附近,其食性較廣,能捕食魚類、鳥類、蜥蜥蜴和其它蛇類,更喜食鼠類。因此日夜都出來活動,但主要還是白天活動較多,卵生,毒液的毒素性為混合毒,以神經毒為主。
眼鏡王蛇
別名:過山風、山萬蛇、大扁頭、大飯鏟倩。
形態(tài):體形在毒蛇中最大,全身長3~4米,最長可達5米,體背為黑褐色。全身有40~50條淺色橫紋,頭部呈橢圓形,頸部也能膨大,但頸部背沒有眼鏡狀斑紋,而有一“人”字形黃色斑紋。
習性:性兇猛,受驚時也象眼鏡蛇那樣,能豎立起前身,頸部膨大而扁平,主動襲擊人畜。生活在高山竹林中,常隱藏在巖縫或樹洞內,有時在溪邊或爬到樹上,用后半身纏在樹上,前半身懸空吊起或垂下,捕食蜥蜴和其它蛇類等。卵生,母蛇有護卵習性,往往產卵在落葉堆,蛇伏在落葉堆上,其毒液的毒性為混合毒,主要屬于神經毒。
百步蛇
別名:五步蛇、吻蝮蛇、蘄蛇、翹鼻蛇、犁頭蛇、懶蛇。
形態(tài):頭部三角形、吻端尖而向上,背深棕色,正中有一行20個方形大斑。體粗壯、尾較短而細,背鱗粗糙、尾段略扁、尾部尖長、
習性:生活于山區(qū)或丘陵林木盛的陰濕的地方。山谷溪澗巖石上,山路邊草叢中等。陰雨天活躍、晨昏活動跛多,具有撲火性,見火光主支攻擊,受驚時則能猛烈襲擊人畜,捕食鼠、鳥、蜥蜴、蛙類、卵生、蛇毒為溶血毒。
幾 種 家 養(yǎng) 毒 蛇 的 形 態(tài) 特 點 簡 述 表
名 稱 |
環(huán)
紋 |
體形 |
性情 |
行動情況 |
生活規(guī)律 |
主食 |
毒 性 |
銀環(huán)蛇 |
黑 白 相 間 |
較小 |
性怯 |
敏 捷 |
夜行性 |
魚 |
神經毒 |
金環(huán)蛇 |
黑 黃 相 間 |
較粗 |
順和 |
遲 緩 |
夜行性 |
蛇 |
神經毒 |
眼鏡蛇 |
細小白色,頸部眼鏡狀 |
較大 |
兇猛 |
敏 捷 |
晝行性 |
廣食 |
混合毒 |
眼鏡王蛇 |
細小黃色,頸部“人”字狀 |
粗大 |
兇猛 |
主動襲擊人 |
晝行性 |
蛇 |
溶血毒 |
百步蛇 |
頭三角、身有20個菱形大斑 |
較粗 |
向光性 |
主動襲擊人 |
夜行性 |
鼠 |
溶血毒 |
8、蛇的生理特點及弱點
蛇的視力很差,只見晃動的東西。
蛇沒有上下眼瞼,沒有瞬膜,雙眼生于頭兩側,視野重疊的范圍極小,因此只有范圍很小的雙眼視覺,眼球后方沒有視覺,視覺不敏銳,尤其對于靜止的東西往往“視而不見”,只能看見較近的物體,不能遠視,但對活動的東西都很敏感,這就是蛇愛食活動物的原因。
蛇的聽覺遲純
蛇類沒有外耳、中耳、鼓耳和耳咽管,只有耳柱骨,所以不能接受空氣傳導的聲波,它的聽覺主要依靠骨傳導,因而可聽到通過地面振動傳來的聲音,如捶擊地面,它即逃之夭夭。
蛇的肺活量較小,其活動難以持久,因而最終跑不過人。蛇沒有腳,全靠彼此關系 的柱骨、肋骨和腹鱗有關的肌肉進行活動。由于椎體活動受到一定角度的局限,使它不能迅速轉折掉頭,故捕蛇多在蛇的后面下手。
蛇的體表易于角化經常脫皮,蛇體表無汗腺,由于生發(fā)層細胞不斷分裂,形成新的生活細胞層和角質層,這時在酶的作用下,將舊的生活細胞層溶解,使舊的表皮角質層與新的細胞層分離。不久蛇體借助于環(huán)境中的石頭或草叢,把上下頜的表皮磨開,逐漸向后翻脫,終于將舊皮完整地脫去,蛇在脫皮期間處于半僵狀態(tài),極易捕捉,蛇大約每年脫皮8次左右。
蛇的嗅覺敏感
蛇細長而又分叉的舌頭并非具有味的器官,蛇常吐伸舌頭是不斷在空氣中搜集氣味送入助鼻器產生嗅覺。蛇一般喜臭味而惡芬芳氣味,隨身帶有濃厚芳香藥物可驅蛇。
9、蛇病的防治
在養(yǎng)殖蛇類過程中有一項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防病治病。
防病首先要注意蛇場衛(wèi)生,蛇場要經常打掃蛇窩要及時檢查情況。水池內的水要清潔不污染。尤其夏秋兩季,蛇類大量攝食,常有吐出或咬死未吃的動物尸體,易于腐化發(fā)臭,必須及時清理。
蛇場的溫度和濕度的很重要,水池可調節(jié)溫濕度,氣溫高而干燥可噴水,但活動場所不能長期濕爛積水,蛇體粘滿濕泥是很不利于健康的,氣溫太低應保溫,墊蓋多層草皮是比較簡易的方法。忽冷忽熱,蛇也容易感染肺病致死。
如發(fā)現蛇體爬行或行動異?;蛴忻黠@的病傷癥狀,應移開單獨飼養(yǎng),給予檢查和治療,以免傳染給其它的蛇。
霉雨季節(jié),蛇的腹鱗可產生霉斑病,一發(fā)現即可用碘酒涂擦治療,每天2次以上,以免潰爛致死。如見到蛇的口腔發(fā)炎可用蕾佛奴爾溶液沖洗干凈,然后涂上龍膽紫或錫類散,每天 1-2次直至治愈,必要時灌注服維生素A和B。
急性肺炎:常在溫度高、濕度大,時冷時熱及空氣混濁環(huán)境可引起此病,體質弱的發(fā)病率尤高,并很快傳染蛇群,引起大批死亡。
癥狀:呼吸困難,盤游不安,大多逗留在洞外不思歸。
防治法:如悶熱、空氣混濁,要及時糾正,做好消毒清潔工作,沒有蛇的場用來蘇爾1:100充水撥灑,已有蛇的場地用千分之0.5高錳酸鉀撥灑,及時隔開病蛇,及時用藥,可挽救一部分病蛇,治法有:(1)成蛇每條肌注青霉素10萬單位,每日兩次;(2)灌紅霉素片0.2克,每日三次;(3)灌服連霉素片10萬單位,每日三次,搶救及時可望3—4天痊愈。
消化不良:蛇體消瘦,尾部明顯皺癟,神色呆滯,不活動,治療可灌服生雞蛋或新鮮食物,將病蛇進行藥浴,用四環(huán)素,連霉素各4—5片研碎,用溫開水1.5斤溶解,將蛇浸泡半小時,剛進回的蛇和蛇具也最好藥浴消毒,并放入蛇箱內觀察一周,無異常可放入蛇場飼養(yǎng)。
病蛇不易治愈,最好及早處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