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小說家,是指先秦至西漢雜記民間古事的學(xué)派?!稘h書·藝文志》以為:“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稗官是一種小官,他們專門搜集街 談巷語,記錄一些難登大雅之堂的逸事奇聞以供考察民風(fēng)。在中國古代,“稗官”常與“野史”并列,成為小說家的代稱。此類“君子勿為”的“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芻蕘狂夫之議”,在古代長期不受重視,為正統(tǒng)史家所不屑?!稘h書·藝文志》據(jù)西漢劉歆《七略》,將先秦和漢初諸子學(xué)派分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十家,并以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此即所謂”九流十家”),而獨(dú)摒小說家于九流之外。 《漢書·藝文志》錄有小說家著作“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今皆亡佚不存,只能從存目中獲知這些著作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依托古人立說,如《伊尹說》、《鬻子說》、《師曠》、《務(wù)成子》、《天乙》、《黃帝說》等;二是雜記古事,如《周考》、《青史子》、《虞初周說》、《百家》等。小說家的著作應(yīng)當(dāng)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平民階層的思想和生活。 今日作為一種文體的“小說”,轉(zhuǎn)譯自日文,與《藝文志》所說的“小說”并非一個概念,但應(yīng)當(dāng)有所承襲。 |
|